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混合润滑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的影响,仿真分析了表面形貌参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并与未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影响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润滑状态下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比无润滑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大,表面形貌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影响较大;所推导模型的预测曲线更加接近实际。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温晓宇
关键词: 混合润滑,微凸体相互作用,结合面,接触刚度
来源: 新型工业化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机械工业
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
分类号: TH117.2
DOI: 10.19335/j.cnki.2095-6649.2019.12.018
页码: 79-82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433K
下载量: 62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微凸体连续变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模型[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9(04)
- [2].考虑微凸体基体变形和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06)
- [3].基于有限元法的磨削表面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模型[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5(10)
- [4].基于微凸体接触压力分布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建模[J]. 固体力学学报 2017(06)
- [5].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微凸体承载研究[J]. 摩擦学学报 2009(06)
- [6].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微凸体承载的理论研究[J]. 车用发动机 2008(04)
- [7].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确定性接触模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8(03)
- [8].基于分形几何重构与侧向接触力学模型的弹性微凸体分层次接触仿真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15)
- [9].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J]. 表面技术 2017(01)
- [10].基于二维分形与弹性理论的表面接触形变[J].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11].法向加-卸载过程中弹塑性微凸体侧向接触能耗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1)
- [12].基于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的微凸体接触数值分析[J]. 力学学报 2017(04)
- [13].考虑基体变形和微凸体变形相互作用的岩石节理闭合变形理论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0)
- [14].单个微凸体接触过程中的闪点温度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6(03)
- [15].塑性成形表面微凸体平坦化行为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13(02)
- [16].微凸体相互作用对界面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9)
- [17].含硬涂层结构的表面微观接触新模型[J]. 振动与冲击 2018(03)
- [18].基于微凸体接触理论的内燃机滑动轴承热弹性流体润滑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14(03)
- [19].多尺度模拟研究纳米凸体几何形貌对初始塑性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8(02)
- [20].考虑微凸体变形相互作用的节理闭合变形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05)
- [21].考虑微凸体曲率半径变化的GW改进模型[J]. 矿业科学学报 2018(05)
- [22].考虑摩擦系数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接触热导分形模型(英文)[J]. 摩擦学学报 2020(05)
- [23].考虑粗糙结合面弹塑性接触的黏滑摩擦建模[J]. 固体力学学报 2018(02)
- [24].基于域扩展因子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19)
- [25].过盈配合接触界面的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15(06)
- [26].考虑多尺度接触状态的新接触模型[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09)
- [27].基于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6(16)
- [28].修正G-W模型研究结合面微观接触特性[J]. 振动与冲击 2017(21)
- [29].粗糙表面的加卸载分形接触解析模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8(03)
- [30].表面微凸体形态对三体摩擦界面间隙的影响[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