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三讲 雷达图示统计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晓音[2](2013)在《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存的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素质有待完善等问题,以及当前研究中对教师素质界定的视角微观、内涵模糊等缺憾,提出“大素质”概念,从基本素质、专业素养两个大的方面着眼,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人格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进行了详尽描述;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汉语知识素养、语言素养、业务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本研究重实践性、实用性,以期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我成长指南。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专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秉持正确的职业意识,以成为一名“多项全能选手”为目标,摒弃偏颇观念,从社会、个体、学术等角度认识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专业身份认同,既不可轻视自己为教书匠,也不可将职业与学术研究割裂开来。职业精神除了对本职业要充满热爱与激情,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与同理心。作为涉外工作者,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符合规范的职业操守,言行得体,维护民族尊严。由于道德水平难以用数字量化,且本文也无意批评或评价,因此本研究从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精神状态”两方面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素养提出设想。从“践行公民道德”、“践行教师道德”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期待,希望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可作表率的私德,在工作中有责任心、有激情,并且真心关爱学生。从“积极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两个方面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精力充沛、向学生输出正能量并且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工作激情,表现出健全、和谐、积极的人格状态以及良好的性格。本研究引用了“信念”(Belief)这一概念,从教师对自我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以及对教与学的信念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对自我的信念包括“认识自己”、“教学机智”、“心理应激”三个方面。教师要尊重自我,同时也要敞开自我,不断自我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中介者”、“导师”。准确的自我信念还包括稳定的心态、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善于调适自我心理、情绪等。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的信念包括“认识学生”、“认识学习者的情感”。对于教与学的信念,包括“对学习的信念”和“对教学的信念”。如何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如何实现高成效的教学,这都是在明晰了对教与学的信念之后才有可能得到答案的。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解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解”是本研究的一个独特提法。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凸显出来的独特之处,教师对此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处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素养。本研究着重分析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难点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本研究从“语言表达”、“语言运用”两个角度来分析对外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语言素养。在语言表达部分,分析了教师语言物理层面、意义层面、情感层面所应当具备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在语言运用部分,我们借用了英文相关着作的部分研究角度,从生理方面、人际方面、教学法方面分析了教学语言。最后,我们从建立和维持课堂交际模式、营造课堂气氛、与学生有效沟通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语言的作用。在每个层面的分析中,我们都引入了教学实例,使分析更具体,建议更实用。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主要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素养以及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技巧。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还包括教师对自我的长期与短期的准备。教师从备课到上好一堂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与基础,上课是备课内容的实践、展现与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联接的。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基本素养”的概念,将“板书”、“范读”、“肢体语言”归为教师课上良好素养展示的因素,将“回顾反思”、“收集学生反馈”、“自我修正与调整”归为课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详尽分析了如何上好一堂课。掌握各种基础语言课的特点、教法,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业务素养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教学中的多面手,各种课型全面适应。本文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各种课型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包括听力教学、口语教学现状中的偏差和误区,阅读教材的缺陷,写作教学目标和写作模式的反思。以此梳理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修正途径以及详尽的教学建议。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专业素养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以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基础,搭建跨文化交际知识,有能力处理自身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处理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方式,以及应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手段。
白絮飞[3](2010)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掀起了一场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视角从理论转向实践,走近课堂,聚焦课堂。本研究基于新课程理念,从课堂观察入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国内地理课堂上的作业系统进行研究,对国内外现行教材中的作业系统进行分析与借鉴,总结出地理课堂作业的特征、类型与设计原则,对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探究,该项研究属于地理课堂教学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领域。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阐述了地理课堂作业研究的缘起、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地理课堂作业的内涵与外延,首先对课堂作业和地理课堂作业两个概念进行阐释,总结出地理课堂作业的四项功能,一是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二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形成,三是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四是促进学生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总结出地理课堂作业的四个主要特征,即情境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总结出地理课堂作业的五个类型,即阅读类作业、探究类作业、操作类作业、讨论类作业和情境性作业。第三部分是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基石——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入手,汲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的精华,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期理论和做中学理论,为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做坚实的理论铺垫。利用教学设计理论和课程与教学论理论,为地理课堂作业寻找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第四部分是国内地理课堂作业的现状分析。首先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课堂作业设计的意识、设计作业的必要性、目的、类型、依据、实施中占用的时间、作业的自创度、难度以及学生对作业的喜好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为进行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其次,对国内当下课堂中的作业系统和当下几个版本的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作业系统进行分析。通过调研,总结出当前地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师普遍忽视课堂作业的设计环节;二是作业功能单一,重识记巩固,轻实践创新;三是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作业较少,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四是作业设计和布置的随意性较大;五是作业内容缺乏针对性、作业没有层次性;六是作业的自创度低;七是课堂作业的评价形式单一。第五部分是国外地理课堂作业的借鉴分析,选用美国和俄罗斯的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与我国的地理课堂作业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为我国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参考。第六部分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在作业的设计中,遵循操作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策略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选用典型案例,对阅读类作业、操作类作业、讨论类作业、探究类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各类作业设计的方法。
李绍石[4](2003)在《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四讲 脸谱图示统计分析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绍石[5](2003)在《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三讲 雷达图示统计分析方法》文中指出
二、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三讲 雷达图示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三讲 雷达图示统计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2)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1. 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
2. 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 |
2.1 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2.2 专业素养有待完善 |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研究现状思考 |
3.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科背景 |
3.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思考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现状 |
1. 研究成果分析 |
1.1 数量较少 |
1.2 高质量研究不多 |
2. 对本研究的介绍 |
2.1 本研究的目的 |
2.2 本研究的内容 |
2.3 本研究的意义 |
上编 基本素质篇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意识 |
1. 对本职业的认识与定位 |
1.1 “小儿科” |
1.2 文化传播中介 |
1.3 “香饽饽” |
1.4 “多项全能选手” |
2. 对外汉语教师的价值 |
2.1 社会价值 |
2.2 个体价值 |
2.3 学术价值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意识 |
1. 教书匠与专家 |
2. 个人本专业为主与教汉语为辅 |
3. 专业身份认同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精神 |
1. 对本职业的热爱与激情 |
2. 对学生的爱心、耐心与同理心 |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操守 |
1. 遵守涉外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
2. 遵守职业规范 |
2.1 政治行为规范 |
2.2 交际言行规范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素养 |
第一节 高尚的道德品行 |
1. 践行公民道德 |
1.1 良好的公德行为 |
1.2 可作表率的私德 |
2. 践行教师道德 |
2.1 表现方式独特的责任心 |
2.2 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关爱学生 |
第二节 良好的精神状态 |
1. 积极的精神面貌 |
1.1 精力充沛 |
1.2 输出正能量 |
1.3 意志坚定 |
1.4 充满工作激情 |
2. 健康的人格 |
2.1 健全、和谐的人格 |
2.2 积极的人格状态 |
2.3 良好的性格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 |
第一节 对自我的信念 |
1. 认识自己 |
1.1 如何看待自己 |
1.2 中介者 |
1.3 导师 |
2. 教学机智 |
2.1 稳定的心态 |
2.2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
3. 心理应激 |
3.1 自我心理调适 |
3.2 自我情绪调控 |
第二节 对学生的信念 |
1. 认识学生 |
1.1 关于学生的概念 |
1.2 学习者的个体性 |
2. 认识学习者的情感 |
2.1 个别情感因素 |
2.2 交互情感因素 |
第三节 对教与学的信念 |
1. 对学习的信念 |
1.1 学习的概念 |
1.2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 |
1.3 营造学习环境 |
2. 对教学的信念 |
2.1 教学的概念 |
2.2 高成效教学 |
2.3 反思性教学 |
下编 专业素养篇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知识素养 |
第一节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特点的理解 |
1. 语音 |
1.1 以持续性为特点的语音训练 |
1.2 以实用性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
2. 汉字 |
2.1 灵活处理汉字教学 |
2.2 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调整 |
3. 词汇 |
3.1 利用内涵意义与构词特点分析词义 |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控制 |
4. 语法教学 |
4.1 教学内容的选定及处理方法 |
4.2 发现教学难点 |
第二节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素处理 |
1. 语音 |
1.1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1.2 处理教学难点 |
2. 汉字 |
2.1 以分析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
2.2 处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
3. 词汇 |
3.1 实用性教学原则 |
3.2 词语释义技巧要点 |
4. 语法 |
4.1 教学原则 |
4.2 处理方法要点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素养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表达 |
1. 语言表达的物理层面 |
1.1 教师语言物理层面要求 |
1.2 教师语言物理层面特点 |
2. 语言表达的意义层面 |
2.1 准确规范 |
2.2 清楚达意 |
2.3 围绕中心 |
2.4 实现目的 |
2.5 收放自如 |
3. 语言表达的情感层面 |
3.1 语言中的情感 |
3.2 教师情感的传达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运用 |
1.教学语言 |
1.1 生理方面 |
1.2 人际方面 |
1.3 教学法方面 |
2. 教师语言的作用 |
2.1 建立和维持课堂交际模式 |
2.2 营造课堂气氛 |
2.3 与学生有效沟通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上) |
第一节 教学准备 |
1. 备课 |
1.1 准备自己 |
1.2 备教材 |
1.3 备学生 |
2. 课前准备 |
2.1 检查教学用品、设备 |
2.2 调整情绪 |
3. 集体备课 |
第二节 课堂教学基本素养 |
1. 课上良好素养的展示 |
1.1 板书 |
1.2 范读 |
1.3 肢体语言 |
2. 如何上好一堂课 |
2.1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
2.2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
2.3 灵活调整教法 |
2.4 与学生有效互动 |
3. 课后总结的良好习惯 |
3.1 回顾反思 |
3.2 收集学生反馈 |
3.3 自我修正、调整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下) |
第一节 听力教学 |
1. 听力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
1.1 受到普遍的轻视 |
1.2 教学模式单一 |
2. 教学技巧 |
2.1 有效的引导 |
2.2 有针对性的讲解 |
2.3 有趣的活动 |
2.4 其他 |
第二节 口语教学 |
1. 口语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
1.1 教学内容的偏差 |
1.2 教学方法的误区 |
2. 口语教学技巧 |
2.1 引导“自发的”谈话 |
2.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
2.3 分组活动 |
2.4 巧妙纠错 |
第三节 阅读教学 |
1. 理想的阅读教学 |
1.1 教材 |
1.2 教学目标 |
2. 阅读教学技巧 |
2.1 课文处理 |
2.2 提问技巧 |
第四节 写作教学 |
1. 写作教学目标 |
1.1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目标 |
1.2 汉语写作模式 |
2. 写作教学方法 |
2.1 写作指导 |
2.2 修改与反馈 |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素养 |
1. 文化交际知识 |
1.1 文化交际学与语言教学 |
1.2 跨文化交际知识 |
2. 跨文化交际素养 |
2.1 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
2.2 成为一个“多文化”人 |
第二节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
1. 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界定与定位 |
1.1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 |
1.2 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
2. 应对与处理教学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
2.1 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构成 |
2.2 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类别 |
2.3 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 |
2.4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化解途径 |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与实施 |
1.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计 |
1.1 课程目标 |
1.2 课程内容 |
2.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施 |
2.1 教学方法 |
2.2 教学改进设想 |
结论 |
1. 本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
1.1 综合性 |
1.2 独创性 |
1.3 实用性 |
1.4 开放性 |
1.5 针对性 |
2. 本研究的缺憾 |
2.1 研究方法方面 |
2.2 研究内容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某校对外汉语教师学科背景调查表 |
附录二 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语音教学项目的初步设计(叶军) |
附录五 《基础汉字表》(1000常用字表) |
附录六 备课情况调查 |
附录七 调查问卷 |
附录八 MBTI测试题目 |
附录九 学习类型自我测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作业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 |
三、关于作业布置与评改方面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特色与创新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地理课堂作业的内涵与外延 |
第一节 概念阐释 |
一、"课堂作业"的阐释 |
二、"地理课堂作业"的阐释 |
第二节 地理课堂作业的功能 |
一、有关学者对作业功能的阐述 |
二、地理课堂作业的功能 |
第三节 地理课堂作业的特征 |
一、情境性 |
二、生活性 |
三、实践性 |
四、综合性 |
第四节 地理课堂作业的类型 |
一、阅读类作业 |
二、探究类作业 |
三、操作类作业 |
四、讨论类作业 |
第二章 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理论 |
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
二、教育心理学关于作业的研究 |
第二节 教学设计理论 |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 |
二、关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 |
一、课程与教学论理论与课堂作业设计 |
二、地理教学论中的作业设计 |
第三章 地理课堂作业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问卷与访谈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
一、问卷调查与访谈统计 |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发现的问题 |
第二节 地理课堂中的作业系统分析——以讲同一节课的四位教师为例 |
一、地理课堂作业系统的统计 |
二、课堂作业系统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
第三节 我国现行地理教材中课堂作业的统计分析 |
一、教科书作业系统比较 |
二、教科书作业系统特点及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国外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地理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
一、EARTH SCIENCE地理课堂作业系统特点分析 |
二、美国地理教科书作业系统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俄罗斯地理课堂作业设计案例分析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
一、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 |
二、多数习题思维含量较低 |
三、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
四、注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理念的贯彻 |
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原则 |
第一节 作业设计的难度与有效性 |
一、作业设计的难度 |
二、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
第二节 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原则 |
一、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
二、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特殊性原则 |
第六章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 |
第一节 阅读性作业的设计 |
一、阅读文字类作业 |
二、阅读图表类作业 |
第二节 操作性作业的设计 |
一、设计操作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二、操作性作业案例评析 |
第三节 探究式作业的设计 |
一、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
二、探究性作业案例评析 |
第四节 讨论性作业的设计 |
一、设计讨论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二、讨论性作业案例评析 |
分析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三讲 雷达图示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 王晓音.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 [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 白絮飞.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 [4]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四讲 脸谱图示统计分析方法[J]. 李绍石.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02)
- [5]农民能学会用的简单图示统计分析 第三讲 雷达图示统计分析方法[J]. 李绍石.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