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语探究学习的基本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诺[1](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也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的热点研究问题。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峥嵘岁月,凝聚着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统编本语文教材站在体现国家意志的高度上重新编写,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反映“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提高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编选比例。初中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最需要加强德育的关键阶段。重视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素材,也能让初中生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和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紧紧围绕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研究展开,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别论述了研究缘起、研究目标及意义、相关研究现状,阐明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旨在阐述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内涵和教学价值。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相关概念的界定,明确研究范围,说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具有推动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养成审美高雅品格高尚的情操;传承与理解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第二章主要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进行选文分析。通过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篇目的统计和整理分类,从篇目类型特征的概况、作品的编选意图、教材选文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重点分析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现状。本论文以东丰县两所初中的师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了解当前的教学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是科学合理的,但仍存在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不理想、教学内容选择来源不全面、教学环节传统保守和教学评价方式运用单一的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重点偏离、学习程度浅显和学习效果甚微的问题。综合对调查结果的反思,笔者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归于以下几个方面:师生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入性研究、系统性的认识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第四章主要针对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建议。教师方面,应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综合的教学环节;运用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方面,应深入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明确目标,提升语文素养;多向延伸,拓宽学习范围;端正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本论文聚焦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教材选文、调查研究教学现状、总结师生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改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策略,旨在丰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系统体系的研究,促进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效率的提高,推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改革与进步,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使革命传统教育深植于学生心中,促进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赵倩[2](2020)在《贾志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贾志敏老师在上海电视媒体上讲作文,一时间家喻户晓。实际上,贾老师在阅读教学上也卓有建树,许多阅读教学课例是“小语界”的典范。贾老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蕴含着他对阅读教学语用观的科学认识,也包含了丰富的阅读教学语用观的教学策略,对当下一线教师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者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研读贾志敏语文教学历程,及其语文教学课例、专着,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力求探究贾志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思想的精髓。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概要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交代了本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相关概念、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其中的核心是本文论文的研究意义,从语用角度研究贾志敏阅读教学是本论文的独特点、创新点,这对已有的阅读教学语用观以及贾老师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此外对于当下的一线语文教师,贾老师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教学策略也就有推广性以及可操作性。第二部分是贾志敏阅读教学语用观溯源。贾老师阅读教学语用观有其理论来源以及形成的过程,贾老师传承了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并且通过后天自身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上的特色。第三部分阐述了贾志敏阅读教学中蕴含的语用观。他认为,语文的本体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应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要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语用技能为核心,组织课堂语言训练,建构学生的言语体系,培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为己任,通过优秀作品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提升他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水平;此外他还倡导阅读教学课堂风格简约、扎实高效。第四部分结合大量贾志敏阅读教学的课例,论述了贾老师阅读教学中所运用的语用观实践策略。贾老师善于抓住题目“做文章”,利用题目进行语言训练,串联文章的情感脉络;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扎实推进词语教学,学习基础知识;在讲读课文时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贾老师的课堂“书声琅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内化为自己的语用体验;贾老师组织课堂训练时善于搭建支架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也是贾老师阅读教学策略的一大特色。第五部分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阅读教学应树立科学的学科本位论,用教材教语文;阅读教学要精讲多练,扎实推进基础知识的教学;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课堂朗读,以读促教;阅读教学还要以优秀的文化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贾老师是小学语文界“泰斗”式的前辈,他曾强调语文教学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当如此——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高佳佳[3](2020)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使用现状调查与优化建议》文中认为2016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正式问世,使小学语文教科书由“一纲多本”跨入“一纲一本”的新时期,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教科书的编写理念、意图以及创新之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一单元设置“单元导语”,由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的单元导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创新设计之一。如何解读“单元导语”的设计意图和编写特色,如何合理使用“单元导语”成为新教科书教研的热点问题。因此,本研究试图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和价值进行探究,了解一线使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使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归因,进而提出使用的优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特点、价值以及研究基础进行理论探讨。第二部分,调查单元导语的使用情况。首先,编制研究工具。笔者借鉴前人编制的相关问卷,并与导师探讨确定本研究的师生问卷;其次,通过问卷星发放教师问卷,联系相关学校发放学生问卷;最后,利用spss17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第三部分,基于对一线师生使用单元导语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辅以访谈法,总结出一线师生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单元导语重视不够,解读欠深入,使用欠合理;学生对单元导语关注不够,缺乏使用单元导语的主动性,未能借助单元导语进行深度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教科书培训对单元导语的关注不足,当前教学评价与新教科书并未匹配;教师的文化修养略有不敷,教育教学能力不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部分,针对师生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的优化建议。建议包括:一是教育管理者方面,开展有关单元导语的专题培训主要围绕增强使用意识,培训使用单元导语方法策略;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二是教师方面,利用“分类-联系”理解单元导语;科学、创造性使用单元导语;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单元导语。此外,在教师科学、创造性使用单元导语的建议部分,笔者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进行阐述。三是学生方面,利用单元导语预习与复习;利用单元导语拓展学习,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邓莉[4](2019)在《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儿童本位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主张教育以儿童的兴趣、经验为立足点开展教育活动。童话以幻想为核心,贴合儿童心灵,满足儿童兴趣,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样式,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儿童本位视角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贴合童话的教育内涵,有利于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活动。儿童本位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具有体现儿童学习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育价值的人文性这三大特征。以儿童本位作为视角展开的语文童话教学活动,具有深化儿童童话学习的内涵,丰富教师童话教学的形式,发扬童话文本幻想精神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童话选文数量上未满足高段学生需要、类型单一、呈现?教材体?以及说教等问题。教学上主要存在教学目标单一、过程偏离学生经验、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教师要立足儿童需要,弥补教材不足。备课前精读原着,挖掘教育价值,拓展课外阅读,满足儿童需要。立足儿童发展,设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发展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立足儿童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连接已有经验,促进文本学习,巧妙引导,促进儿童经验改造。立足儿童兴趣,通过?巧读、入境、设问、戏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王月[5](2018)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研究 ——以七、八年级为例》文中认为单元导语是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科书的编制与使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单元导语的研究,可以为教科书的编制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投入使用的七、八两个年级的教科书为例,运用教材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方法,从编制与体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等角度探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内涵、外延、特征、具体内容及其使用策略,认为单元导语的编制符合课改的相关理念,具有循序渐进、操作性强等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应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分析与使用单元导语。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等。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与单元导语相关的概念,阐明本研究的学理依据及其对单元导语编撰的启示。第二章,梳理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编制与体系。第三章,论述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提出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的使用建议。第四章,分析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指出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使用策略。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阐述本研究的心得和体会,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赵海锋[6](2017)在《优化小组合作之“四要”》文中研究表明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若想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师者应该做到"四要"。
刘洁[7](2016)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里面蕴含了无数古人的哲思妙语,而古诗词是闪耀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经过千百年的洗礼,那些传唱不衰的名篇佳句仍能叩响今人的心弦。林庚先生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以精神滋养与浸润的最佳启蒙教材。本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四所小学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新疆部分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的态度、教学理念、文本解读的能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可具操作性的策略,为相关部门提供研究依据。第三至第六部分是本文的主体。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形式了解了新疆乌鲁木齐市四所小学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数据,了解到多半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难,难在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高段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下降,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不断增强。第四部分,整理出的数据和与教师的深入访谈中,也反映出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1)教师依赖网络和教参的现象严重,轻视文本解读;(2)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直接把诗意告诉学生;(3)教师们仍以考试为导向,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轻诗词文化的渗透;(4)大多数教师用的是“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教学模式,但如果不顾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具体学情,必然会带来问题。(5)学生学诗的兴趣不断下降;(6)学生不会在生活中迁移运用。第五部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古诗词本身的难度:古诗词在文本解读上(体现在备课中)的困难,古诗词教学难做拓展迁移训练。教师对古诗词关注不够,自身诗词素养不足;学生没有正确利用网络,快餐文化的不断渗透。第六部分,在找出了现阶段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托,尝试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一一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比如:教师要设计主问题贯穿课堂,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备课的过程,重视自己“素读”文本的能力,加强文本解读的能力;教师要在重视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拓展积累,并且要善于将古诗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与兴趣。
龙婕[8](2016)在《运用黎锦熙的教材理论开发语文课外读本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工具。语文学科白1903年独立设科以来,学者们对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研究都开展得轰轰烈烈,对作为语文学科教科书的语文课本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虽然一次次修正,但改动并不大。并没有带来语文教科书实质性的大幅度调整。从2009年开始,学者们也越来越多地发现语文教科书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语文界至此掀起了批判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热潮。而在叶圣陶、胡适、梁启超、黎锦熙、夏丐尊等老一辈教育家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着力最多、成就最大的,黎锦熙当属第一人。本文尝试在黎锦熙语文课程观、教材观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学,配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本,编撰一本课外读本。以一线教师的视角来窥探现行教材的不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补充。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等进行说明。第二章对黎锦熙的教育思想,特别是黎锦熙在教材观方面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主要从编写体系、范文系统两方面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待改善的问题。第四章,在黎锦熙教材观的启发下,针对发现的问题,对课外读本开发的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及基本框架、选文内容进行了设想。
刘书宏[9](2015)在《初中语文“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敦化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语文是初中所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语文阅读又是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阅读所占的分数比例较大,更主要的是它所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彰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初中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他们树立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好坏决定了他们未来成长的高度,而人文教育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语文阅读在体现人文性的同时,好的语文阅读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价值观。但是现在,各个初中语文教材种类繁多,教学方法多样,其中必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语文阅读教学一直被题型化,类别化,并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语文的人文性中。教材内容的不断演变,教师教学方法的大同小异,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等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效果。而本文的切入点就是初中语文“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希望通过对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加深我对其内在真正的了解。本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概念界定。第二章是新课标对阅读影响及“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概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基本要求、“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敦化市第一中学“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实施模式。第二部分是“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实施现状,分别是预习交流现状、明确目标现状、合作探究现状、展示提升现状、个性作业现状、达标检测现状。第三部分是“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取得成果,分别是丰富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授阅读的人文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第四章是敦化市第一中学“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分别是课中教师指导度不足、制定个性化作业欠缺。第二部分是“导学点教式”阅读学生方面存在问题,分别是自主预习能力需提高、课中学生参与度不足。第三部分是“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分别是欠缺对学生课中的指导、固有理念对课堂的影响、不重视个性化作业制定。第五章是对于敦化市第一中学“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的建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方面,分别是加强课中指导的力度、分层制定个性化作业。第二部分是学生方面,分别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力度。
魏姗姗[10](2015)在《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意语文”是关注生命的语文教学艺术,它自王崧舟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美丽的日出”。“诗意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较为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目前仍有许多教师争相模仿。本文对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总结“诗意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供一线教师参考,进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所借鉴。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探讨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形成的基础及其发展成熟的过程,认为我国“诗教”传统、海德格尔“诗意栖居”思想以及“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是“诗意语文”形成的思想基础;本章分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揭示了王崧舟“诗意语文”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二章阐述“诗意语文”内涵、特点及教学策略,认为“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生活化、探究性、个性化的特点,其教学基本策略为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第三章重点分析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实践。“诗意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教学要贴近生活中的形象、构建立体的情境、寻找文化的传承;“诗意语文”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感而发,抒发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诗意语文”课堂对教师素养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广泛阅读、细读文本、张扬个性、善于反思等。第四章总结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现实意义,认为“诗意语文”强调的以人为本、重视文本和传承文化,是改善随应试教育体制滋生出来的功利主义和精神浮躁等现象的一剂良方。但同时,“诗意语文”在实践过程也应该注意要适度地体现激情,避免课堂程式化。
二、小语探究学习的基本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语探究学习的基本点(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内涵与教学价值 |
第一节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内涵界定 |
一、中国革命传统 |
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
第二节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价值 |
一、推动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 |
二、养成审美高雅品格高尚的情操 |
三、传承与理解革命传统文化 |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文分析 |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篇目概况 |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类型探究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特征分析 |
第二节 作品的编选意图 |
一、突出学科属性,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
二、衔接教学内容,辅助学段过渡 |
第三节 教材的选文特点 |
一、从学生视角编选文章 |
二、满足初中生学习能力层级性发展需求 |
三、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说明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问题归因分析 |
第四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师教学策略 |
一、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
二、选择突出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 |
三、设计丰富综合的教学环节 |
四、运用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 |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生学习策略 |
一、深入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
二、明确目标,提升语文素养 |
三、多向延伸,拓宽学习范围 |
四、端正态度,养成良好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贾志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贾志敏阅读教学语用观溯源 |
一、传承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精髓 |
(一)语文的本体是语言文字 |
(二)语文教学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
(三)“讲深讲透”与“精讲多练” |
(四)在“读”中品悟语言文字 |
(五)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
(一)语文就是要“教语习文” |
(二)阅读教学应“多读书”、“少提问” |
(三)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 |
第二章 贾志敏阅读教学语用观理念透视 |
一、阅读教学应植根于语言文字 |
(一)强调语文本色,回归母语本体 |
(二)以课文为例,用教材教语文 |
二、阅读教学以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技能为要 |
(一)“读”是听说读写的核心 |
(二)课堂巧设练习,组织语言训练 |
三、阅读教学以培养语言文字素养为己任 |
(一)培养语感,增进审美体验 |
(二)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品位 |
四、课堂教学要“真实”“朴实”“扎实” |
(一)教学本色真实 |
(二)教学风格朴实 |
(三)教学效果“扎实” |
第三章 贾志敏阅读教学语用观实践策略 |
一、在“小标题”上做“大文章” |
(一)聚焦题目,训练语言技能 |
(二)延伸题目,创生对话情境 |
(三)重构题目,深化文本认知 |
(四)“首尾呼应”,升华情感体悟 |
二、扎实推进字词基础知识教学 |
(一)直观演示法 |
(二)同义词或反义词释义法 |
(三)对话法 |
三、讲读课文以“读”为基础 |
(一)目标明确,提倡“生活化”朗读 |
(二)回环往复,以“读”引领深层阅读 |
(三)指导背诵,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
四、搭建教学支架,训练语言技能 |
(一)调整词语序列,组织口语复述 |
(二)“半空框”式填空,概述课文内容 |
(三)“熔铸滚动”式训练,拓展语言表达 |
五、读写融通,教育无痕 |
(一)理清脉络,读写相长 |
(二)补白联想,精读品悟 |
(三)仿照例文,举一反三 |
(四)披文入情,拓展延伸 |
第四章 贾志敏阅读教学语用观带来的启示 |
一、回归语文本体,用教材教语文 |
二、课堂简洁扎实,推进基础知识教学 |
三、在诵读涵泳间,体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
四、提升语言素养,注重文化熏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使用现状调查与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过程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法 |
3.访谈法 |
4.课堂观察法 |
5.案例分析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单元导语的研究 |
1.单元导语的理论探讨 |
2.单元导语的实践探讨 |
(二)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研究 |
1.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理论研究 |
2.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实践探讨 |
(三)文献综述评述 |
第一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单元 |
二、导语 |
三、单元导语 |
四、小学语文单元导语 |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特点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内容结构 |
(一)语文要素 |
1.阅读要素 |
2.习作要素 |
(二)人文主题 |
1.人与自我 |
2.人与社会 |
3.人与自然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呈现方式 |
(一)背景插图 |
1.插图的儿童化 |
2.图文的一致性 |
(二)言语风格 |
第三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价值 |
一、指引师生的教与学 |
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
三、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 |
第四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的研究基础 |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二、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现状的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研究工具 |
三、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使用单元导语的态度 |
(一)教师使用单元导语的态度 |
(二)学生使用单元导语的态度 |
二、对单元导语的理解 |
(一)教师对单元导语的理解 |
1.教师对单元导语结构的理解 |
2.教师对单元导语内容的理解 |
3.教师对单元导语功能的理解 |
(二)学生对单元导语的理解 |
1.学生对单元导语结构的理解 |
2.学生对单元导语内容的理解 |
3.学生对单元导语功能的理解 |
三、使用单元导语的情况 |
(一)教师使用单元导语的情况 |
(二)学生使用单元导语的情况 |
四、使用单元导语的效果 |
(一)教师使用单元导语的效果 |
(二)学生使用单元导语的效果 |
五、使用单元导语的困惑 |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存在问题 |
一、教师使用单元导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单元导语的重视不够 |
(二)教师对单元导语的解读欠深入 |
(三)教师使用单元导语欠合理 |
二、学生使用单元导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对单元导语关注不够 |
(二)学生缺乏使用单元导语的主动性 |
(三)学生未能借助单元导语深度学习 |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外部原因 |
(一)新教科书培训对单元导语的关注不足 |
(二)当前教学评价未与新教科书匹配 |
二、教师自身原因 |
(一)教师文化修养略有不敷 |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够 |
(三)教师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
三、学生自身原因 |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
(二)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四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的优化建议 |
一、教育管理层面 |
(一)开展有关单元导语使用的专题培训 |
1.加强教师的使用意识 |
2.培训使用的方法策略 |
(二)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
二、教师层面 |
(一)利用“分类-联系”理解单元导语 |
1.分类 |
2.联系 |
(二)科学、创造性使用单元导语 |
1.使用单元导语的原则 |
2.科学使用单元导语的案例分析 |
3.创造性使用单元导语的案例分析 |
(三)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单元导语 |
三、学生层面 |
(一)利用单元导语进行复习与预习 |
(二)利用单元导语拓展学习 |
结语 |
附录1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调查(教师卷) |
附录2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使用调查(学生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儿童本位与童话是什么的研究 |
1.2.2 儿童本位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3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相关研究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儿童本位 |
1.3.2 童话 |
1.3.3 童话教学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文本分析法 |
2 儿童本位视角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 |
2.1 儿童本位视角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采用的必要性 |
2.1.1 儿童本位视角贴合童话的教育内涵 |
2.1.2 儿童本位视角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
2.1.3 儿童本位视角有利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
2.2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特征 |
2.2.1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2.2.2 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
2.2.3 教育价值的人文性 |
2.3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具有的优势 |
2.3.1 深化儿童童话学习的内涵 |
2.3.2 提高教师童话教学的效果 |
2.3.3 发扬童话文本的幻想精神 |
3 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 童话选编存在的问题 |
3.1.1 数量上未满足高段学生对童话的需求 |
3.1.2 教材中童话选文的类型单一 |
3.1.3 原着过度改编呈现?教材体? |
3.1.4 教材中童话文本呈现说教意味 |
3.2 童话教学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
3.2.1 教学目标单一 |
3.2.2 教学过程偏离学生经验 |
3.2.3 教学形式大于内容 |
4 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改进建议 |
4.1 立足儿童需要,弥补教材不足 |
4.1.1 备课精读原着,挖掘教育价值 |
4.1.2 拓展课外阅读,满足儿童需要 |
4.2 立足儿童发展,设置教学目标 |
4.2.1 培养语文基本素养 |
4.2.2 发展想象力 |
4.2.3 发展审美能力 |
4.3 立足儿童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
4.3.1 连接儿童已有经验,促进童话文本学习 |
4.3.2 巧妙引导,促进儿童经验改造 |
4.4 立足儿童兴趣,选择教学方法 |
4.4.1 巧读体会文本之美 |
4.4.2 入境感悟情感之真 |
4.4.3 设问推动哲理之思 |
4.4.4 戏演锻炼语文之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5)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研究 ——以七、八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学理依据 |
第一节 语文教材与单元导语的概念 |
一、教材与语文教材 |
二、教材单元 |
三、助读系统 |
四、单元导语 |
第二节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编撰的学理依据 |
一、高凌飚的基础教育教材分析评估方案 |
二、核心素养理论 |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四、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
第二章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编制与体系 |
第一节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编写与制作 |
一、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编写的文字水平 |
二、部编本教科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背景图探究和整体排版 |
第二节 部编本教科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体系与创新 |
一、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体系 |
二、部编本教科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特色和创新 |
第三章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 |
第一节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文化基础 |
一、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人文底蕴 |
二、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科学精神 |
第二节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
一、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自主发展 |
二、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社会参与 |
第四章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 |
第一节 一般阅读活动中的语文要素 |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和阅读相关的要素 |
二、一般阅读活动中的朗读 |
三、一般阅读活动中的默读 |
四、一般阅读活动中的精读 |
五、一般阅读活动中的略读 |
六、一般阅读活动中的比较阅读 |
七、一般阅读活动中的浏览、快速阅读 |
第二节 部编本单元导语文体阅读活动中的语文要素 |
一、八年级单元导语中的文体阅读要素 |
二、文言文单元导语阅读能力与目标 |
三、八年级说明文单元导语的阅读能力与目标 |
四、八年级新闻单元导语的阅读能力与目标 |
五、八年级演讲单元导语的阅读能力与目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成果与主要成果 |
(6)优化小组合作之“四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实现一个“转型” |
二、要夯实两个“重点” |
三、要遵循三个“原则” |
(一) 合作之前有目标 |
(二) 合作之中有指导 |
(三) 合作之后有提升 |
四、要完善四个“流程” |
(7)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对象 |
1.5 文献综述 |
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理性思考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
3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
3.1 调研的基本情况 |
3.2 教师教学现状 |
3.3 学生学习现状 |
4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1 教师存在的问题 |
4.1.1 备课偷工减料 ,存在“拿来”现象 |
4.1.2 直接告诉诗意,忽视学生探究 |
4.1.3 重知识讲解,轻文化体验 |
4.1.4 模式化教学,学段特点不突出 |
4.2 学生存在的问题 |
4.2.1 背诗兴趣不断下降 |
4.2.2 习作与生活中运用少 |
5 古诗词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古诗词自身的原因 |
5.1.1 古诗词中蕴含大量知识点 |
5.1.2 古诗词备课耗时耗力 |
5.1.3 古诗词教学难做拓展训练 |
5.2 教师方面的原因 |
5.2.1 对古诗词关注不够 |
5.2.2 不是教古诗而是教“课件” |
5.3 学生方面的原因 |
5.3.1 学生的畏难情绪 |
5.3.2 网络成为答案工具 |
5.3.3 快餐文化的渗透 |
6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
6.1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6.1.1 重视独自备课,重视自己解读 |
6.1.2 主问题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探究 |
6.1.3 改变功利意识,浸润传统文化 |
6.1.4 突出学段特点,打破模式化教学 |
6.2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
6.2.1 日有所诵,循序渐进讲方法 |
6.2.2 家校合力,创设古诗词生活时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8)运用黎锦熙的教材理论开发语文课外读本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黎锦熙教材编写思想 |
第一节 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念 |
第二节 黎锦熙的语文课程观 |
第三节 黎锦熙的语文教材观 |
一、教材选编原则 |
二、教材选编形式 |
三、教材编纂体例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分析及思考(以人教版为例) |
第一节 编写体系分析 |
一、低年级教材的编写体系 |
二、中年级教材的编写体系 |
三、高年级教材的编写体系 |
第二节 范文系统分析 |
一、体裁 |
二、汉字教学 |
第三节 关于教材编写问题的思考 |
一、编写体系应更灵活多样 |
二、范文系统应更具经典性、文化性 |
三、增强与互联网的联系 |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开发的框架体系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开发的指导思想 |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开发的原则 |
一、体现课程内容原则 |
二、体现学科特点原则 |
三、文化性原则 |
四、生活性原则 |
五、经典性原则 |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开发的基本框架 |
一、汉字文化 |
二、儿歌 |
三、现代诗歌 |
四、古代诗歌 |
五、童话 |
六、寓言 |
七、蒙学经典 |
八、名家文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9)初中语文“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敦化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1.5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新课标对阅读的影响及“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概述 |
2.1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
2.2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基本要求 |
2.3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敦化市第一中“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3.1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实施模式 |
3.2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实施现状 |
3.2.1 预习交流现状 |
3.2.2 明确目标现状 |
3.2.3 合作探究现状 |
3.2.4 展示提升现状 |
3.2.5 个性作业现状 |
3.2.6 达标检测现状 |
3.3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取得成果 |
3.3.1 丰富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
3.3.2 增强教授阅读的人文性 |
3.3.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
3.3.4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第四章 敦化市第一中学“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师教学存在问题 |
4.1.1 课中教师指导度不足 |
4.1.2 制定个性化作业欠缺 |
4.2 “导学点教式”阅读学生方面存在问题 |
4.2.1 自主预习能力需提高 |
4.2.2 课中学生参与度不足 |
4.3 “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1 欠缺对学生课中的指导 |
4.3.2 固有理念对课堂的影响 |
4.3.3 不重视个性化作业制定 |
第五章 对于敦化市第一中学“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的建议 |
5.1 教师方面 |
5.1.1 加强课中指导的力度 |
5.1.2 分层制定个性化作业 |
5.2 学生方面 |
5.2.1 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
5.2.2 提升学生参与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10)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诗意语文”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一、“诗教”思想的影响 |
二、海德格尔“诗意栖居”思想的影响 |
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
第二节 “诗意语文”的发展 |
一、孕育期 |
二、发展期 |
三、成熟期 |
第二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概述 |
第一节 “诗意语文”内涵及其特点 |
一、“诗意语文” |
二、“诗意语文”的特点 |
第二节 “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
一、举象 |
二、造境 |
三、入情 |
四、会意 |
五、求气 |
六、寻根 |
第三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的“诗意语文” |
一、贴近生活中的形象 |
二、构建立体的情境 |
三、寻找文化的传承 |
第二节 作文教学中的“诗意语文” |
一、写话训练 |
二、习作训练 |
第三节 “诗意语文”课堂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
一、广泛阅读 |
二、细读文本 |
三、张扬个性 |
四、善于反思 |
第四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现实意义及其反思 |
第一节 “诗意语文”的现实意义 |
一、人本回归 |
二、文本回归 |
三、文化回归 |
第二节 对“诗意语文”的反思 |
一、激情应适度 |
二、应避免程式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小语探究学习的基本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本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D]. 李佳诺. 扬州大学, 2020(02)
- [2]贾志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思想研究[D]. 赵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使用现状调查与优化建议[D]. 高佳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 邓莉. 杭州师范大学, 2019(12)
- [5]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研究 ——以七、八年级为例[D]. 王月. 闽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优化小组合作之“四要”[J]. 赵海锋. 长江丛刊, 2017(18)
- [7]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刘洁. 新疆师范大学, 2016(11)
- [8]运用黎锦熙的教材理论开发语文课外读本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为例[D]. 龙婕. 天津师范大学, 2016(02)
- [9]初中语文“导学点教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敦化市第一中学为例[D]. 刘书宏. 延边大学, 2015(03)
- [10]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D]. 魏姗姗. 扬州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