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1]2016年在《走向人道化的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愈演愈烈,尤其是社会的异化以及生存于其中的人的自我迷失,引起学术界的追问和反思。当前技术系统将人置于技术的支配和控制之下,导致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形成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这样的社会背景不仅使科技发展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也促进了科技哲学这门学科的纵深研究。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还引发了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社会、伦理和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亦是未能幸免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科技发展的未来走向问题成为学术界不断探讨的话题。浩瀚宇宙,生生不息,社会的发展绝不能任由技术的掌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社会要促进人而非技术的最优发展。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是德裔美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所处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其中包括受一些思想家的影响、宗教氛围的熏陶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使得他自称是“在荒野中呼喊的人”,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他将自己理论研究的视域放到人身上,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以一个社会诊断师和治疗师的身份直指现实社会中的异化问题,认为现代西方工业社会是病态的社会,其根源就在于技术的非人道化发展。由此,弗洛姆致力于探讨改变病态社会的途径,主张推动技术的人道化发展,以实现人道化的技术支配下的人和社会的健全发展。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弗洛姆的技术人道化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终极关怀,对当前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为切入点,以技术的异化批判为维度,以对人性的剖析为基础,以健全社会和健全人的构建为目的,深入探讨弗洛姆的技术人道化思想,致力于挖掘并借鉴该理论中能为我所用的观点和因素。具体来说,本论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弗洛姆的技术人道化思想进行哲学审视的:首先,对其理论来源进行阐述。这部分分述马克思、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法兰克福学派、犹太教、禅宗对弗洛姆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他理论研究的领域、方法、观点等产生的影响,以理清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其次,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论述。这部分是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核心,探讨了弗洛姆关于人、人性、技术、健全社会等观点,以深化对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认识。再次,对其改造病态社会的现实可能性及实现路径进行详述。这部分具体分析了技术文明的现状、希望和信仰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创造性的爱”的神奇魔力,以透析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实践意义。最后,对其思想的贡献、局限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意义进行了综述。这部分力图挖掘出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中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精髓,以达到马克思所说的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的目的。
刘敏[2]2004年在《弗洛姆技术社会人道化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弗洛姆是德裔美籍着名思想家,毕生致力于揭露和批判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社会给人带来的种种弊端,认为目前的技术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根源在于技术所导致的社会的非人道化的发展,而要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要将技术重新置于人的控制之下。因此,对人性的挖掘和技术的批判就成了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68年出版的THE REVOLUTION OF HOPE—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希望的革命——通向人道化的技术》)一书对这种技术批判理论做了系统的论述,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当时的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地剖析。这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技术的方式为技术哲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本文主要通过对THE REVOLUTION OF HOPE—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的深入研究,来分析弗洛姆的这一思想。从分析技术社会的现状入手,描述技术社会对人的影响及其非人道化的表现,进而分析技术社会非人道化的原因,最后提出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步骤。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一个以人的福祉、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健全的社会”(the sane society)。
李君[3]2008年在《技术的人到人的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弗洛姆的技术哲学思想主要综合了弗洛伊德的个人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而他试图以社会经济为中介,将个人和社会连接起来,通过技术社会的人道化变革,使得在技术面前被动、屈从、孤独、异化的病态人重新获得自由、主动,富于创造性,让技术重新回到人类的支配之下。本文就是对弗洛姆这一思想的一个纵向整合,论述如何使“技术的人”的社会现状发生彻底改变,从而走上“人的技术”的新的技术社会之路的理论尝试,技术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人的福祉是本文的理论旨归。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在技术面前,必须首先意识到那个“遗忘的存在”。本文第一章从技术的本质入手,分析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指出以技术为主导因素的病态技术社会已经形成,人被自己发明的技术所控制;第二章主要讨论由两条非人道的原则指导的技术社会对人的影响——人患上了“异化综合症”,这里所指的人是从人的二重性本质角度考虑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他的需要是真正的人性需要,然而,由两条非人道的原则指导的技术社会使得人性扭曲、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一点将通过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社会无意识理论、异化理论、权威理论、病态消费理论和生活方式理论分别论述;第叁章是使技术重归人的怀抱的技术的人道化拯救,首先提出了技术社会的希望,具体步骤包括:技术和人地位变革发生的前提条件、人道的计划、激活个体、人道化的消费、心理更新。
杨璐[4]2014年在《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人类在浩瀚宇宙中自强不息地前行至今,技术毋庸置疑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社会发展担起了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的重任。放眼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世界,现代技术系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制高点,并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水平能力的发展模式下飞速行驶,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人类手中的权重愈发倾向于技术统领人类的地位,即技术异化的产生。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近代则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尤其是技术的异化。人们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但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甚至于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技术本是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愿望的手段,在异化状态下,技术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人们劳动的价值。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美籍德裔人本主义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技术人道化思想是众多为人文终极关怀主义的技术哲学思潮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实现设想中的以人道主义技术服务人类为主要特征的人性化社会,其众多哲学着作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以一名极富道德责任感的社会诊疗师身份运用其人道主义思想诊断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种种异化现象并将之大多归因于技术的异化,并对症下药,开出药方,进而提出一系列诊疗方案即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具体步骤,目的将技术重新纳入人的控制之中,最终促成乌托邦式健全社会的构建。因此,潜入心理学领域中对人性的挖掘和容身技术哲学领域中对技术的批判便成了弗洛姆整个人道主义技术观的重要核心部分。本文的从弗洛姆人道化伦理的角度审视现代工业社会技术,又从技术的角度的分析弗洛姆人道化思想的价值和局限,以便为我们的学术和实践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思考。
李潇琴[5]2018年在《论弗洛姆的技术思想》文中研究指明弗洛姆的技术思想是人文关怀主义研究的哲学理论之一。弗洛姆为了建立以人道主义技术服务人类的理想化社会环境而奋斗终生,他在1968年出版的《希望的革命》这本书中就已经对技术批判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弗洛姆认为,因为科学技术的影响,现在的科技社会已经制约了人道化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病态社会,技术异化会导致人类出现“异化综合症”,只有摆正人和科技之间的关系,重新让人作为技术的控制者,才可以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本文首先叙述了弗洛姆技术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和现实来源,以便从根本上对弗洛姆的技术思想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就弗洛姆笔下的“病态社会”存在的几大主要“病症”进行了分析,并剖析引起“病态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的根源,以便追根溯源进一步探究弗洛姆对于治愈“病态社会”所提出的“对策”——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对于如何将这种“病态科技社会”变成理想中的技术社会,弗洛姆认为要通过经济、政治、思想以及价值观的变革才能实现。弗洛姆指出,对于改变和重建社会来说,思想文化生活的变革与经济和政治变革同等重要。假如不能同时对政治、经济、思想、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所谓的改革和重建社会的愿望也就成为空想。总之,弗洛姆的技术思想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超越。通过研究弗洛姆的技术思想,有助于我们研究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对于我们解决一系列现实社会问题也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可以认识到,面对现代化科技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的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弗洛姆的技术思想也存在着对社会关系的忽视和否定、空想性以及不彻底性等缺陷。
刘敏[6]2006年在《技术社会人道化问题——弗洛姆技术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弗洛姆认为目前的技术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根源在于技术所导致的社会的非人道化发展,而要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要将技术重新置于人的控制之下。弗洛姆通过对技术社会的分析以及其非人道化表现的描述,提出了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途径。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一个以人的福祉、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健全的社会”。
刘敏[7]2007年在《论技术社会人道化问题——弗洛姆技术伦理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弗洛姆认为目前的技术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根源在于技术所导致的社会的非人道化的发展,而要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要将技术重新置于人的控制之下。本文论述了弗洛姆对技术社会的分析、对技术社会其非人道化表现的描述及提出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途径。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一个以人的福祉、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健全的社会"(the sane society)。
荣欣慧[8]2018年在《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埃里希·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继承人,其人道主义思想可以称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重要的贡献。弗洛姆的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基于弗洛姆对人性与人类生存状况的分析,即人的本质与实际存在的差距,重点在于将人的需求与现实、对他人与对自己联系起来。弗洛姆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根本传统的基础之上,在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开始了自己的人性思想研究,用来揭示西方社会下人的异化与社会的病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与激烈抨击,弗洛姆尖锐的指出资本主义繁华与虚荣的背后是精神的匮乏与人心的孤独,处在该社会状态下的人为丧失自我而全面异化的人,而为了摆脱这种状况,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似乎越来越逃避自由的机制而去追寻所谓的“自由”,却又陷入深一层次的孤独。因此弗洛姆主张建立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与健全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更深层次上,从本质中实现人性的自由和发展。本论文在考察弗洛姆所剖析的西方现代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弗洛姆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现实和理论依据,将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核扩展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论文从人的存在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消费、精神、社会等各领域的典型异化现象,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异化现象的成因,通过“爱的艺术”、自由的追求与自我的实现以完善健全的人格;从一般的方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以形成健全的社会,探寻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实现方式,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虽然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理论学说存在缺漏不足,但瑕不掩瑜,在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围绕“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和谐价值”这一主题,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探寻其思想的现实依据与学理基础以阐明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以期对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传统的犹太教家庭及早年经历引发了弗洛姆对人的问题的思索及对人道主义的兴趣,其所处的“社会实验室”般的以战争动荡,与之后以经济过剩等异化现象为显着特征的时代是其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此背景下,弗洛姆在回归人道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用以填补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微观世界的空场,同时汲取法兰克福学派等优秀成果,融汇形成自身独特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人”。从“人是谁”这个核心问题出发剖析人的异化问题,从爱的需要、自由的实现以及自我的追寻叁方面提出人的拯救与回归的方式。在一般的对于不健全人的分析与拯救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角度探寻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健全的社会,即健全社会制度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改革思路等,以求改变劳动者境遇、实现真正民主、实践爱和正义的观念。第叁章在了解弗洛姆思想背景、解读弗洛姆思想主旨的基础上,剖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显着特点、独到见解与不足之处。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将现实的人作为主体,将人的劳动作为人能力的表现,将历史与现实不断糅合与展开,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历史性等显着特点。我们要辩证分析、客观看待:既要嘉许其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及马克思人道主义学说积极意义上的调和,也要肯定其对“人”、“自由”、“爱”等问题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人性论的抽象化与本体化的局限性及其片面强调意识的作用,这也是其“弥赛亚”情结与“乌托邦性”的主要原因。最后落脚到本文的最后一章,在肯定弗洛姆人道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和谐思想一致性的逻辑根本之上,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肯定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系构建的深化,在进一步加深、更新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反思叩问自身,以此为启思,探寻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并将其应用于当代社会,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出谋划策。
王柏文[9]2012年在《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主义的研究一直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着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地、系统地阐释与分析。在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将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社会主义结合研究,旨在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现代的社会主义实践。本文在对弗洛姆文化经历及其社会主义思想来源梳理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与方法论基础,分析弗洛姆对不能满足“预制”人性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丰裕”异化的批判,考察弗洛姆憧憬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图景。同时,对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辩证的评析。文章认为,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在于崇尚社会主义的向上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倡导规约技术与健康消费的社会主义理念。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缺憾在于,以抽象人性论为出发点,片面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漠视通向实现未来社会途径的现实性。弗洛姆的社会主义思想仍未能跳出乌托邦的理性藩篱,属于现代空想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对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审视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某些分歧。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对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深化,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真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刘敏[10]2005年在《技术与人性——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弗洛姆的晚年之作《希望的革命———通向人道化的技术》一书对技术非人道化的发展做了系统的论述和批判,认为要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要将技术重新置于人的控制之下,并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当时的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技术的方式为技术哲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和进路。
参考文献:
[1]. 走向人道化的技术[D]. 刘晓燕. 吉林大学. 2016
[2]. 弗洛姆技术社会人道化思想研究[D]. 刘敏. 内蒙古大学. 2004
[3]. 技术的人到人的技术[D]. 李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4]. 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D]. 杨璐. 长安大学. 2014
[5]. 论弗洛姆的技术思想[D]. 李潇琴. 太原科技大学. 2018
[6]. 技术社会人道化问题——弗洛姆技术哲学思想研究[J]. 刘敏.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7]. 论技术社会人道化问题——弗洛姆技术伦理思想研究[C]. 刘敏. 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下册. 2007
[8]. 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荣欣慧. 山东大学. 2018
[9]. 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 王柏文. 东北大学. 2012
[10]. 技术与人性——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J]. 刘敏.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标签: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文; 弗洛姆论文; 人性本质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人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