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R+”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PARR+”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徐玉玲266000

[摘要]:以“建梯队、重成长、同增值”为核心理念,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创建学校“PARR+”新师徒模式为载体,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给教师成长搭建持续性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教师成长、“PARR+”模式、协同发展、“合伙人”、

教师工作独具个体性,因为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个体需求、教学风格,教学经常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要想从一名师范院校毕业生成为一名资深教师,需要不断经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试误”过程,而且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进一步关注,倡导研究者与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引导教师将习得的新行为运用于实践。随后,逐渐形成了以小组形式展开同伴互动交流的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由此,教师互动(Teacher-to-Teacher)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较早在美国被提倡。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建梯队、重成长、同增值”为核心理念,以创建学校“PARR+”新师徒模式为载体,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给教师成长搭建持续性发展的平台,通过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创建领航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研究共同体,搭建教师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优质平台,为实现学校创新发展,培养一支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PARR+”模式使师徒带教更富理性和逻辑性

新师徒“PARR+”模式,是以行动研究和课题研究为培养主线,按照“个性培养、协同发展、培练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培养人选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过去,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核心词是“带”,利用三年或五年的时间,最后这名青年教师“像”他的师父,就说明“带”成功了,但是这个过程,往往被忽略的是这名青年教师的个性与创造力。新师徒“PARR+”模式,一改以往的单向接受模式,给师父和徒弟一个清晰可见的模型,使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环节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避免固化思维,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可以自觉互动、共同探讨,使指导过程变得更加理性和有逻辑性。

准备(Prepare)→行动(Act)→反思(Reflect)→回顾(Review)

平台(学校)

准备(Prepare)

徒:我遇到的问题和必须拥有的能力是什么?

师:我如何帮助他发展应该拥有的能力?

行动(Act)

徒:我应该参与那些活动?

师:结合自身优势,我可以为他提供哪些建议?

反思(Reflect)

徒: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师:我应该提出什么问题,以帮助他反思学习成果?

回顾(Review)

徒:我可以与师父和同伴分享哪些学习要点?

师:我应该提出什么问题,以帮助他探索学习收获?

新师徒制:“PARR+”模型

二、自主规划,协同发展

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鼓励参加以问题和需求为中心的各类菜单式培训,着眼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实践需求,确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从理论学习、课例观摩、自主研讨等多方面开展个人自修,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

另外,采用“PARR+”模式,成立“师徒结对研修共同体”、“青年教师联盟学习共同体”,开展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激发内驱力,打通适合名师、骨干、青年各梯队成长的专业通道。把新老教师放置在同一个问题解决平台上,促使双方互相“开采”出自身优质资源,并与他人的优势产生链接,在相互协同中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进而形成“看得见的自我成长轨迹”,体现了“激励、发现、增值”的特点。

三、项目引领,培练结合

以课题研究、课程研发、学科特色为主线,成立学校“名师工作坊”、“青年教师俱乐部”等,组建专业共同体,聚焦学科建设、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项目研究的方式进行团队研修,助推一线教学,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引领名师、骨干教师从职业走向专业。同时指导青年教师以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实践核心,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道路。

案例:相约五三放飞梦想——青年教师俱乐部活动

为实施我校“教师成长计划”,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特开展“相约中实放飞梦想”主题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我校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更快地脱颖而出。

〖活动内容〗

◆我与名师面对面

鼓励青年教师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教学体会,梳理、提炼出自身遇到的几个话题,利用俱乐部活动时间邀请名师参与指导。青年教师以访谈、听课、聊天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老教师学习,并获取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法、小工具、小策略等。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记录采访过程,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在不断分享、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梳理出带有共性的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快捷地获得实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拉直自己成长的“弯路”。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提问又“逼着”老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提升,并以最简洁、最有效、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教给青年教师。

◆我与同伴共成长

青年教师相互听课“一课多研”,建立“同伴互助”的工作氛围,加强与组内外的其他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教师的成长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组或集备组,而在于更广范围的身份认同和多维度参与,从这个视角看,新的同伴关系应该是优势组合的、需求相契的成长“合伙人”。甚至在未来学校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级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所以教师成长以“合伙人”的形式出现更为合理,也会有更多的教师连接起线上线下的多维触角,在全球视野中“遇见”跨越时空边界的同伴。

优秀教师团队在互相领略专业魅力、产生专业交往、改变专业生活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持续的自我超越。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由的空间、明确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两点:“成长”和“学习”。“成长”,成为师生的共同需求;“学习”,成为没有开始不再结束的终身姿态。

参考文献:

《重新定义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希贵

《美国促进教师互动计划:教师专业成长的新举措》——崔宇

《“激发教师内驱力”的方法论》——沈祖芸

标签:;  ;  ;  

“PARR+”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