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低温,生理,生化,春化,生境,冻害。
抗寒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秀梅,牛茹萱,张帆,张雪冰,王晨冰[1](2019)在《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8个桃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个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27.76~-20.92℃,其中陇蜜9号和陇蜜12号的抗寒性极强,低温半致死温度<-27℃;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抗寒性强,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4.5℃;陇蜜15号和陇油桃1号抗寒性中等,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3℃;孙玉1号和农神蟠桃抗寒性最弱,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1℃。供试桃品种抗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陇蜜9号、陇蜜12号、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陇蜜15号、陇油桃1号、孙玉1号、农神蟠桃,相对电导率与枝条恢复生长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赵云霞,杨文霞,裴红霞,高晶霞,颜秀娟[2](2019)在《宁夏设施番茄主栽品种芽期和苗期抗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生产上提供抗寒性强的番茄品种,以9个不同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15±1)℃低温下其发芽特性及苗期的冷害指数,综合评估耐冷性。综合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受损率的分析和种子发芽隶属函数值的分析,‘嘉粉8346’、‘芬达’和‘爱吉168’是耐低温较强的品种。对9个不同番茄品种幼苗冷害指数的评价得出,‘嘉粉8346’、‘爱吉168’和‘普罗旺斯’在幼苗期表现为较耐低温。9个不同番茄品种在低温下的发芽试验和幼苗冷害指数的综合分析比较,‘嘉粉8346’和‘爱吉168’为耐低温较强的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王秀荣,王东洋[3](2019)在《杏扁优系的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张家口市农科院几个杏扁优系的抗寒性,该试验以杏扁优系10-31、10-02为研究对象,当地主栽品种‘优一’为对照。在幼果期取幼果,利用人工模拟箱设置不同低温,对幼果进行不同的低温胁迫处理,然后测定幼果的各项生理指标,判断各优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供试优系与‘优一’相比,幼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表明优系的抗寒性较强,以10-31抗寒性最强。(本文来源于《北方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周琳,杨柳燕,潘琦,张斌,房婉萍[4](2019)在《外源一氧化氮处理对山茶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鹤翎、六角大红茶花为材料,以硝普钠(SNP)为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低温胁迫条件下山茶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外源NO对2个山茶花品种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O~-_2·生成速率影响不显着,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略有提高。低温胁迫下,2个山茶花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以及O~-_2·生成速率显着增加,SOD、CAT、POD活性显着提高。低温胁迫下,外源NO处理显着减少了H_2O_2和膜脂过氧化物产物MDA的积累,显着提高了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POD活性。低温胁迫下,外源NO可通过提高山茶可溶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H_2O_2和MDA的积累,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最终减轻冷害胁迫对山茶花的伤害,增强其抗冷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唐海霞,冯立娟,杨雪梅,王菲,焦其庆[5](2019)在《石榴品种抗寒性相关形态及生理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冻害是制约中国北方石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榴抗寒机制的研究对抗寒良种选育至关重要。从生理、形态、解剖方面对3个具有显着抗寒性差异的石榴品种进行研究,通过田间越冬率与半致死温度(LT50)及其相关指标分析,探究影响抗寒性的关键指标,为石榴抗寒性评价体系及回归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对3个抗寒能力具有显着差异的石榴品种进行田间越冬率调查,并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低温处理(5、0、–5、–10、–15℃),测定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观测枝条皮孔和叶片构造;调查20℃水培条件下低温处理后的枝条发芽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石榴抗寒性评价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1)‘鲁青1号’、‘泰山红’和‘突尼斯软籽’石榴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0.49、–4.83和–3.42℃,半致死温度与田间越冬率结果一致,可以作为评价石榴抗寒能力的指标。(2)3个抗寒能力差异显着的石榴品种,其枝条形态、低温下生理指标、皮层解剖特性等均具有显着不同。抗寒能力较强的‘鲁青1号’,枝条节间相对短,粗壮;针刺粗壮,硬;皮层厚,皮孔密封层多且包被严密;低温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幅度相对小,发芽率及组织再分化能力强。抗寒能力较弱的‘突尼斯软籽’,枝条细、软;针刺细长;皮层薄,皮孔密封层相对较多但包被不严密;低温–5℃处理后有较显着的变化,–10℃处理酶活力基本达到顶峰,室温发芽率及组织再分化能力较强,分化系数2.4。‘泰山红’枝条形态、低温下生理指标、皮层解剖特性等介于‘鲁青1号’与‘突尼斯软籽’之间。(3)不同低温处理下生理指标间灰色关联分析、半致死温度与生理指标相关分析、形态指标间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电导率、SOD活性、MDA含量、SS含量可作为评价石榴抗寒性的重要生理指标;针刺粗度、皮层厚度、皮孔密封层数及状态是评价石榴抗寒性的重要形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刘庭玉,丛百明[6](2019)在《沙地生境下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及与抗寒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生理生化水平探究杀霜日前后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对低温变化的响应,同时采用电导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半致死温度,分析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与苜蓿抗寒性的关系,为沙地筛选高抗寒性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杀霜日前(10月1日)和杀霜日后(10月15日)取样测定,苜蓿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增加,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则显着降低(P <0.05);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差异不显着(P> 0.05);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呈增强趋势,CA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着;除农菁8号外,10月1日测定其他苜蓿品种根颈中C/N均高于10月15日测定的C/N。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表明8个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苜蓿根颈中MDA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蒲媛媛,赵玉红,武军艳,刘丽君,白静[7](2019)在《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进行比较,并运用3种鉴定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明确划分,为北方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及优良的抗寒种质。【方法】以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株形态、统计田间越冬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冬前低温下生理指标和比较分析冬油菜春播后品种(系)间生长发育的差异、春化率的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来比较分析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接着运用LT_(5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春化差异比较的方法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划分。【结果】参试材料在甘肃天水(34°60′N,海拔1 084—1 650 m)越冬率为92.1%—97.8%,北移至兰州(36°73′N、海拔1 517 m)和上川(36°03′N、海拔2 150 m),越冬率大幅度降低,兰州越冬率为36.0%—78.6%(地膜覆盖),上川越冬率仅为0—14.4%(地膜覆盖),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16TS 309-4、16TS 306-3、16TS 309-10、15NS 45-4、2016 8(G)和2016TSG(10)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平均越冬率为10.2%—14.4%(上川)。上述品系越冬前植株生长习性趋于匍匐生长,心叶色和幼茎色呈黄绿色或紫色,叶片颜色深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根冠比增加,介于0.23—0.95,且差异显着(P<0.05)。低温条件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和游离脯氨酸(proline)含量相对较高,且LT_(50)较低,在-13.4—-5.7℃。冬油菜春播后,12个参试材料的田间春化率介于4.05%—87.65%,2016TS(G)10春化率最低,为4.05%,小区平均株高为10.77 cm,未现蕾阶段的植株薹高10.50 cm,现蕾阶段的植株薹高17.10 cm,均为品种(系)间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化率与平均株(薹)高、成熟期植株所占比例和LT_(50)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0.96,与越冬率、综合评价(D)值、CAT、POD、SP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63。【结论】在中国北方,冬油菜适时春播,可通过田间春化率的差异、植株生育时期的差异及平均株(薹)高的差异来评价冬油菜抗寒性的强弱。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7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在北纬36°03′,海拔2 150 m的地区可以越冬,抗寒性显着优于天油14和天油2288(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及新油23(新疆农业科学院选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韩立群,马凯,丁军伟,闫鹏,梅闯[8](2019)在《低温处理下新疆野生核桃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野生核桃’休眠期1年生成熟枝条为材料,以‘新疆实生核桃’为对照,人工模拟低温,在-12℃、-16℃、-20℃、-24℃、-28℃、-32℃、-36℃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评价指标,进而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到‘新疆野生核桃’的半致死温度(LT_(50))为-29.46℃,比‘新疆实生核桃’低5.06℃。在-12℃~-36℃低温处理期内,‘新疆野生核桃’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同一处理时期的‘新疆实生核桃’,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新疆实生核桃’。根据综合抗寒指数高低,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强弱为‘新疆野生核桃’>‘新疆实生核桃’。综上所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指标都与核桃的抗寒性有关系,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新疆野生核桃’的抗寒性要优于‘新疆实生核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章希娟,许玲,魏秀清,陈志峰,余东[9](2019)在《不同防寒措施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年生"紫红"莲雾为试材,比较了喷施水杨酸50 mg/L+壳聚糖1 000 mg/L混配剂,喷施海藻肥1 000倍液+磷肥750倍液混配剂,覆盖遮阳网,覆盖塑料大棚等4种防寒措施在田间自然降温过程中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田间防寒措施能显着降低莲雾在低温胁迫下的MDA积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覆盖遮阳网和塑料大棚在降低MDA含量上优于化学防寒,化学防寒则在增加细胞保护性物质(脯氨酸)上效果较好。应用在露地栽培的3种防寒措施未明显提高保护酶系统活性;覆盖塑料大棚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CAT、POD活性显着低于露地上的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5期)
王明逸,王利军[10](2019)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鉴定法国梧桐的抗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梧桐为阔叶落叶乔木,是优良行道树种。北京市行道上种植有大量法国梧桐,每年越冬都有大量的树死亡。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法国梧桐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5%氯化钠溶液处理法国梧桐枝条,其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4.61℃,对照法国梧桐的半致死温度为-16.07℃。该结果暗示,低温和融雪剂可能是北京市内行道树法国梧桐死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抗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给生产上提供抗寒性强的番茄品种,以9个不同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15±1)℃低温下其发芽特性及苗期的冷害指数,综合评估耐冷性。综合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受损率的分析和种子发芽隶属函数值的分析,‘嘉粉8346’、‘芬达’和‘爱吉168’是耐低温较强的品种。对9个不同番茄品种幼苗冷害指数的评价得出,‘嘉粉8346’、‘爱吉168’和‘普罗旺斯’在幼苗期表现为较耐低温。9个不同番茄品种在低温下的发芽试验和幼苗冷害指数的综合分析比较,‘嘉粉8346’和‘爱吉168’为耐低温较强的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寒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秀梅,牛茹萱,张帆,张雪冰,王晨冰.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赵云霞,杨文霞,裴红霞,高晶霞,颜秀娟.宁夏设施番茄主栽品种芽期和苗期抗寒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王秀荣,王东洋.杏扁优系的抗寒性鉴定[J].北方果树.2019
[4].周琳,杨柳燕,潘琦,张斌,房婉萍.外源一氧化氮处理对山茶抗寒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唐海霞,冯立娟,杨雪梅,王菲,焦其庆.石榴品种抗寒性相关形态及生理指标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6].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刘庭玉,丛百明.沙地生境下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及与抗寒性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9
[7].蒲媛媛,赵玉红,武军艳,刘丽君,白静.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9
[8].韩立群,马凯,丁军伟,闫鹏,梅闯.低温处理下新疆野生核桃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9].章希娟,许玲,魏秀清,陈志峰,余东.不同防寒措施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9
[10].王明逸,王利军.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鉴定法国梧桐的抗寒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