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论文_周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大字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大字典,异体字,古文字,讹误,汉魏,碑刻。

汉语大字典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红[1](2019)在《《汉语大字典》增补文献用例释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汉语大字典》缺少文献用例的字头补充文献用例十四则,并指出补充文献用例具有激活"死字"、为前人已认同的字际关系补充证据、纠正前人字际关系认同之失等叁个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国学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张显成[2](2019)在《修订《汉语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的必要性和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在字头下列古文字字形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其第二版质量有较明显提高,但有关古文字字形内容却没有进行修订。存在的有关问题主要有:所列古文字释读错误,所列古文字摹写失真,所列古文字出处错误,所列古文字出处不完整。故很有必要对有关内容花大力气进行订补。建议从叁方面进行修订:一是订正有关错误,二是规范出处标注,叁是补充有关字形。(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聂盼盼[3](2019)在《《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祭祀类异体字的文化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异体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现象,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音义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因为异体字的音义完全相同,给人们增加了识记的负担,所以一直是被规范整理的对象。但这些大量堆积的异体字,又是汉字发展演变的见证,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异体字,就会发现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由选题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方法组成。第二部分,祭祀类异体字的界定和分类。一是对祭祀类异体字进行界定,并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二是运用“六书”理论和“汉字构形学”理论对《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的祭祀类异体字进行分类分析,将祭祀类异体字分为异构字和异写字两大类。第叁部分,祭祀类异体字的形成内因分析。在上一章字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异体字形成的内部原因进行探析,发现异体字的形成与汉字的表意性、早期字形未定型、汉字造字的形声化以及书写的类推现象有关。第四部分,《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祭祀类异体字的语义分类。根据《汉语大字典》正文对相关字例的训释,将祭祀类异体字分为祭祀名称、祭祀用品、祭祀方式、祭祀场所、祭祀目的、祭祀对象、祭祀者、祭祀征象八类。第五部分,《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祭祀类异体字的文化阐释。本章在前文形体分析和语义分类的基础上,从祭祀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阐释了祭祀类异体字所体现的文化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30)

霍帆[4](2018)在《《汉语大字典》漏收的“找”字音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中某些"找"字音义《汉语大字典》漏收。1.割。明程宗猷《蹶张心法·造削弩箭刀说》:"此刀带入阵中,可作找头刀。"明代奏疏常见"找级"一词,指杀敌后割下人头用于记功。如明李化龙《平播全书·攻克娄山崖门等关四报捷音疏》:"各苗跳崖,带伤投箐,死者无数,势难找级。"2.绞。文献中有"找搭""找缚""找架"等双音节词。天启《滇志》卷二十叁:"差人到(本文来源于《南开语言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何茂活[5](2019)在《《汉语大字典》“音义未详”字考释(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以下简称《大字典》)中有139例"音义未详"字,我们曾对其中8例做过探讨(何茂活2018)。现再选数例予以考释。一、■、■《大字典·人部》:■音义未详。《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过者■,■为大■。"~([1])又,口部:■zhàn[■]战栗恐惧。《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过者■,■为大■。"按:"■"字头系《大字典》第二版所新增;"■"字头见于第一版"补遗·口部",第二版收入正编。二字头下所引为同一文(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培培[6](2019)在《新版《汉语大字典》引证校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汉语大字典》中存在失误的部分引证进行校勘。校勘分为两部分,一是引证内容的校勘,其中存在失误的有9条。二是引证题目作者的校勘,其中存在失误的有8条。(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史玉婷,张浩[7](2019)在《从《汉语大字典》“鱼”部看中国古代的渔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是汉民族认知世界、社会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汉字的产生与繁衍、结构与含意、使用与表达中,都浸润着汉民族文化的血液和精神气质。通过对《汉语大字典》鱼部字的挖掘,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先民们不断完善和逐渐成熟的渔文化。(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9期)

吴珂珂[8](2019)在《《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释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它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研究和汉语辞书编纂登上了崭新的舞台。然而,作为一部大型汉语字典,由于编纂人数众多,工作量巨大,在所难免会出现疏失,修订工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释义方面仍然存在疏失与不足。释义作为字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义项与引证两个方面。本文将主要以《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释义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理论知识,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与首版《汉语大字典》以及同类辞书的对比下,同时运用分类、归纳、描写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字在释义与引证方面存在的疏失与不足进行研究归纳,以期对《汉语大字典》的修订与完善略尽微薄之力。文章总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本章简要介绍了《汉语大字典》的研究现状,以及《汉语大字典》口部与手部字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选题的选材范围、选材依据、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释义引证勘误,本章以口部与手部字释义下的所有引证为研究对象,采用校勘学方法,将其与《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所引相应文献原文进行对比,并参照其他可见文献,对其疏失进行分类研究。口部与手部释义引证勘误共166例,分为六个部分,引证摘取不恰当、节略不明9例,引证书名、篇名、人名有误28例,引证)误60例,引证脱文、衍文、倒文42例,引证标点与断句不当13例,引证综合类失误14例。第叁章为《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释义指瑕,本章主要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字在释义方面存在的疏失进行分类指瑕研究,口部与手部字释义疏失共62例,分为六个部分:引证与释义不符14例,释义表述不完善7例,义项设置不当11例,引用古注失当3例,释义缺漏不全23例,释义综合类失误5例。第四章为结语,主要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存在的释义疏失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吕蒙[9](2019)在《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对《汉语大字典》的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六朝碑刻保存了篆体古文、小篆、古隶、隶古定字等多种古文字形式。而这些古文字对大型字典的字形和书证均有补正作用。现穷尽摘取这一时期碑刻中的古文字,对《汉语大字典》的字形和书证两方面进行补正,主要有:补充缺少字形,补充缺少的书证,提前书证,补充未收字。(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志锋,李泽敏[10](2019)在《《汉语大字典》校读札记(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汉语大字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大字典》在字头下列古文字字形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其第二版质量有较明显提高,但有关古文字字形内容却没有进行修订。存在的有关问题主要有:所列古文字释读错误,所列古文字摹写失真,所列古文字出处错误,所列古文字出处不完整。故很有必要对有关内容花大力气进行订补。建议从叁方面进行修订:一是订正有关错误,二是规范出处标注,叁是补充有关字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大字典论文参考文献

[1].周艳红.《汉语大字典》增补文献用例释例[J].国学学刊.2019

[2].张显成.修订《汉语大字典》所列古文字字形的必要性和建议[J].辞书研究.2019

[3].聂盼盼.《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祭祀类异体字的文化功能[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4].霍帆.《汉语大字典》漏收的“找”字音义[J].南开语言学刊.2018

[5].何茂活.《汉语大字典》“音义未详”字考释(之二)[J].辞书研究.2019

[6].张培培.新版《汉语大字典》引证校勘[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史玉婷,张浩.从《汉语大字典》“鱼”部看中国古代的渔文化[J].汉字文化.2019

[8].吴珂珂.《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口部与手部释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对《汉语大字典》的补正[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周志锋,李泽敏.《汉语大字典》校读札记(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引自《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右”的古字...《汉语大字典》中“左”的古字...语言研究综述1994—1997年语言辞书研究综述...语言研究综述1994—1997年语言辞书研究综述...语言研究综述1994—1997年语言辞书研究综述...

标签:;  ;  ;  ;  ;  ;  ;  

汉语大字典论文_周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