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面接触分析论文_杨文杰,汪中厚

导读:本文包含了齿面接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齿轮,误差,点接触,动力学,齿根,双曲面,有限元。

齿面接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杰,汪中厚[1](2019)在《真实齿面相交干涉误差来源及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安装误差、支撑条件和齿轮承载变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有限元计算渐开线斜齿轮变速器箱体系统误差的新方法,利用齿轮空间啮合理论,得出各个齿轮副的系统误差及人为误差,给出齿轮综合误差的计算公式。搭建真实渐开线斜齿轮相交干涉齿轮副模型,对标准齿轮和相交干涉齿轮的齿廓应力变化、齿向接触区域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齿轮副安装误差时,点接触和线接触的接触应力均有上升,线接触状态只变化了10. 8%,而点-线接触的接触应力变化了46. 4%,说明斜齿轮点-线接触对齿轮综合误差敏感性大于线接触。(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颜力,张鹏飞,汤兆平[2](2019)在《不同辐板结构对机车牵引齿轮齿面接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机车牵引齿轮辐板结构分为刚性辐板、薄直辐板和薄斜辐板3种结构,采用Romax仿真软件建立机车驱动系统模型进行了齿面接触分析和加载试验。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辐板结构对机车牵引齿轮齿面接触应力有不同影响。刚性辐板结构齿轮受载后由于辐板几乎不变形,齿轮啮合错位量最大,齿面接触应力也最大;直薄辐板结构齿轮受载后,齿轮啮合错位量略小,因此齿面接触应力也略小于刚性辐板结构;而薄斜辐板结构齿轮受载后辐板变形较大,使齿轮啮合错位量在叁者中最小,从而显着降低齿面接触应力,提高了齿轮强度和寿命。(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姚廷强,姚龙,王学军,王立华[3](2019)在《基于数字化齿面的弧齿锥齿轮柔性多体接触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弧齿锥齿轮局部综合法,计算弧齿齿面的精确空间数字化坐标点,建立了弧齿齿面的四边形面片有限元网格模型。基于弧齿齿面的四边形面片接触块模型,运用弧齿齿面的包围盒全域搜索方法和结点-目标面的主从面局部搜索方法,实现高精度数字化真实弧齿齿面的动态接触搜索计算。以四边形面片单元中心的外法向矢量来计算弧齿齿面的从结点到目标单元面的接触变形量,采用罚函数法计算弧齿齿面的动态接触作用力,提出了多柔性体、多界面动态接触的弧齿锥齿轮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弧齿锥齿轮的传动误差、动态接触力、等效约束力、弧齿边缘动态接触、最大应力值等动态接触特性。研究表明:忽略多柔性体、多界面动态接触特性,会低估弧齿齿轮的传动误差、动态接触力和等效约束力。新方法较好地模拟了弧齿锥齿轮传动动态接触特性,对弧齿锥齿轮系统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3期)

何昕,曹雪梅,牛聪,杨博会[4](2018)在《等基圆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等基圆锥齿轮成形原理出发,对齿面几何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齿轮齿线特性,建立等基圆锥的齿轮齿线方程.通过空间啮合原理,分析等基圆锥齿轮副啮合的过程,编写齿面接触分析程序(TCA);通过刀具设计和齿向俢形,改善齿面几何拓扑结构,实现齿面鼓形修正;以齿向和齿廓修形方式为基础,变换不同修形参数,分析对齿面几何传动误差和齿面接触印痕的影响,从而完善等基圆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夏贺鹏,邓效忠,徐爱军,刘赛赛[5](2018)在《基于轮齿接触分析的弧齿锥齿轮齿面磕碰点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齿轮副齿面磕碰点检测方法,用于确定弧齿锥齿轮齿面磕碰点位置。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副啮合模型,通过改变接触区偏移量,调整啮合参数V、H、J,从而得到规划路径下的TCA接触区位置,V、H、J调整结果用于指导滚检试验。在YX-HTT600齿轮综合误差测量及分析试验机上进行滚检试验,得到了准双曲面齿轮副正常齿面与存在磕碰点的齿面两种情况下的传动误差测量结果。通过对两种传动误差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提出的齿面点测量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提出的齿面检测方法可实现弧齿锥齿轮全齿面检测,检测结果可反映齿面磕碰点位置,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弧齿锥齿轮啮合性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10期)

田静[6](2018)在《一种基于ANSYS的齿轮齿面接触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Pro/E标准渐开线方程建立齿轮的准确模型,导入ANSYS中进行接触分析,然后对齿轮进行拓扑优化,得到齿轮在腹板上的最佳材料分布,对优化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做出合理性总结,得到齿轮最终的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8年16期)

张月娜[7](2018)在《RV减速器的摆线针轮传动齿面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摆线针轮接触理论,进行了RV减速器摆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计算。运用有限元方法提取了参与承载的摆线轮齿的齿面接触应力,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等距误差、移距误差、针齿半径误差和针齿中心径向误差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针齿半径误差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最大;且针齿半径误差增大,齿面接触应力减小。(本文来源于《数字制造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孙智金,乔颖敏[8](2018)在《斜齿轮齿面接触线计算及齿根弯曲强度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解决了斜齿轮啮合接触线发生面上的接触线向齿面投影的问题,成功地在斜齿轮叁维模型上画出啮合任意时刻下的接触线位置,并选择最恶劣的啮合时刻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同时利用ISO 6336齿轮标准中齿轮齿根弯曲强度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二者所得到的齿根弯曲应力值基本相同,验证了文章计算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张国政,韩江[9](2018)在《内啮合斜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时被珩工件齿面应力分布规律问题,首次提出采用内啮合斜齿轮传动模型模拟替代内齿珩轮强力珩齿运动。以典型的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首先计算节点P处齿面应力,其次通过计算内啮合传动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位置的综合曲率,引入压比系数,分析齿数为123的内齿轮分别与齿数为13、33、73、103的外圆柱斜齿轮在不同啮合线上的齿面应力分布情况。建立内啮合斜齿轮叁维模型,利用叁维有限元方法分别分析齿数为123的内齿轮分别与齿数为13、33、73的外圆柱斜齿轮的叁个内啮合齿轮副在啮合线任意位置上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一对内啮合的齿轮副齿数差越大,且重合度小于2时,齿根处应力最大、节线附近处突然变大;齿数差越小时,齿根处应力最大。为此,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时尽可能采用齿数差较小的珩齿形式,以便控制被珩齿轮齿形挖根和中凹误差现象。(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国会,刘大伟,杨文华,任廷志[10](2018)在《考虑安装误差的减变速一体化齿轮齿面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变速一体化齿轮是一种圆与非圆相匹配、可以实现减速与变速集成传动的新型齿轮机构。基于齿轮啮合理论,推导了减变速一体化齿轮的齿面方程,建立了考虑轴交角、轴交错、轴向偏移3种安装误差的齿面接触模型,分析了齿面接触轨迹的分布特征,得到节曲线参数和安装误差对齿面点接触轨迹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非圆面齿轮每个轮齿上接触迹线的倾斜度随传动比变化率增大而增大,安装误差使接触轨迹向外径或内径处偏移,移动方向由误差方向而定。(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4期)

齿面接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机车牵引齿轮辐板结构分为刚性辐板、薄直辐板和薄斜辐板3种结构,采用Romax仿真软件建立机车驱动系统模型进行了齿面接触分析和加载试验。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辐板结构对机车牵引齿轮齿面接触应力有不同影响。刚性辐板结构齿轮受载后由于辐板几乎不变形,齿轮啮合错位量最大,齿面接触应力也最大;直薄辐板结构齿轮受载后,齿轮啮合错位量略小,因此齿面接触应力也略小于刚性辐板结构;而薄斜辐板结构齿轮受载后辐板变形较大,使齿轮啮合错位量在叁者中最小,从而显着降低齿面接触应力,提高了齿轮强度和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齿面接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杰,汪中厚.真实齿面相交干涉误差来源及接触分析[J].农业工程.2019

[2].颜力,张鹏飞,汤兆平.不同辐板结构对机车牵引齿轮齿面接触影响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姚廷强,姚龙,王学军,王立华.基于数字化齿面的弧齿锥齿轮柔性多体接触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4].何昕,曹雪梅,牛聪,杨博会.等基圆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夏贺鹏,邓效忠,徐爱军,刘赛赛.基于轮齿接触分析的弧齿锥齿轮齿面磕碰点检测方法研究[J].机械传动.2018

[6].田静.一种基于ANSYS的齿轮齿面接触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J].中国设备工程.2018

[7].张月娜.RV减速器的摆线针轮传动齿面接触分析[J].数字制造科学.2018

[8].孙智金,乔颖敏.斜齿轮齿面接触线计算及齿根弯曲强度有限元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8

[9].张国政,韩江.内啮合斜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与有限元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8

[10].王国会,刘大伟,杨文华,任廷志.考虑安装误差的减变速一体化齿轮齿面接触分析[J].机械传动.2018

论文知识图

齿条形刀具的法向齿廓齿面接触分析流程图齿面接触分析数值求解流程图5齿面接触分析框图齿面接触分析坐标系统齿面接触分析流程图

标签:;  ;  ;  ;  ;  ;  ;  

齿面接触分析论文_杨文杰,汪中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