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资源损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土资源,违法占地,接龙镇,巴南区,国土系统,检察建议书,一宗,国土所,能量,检察机关
自然资源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陈华[1](2019)在《从“压力山大”到“能量满满”》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会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两违办”等部门,对该区接龙镇一宗涉及公益诉讼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了强制执行。一处违法占地建筑物被依法拆除,引来周边群众拍手叫好,但现场参与执行的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神情依然凝重,回想一年前,(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8-07)
廖华,潘佳宇[2](2019)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联邦《石油污染条例》、州《溢油预防和应对法案》和《溢油预防和应对条例》共同构成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体系,确立了评估活动主导者和参与者明确、程序清晰、客观公正、资金来源有保障,且融合了应急、评估、响应行动于一体的评估制度。我国正在建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就损害评估已经形成了部分规范性文件,但多重视的是评估机构的资质管理和具体的评估技术方法,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从主体构建、程序设计、多方参与、评估资金、融合评估和应急、恢复行动于一体五个方面完善评估管理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李京梅,张金哲[3](2019)在《从货币赔偿到生态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逐步建立起完备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体系,并在其发展历程中高度重视对受损资源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和修复,至今已发展成较为完善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包括健全的法规体系、合理的技术导则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对受损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6-22)
凯伦·布拉德肖,张宝,邓顺萍[4](2019)在《通过磋商解决自然资源损害:美国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政府基于公共信托原则为全体公民的利益管理自然资源。当人类活动损害某些自然资源时,法律规定的自然资源受托人有权寻求金钱赔偿,以将之恢复到受损之前的状态,受托人包括联邦、州、部落乃至外国政府。作为环境法中唯一的成文法侵权救济方式,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为通过侵权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宝贵机会,但由于未将通过磋商解决的案件包含在内,人们往往大大低估了该制度适用的频次和规模。经实证研究后发现,磋商机制解决了95%以上的自然资源损害问题,从1989年至2015年,各联邦受托人在数百起案件中通过磋商获得了总计104亿美元的赔偿,为自然资源损害修复提供了一条无须政府批准的资金募集渠道。要评估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是否成功,可以从立法意图的契合度、金钱赔偿的充分性、生态修复的完整性以及未来损害的预防性四个方面加以判断。但是,受制于该制度施行信息的不完整,很难对该制度是否成功作出定论。(本文来源于《环境资源法论丛》期刊2019年00期)
于凤[5](2019)在《为叁省一市海洋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根据《关于开展全国海洋生态损害状况核查工作的函》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组织北海区叁省一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了北海区海洋生态损害状况核查工作。本次核查以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为主,同时对重点区域及资料不全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04-09)
董丽峰[6](2018)在《云南红河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出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特约 董丽峰)近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向全州印发《红河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8-12-11)
王小钢[7](2018)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公共信托理论阐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公共信托环境权益的二维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信托理论的历史源头是古代罗马法上的公众共用物概念。公共信托理论涉及公共信托自然资源、公众的公共信托权益和政府的公共信托义务叁个核心要素。在公共信托理论视角下,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公共信托环境权益的二维构造: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原则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性权利来源;公共信托环境权益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体性权利诉求。地方政府仅能在涉及国家所有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损害事项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地方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并不必然优先于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本文来源于《法学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郑了了[8](2018)在《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损害的私法救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普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趋于缓和,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类与生态圈的矛盾依然存在,其中由资源利用引起居多,自然资源便是主要的利益冲突来源。自然资源作为自然界物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对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与损害救济制度有较大推动作用,自然资源生态损害的私法救济亦需补足。鉴于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体制的缺陷,国家兼具管理者和所有者身份,针对现有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力度偏弱、行政管理体制混乱、政府管制手段单一、民事救济体系薄弱等现状,建议规范我国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权行使主体,合理确定自然资源所有权归属方,理顺我国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国家自然资源损害民事救济体系。对自然资源生态损害的私法救济在其他各国法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现阶段我国的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尚以行政手段为主,在私法救济方面有所欠缺。我国现有法律未明确界定自然资源生态损害及其赔偿范围、赔偿权利主体等内容,不利于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鉴于我国现行自然资源侵害救济的行政化,在私法体系中应明确自然资源生态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权利主体,完善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重视预防性责任在防范自然资源生态损害中的作用,践行自然资源损害的生态价值填补,确立以恢复生态为主的自然资源损害责任体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5-31)
黎洁[9](2018)在《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责任追究机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相关体制机制,对于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发展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资源资产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长效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的追究呈现“重经济责任追究,轻资源环境责任追究的趋势”。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将个人政绩建立在牺牲自然资源资产的基础上,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突出反映了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尚有不足,并在构建党政领导干部资源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体系方面仍任重道远,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内容与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资源环保责任,筑牢党政领导干部资源环境损害追究机制。基于此,本文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追究机制展开探讨,从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责任追究机制相关理论出发,审视当前我国有关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责任追究的现状及紧迫性。尽管有关理论研究与试点实践方兴未艾、制度保障与指标体系趋于完善,但实践成效与实际问题还有待观察。主要在责任追究机制方面还存在责任追究主体单一、责任追究范围狭窄、责任追究程序不健全、责任追究结果不到位等现实难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观念意识层面、法律法规层面、配套制度层面、技术方法层面方面等因素。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结合我国现有实际,本人总结出如下对策:包括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理念;完善资源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资源环境责任追究法律规范;完善资源环境责任追究体系等方面。对党政领导干部展开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责任追究,是一场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使党政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发展观,承担起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严守生态红线,促进辖区内经济、社会、生态叁种效益协调统一。(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27)
黄萍[10](2018)在《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规定了省级政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政府缘何享有生态环境索赔权存在诸多分歧。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属性使国家享有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权具有了正当性和合理性,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机关行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但应根据生态环境损害影响范围确定不同等级的地方人民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8年03期)
自然资源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联邦《石油污染条例》、州《溢油预防和应对法案》和《溢油预防和应对条例》共同构成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体系,确立了评估活动主导者和参与者明确、程序清晰、客观公正、资金来源有保障,且融合了应急、评估、响应行动于一体的评估制度。我国正在建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就损害评估已经形成了部分规范性文件,但多重视的是评估机构的资质管理和具体的评估技术方法,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从主体构建、程序设计、多方参与、评估资金、融合评估和应急、恢复行动于一体五个方面完善评估管理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资源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华.从“压力山大”到“能量满满”[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廖华,潘佳宇.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环境管理.2019
[3].李京梅,张金哲.从货币赔偿到生态修复[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4].凯伦·布拉德肖,张宝,邓顺萍.通过磋商解决自然资源损害:美国经验[J].环境资源法论丛.2019
[5].于凤.为叁省一市海洋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N].中国海洋报.2019
[6].董丽峰.云南红河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出炉[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
[7].王小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公共信托理论阐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公共信托环境权益的二维构造[J].法学论坛.2018
[8].郑了了.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损害的私法救济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9].黎洁.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责任追究机制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8
[10].黄萍.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J].社会科学辑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