滨海沙地论文_周丽丽,钱瑞玲,李树斌,董博微,陈宝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海沙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滨海,沙地,生物量,人工林,养分,土壤,叶面积。

滨海沙地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丽,钱瑞玲,李树斌,董博微,陈宝英[1](2019)在《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树种对滨海沙地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厚荚相思和尾巨桉)的叶面积、比叶面积显着高于针叶树种(木麻黄和湿地松),而针叶树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最高.成熟叶和凋落叶的N、P含量表现为阔叶树高于针叶树,成熟叶高于凋落叶,但凋落叶N∶P较高.针叶树种的N、P养分重吸收效率大于阔叶树种,P重吸收效率明显高于N,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的N、P吸收效率分别为64.2%、63.1%、47.0%、16.8%和92.5%、81.6%、80.3%、18.0%.比叶面积与叶片N、P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以及N、P养分重吸收效率呈显着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厚度及N、P养分重吸收效率呈显着正相关.就叶片功能的权衡关系而言,木麻黄和湿地松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具有较高的养分重吸收效率,而厚荚相思和尾巨桉属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养分的重吸收效率较低.不同滨海沙地造林树种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对滨海沙地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孟庆权,葛露露,杨馨邈,王俊,林宇[2](2019)在《滨海沙地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滨海沙地沿海防护林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对滨海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不同分解阶段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林龄的4种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木麻黄林(19.12 t/hm~2)>湿地松林(17.51 t/hm~2)>尾巨桉林(10.90 t/hm~2)>纹荚相思林(10.13 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占比高于未分解层;4种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在140.55%~206.47%,为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最大持水量在20.75~30.85 t/hm~2,为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4种人工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持水率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4种人工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平均吸水速率在前0.25 h内差异较大,未分解层中尾巨桉林最大为2.05 mm/h,半分解层中湿地松林最大为4.32 mm/h,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有效拦蓄深为木麻黄林(2.45 mm)>湿地松林(2.04 mm)>尾巨桉林(1.87 mm)>纹荚相思林(1.72 mm)。综合来看,木麻黄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强,湿地松林次之,之后是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说明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来看,木麻黄林和湿地松林更利于滨海沙地的水源涵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3](2019)在《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叶片氮、磷重吸收与生物固氮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滨海沙地氮磷养分匮乏,季节性干旱严重。养分重吸收可以减弱植物对土壤养分供应的依赖,从而增强植物适应逆境的能力。以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人工营造的木麻黄、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叶龄(成熟叶、衰老叶)叶片N、P浓度及稳定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 N)的测定,通过统计手段研究叶片N、P重吸收效率(NRE、PRE)、重吸收度(NRP、PRP)及其与生物固氮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叶片NRE表现为纹荚相思(52.80%)>肯氏相思(28.27%)>木麻黄(24.63%),纹荚相思叶片NRE显着高于肯氏相思和木麻黄,但后两者间无显着差异;PRE表现为肯氏相思(74.08%)>纹荚相思(63.99%)>木麻黄(40.47%),且相互之间差异显着。(2)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生物固氮率表现为肯氏相思(69.45%)>纹荚相思(69.15%)>木麻黄(34.59%),2种相思树种生物固氮率无显着差异,但显着高于木麻黄99.88%~100.77%。(3)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生物固氮率与NRE、PRE和NRP呈负相关关系,与叶片PRP呈正相关关系。因而,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生物固氮与叶片的氮、磷重吸收存在耦合关系,并显着影响氮、磷重吸收效率和重吸收度。研究结果为揭示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对贫瘠土壤和季节性干旱的适应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滨海沙地营林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葛露露,何宗明,林宇,苏利堡,黄秀勇[4](2019)在《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凋落物层)获取这3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结果表明,尾巨桉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950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5.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08%和18.98%;草本层生物量为0.698t·hm~(-2)(0.8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539t·hm~(-2)(18.07%)。木麻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630t·hm~(-2),地下部分为20.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65%和24.60%;草本层生物量为0.017t·hm~(-2)(0.0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0.488t·hm~(-2)(12.73%)。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130t·hm~(-2),地下部分为13.76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4.43%和17.34%;草本层生物量为0.093t·hm~(-2)(0.1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369t·hm~(-2)(18.11%)。3种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排序相同,表现为木麻黄(82.40t·hm~(-2))>尾巨桉(80.46t·hm~(-2))>纹荚相思(79.35t·hm~(-2)),且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3种人工林的净生产力表现为木麻黄(16.21t·hm~(-2)·a~(-1))>尾巨桉(14.00t·hm~(-2)·a~(-1))>纹荚相思(12.51t·hm~(-2)·a~(-1))。凋落物碳氮养分年总归还量表现为木麻黄(3.953t·hm~(-2)·a~(-1))>尾巨桉(3.329t·hm~(-2)·a~(-1))>纹荚相思(2.751t·hm~(-2)·a~(-1))。(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葛露露,何宗明,孟庆权,林宇[5](2019)在《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变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滨海沙地典型人工防护林纹荚相思和木麻黄的凋落物为对象,采用网袋法研究凋落物单独分解和不同配比组合混合分解360 d后的干质量剩余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受分解时间、配比以及分解时间和配比交互的影响显着(P<0.05)。不同人工林下不同树种及不同处理的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有所差异,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由大到小顺序均为:A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E处理,分解速度均为先快后慢。纹荚相思人工林和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处理凋落物分解360 d后,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43.38%~54.58%和40.86%~52.42%,Olson指数衰减模型的分解系数分别为0.647~0.895和0.755~0.888,半衰期(凋落物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0.774~1.071 a和0.781~0.918 a,周转期(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347~4.630 a和3.374~3.968 a。从分解速率来看,E处理(m(纹荚相思)∶m(木麻黄)=2∶1)的分解为最佳组合,建议在土壤养分贫瘠的滨海沙地营林过程中,营造该比例混交林来加快林下凋落物分解,促进土壤改善养分状况。(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孟庆权,葛露露,林宇,何宗明[6](2018)在《滨海沙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长乐滨海沙地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和湿地松等5种典型人工林0~10、1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长乐滨海沙地5种林型0~1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分别为1.50~3.26、0.12~0.24 g·kg-1,均显着高于10~60 cm土层,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壤全磷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不大。0~60 cm土层土壤全碳含量以纹荚相思林最高,湿地松林最低;全氮含量则表现为固氮树种大于非固氮树种;全磷含量在不同林型之间差异不明显。5种林型土壤C∶N、C∶P、N∶P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0~10 cm土层土壤C∶P和N∶P均显着高于其他土层; 4个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C∶P、N∶P与全碳、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范永福[7](2018)在《滨海沙地4种人工林凋落物动态及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沙地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频繁,土壤氮磷养分匮乏,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滨海沙地人工林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防护林,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正经历着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的退化。福建东南沿海滨海沙地防护林主要以木麻黄、湿地松、相思类树种和尾巨桉等为主,相思树种中纹荚相思长势最好。本研究以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人工营造的纹荚相思、湿地松、木麻黄和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框收集法、样方收获法、网袋分解法分别测定4种人工林年凋落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和凋落物分解率,从而探索不同树种人工林凋落物月动态、年产量及在沙地条件下的分解机制,为滨海沙地优势防护林树种的选育和保护以及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滨海沙地4种人工林中木麻黄年凋落物量(16.31 t·hm-2·a-1)显着高于湿地松(11.22t·hm-n·a-1)、尾巨桉(10.26t.hm-2·a-1)和纹荚相思年凋落物量(7.43 t·hm-·a-1),且湿地松年凋落物量和尾巨桉年凋落物量间无显着差异。(2)滨海沙地4种人工林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均为多峰曲线型,且4种人工林月凋落物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凋落物量均表现出夏季明显高于冬季的季节特征,且以凋落叶或小枝(木麻黄)为主,占总凋落物的66.08%~84.39%,其次为枝,占总凋落物的3.21%~18.03%。(3)滨海沙地4种人工林中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19.12t·hm-2)和湿地松凋落物现存量(17.51t·hm-2)显着高于尾巨桉(10.9t·hm-2)和纹荚相思(10.13 t·hm-2)。4种人工林均以凋落叶占比最高,占84%以上(尾巨桉除外,尾巨桉凋落叶占48%)。纹荚相思、木麻黄和尾巨桉凋落枝居次,占12%以上,而湿地松凋落果居次,占10%。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高于未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4)网袋法测定的纹荚相思凋落叶的分解系数为0.687 a-1,分解50%和95%的预估时间分别为1.009 a和4.361 a。湿地松凋落叶的分解系数为0.579 a-1,分解50%和95%的预估时间分别为1.680 a和4.937 a。木麻黄凋落小枝的分解系数为0.801 a-1,分解50%和95%的预估时间分别为0.865 a和3.740 a。尾巨桉凋落叶的分解系数为0.897 a-1,分解50%和95%的预估时间分别为0.773 a和3.340 a。(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10-01)

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胡欢甜[8](2018)在《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滨海沙地木麻黄、湿地松和尾巨桉对滨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对这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木麻黄的初始荧光(F_o)最低,湿地松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均最低,且都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中,3种防护林树种的最大荧光(F_m)均表现为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且季相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规律,木麻黄的F_o、F_m均最小,尾巨桉的F_m、F_v均最大,湿地松的F_v/F_m、F_v/F_o均最小,表明湿地松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木麻黄和尾巨桉。结合林分生长情况可知湿地松受环境胁迫,对滨海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木麻黄和尾巨桉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胡欢甜,邱岭军,葛露露,孟庆权,林宇[9](2018)在《滨海沙地5种人工林细根与表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细根及表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明确滨海沙地林分养分限制因子,从而为滨海沙地人工林进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尾巨桉和木麻黄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细根及表层土壤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1)细根C含量为449.89~461.56 mg/g,N含量为10.64~16.69 mg/g,P含量为0.29~0.58 mg/g。不同树种间细根N、P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且与C∶N、C∶P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2)表层土壤中C、N、P含量分别为3.15~4.86、0.30~0.45和0.12~0.17 mg/g,极显着低于细根养分含量(P<0.01),而细根养分与表层土壤养分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研究区表现出严重的土壤P缺乏。(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邱岭军[10](2018)在《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沿海合理营林和碳库平衡,基于对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56.08-482.68、431.89-464.90、472.93-505.10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和相同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碳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同林分间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32.89 t/hm~2)>纹荚相思(31.33 t/hm~2)>尾巨桉(30.20 t/hm~2),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均以树干(10.92 t/hm~2、10.36 t/hm~2、15.00 t/hm~2)最大,分别占各自乔木层碳储量的33.20%、33.06%、49.67%;地被层(包括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表现为尾巨桉(6.42 t/hm~2)>纹荚相思(6.19 t/hm~2)>木麻黄(4.57 t/hm~2),其中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远远大于草本层碳储量;土壤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8.02 t/hm~2)>纹荚相思(7.31 t/hm~2)>尾巨桉(6.42 t/hm~2).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45.48 t/hm~2)>纹荚相思(44.83 t/hm~2)>尾巨桉(43.04 t/hm~2),且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因此,滨海沙地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无显着差异,纹荚相思、尾巨桉和木麻黄都是很好的固碳树种.(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滨海沙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滨海沙地沿海防护林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对滨海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不同分解阶段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林龄的4种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木麻黄林(19.12 t/hm~2)>湿地松林(17.51 t/hm~2)>尾巨桉林(10.90 t/hm~2)>纹荚相思林(10.13 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占比高于未分解层;4种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在140.55%~206.47%,为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最大持水量在20.75~30.85 t/hm~2,为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4种人工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持水率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4种人工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平均吸水速率在前0.25 h内差异较大,未分解层中尾巨桉林最大为2.05 mm/h,半分解层中湿地松林最大为4.32 mm/h,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有效拦蓄深为木麻黄林(2.45 mm)>湿地松林(2.04 mm)>尾巨桉林(1.87 mm)>纹荚相思林(1.72 mm)。综合来看,木麻黄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强,湿地松林次之,之后是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说明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来看,木麻黄林和湿地松林更利于滨海沙地的水源涵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海沙地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丽丽,钱瑞玲,李树斌,董博微,陈宝英.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孟庆权,葛露露,杨馨邈,王俊,林宇.滨海沙地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滨海沙地不同固氮树种叶片氮、磷重吸收与生物固氮的耦合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葛露露,何宗明,林宇,苏利堡,黄秀勇.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5].葛露露,何宗明,孟庆权,林宇.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变化过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6].孟庆权,葛露露,林宇,何宗明.滨海沙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

[7].范永福.滨海沙地4种人工林凋落物动态及分解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8].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胡欢甜.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9].胡欢甜,邱岭军,葛露露,孟庆权,林宇.滨海沙地5种人工林细根与表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8

[10].葛露露,孟庆权,林宇,何宗明,邱岭军.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地下部分...3-5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全氮...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养分含...3-11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多...3-6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全磷...3-8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全钙...

标签:;  ;  ;  ;  ;  ;  ;  

滨海沙地论文_周丽丽,钱瑞玲,李树斌,董博微,陈宝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