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8例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景,吴玉梅[1](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国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前沿、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查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索子宫内膜癌放疗相关文献共计520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包括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以及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结果 2000年发文量逐渐增多,2001—2010年年发文量基本稳定在20篇以上;聚类分析获得7个聚类,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化疗、综合治疗、妇科肿瘤、恶性肿瘤、术后放疗等;突现分析获得6个突现词,分别为恶性肿瘤、生存率、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化疗和放疗;作者合作网络主要以盛修贵、孔为民、王建六为核心的3个合作团队图谱;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密度为0.0034。结论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当前研究热点以调强放疗、螺旋断层放疗、三维后装治疗及生物调强放疗为主。虽然研究机构分布广泛,但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
周朝明[2](2021)在《三维适形放疗、静态固定野调强、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三者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进行3D-CRT、7F-IMRT、VMAT三者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剂量学对比,拟在本研究中心中寻找更适合这部分患者的最佳体外放射治疗技术。材料和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20例FIGO分期为II-IIIC1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对患者进行了严格的制膜、定位后,严格靶区勾画,分别在pinncle计划系统中为每位患者均制作6MV-X线3D-CRT、7F-IMRT、VMAT三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给予50Gy/25次,计划约束包括大于95%PTV接受大于50Gy的剂量覆盖,7F-IMRT、VMAT中使用相同的剂量约束条件,记录患者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跳数并进行对比。为了进行比较,研究中使用等剂量分布及DVH图进行比较。结果:3D-CRT、7F-IMRT与VMAT三种治疗计划都可以达到靶区处方剂量要求。VMAT的适形性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均优于7F-IMRT,更优于3D-CRT,VMAT、7FIMRT及3D-CRT,三种体外放射技术适形性指数分别为0.89±0.42、0.85±0.44、0.64±0.03,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5±0.01、1.07±0.01、1.08±0.01,三种放疗技术两两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平均受累剂量方面,在骨盆骨髓中,VMAT平均剂量最小,为3294.00c Gy,分别小于7F-IMRT(3393.87c Gy)及3D-CRT(3356.61c Gy),且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袋、左/右股骨头、直肠、膀胱中,VMAT及7F-IMRT的平均剂量均分别低于3D-CR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相比7F-IMRT在膀胱、左股骨头平均剂量均要略高(4367.28c Gy VS 4304.85c Gy、2151.03c Gy VS 2038.20c Gy),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危及器官累及体积方面,在骨盆骨髓V20参数上,VMAT(73.42±4.33%)相比7F-IMRT(75.65±3.14%)以及3D-CRT(86.10±5.56%)有更低的剂量累及体积。VMAT及7F-IMRT相比3D-CRT均可以降低骨盆骨髓、肠袋、膀胱、直肠高剂量区V30、V40、V50的累及体积,且VMAT均略优于7F-IMRT,7F-IMRT在左/右股骨头V30、V40累及体积均要低于VMAT,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区V5、V10累及体积上,3D-CRT在骨盆骨髓、肠袋累及的体积均要低于7F-IMRT及VMAT,在骨盆骨髓V5、V10参数上,3DCRT相比7F-IMRT及VMA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F-IMRT略低于VMAT,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机器跳数方面,3D-CRT机器跳数最少,VMAT、7F-IMRT及3D-CRT机器跳数分别为666.50±102.48、716.65±102.17、287.10±6.74。结论:1.在靶区参数上:VMAT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2.在骨盆骨髓保护方面:VMAT在V20、V30、V40、V50有更佳的剂量学优势。但却增加了低剂量区V5、V10的受累体积。3.在其它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调强放疗可以降低肠袋、膀胱、直肠高剂量区V30、V40、V50的受累体积。4.在纯治疗时间上:3D-CRT有一定的优势。5.在子宫内膜癌术后需要体外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建议首选VMAT技术,其次是7F-IMRT技术,不具备调强放疗设备且患者经济情况受限的情况下可选择3D-CRT技术。
陈思璐[3](2021)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测模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8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并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作列线图模型总分的ROC曲线图,将约登指数最大值作为分界点,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125>35U/ml(χ2=12.817,P<0.001)、非内膜样腺癌(χ2=13.792,P<0.001)、低分化(χ2=22.348,P<0.001)、肌层浸润深度≥1/2(χ2=12.817,P<0.001)、肿瘤直径>20mm(χ2=3.877,P=0.049)、附件受累(P<0.001)、宫颈间质浸润(χ2=10.641,P<0.001)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A125>35U/ml(OR=3.288,P=0.029)、非内膜样腺癌(OR=4.795,P=0.022)、肌层浸润深度≥1/2(OR=4.588,P=0.011)、低分化(OR=3.617,P=0.022)。构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C-index为0.88。使用校准曲线进行校准,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的绝对误差为0.022。根据列线图模型总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处理,总分<130分为低风险组,总分≥130分为高风险组,基于该标准,本研究低风险组的患者有75例,高风险组的患者有193例,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7,P=0.014)。结论:使用CA12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建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同时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使临床医师可早期识别低风险和高风险患者,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张梦凡[4](2020)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子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是子宫内膜癌中罕见病理类型,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较快,容易浸润子宫深肌层及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其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研究尚未成熟,国内外专家关于其诊疗也未达成最终共识。因其较为罕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国内,仅有的研究报道也多为小样本临床分析,缺乏两者对比研究。故本研究拟对原发性子宫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随访及预后情况进行探究及对比分析,意在发现各自特点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得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加深临床医师对其认知。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子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随访预后情况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子宫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浆液性癌组61例,透明细胞癌组36例,探索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随访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浆液性癌组超重者占比(59.02%)高于透明细胞癌组(36.11%),两组患者关于超重(BMI≥24 kg/m2)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l0.029)。(2)浆液性癌组患者腹水细胞学阳性比例(39.34%)高于透明细胞癌组(8.33%),两组关于腹水细胞学阳性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3)在随访期内,浆液性癌组复发率为39.34%(24/61),以远处转移为主(58.33%),中位复发时间为12.00个月;透明细胞癌组复发率为36.11%(13/36),以远处转移为主(69.23%),中位复发时间为15.0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浆液性癌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7.1%,透明细胞癌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3.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浆液性癌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1.8%,透明细胞癌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4.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多因素分析发现CA125值升高、病理分期晚期(Ⅲ、Ⅳ期)、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是浆液性癌组患者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年龄≥10年、腹水细胞学阳性是浆液性癌组患者生存的独立死亡因素。(6)多因素分析发现CA125值升高是透明细胞癌组患者疾病复发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其生存的唯一独立死亡因素。结论(1)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相比,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更易合并超重(BMI≥24 kg/m2)、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更易见到癌细胞。(2)子宫浆液性癌患者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3)术前CA125值升高、病理分期晚期、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绝经年数≥10年、腹水细胞学阳性是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4)术前CA125值升高是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刘东珍[5](2020)在《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成倍增加,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根据临床特征与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子宫内膜癌被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又称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在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帮助临床医师识别、区分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进行适宜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73例(319例Ⅰ型和54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1、组间比较平均发病年龄Ⅰ型子宫内膜癌(53.9±8.4)和Ⅱ型子宫内膜癌(60.6±8.2)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Ⅰ型子宫内膜癌与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绝经状态、临床症状、有高血压病者存在差异有显着性(P均<0.05),在未生育、有糖尿病者及吸烟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HE4中位数值分别为19.7 U/ml、109.0pmol/L,异常升高者分别占19.1%(61/319)、24.4%(40/170);Ⅱ型患者术前血清CA125、HE4中位数值分别为24.6 U/ml、136.0pmol/L,异常升高者分别占33.3%(18/54)、41.0%(16/37),两组进行比较分析,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HE4的表达水平及异常升高患者比例均高于Ⅰ型,差异有显着性(P均<0.05)。3、348例术前及术后病理均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89例子宫内膜样癌及42例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诊断同前,病理类型检查符合率95.1%,进行诊断性试验发现两种病理结果的Kappa值=0.803(P=0.046);术前诊断方式为宫腔镜联合诊刮的病理诊断符合率93.0%(173/186),高于单纯诊刮的符合率84.5%(158/187)(χ2=6.772;P=0.009)。4、Ⅰ型子宫内膜癌中早期(I+II期)患者288例(占90.8%),晚期(III+IV期)31例(占9.7%),Ⅱ型早期(I+II期)患者35例(占64.8%),晚期(III+IV期)19例(占35.2%),与Ⅰ型相比,Ⅱ型患者确诊时多晚期(χ2=25.804;P=0.000);组间比较,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大病灶(χ2=7.423;P=0.006),宫体深肌层浸润(χ2=10.300;P=0.001),脉管癌栓(χ2=19.509;P=0.000),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阳性率高(χ2=9.866;P=0.002),突变型p53及Ki-67阳性表达率高(P均=0.000),ER及PR阳性表达率低(P均=0.000)。结论:1、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相比,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多为绝经后女性,以“阴道排液、下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者多。2、Ⅱ型子宫内膜癌术前血清CA125、HE4表达水平均高于Ⅰ型,术前血清CA125、HE4异常升高患者较多。3、与全宫切除术后病理比较,术前诊刮病理类型检查一致性较高;与单纯诊刮相比,宫腔镜联合诊刮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4、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相比,Ⅱ型子宫内膜癌诊断时多晚期、大病灶,伴宫体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阳性率较高,突变型p53、Ki-67阳性表达率高,ER、PR阳性表达率低。
环春梦[6](2020)在《CD15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ects,dMMR)实体肿瘤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D155(分化簇155)属于免疫检查点之一,与PD-L1具有协同作用。目前有关CD15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检测CD155在子宫内膜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15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资料及MMR蛋白的关系。[方法]1、收集了 2017年12月-2019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114例。2、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了 11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和CD155蛋白的表达情况3、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析CD15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探讨CD155与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 果]1.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和CD155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1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MR,MLH1,PMS2,MSH2,MSH6 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40.35%,25.44%,24.56%,6.14%,5.26%。CD155 表达强阳性者23例(20.18%),表达阳性者70例(61.40%),表达阴性者21例(18.42%)。2.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和CD155蛋白与患病年龄的相关性患病年龄方面,MMR表达缺失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03±7.31岁,MMR表达正常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46±8.76岁,MMR表达缺失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MMR表达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D155表达阴性、阳性及强阳性组与患病年龄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和CD155蛋白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1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的绝经年龄和BMI相关。dMMR组患者的平均绝经年龄明显大于错配修复完整(Mismatch Repair Complete,pMMR)组患者,平均绝经年龄分别为50.21±4.52岁和48.17±4.8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MR组和dMMR组患者的平均BMI分别为24.96±4.42kg/m2和 24.04±3.78kg/m2,pMMR 组患者的平均 BMI 明显大于 dM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R表达缺失与否与患者合并内科疾病、肿瘤家族史、孕产史等高危因素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D155表达与绝经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肿瘤家族史及孕产史等高危因素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和CD155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对MMR蛋白和CD155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MMR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相关,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肿瘤直径<2cm和≥2cm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1%和67.39%,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6)。CD155蛋白在G3(低分化)、FIGO(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累及子宫下段组表达阳性率高于G1/G2(高/中分化)、FIG0 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和未累及子宫下段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55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类型、肿瘤直径、LVSI及肌层浸润深度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在37例FIGO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dMMR患者肿瘤直径≥2cm比例更高(47.62%vs 81.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8)。对77例FIGO 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高危组(肌层浸润≥1/2和(或)肿瘤直径≥2cm和(或)G3)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MR蛋白缺失率高于低危组(肌层浸润深度<1/2、肿瘤直径<2cm、G1/2)患者,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趋势(P=0.062)。MMR蛋白表达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及子宫下段受累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D155与子宫下段受累有关,相对子宫下段未受累患者,CD155在子宫下段受累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表达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升高(5.56%vs 41.46%vs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5.子宫内膜癌组织CD155蛋白与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发现CD155表达与MMR表达缺失与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6.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和CD155蛋白与患者ER、PR和Ki67的相关性MMR和CD155表达与ER、PR及Ki67表达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7.子宫内膜癌组织MMR蛋白和CD155蛋白与患者循环免疫的相关性分析MM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循环免疫因子及淋巴细胞数量的关系,结果显示MMR蛋白表达与外周血IFNγ(干扰素γ)、IL10(白细胞介素10)、IL2(白细胞介素2)、IL4(白细胞介素4)、IL6(白细胞介素6)、TNF α(肿瘤坏死因子)无关(P>0.05)。MMR表达与Th细胞、效应T细胞、CD4+/CD8+、CD45+CD3+、CIK(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和NK(自然杀伤细胞)未显示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方面,CD155属于Ig超家族的细胞粘附分子,对循环免疫因子分析发现,在CD155表达与外周血IFNy、IL10、IL2、IL4、IL6、TNF α表达情况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CD155表达阴性患者,CD155表达强阳性患者中循环Th细胞在CD155(+)组中表达增加(P=0.041),与效应T细胞、CD4+/CD8+、CD45+CD3+、CIK 和 NK 表达无关(P>0.05)。8.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Ki67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 ER、PR及Ki67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发现,Ki67似乎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LVSI和累及子宫下段存在相关性。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表达阳性高于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74.07%vs 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相比G1/G2期子宫内膜癌患者,Ki67在G3期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更高(46.15%vs 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LVSI+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50%vs 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Ki67在宫体下段受累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6.59%,在宫体下段未受累患者中为1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患者(40%vs 18.46%),有一定的统计学趋势(P=0.055)。PR与子宫下段累及有关,PR+患者子宫下段受累比例低于子宫未受累患者,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8)。9.子宫内膜癌组织CD155联合Ki67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CD155联合Ki67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和子宫下段受累有关,统计结果显示,相比 CD155-Ki67-和 CD155+Ki67-或 CD155-Ki67+患者,CD155+Ki67+在G3、子宫下段受累患者中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特例报道10.1双原发癌本研究中,有3例双原发癌,其中1例为子宫内膜癌合并乳腺癌,1例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直肠癌,1例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结肠癌,MMR蛋白免疫组化结果为MLH1、PMS2、MSH2和MSH6均表达阳性,其中2例胃肠镜存在病变。10.2患者存在肿瘤家族史的患者MMR表达情况9例患者有肿瘤家族史,其中4例有MMR蛋白表达缺失,2例为MLH1/PMS2表达缺失,1例为MLH1/MSH2表达缺失,1例为MSH6表达缺失。10.3胃肠镜存在病变患者的MMR表达情况5例患者胃镜结果显示胃异常,20例患者肠镜结果显示异常,4例患者胃镜和肠镜均显示异常,19例(65.52%)患者MMR表达正常,10例(34.48%)MMR表达缺失,4例MLH1/PSM2表达缺失,1例MLH1/MSH2表达缺失,2例MSH2表达缺失,2例MSH6表达缺失,1例PSH2表达缺失。[结 论]1.我们的研究表明,dMMR与子宫内膜癌年龄大、绝经时间晚、BMI小、肿瘤直径≥2cm密切相关。2.CD155表达阳性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FIGO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和累及子宫下段密切相关,CD155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CD155表达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Th细胞表达,CD155与MMR表达状态无关。4.CD155联合Ki67在G3、宫体下段累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CD155联合Ki67可能作为预后不良的生物预测因子。
王鹏飞,陈晓斐,盛修贵[7](2019)在《螺旋断层放疗在妇科肿瘤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系统是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的结合,可以对肿瘤进行360°全方位高效、精确、安全的放射治疗,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的功能性器官,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HT在妇科肿瘤中应用的现状和进展。方法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PubMed检索系统,以"HT、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妇科肿瘤、剂量、不良反应、进展"为关键词,检索2014-08-01-2018-7-30的相关文献英文210篇和中文70篇。纳入标准:(1)HT的原理及在肿瘤领域的研究;(2)HT在妇科肿瘤中的剂量学研究;(3)HT在妇科肿瘤中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4)HT在各种妇科肿瘤中的疗效。根据纳入标准要求,纳入符合分析的文献28篇。结果 HT在妇科肿瘤中提高了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了周围组织的剂量,保护了危及器官,降低了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HT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提高靶区的剂量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但目前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验证。
李美玉[8](2019)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与化疗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被诊断为早期,在新发病例中,癌灶已经扩展到子宫外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约占10%-15%。这些患者占子宫肿瘤相关死亡的50%。早期且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只需随访观察,反之,要接受辅助化疗和(或)放射治疗,但是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对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争议。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对子宫内膜癌各期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5年总体生存率(5-OS)、5年无进展生存率(5-PFS),3年总体生存率(3-OS)、3年无进展生存率(3-PFS)、复发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不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3/4级血液系统毒性)。方法:检索了5个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梅奥诊所、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根据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化疗”“放疗”对这5个数据库进行系统的检索,采用模糊检索,不限语种。检索时限范围为:1997-2019年。文献的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综述、指南。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结果:最终选定了16篇文献,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共包含5篇文献,收集FIGO分期为I-II期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997名,其中放疗人数1442,密切随访人数1555,I-II期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特点包括子宫内膜癌2-3级、有淋巴血管侵犯(LVSI)或深肌层侵犯。组织学类型包括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的患者。放疗组与密切随访组的5-OS分别为85%和82%,5-PFS分别为80%和76%,复发率为11%和15%,该分析显示放疗能够降低I—II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的复发率,但对其5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共包含9篇文献,收集了1201名患者,研究对象包括FIGO分期为Ⅲ-Ⅳ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学类型包括I型(子宫内膜样癌、粘液癌、腺鳞癌和无亚型的腺癌),II型(浆膜癌、透明细胞癌、混合细胞癌),癌肉瘤。其中化疗组是422名,放射治疗组是478名,化疗-放疗-化疗(CRC)组是167名,化疗-放疗(CR)组是134名。化疗和放射治疗组的5-OS分别为50.5%和39.5%,复发率分别为43.1%和49.5%。化疗组的5-OS明显是高的(RR=0.75,95%CI0.64-0.87,P=0.0001)。CRC组和CR组的3-OS分别为92%和72%。3-PFS分别为79%和62%,CRC能够明显提高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第三部比较了化疗与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化疗组的3/4级血液系统毒性是明显的,化疗组和放射治疗组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0%和0.6%(RR=0.01,95%CI 0.00-0.03,P<0.00001),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4%(RR=0.15,95%CI 0.07-0.31,P<0.00001)。结论:放疗能够降低I-II期具有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癌2-3级、有淋巴血管侵犯(LVSI)或深肌层侵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复发率,但对其5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CRC能够明显提高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毒副作用虽然很明显,但是患者还是能够接受化疗并能够耐受的。
张树聪[9](2018)在《我院58例子宫肉瘤治疗策略与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子宫肉瘤是一种对妇女健康严重危害和降低生存时间的疾病。因其临床上罕见、恶性程度很高及其病理学类型的多样性,目前仍缺少最佳的治疗方案和与不良预后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共识。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预后差且存在因素并非十分明确,完善所治疗的患者的病例分析有助于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对临床诊治提供数据,以期有所改善其生存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治58例子宫肉瘤病例,对其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治疗的方法及预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组织病理类型不同的的患者临床特征本文比较采用χ2卡方单因素分析,分析58例患者总的1年、3年及5年生存率,探究影响此样本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并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对本样本所有子宫肉瘤患者的绝经状态、年龄、手术分期、子宫大小、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探究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多种因素分析。结果:1.取中位年龄54岁分组,年龄对患者1、3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5年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对应P值=0.06(P>0.05),表示本资料统计年龄大小对子宫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无直接相关。取我国平均绝经年龄50岁分组,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年龄是否大于50岁对患者生存期差异具有显着差异(P<0.05)。2.未绝经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100%(19/19)、75%(9/12)、80%(8/10),绝经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79.5%(31/39)、48%(12/25)、56%(9/16);绝经状态对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存在统计意义(P<0.05)。3.子宫大小小于孕2月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8.9%(24/27)、57.9%(11/19)、37.5%(6/16),宫大小大于孕2月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 90%(27/30)、55.6%(10/18)、70%(7/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子宫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4.期与Ⅱ、Ⅲ、Ⅳ期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6/36)、71.4%(5/7)、83.3%(10/12)、0%(0/3);期与Ⅱ、Ⅲ、Ⅳ期患者 3 年生存率分别为:69.6%(16/23)、50%(3/6)、28.6%(2/7)、0%(0/1);期与 Ⅱ、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4%(13/17)、50%(2/4)、40%(2/5)、0(0);其中不同手术分期的1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年及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手术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存在统计意义(P<0.0001),其中Ⅲ、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个月、10个月,(?)、Ⅱ期患者中位生存期无法显示。5.子宫平滑肌肉瘤1年生存率95%(19/20),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3.8%(15/16),中胚叶混合瘤(癌肉瘤)72.2%(13/18),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0%(0/1),腺肉瘤100%(3/3);3年生存率分别为50%(5/10)、90.9%(10/11)、25%(3/12)、0%(0/1)、100%(3/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2.5%(5/8)、88.9%(8/9)、28.6%(2/5)、0%(0/1)、100%(2/2);5者比较差异,其中1年、3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0.0075),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有统计意义(P<0.0001)。6.单纯手术、手术+放疗+化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1年生存率:90.3%(28/31)、100%(5/5)、85%(17/20)、100%(2/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1.4%(15/21)、100%(1/1)、38.5%(5/13)、0%(0/1)(P=0.12);5 年生存率分别为 80%(12/15)、100%(1/1)、44.4%(4/9)、0(0/1),不同治疗方法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9。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病理提示深肌层浸润<1/2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74.2%(23/31)、700%(14/20)、73.3%(11/15);深肌层浸润>1/2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54.2%(13/24)、40%(6/15)、50%(5/10)。深肌层浸润情况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深肌层浸润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8.术后病理提示存在脉管癌栓情况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700%(28/40)、60%(15/25)、66.7%(12/18);无脉管癌栓情况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56.3%(9/16)、50%(5/10)、57.1%(4/7);脉管癌栓情况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脉管癌栓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无统计学意义。9.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76.9%(30/39)、72.7%(16/22)、75%(12/16);淋巴结阴性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28.5%(4/14)、10%(1/10)、80%(4/5),淋巴结情况的1年、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淋巴结情况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术后病理肿瘤大小≤5cm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67.9%(19/28)、38.9%(11/18)、75%(9/12);肿瘤大小>5cm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62.1%(18/29)、55.6%(10/18)、57.1%(8/14),肿瘤大小情况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肿瘤大小是否大于5cm分组,使用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肿瘤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年龄、绝经状态、手术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情况是影响子宫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50岁、未绝经、中晚期、平滑肌肉瘤及癌肉瘤、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年龄≤50岁、已绝经、早期、腺肉瘤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淋巴结阴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其中手术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焦思萌,孔为民,宋丹,陈娇,商若天,赵轩宇,韩超,李凤霜,刘婷婷[10](2018)在《83例子宫内膜腺癌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单独放疗在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以A点、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单独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单纯放射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均应用铱-192腔内治疗机,体外照射应用钴-60体外照射治疗机,其中腔内治疗选取A点及F点为剂量参照点。对年龄、家族史、孕产次、体质指数、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腔深度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结果]83例应用单纯放射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1.8%,其中Ⅰ期为70.8%,Ⅱ期为60.6%,Ⅲ期为23.1%。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腔深度(以8cm为界)对子宫内膜癌单独放疗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放疗是子宫内膜癌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临床分期为ⅠⅢ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但对于晚期、低分化以及宫腔深度>8cm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单纯放疗疗效欠佳,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改进。以A点及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二维腔内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二、48例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8例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处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
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2.3 关键词突现分析 |
2.4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2.5 核心研究结构网络分析 |
3 讨论 |
(2)三维适形放疗、静态固定野调强、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三者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患者一般资料 |
2.1.2 入排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定位前准备 |
2.2.2 体膜制作 |
2.2.3 定位 |
2.2.4 靶区勾画 |
2.2.5 治疗计划制定 |
2.2.6 评价指标 |
2.2.7 数据统计 |
第3章 结果 |
3.1 靶区剂量的分布特点 |
3.2 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比较 |
3.2.1 骨盆骨髓受照剂量-体积比较 |
3.2.2 肠袋受照剂量-体积比较 |
3.2.3 左/右股骨头受照剂量-体积比较 |
3.2.4 膀胱受照剂量-体积比较 |
3.2.5 直肠受照剂量-体积比较 |
3.2.6 三种治疗计划机器跳数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癌术后体外放射治疗研究发展 |
参考文献 |
(3)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 |
1.2 子宫内膜癌的分类 |
1.3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因素 |
1.4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1.5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病理资料特征 |
3.2 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
3.3 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
3.4 临床病理学参数预测EC患者淋巴结转移 |
3.5 预测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
3.6 EC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危险分层 |
第四章 讨论 |
4.1 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
4.2 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4.3 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5)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EC的分型及高危因素 |
2.2 EC筛查的目标人群 |
2.3 EC筛查及诊断方法 |
2.3.1 血清CA125、HE4 |
2.3.2 超声检查 |
2.3.3 子宫内膜细胞学 |
2.3.4 螺旋CT、PET-CT及 MRI |
2.3.5 病理学检查 |
2.3.6 分子生物检测 |
2.4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病例来源 |
3.2 临床资料 |
3.3 临床病理参数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1.1 年龄 |
4.1.2 绝经状态和生育情况 |
4.1.3 合并代谢性疾病 |
4.1.4 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吸烟史 |
4.1.5 临床症状 |
4.2 术前血清CA125、HE4 检测 |
4.3 术前与术后病理对比 |
4.4 病理资料 |
4.4.1 FIGO分期 |
4.4.2 肿瘤大小 |
4.4.3 肌层浸润深度 |
4.4.4 脉管浸润 |
4.4.5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 |
4.4.6 ER、PR、突变型p53、Ki-67 阳性表达 |
4.5 治疗 |
第5章 讨论 |
5.1 临床特点 |
5.1.1 年龄 |
5.1.2 发病高危因素 |
5.1.3 临床症状 |
5.2 血清肿瘤标志物 |
5.3 术前与术后病理对比 |
5.4 病理特征 |
5.4.1 FIGO分期 |
5.4.2 病理高危因素 |
5.4.3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 |
5.4.4 免疫组化 |
5.5 治疗方式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CD15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D155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螺旋断层放疗在妇科肿瘤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T原理及优势 |
2 HT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 |
2.1宫颈癌 |
2.2子宫内膜癌 |
3 HT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治疗降低并发症的价值 |
3.1宫颈癌 |
3.2子宫内膜癌 |
4 HT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疗效观察 |
4.1宫颈癌 |
4.2子宫内膜癌 |
结语与展望 |
(8)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与化疗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与化疗的比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我院58例子宫肉瘤治疗策略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子宫肉瘤的研究概况 |
一、流行病学研究 |
二、发病机制 |
三、临床表现 |
(一) 症状 |
(二) 体征 |
四、病理学特征 |
(一) 平滑肌肉瘤 |
(二)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三) 腺肉瘤 |
(四) 癌肉瘤 |
五、影像学特征 |
六、分期 |
七、诊断 |
八、治疗 |
(一) 手术治疗 |
(二) 放射治疗 |
(三) 化学治疗 |
(四) 激素治疗 |
(五) 生物治疗 |
九、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一) 纳入标准 |
(二) 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一) 病例数据采集 |
(二) 随访 |
(三) 数据整理 |
四、统计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83例子宫内膜腺癌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近期疗效 |
2.2 治疗后并发症 |
2.3 子宫内膜癌单纯放疗预后影响因素 |
2.4 生存分析 |
2.4.1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 |
2.4.2 不同组织学分级患者5年生存率 |
2.4.3 不同宫腔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 |
3 讨论 |
3.1 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 |
3.2 影响子宫内膜癌单纯放疗疗效的因素 |
3.3 子宫内膜癌腔内治疗参照点的选择 |
四、48例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王元景,吴玉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21(26)
- [2]三维适形放疗、静态固定野调强、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三者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D]. 周朝明. 南昌大学, 2021(01)
- [3]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测模型[D]. 陈思璐. 兰州大学, 2021(12)
- [4]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D]. 张梦凡. 郑州大学, 2020(02)
- [5]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刘东珍. 吉林大学, 2020(08)
- [6]CD15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 环春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7]螺旋断层放疗在妇科肿瘤应用进展[J]. 王鹏飞,陈晓斐,盛修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19)
- [8]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与化疗的比较[D]. 李美玉.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我院58例子宫肉瘤治疗策略与预后分析[D]. 张树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6)
- [10]83例子宫内膜腺癌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焦思萌,孔为民,宋丹,陈娇,商若天,赵轩宇,韩超,李凤霜,刘婷婷. 肿瘤学杂志,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