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系统设计

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系统设计

张雪芹[1]2003年在《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我国的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成立刚满五年,但是基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化的投资工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基金的绩效是他们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客观、公正的基金绩效评价系统是必要而紧迫的。 本文在评述国外基金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我国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系统。该系统的指标体系由叁个部分组成: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和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然后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构造综合评价函数,最后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基金的星级。 本文的最后部分是实证分析。首先用封闭式基金的数据验证了基金的收益与基金规模、投资风格并无显着关系,因此本文暂时不分规模、风格进行评价;然后用本文建立的评价系统分别评价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证明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最后就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开放式基金并不优于封闭式基金。

刘晓明[2]2013年在《中国开放式股票基金投资绩效持续性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自2001年华安创新和华夏成长这两只开放式股票基金诞生以来,近些年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基金出现在基金市场上。作为一种相对稳妥的投资方式,基金投资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同时,投资者面对种类繁多的基金,踌躇着该如何选择基金来进行投资。在对所要投资的基金进行选择时,我们会关注基金的历史业绩。认为历史业绩好的基金,在未来也许会有好的表现。其实,这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基金持续性的问题。历史业绩好,将来业绩也好的基金就存在持续性,投资者可以买入,而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且基金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可以作为基金公司评价基金经理投资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参考指标,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另外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把握住基金市场运行的特征,本文对基金绩效持续性进行研究,还可以检验我国基金市场的有效性。本文绪论部分首先分析了基金投资绩效持续性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然后对国内外对基金投资绩效持续性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创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基金绩效持续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基金绩效评价理论,主要有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如何研究基金绩效持续性,接着确定了在对基金业绩持续性进行研究时所需的评估指标、研究方法、研究样本及数据,最后介绍了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第叁章根据第二章所介绍的方法,及所取得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把考察期间分为叁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对基金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持续性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第四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和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本文研究结论:运用横截面回归法对各个排序期和评估期进行回归,发现不论考察期是叁个月、六个月还是十二个月,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绩效都没有表现出显着的持续性;然后又运用列联表法将各个排序期和评估期的超额收益率同平均收益率进行比较,也分别考察了叁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得出结论同横截面回归法一样,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在短期、中期和长期时业绩不具有持续性。

海畅[3]2008年在《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已经被广大投资者所了解并开始接受,而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同迅速发展的开放式基金市场相比,有关其投资价值评价的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因此,通过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基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其绩效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阐明了关于开放式基金价值评价的一般理论,然后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从基金基本面、风险、风险调整收益、投资管理能力、投资风格、市场表现等六个方面选取了11个评价基金价值的指标,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开放式基金特点的、较为全面、系统的价值评价体系,使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代表基金投资价值的信息,并利用该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简化评价信息,以获得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在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2006年1月4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20只开放式基金进行的实证分析中,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基金的整体表现超过了市场基准组合,但基金风险分散功能并不明显;基金经理人没有表现出时机选择能力,但是表现出了显着的选股能力;基金较为普遍地采取了集中投资策略,总体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基金的绩效表现并不具有持续性。本文按基金的综合得分对它们进行了排序,在所找出的影响基金绩效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文倩[4]2011年在《基于时变β的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证券投资基金迅速发展,成为广大中小投资者重要的理财工具,催生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基金绩效评价的研究。基金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又对基金乃至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开放式基金成为基金市场上的主流,而股票型基金在开放式基金中占有较大比重,因其较高的收益率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其受股票市场波动影响更为显着,风险更大。因此,本文以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基金贝塔系数时变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本文首先综合分析基金绩效评价的各种理论方法,认为多种基于CAPM模型的传统基金绩效评价方法所考虑的系统风险是静态风险,而实际的投资活动中基金投资组合是在不断改变的,其贝塔系数应当是动态的。由此本文采用基于递推回归的CUSUMSQ统计量检验基金贝塔系数的稳定性;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基金贝塔系数的时变性,构造时变贝塔模型(简称TVB模型)进行基金绩效评价,模型的设定中选用了随机游走和均值回复模型。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选取了不同基金公司的2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进行绩效评价,评价期间为2005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0日。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贝塔系数不稳定,具有时变性,且其时变更多地符合均值回复过程;时变贝塔模型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期间,大多数基金的TVBM α值大于0,表现出优于市场的绩效,但将样本期间分成上升、下降和盘整阶段,发现各基金的表现出现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市场下降阶段,基金总体表现较差;用列联表法对基金绩效持续性进行检验,发现从长期来看我国基金绩效存在一定的持续性,但并不显着。TVB模型考虑了系统风险的时变性,是对传统模型进行的改进,较为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基金绩效评价有效性提供了思路。

程俊[5]2007年在《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基金业绩评价的意义和评价方法,然后联合使用了各种评价方法对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本文得出了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普遍战胜市场和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偏低等一些结论。由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我国基金业的专业管理能力,加强对我国基金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叁点政策建议。

陆妍[6]2014年在《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相对绩效分析与评价》文中认为开放式基金是我国目前基金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绩效的评价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开放式基金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但是对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评价却相对滞后,这给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管理者和监管者开展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基金业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方法对我国目前50支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了以下的分析:首先,文章介绍了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其次,对传统的基金绩效的评价方法和利用DEA评价基金绩效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利用DEA评价绩效的优势,并且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模型——Context-dependent DEA,并对其模型的构建和评价的原理作了详细介绍。第叁,选择基金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并给出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将50支基金分为五个层级,从一到五效率逐渐降低。并根据Context-dependent DEA模型中的吸引力模型和欠缺模型分别计算出每支基金相对于不同层级的吸引力指数和进步指数。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华商盛世成长和银河竞争优势成长的效率最高,工银红利的效率最低。从基金的资产规模来说,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表现较好,从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来说,中资和合资中外资占比不高的基金公司表现较好。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结果分别从基金公司角度、投资人角度和证券市场监管者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常志伟[7]2012年在《市场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文中指出1998年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成立,标志着我国规范的基金发展之路正式开启。在这十多年的历程中,证券投资基金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储蓄一投资的转化作用,中国基金业完成了体系构建的初创发展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的历史性重大跨越。由于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增强,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而在大部分都为开放式基金的前提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又占据了大壁江山,因此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基金运营的规范化和长期健康良性发展。从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出现以来,各界学者的研究层出不穷,最广泛的当属基金绩效研究;基金到底带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了吗?基金经理是否为基金表现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进行基金绩效评价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基金业的运作管理,对我国尚处于年轻的基金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国外学者最早进行投资组合绩效评价是建立在Markowitz(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基础上的,学术界认识到基金绩效的好坏并不能仅仅用绝对收益的高低来衡量,而应该参照一定的基准。Treynor(1965)在证券市场线的基础上提出了Treynor指数;Sharpe(1966)在资本市场线的基准上提出夏普比;Jensen(1969)同样基于证券市场线提出了Jensen α。随着资产定价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提出了Fama-French α和Carhart α来进行绩效评价。基金绩效的评价方法在一直改进,理论界对绩效的研究角度也在呈现多元化;以往的文献一般从投资风格、治理结构、投资行为等方面来考察基金绩效,投资者情绪也受到关注。但从市场结构入手考察绩效的不多,分析也不够深入,比如以基金管理公司为单位衡量行业集中度,以市场份额为自变量做简单线性回归,从规模经济、进退障碍、产品差异化等方面来对市场结构做分析研究。鉴于我国证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相对较小,时间发展不长,而且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多只类型的基金,以上实证分析会对基金业的实际情况研究造成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从市场结构角度入手,着重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两方面做实证分析,来对基金绩效进行相关研究。论文以单只基金为衡量单位,通过分组对比叁种集中度与绩效改变值的关系,随后做集中度对绩效的回归分析,并在市场份额进行五分位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两者关系。叁种集中度的采用,克服了使用单种方法的误差;而市场份额的五分位则充分考察了基金份额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在选取样本方面,本文选择了我国在2009年12月(含)之前成立的证券投资基金,筛选标准为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基金(具体参照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代码筛选”和天天基金网中的“购基搜索”),剔除了封闭式基金、QDII和开放式基金中的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由于回归估计至少需要12个月的月度收益率观测值,故样本的回归区间是2003年到2010年,执行区间是2004年到2010年,以月度为时间单位,样本数为260个。市场收益率数据由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股票价值加权收益率占80%,中信标普国债指数收益率占20%。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使用的是一年期存款利率,按照一年12月将其转化为月度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基金绩效通过Carhart四因子模型来计算,回归分析使用的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Eviews3.1和Matlab(R2011b)中完成。论文以Carhart四因子模型测度真正的基金绩效为基础,通过叁种集中度分组描述,然后对基金绩效回归分析得出市场集中度与基金表现的关系;随后在市场份额由低到高的排序下,来进一步考察不同的市场份额组合下集中度对绩效的贡献程度,最后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章对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简单的介绍;合理安排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在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概念阐述的同时简要回顾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然后从基金绩效入手,考察其影响因素,主要从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角度进行阐述,确定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叁章说明了论文的数据来源,并对Carhart四因子模型和相关的回归模型做合理的解释,其中基金绩效的衡量方法也是本章的关键知识点;第四章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基金数据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和处理,应用比较研究和回归方法对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随后在市场份额分组的前提下,加入基金年龄等控制变量通过回归方程来考察不同的市场份额组合下集中度对绩效的贡献程度;最后一部分为论文的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在综述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和发展我国基金业的政策建议,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最后结合实证,得出我国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总体上来讲行业集中度越高,基金表现越差,而以基金数量为指标的情况则相反,即市场中基金数量增加,市场集中度降低,但基金经理却没有因为竞争氛围而激发更大的潜能去取得较高的收益;在对市场份额进行考察时,较低的市场份额相对可以获得较好的表现。这与传统的共谋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都不一致,说明在特殊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历程发展大背景下,规范基金发展和为投资者谋取回报方面我国的基金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α改变值分为大于零和小于零两组,对集中度进行比较;然后将集中度分为较高和较低集中度,对集中度下对应的α改变值做对比分析;还有市场份额五分位前提下考察每个份额分位下集中度对绩效的贡献程度,严谨的思维和直观的分析使实证结果更有说服力。第二,对选定的样本数据,采用国际理论界流行的Carhart四因子模型来计算基金绩效,排除了市场因素、规模因素、价值因素和动量因素的影响,真正的衡量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为下一步的回归模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因变量值。第叁,鉴于我国基金市场规模不大、发展时间不长,我们摒弃了以基金公司为考察单位的思维框架,一律采用单只基金的月度数据作为最小单位,这和以往国内外的研究与众不同,在符合中国经济背景的同时,也做到了真正的量化分析。本文在对市场结构与基金绩效研究时,更多侧重的是方法,阐述了一个合理的实证过程,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有很多方面没有包括到实证中,比如债券型、货币型和混合型基金可以设置一定的比例参数那样会对基金市场有全面的考察;样本期内每个月度的基金净资产总额的原始数据难以统计,只能用基金单位净值与基金份额的乘积来代替,而基金份额只有季度数据这样就难免产生误差;回归模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控制变量;从市场份额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可以分为不同的板块类型深入分析,比如成长型、价值型、指数型等等。为了加深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理解,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关注和改进以下两个方面:尝试引入更多新的模型参数,尤其是政策因素可以作为虚拟变量引入,设计一个适当的值,基金业在不断发展,基金评价也需要模型的不断改进,才能够升任基金评价的任务;如果有机会查询10年的甚至更长的数据,并且建议权威机构建立一个全面的基金资料数据库,寻找到更多的原始数值而不是用假设值,则可能使结果更具说服力。另外,如能使用年度数据、周度数据进行检验,从而在不同频度下对基金进行评估和对比,也是未来所可以继续研究的。

金燕虹[8]2006年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其持续性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对稳定证券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调节资金流向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更是实现专家理财的重要工具。随着基金业在全世界的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还是基金监管部门都越来越关注基金绩效评价的问题,基金的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基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的基金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基金种类逐步丰富、基金数量稳步增加,迫切需要有效的基金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作为基金业持续发展的支撑。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基金绩效研究方面文献的解读,确立采用特征指数衡量方法(DGTW)构建我国基金绩效研究的模型。本文以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司规模、账面价值对市值比、动能叁个因子将所有沪深两市流通A股进行分组形成基准投资组合,从而提供证券投资基金所持有股票对应的基准报酬。进而将基金整体绩效表现分解为特征选股能力(CS)、特征择时能力(CT)和平均风格(AS)。最后对基金绩效持续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大部分基金经理们在样本区间具有较好的选股能力,但其中有部分基金经理的特征选股能力不显着;在择时能力方面,所有样本基金经理都不具备对进出市场时机的掌握能力;而在基金的平均风格方面,40只样本基金中有14只基金的AS值大于零;大部分基金都能获得比基准投资组合高的投资报酬,其投资报酬绝大部分来源于基金经理优秀的选股能力;以基金的复合累计报酬率来检验基金绩效是否具有持续性的结果显示考察期内样本基金绩效不具有持续性。

屠渊[9]2013年在《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3月27日,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行了两支规模为20亿元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我国拉开了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国的基金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基金种类也不断丰富,而且创新型的产品不断涌现,在资本市场中成为机构投资者中的主力,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以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理财等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投资理财方式。其中开放式基金逐步成为基金市场中的主流,截止2011年底,全部基金的份额规模总计26509.93亿份,资产净值总计21918.40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共有964只,其份额规模总计25147.80亿份,在全体基金份额规模中占比94.86%,其资产净值总计20693.45亿元,在全体基金资产净值中占比94.41%。其中股票方向基金共有631只,资产净值合计16317.80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21918.40亿元的74.45%’。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基金在经济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高,从宏观层面来讲,对基金运作绩效进行客观、科学评价能够为公募基金健康运作提供监督,能使基金市场各方都能对特定基金的运作效果增进了解,有助于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微观层面来讲,基金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参与各方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金绩效的评价可以为基金管理人衡量自己某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成效提供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工具,有助于将基金管理人的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同一化,同时也有助于基金管理人发现基金运作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调整操作策略,提升运作业绩。此外基金绩效评价可以使得代销渠道发掘优秀产品,了解已销售基金产品的运作情况,明确不同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状况,与客户的风险偏好匹配,提升客户资产的配置效果。而且基金绩效评价还有助于监管者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运行态势,结合基金市场的创新产品,可以及时的调整、修改监管法规法则,满足新时期基金监管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选择了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运作绩效进行研究,其中本文主要的贡献有以下几点:(一)本文从基金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能力、管理能力与业绩的持续性叁个方面,运用了十几个指标及方法对于样本基金在考察期内的运作绩效进行了系统性全面性的评价;(二)在对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和基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时,不仅针对指标反映的基金业绩做了评价,而且对各个指标之间或是估计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求了不同评价指标和不同评价方法之间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叁)在对基金业绩持续性进行评价时采用了较为新颖的转移矩阵法和业绩总持续性指标分析,并且尝试探求基金经理更迭对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影响;(四)在考察阶段的选取上,既采用了距今很近的现实数据,而且包含了牛市、平衡市、熊市、反弹市等多种市场环境,可以较为全面的考察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运作绩效。本文选取了2009年1月1日之前成立的2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并依照其在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的收益率数据对样本基金的运作绩效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本文具体分为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微观与宏观意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研究框架、以及与开放式基金相关的重要概念,旨在为后文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工作。第二部分为海内外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思考,总结分析了海内外文献中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和内容,海外部分的文献综述侧重与介绍和梳理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经典理论以及对于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国内文献综述部分侧重于我国学者对于我国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践分析和理论创新的整理和梳理。第叁部是理论与模型介绍部分,主要介绍本文实证研究所需要用到指标的方法,而且是分为5个角度来进行介绍的,首先是基金业绩评价的传统收益指标,主要介绍了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和基金平均收益率(几何平均收益率与算术平均收益率);其次介绍了基金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金的方差(δ2)、标准差(δ)、贝塔系数(β)和判定系数(R2);再次,介绍了经过风险调整的收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特雷诺指标(Treynor performance measure)、夏普指数(Sharpe Ratio)和詹森指数(Jensen's α)和M2指数;再其次介绍了评价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管理能力的模型,主要包括T-M模型和H-M模型;最后介绍了基金业绩持续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转移矩阵法、业绩总持续性指标和基于对基金经理更迭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时间段的选取、市场基准组合的构建、市场无风险利率的选取、数据来源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其次是依照前一章的介绍,分为五个部分对于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针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现状以及本文的论证结果,为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提供的建议。通过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一)、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基金都能获取超越市场基准组合的正超额收益,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能为投资者创造投资价值。但是基金之间业绩分化严重,累计收益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超十倍,说明面对相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基金管理人操作能力差异巨大。而且月平均收益率、超额收益率与累计收益率这叁项指标的排名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个别基金除外。(二)、从风险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样本基金的风险状况要小于市场基准组合,体现了基金管理人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所有样本基金的收益波动情况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波动情况成正相关关系,而且绝大多数的基金的基金操作风格比较稳健,即收益波动幅度小于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波动幅度。系统性风险在绝大多数样本基金的总体风险中占主导地位,系统性风险平均风险贡献度达到了66.36%,但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投资风险分散化程度仍有一定的差距。(叁)、综合收益与风险来看,经过风险调整的四大收益指标的结果证实了样本基金能够取得超越市场基准组合的超额收益,具有良好的风险收益特性。而且各大指标评价的结果之间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考虑到这几个指标中风险衡量的因素不同,这说明在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中非系统性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在总体风险的占比很低,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具有比较好的投资绩效。(四)、从基金管理能力的角度来看,依照实证分析的结果,只有偏少数的样本基金具有显着的选择被低估证券的能力,大多数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都不具备这一能力;只有很少数的样本基金具有显着的把握市场时机的能力,绝大多数基金都不具备这一能力。而且同时具有显着的选择被低估证券能力和把握市场时机能力的样本基金只有一只,而绝大多数样本基金既无显着的选择被低估证券能力也无显着的把握市场时机能力,说明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升。而且两大模型的α系数与θ系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这两大模型的业绩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五)、从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来看,样本基金的业绩持续性很差,在相邻时期能保持业绩稳定的基金至多30%,且呈递减趋势,而且是业绩排名前端和后端的基金业绩波动幅度最大,排名中游的基金业绩相对平稳,其中有个别基金业绩的波动程度异常剧烈,这导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历史业绩的参考作用很低。此外,不同时期的基金业绩持续性不同,市场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时基金业绩持续性相对较好。最后,基金经理的频繁更迭也是导致基金业绩波动的原因之一,大体上看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越长、基金经理任职稳定的基金大概率会比那些基金经理更换频繁的基金具有较好业绩持续性,但是这一关系并不显着。总而言之,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业绩缺乏持续性,历史业绩的参考价值较低。

杨宁[10]2012年在《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全球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交易品种日趋完善、市场结构逐渐合理、市场规模和投资者群体也日趋壮大。在我国,证券市场在近年来也出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更是以超常规的速度迅速成为了资本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我国自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在给股票市场带来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的同时,也给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国基金发行数量、资金募集规模、投资者数量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根据中国证券协会2010年对基金投资者的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我国基金投资者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持有资产规模上都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因此找出哪些因素影响基金的业绩,哪些因素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时需要重点考虑,并且找出的这些因素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的学者、监管机构以及业界对基金的相关研究一直较多,各界人士都从自己所在的角度,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对基金相关的话题进行系列研究,但纵观所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如何准确评价基金的收益状况、风险水平以及相关的选股与择时能力,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叁大指数和一些修正的模型对基金的绝对收益和风险调整收益等等进行评价,实质是对市场上基金的业绩排序,得出的结果与晨星等评级结构的评级结果较为相近。但是对于基金业绩出现差异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根源是什么,市场哪些因素影响了基金的业绩,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则较少。尤其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时会把哪些因素纳入影响因素进行考虑,这些因素是否对投资者的基金投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能否对投资者买卖基金的时机或买卖具体的基金品种起到指导意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对影响我国投资者选择基金投资的四个重要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的四个重要因素则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2010)》中投资者认为影响自身投资的因素中总结归纳得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投资者认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望发现相关影响因素对我国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让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科学、更为理性。本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为: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引出政府部门对机构投资者的大力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在此背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基金的投资者又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对我国基金个人投资者的调查中得出影响基金业绩的几个重要因素,从而引出本文话题。在该部分,并对文章的研究框架,研究贡献和不足等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研究基金业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重点归纳了宏观经济变量、证券市场、基金规模和基金经理等四个因素对基金业绩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述评,指出已有文献在这四个影响因素研究上的不足,进而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叁章对我国相关宏观经济变量与基金业绩的具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和VAR模型并结合我国实际数据,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第四章是对我国证券市场与基金业绩的具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的计量模型有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得出我国证券市场与基金业绩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第五章是讨论基金经理与基金业绩的关系,采用回归模型首先对基金经理的个人特征对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具体影响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基金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下与非集中管理模式的业绩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就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对基金业绩是否存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对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的关系进行讨论。首先是采用数据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找出规模与业绩呈现的关系,然后就规模变化如何具体影响基金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指出规模变化带来持股数量的提高和持股分散化的增加,进而避免了由流动性问题带来的对股价的冲击。同时还对基金家族规模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一是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基金业绩的假设进行数据上的实证分析。就广大投资者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存在影响是很直观、浅显的问题,但是就如何把这个问题理论化并用市场真实的数据来验证并进行解释在已有的文献中并不多见。本文正是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和理论的分析,为投资者认为较为直观的现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上的解释。二是对证券市场行情与基金业绩关系分析上,本文重点放在了证券市场如何影响基金业绩的实证上,探讨证券市场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机制并寻找事实依据。而国内外已有的文献更多是对基金如何影响证券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尤其研究基金能否对证券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对证券市场如何影响基金业绩却少有实证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证券市场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关系较为直观,影响是理所当然,进而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则对这一浅显直观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众多投资者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提供数据上的解释。叁是对基金规模的分析上,在简单分析基金规模与业绩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规模的变化如何影响基金的投资行为,并进一步分析了基金家族规模变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相比国内已有的文献来看,本文研究要更为深入。已有的文章更多着眼于规模与业绩关系浅层次的现象表述,少有涉及到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分析。本文的主要不足:一是由于数据资料可得性的限制,本文的研究样本期间同国外研究相比较短,导致样本数量有限。本文主要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底存续的股票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对部分数据不完整的基金进行了排除,导致样本数量有限。二是本文所选取的影响基金绩效的因素有限。在现实中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会更多,远不止本文进行实证考虑的四个影响因素,限于篇幅本文未能一一展开研究。叁是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是采用实证研究,模型的设计和运用是否为最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 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系统设计[D]. 张雪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中国开放式股票基金投资绩效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 刘晓明. 辽宁大学. 2013

[3].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评价研究[D]. 海畅. 西北大学. 2008

[4]. 基于时变β的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D]. 文倩. 湖南大学. 2011

[5]. 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 程俊. 吉林大学. 2007

[6].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相对绩效分析与评价[D]. 陆妍. 苏州大学. 2014

[7]. 市场结构对基金绩效的影响[D]. 常志伟.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8].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其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 金燕虹. 河海大学. 2006

[9].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D]. 屠渊.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10].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杨宁.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