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177-02
【摘要】急性胃粘膜出血(acutegastricmucosalbleeding)系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后胃粘膜发生广泛糜烂、浅表溃疡等急性损害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AGMB的治疗,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加强预防,祛除病因,改善组织灌流,留置胃管,控制胃液的酸碱度及冰盐水洗胃等。我院自1999年开始使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losec)对134例不同病因的AGMB进行了对照治疗。使用奥美拉唑治疗AGMB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阻断病情进展,在临床应用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粘膜出血奥美拉唑疗效
急性胃粘膜出血(acutegastricmucosalbleeding)系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后胃粘膜发生广泛糜烂、浅表溃疡等急性损害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国内外报道了很多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AGMB,由于研究方法和观察对象不同,故其名称很多,常见的有应激性溃疡、Curling溃疡、浅表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急性胃肠综合征等。AGMB的治疗,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加强预防,祛除病因,改善组织灌流,留置胃管,控制胃液的酸碱度及冰盐水洗胃等。为此,我院自1999年开始使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losec)对134例不同病因的AGMB进行了对照治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12例,,膀胱癌根治术后8例,脑溢血27例,前列腺癌术后11例,非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变24例。男64例,女18例;年龄为46--67岁27例,68岁以上10例;年龄范围为46--82岁。对照组52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12例,膀胱癌根治术后4例,结肠癌切除术后8例,脑溢血8例,非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变20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分布与治疗组相似。
1.2诊断依据如手术病人术后3--5d,无胃病病史,出现腹部隐痛,纳差恶心,呕吐大量褐色或咖啡色胃内容物,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检查后,并从胃管中抽吸出咖啡色液体,大便为黑色或柏油样便,隐血试验阳性,急诊胃镜检查未发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仅观察到胃粘膜广泛充血糜烂或散在性浅表性溃疡等,即确诊为AGMB。肝硬变病人在肝功能恶化倾向,但无任何诱发因素导致胃底及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因素,而突然发生呕血及便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同前。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一但确诊为AGMB,立即从胃管中注入奥美拉唑20mg,(去胶囊外壳后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其中有12例注入40mg,2次/d,直到胃液变清,大便转为黄色,隐血试验阴性,肝硬变病人每晨口服奥美拉唑20mg,待呕吐停止,大便为黄色,连续3d大便隐血试验均阴性后停止服药。对照组给于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由静脉滴入,肝硬变病人口服雷尼替丁或雷尼替丁注射250ml,1次/d静点,其他各项治疗处理均同奥美拉唑治疗组。
1.4治疗结果治疗组82例有52例于3d内治愈。21例5d内控制,9例无效,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90.6%;对照组52例,3d内治愈7例,5d内得到控制16例,25例无效,其中有4例死亡,总有效率46.4%。二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二组中的无效病人5d后改用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最后死亡4例,其他均治愈。
2讨论
2.1AGMB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根据近年来研究认为严重创伤或严重肝功能不全时,体内5羟色胺分泌明显增加,以及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因此,胃粘膜血管发生痉挛,胃粘膜下血流(GMBF)显著减少,因而胃粘膜缺血、糜烂、出血。胃粘膜细胞脱落多于再生,修复困难,在临床上就表现出AGMB。奥美拉唑除能有力地抑制H+—K+—AMP酶的活力,减少胃酸分泌外,而且具有明显的促进胃粘膜下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加速胃粘膜的再生和修复,使胃粘膜损害得到迅速有力的控制和不断恢复。
2.2AGMB是在胃粘膜缺血的情况下,组织胺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增高,并存在有胆汁返流,破坏了胃粘膜屏障,H+逆弥散迅速增加,因而胃粘膜发生糜烂、坏死,甚至溃疡形成。胃酸越高,H+的逆弥散就更多,胃粘膜的损害就越严重。奥美拉唑进入体内后大部分集中在壁细胞的微管膜和少数细胞器上,使H+—K+—AMP酶的活性很快得到抑制,胃酸分泌迅速减少,或完全被抑制,在发生AGMB的情况下很快地降低胃的酸度,有力地保护了胃粘膜屏障,减轻了胃粘膜损害,使临场症状尽快得到控制。
总之,奥美拉唑治疗AGMB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阻断病情进展,在临床应用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沙卫江等.内镜下注射结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110,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