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同步轨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轨道,太阳,交点,地方时,赤道,摄动,平面。
太阳同步轨道论文文献综述
贺绍飞,谷振丰,李明泽,邓同晔[1](2019)在《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窗口一体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定点发射条件下,针对中国目标区域的典型任务,研究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及发射窗口的一体规划方法。基于固定的火箭飞行地心角和飞行时间,根据发射点和目标点位置关系,通过球面几何原理,提出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及发射窗口的解析规划方法。针对具体任务,得到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和发射窗口的规划结果,并通过STK仿真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规划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对空间快速响应轨道规划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9年05期)
李世俊,陈立恒,冯文田,吴愉华[2](2018)在《太阳同步轨道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准确的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外热流数据,提出了一种在J2000坐标系下进行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算法。首先,在J2000坐标系下确定了相机的位置、太阳的位置及其辐射强度;其次,根据空间相机的视轴始终指向太阳的工作特点及太阳的位置,计算出其在极端情况下的二维姿态角;然后,根据得到的姿态角计算出姿态变换矩阵。最后,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出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不变姿态以及二维变姿态条件下的复杂外热流。该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变姿态外热流与I-deas/TMG软件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与姿态不变的相机相比,相机二维姿态的变化会导致其外热流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入光口所在的-Y面,其太阳直射热流的波动范围为0~1 394 W/m~2。得到的姿态角为热仿真模型姿态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由变姿态外热流数据可以看出,-Z面的外热流最小,其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4 W/m~2。另外±X面和+Y面的外热流也较小,±X面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80 W/m~2,+Y面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110 W/m~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卫星平台的遮挡,±X面和+Y面的外热流会更小,因此可以将-Z面,±X面和+Y面作为散热面,为热设计工作提拱了很好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史毅龙,姜秀杰,张羽丰,柳萌[3](2018)在《太阳同步轨道微纳卫星星座静态路由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系统分布化,微小化的发展,微纳卫星星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于微纳卫星资源有限,无法像大卫星一样提供时时高速数传链路。且传统的"一星一传"方式需要大量地面站支撑,全球布站方式实际上不可取。当具有大量微纳卫星的星座探测数据需要下传到地面时,面临着数据不能及时传输的问题。本文基于10*11的太阳同步轨道微纳卫星星座,设计了一套基于星座变化规律进行数传的静态路由方案,以解决数据及时传输的问题。方案基于太阳同步轨道构型及其运行规律,通过分析卫星过境以及交汇情况,将星座分为过境星组以及不过境星组,通过规划将整个星座的数据在极区附近集中到过境星组的中继星上,当中继星过境时,通过短时间的高速数传链路将数据下传到地面,从而解决数据及时数传的问题,文中给出了部分设计方案图以及仿真验证结果。仿真结果证明方案能解决现有问题,在微纳卫星星座数传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7期)
王江磊,李明明[4](2018)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太阳同步轨道人造地球卫星在不同条件下的在轨星等变化情况。文章精确分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运行中,太阳光与轨道面的夹角随日期而变化,从而得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星等的变化情况。降交点地方时作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重要参数,其对观测星等的影响文章也做了相应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超级loveovergold[5](2017)在《太阳同步轨道,倾角总在98度处》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年底,各国航天机构密集发射,截至11月21日,两个月内全球至少有6次发射。除中国的北斗卫星外,其余都是遥感、气象等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测卫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卫星的轨道,高度从500公里到800公里不等,但倾角却奇怪地都在98度左右,为什么?今天我们就试着探寻一下太阳同步轨道与98度的奥秘。一、密集发射,留下一个关键词"98"度先来看看这些卫星,都是遥感、气象、视频拍摄等对(本文来源于《卫星与网络》期刊2017年12期)
柳青,李存惠,秦晓刚,杨生胜,崔新宇[6](2017)在《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在地球同步轨道环境下的二次放电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HV)部件是引起整星失效的单点故障源,其可靠性对于卫星在轨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充放电导致高压部件的二次放电已成为制约卫星研制和安全使用的瓶颈问题。为此,通过地面模拟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在轨实际的带电环境,复现了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在此环境下一次静电放电和二次放电的产生过程,并对采用被动防护方法、不同结构尺寸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充电不平衡是引起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样品产生一次静电放电的原因;未涂覆室温硫化型硅橡胶(简称RTV)的叁结砷化镓高压太阳电池阵样品在80 V工作电压下触发二次放电事件,导致高压太阳电池阵串电路永久性短路击穿。涂覆RTV可降低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一次静电放电产生的放电次数和放电能量,进而减少二次放电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雪丹,任迪,赵峭[7](2016)在《利用连续推力的人工太阳同步轨道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太阳同步轨道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施加法向连续推力调整升交点赤经(RAAN)变化率。首次推导了升交点赤经在变方向推力作用下的周期摄动平均值的精确计算公式,解决了已有近似方法对相关轨道参数的取值范围存在限制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应的轨道倾角周期摄动平均值计算公式。在分析J2项摄动对升交点赤经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所需的法向连续推力幅值和一个轨道周期内对应的速度增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实现人工太阳同步轨道的连续法向推力对轨道倾角的影响,给出了连续推力幅值随轨道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未来工程任务的应用建议。(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万向成,魏春,陈筠力[8](2016)在《基于倾角修正的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主动控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通过近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倾角修正控制使卫星降交点地方时反向漂移的方法,给出了控制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倾角控制的电源、轨控推力器和地面测控系统等约束条件并提出了轨道控制方案。介绍了我国首次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倾角修正控制的在轨实践,对轨道倾角控制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修正过程中利用陀螺常值漂移对姿态机动的影响,使倾角控制对半长轴产生有利的耦合作用,减少了推进剂消耗。在轨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法对降交点地方时漂移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6年02期)
左霖,尹增山,程蛟,程睿,刘国华[9](2016)在《STK在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仿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了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倾角对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的影响。通过STK大量仿真获得不同年份、月份相同地方时的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漂移情况,并与理论漂移量进行比较,发现差异较大。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缩小STK仿真与理论分析的差异,为利用STK进行降交点地方时控制或初始轨道的轨道半长轴、轨道倾角预偏置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6年01期)
关奉伟[10](2015)在《太阳同步轨道星敏感器热设计典型工况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敏感器为例,阐述了热环境分析、外热流计算、典型工况条件确定以及热试验模拟的全过程。首先,分析了星敏感器所处的内、外部热环境,确定了其温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进行了星敏感器通光孔到达外热流的计算,确定了典型工况的工况条件。然后,制定了星敏感器热平衡试验外热流的模拟方案,利用闭环程控系统进行外热流加载。最后,依据星敏感器自身特点,提出了热试验外热流的加载策略。典型工况条件的确定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5年12期)
太阳同步轨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得到准确的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外热流数据,提出了一种在J2000坐标系下进行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算法。首先,在J2000坐标系下确定了相机的位置、太阳的位置及其辐射强度;其次,根据空间相机的视轴始终指向太阳的工作特点及太阳的位置,计算出其在极端情况下的二维姿态角;然后,根据得到的姿态角计算出姿态变换矩阵。最后,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出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不变姿态以及二维变姿态条件下的复杂外热流。该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变姿态外热流与I-deas/TMG软件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与姿态不变的相机相比,相机二维姿态的变化会导致其外热流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入光口所在的-Y面,其太阳直射热流的波动范围为0~1 394 W/m~2。得到的姿态角为热仿真模型姿态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由变姿态外热流数据可以看出,-Z面的外热流最小,其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4 W/m~2。另外±X面和+Y面的外热流也较小,±X面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80 W/m~2,+Y面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110 W/m~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卫星平台的遮挡,±X面和+Y面的外热流会更小,因此可以将-Z面,±X面和+Y面作为散热面,为热设计工作提拱了很好的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同步轨道论文参考文献
[1].贺绍飞,谷振丰,李明泽,邓同晔.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窗口一体规划[J].航天控制.2019
[2].李世俊,陈立恒,冯文田,吴愉华.太阳同步轨道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计算[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3].史毅龙,姜秀杰,张羽丰,柳萌.太阳同步轨道微纳卫星星座静态路由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4].王江磊,李明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等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5].超级loveovergold.太阳同步轨道,倾角总在98度处[J].卫星与网络.2017
[6].柳青,李存惠,秦晓刚,杨生胜,崔新宇.高压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在地球同步轨道环境下的二次放电现象[J].高电压技术.2017
[7].雪丹,任迪,赵峭.利用连续推力的人工太阳同步轨道设计方法[J].宇航学报.2016
[8].万向成,魏春,陈筠力.基于倾角修正的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主动控制及应用[J].上海航天.2016
[9].左霖,尹增山,程蛟,程睿,刘国华.STK在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仿真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2016
[10].关奉伟.太阳同步轨道星敏感器热设计典型工况确定[J].激光与红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