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普勒频率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普勒,频率,无源,目标,卡尔,信号,距离。
多普勒频率差论文文献综述
颜子恒,周寿桓,眭晓林,刘波,曹昌东[1](2019)在《相干激光测距中的多普勒频率动态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相干体制的激光雷达相较传统直接探测激光雷达的优点,阐述了在相干激光测距中进行光频率多普勒动态补偿的必要性,给出了进行频率补偿的系统模型和工作流程。文中基于1550 nm激光搭建了试验系统,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对方案进行了验证。验证了在相干激光雷达中使用光频率补偿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旭,吴亚桐,杜秋影[2](2019)在《基于伪码与多普勒频率分离的北斗信号捕获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斗B1频点信号采用二次编码结构,而二次编码使用的NH(Neumann-Hoffman)码会发生比特跳变,导致接收机捕获性能降低,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伪码与多普勒频率分离的北斗信号捕获算法.该算法将接收信号分为两路,利用延迟差分运算和测距码的双极性分别对两路信号进行处理,消除了NH码比特跳变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匹配滤波器捕获码相位,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搜索多普勒频移,实现了码相位和多普勒频移的同时捕获.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成功捕获到了NH码跳变的信号,且在相同虚警率下灵敏度相比部分匹配滤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约有1. 03 d B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田明辉,马敏,张文祎[3](2018)在《基于多普勒频率与距离和的目标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源探测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频率与距离和测量的目标定位算法。建立无源探测系统中探测定位的数学模型与基于多普勒频率测量的计算关系,给出目标位置的求解过程和模糊解的处理方法。仿真实验中利用STK建模工具构建了典型的场景,并分析了算法的定位精确度。实验证明,利用对目标多普勒频率与距离和的测量对目标进行定位的算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景桐,田威,黄高明[4](2019)在《基于到达时间和多普勒频率的海战场无源跟踪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被动相干定位系统(PCLS)利用固定的观测站和外辐射源(IO)实现对目标的跟踪,而这种体制无法应用于真实的海战场环境。针对这种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机动观测站和单一机动IO的PCLS目标跟踪模型。针对仅利用到达时间(TOA)的PCLS目标状态估计精度不足的问题,该模型以TOA和多普勒频率的联合测量信息为目标观测量,以信号到达角(AOA)为IO观测量,实现对目标和IO的同时跟踪。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7期)
张瑞[5](2018)在《基于距离和多普勒频率的搜索重频优选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搜索时可以更好的适应外部杂波环境,提高抑制杂波能力,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雷达发现目标的概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和多普勒频率的搜索重频优选方法。根据雷达面对的外部杂波环境设计杂波抑制区和杂波清洁区,通过遗产算法产生大量搜索重频组合,对所要探测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率的范围做搜索覆盖率分析,进而得到最优搜索重频组合。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前言:现代相控阵雷达具有参数灵活设置的优点,可以根据战术(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23期)
陈是扦,彭志科,邢冠培[6](2018)在《基于参数化解调的旋转目标微多普勒频率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运动是航天领域中最为常见的微运动,如卫星天线转动、弹道导弹自旋运动等。旋转目标的微多普勒特征对雷达目标识别具有重大影响。针对旋转目标不同散射点的微多普勒频率相互重迭、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参数化解调的旋转目标微多普勒频率提取方法。由点散射模型得到旋转目标的微多普勒信号解析形式。考虑到旋转目标微多普勒信号具有正弦频率调制特征,构造了基于正弦模型的参数化解调算子,优化微多普勒频率参数,使解调信号在载波频率处的频谱值达到最大。为了估计多个散射点的微多普勒频率参数,提出了参数迭代估计方法,在每次迭代中只估计当前最强散射点的微多普勒参数,将相应信号分量从原始信号中剔除,消除对后续分量估计结果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参数化解调的旋转目标微多普勒频率提取方法与传统时频峰值检测方法相比,能更精确地提取相互交叉的旋转目标微多普勒频率,为最终实现雷达空间目标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应用于卫星天线、弹道导弹等目标的监测、识别。(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8年05期)
曹仁政,张小飞[7](2018)在《单基地MIMO雷达中相干目标的波达角和多普勒频率快速联合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基地MIMO中相干目标的波达角(Direction-of-arrival,DOA)和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降维-前向平滑-传播算子算法(Reduced dimension-forward spatial smoothing-propagator method,RD-FSS-PM)。该算法首先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降维变换以降低复杂度,继而利用前向平滑技术(Forward spatial smoothing,FSS)实现解相干,最后通过传播算子算法(Propagator method,PM)实现了对相干目标的波达角和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且无需额外配对。与传统的FSS-PM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波达角估计性能提升,多普勒频率估计性能接近而复杂度大大降低。本文同时分析了算法的理论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和单基地MIMO雷达中波达角和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问题的克拉美罗界(Cramer-Rao bound,CRB)。最后提供了详尽的仿真实验以验证算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8年05期)
王骏,吕昆峰,刘梅[8](2018)在《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和方位的机动目标无源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具有频率和方位角测量能力的雷达系统而言,多普勒频率变化率中包含目标的距离信息。将多普勒频率变化率这一测量,和方位角测量进行联合观测,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对目标的跟踪精度。分析了方位角和多普勒频率联合跟踪时,目标的可观测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利用方位测量和多普勒频率变化率测量,实现对机动目标的跟踪。(本文来源于《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2018年04期)
蔡尚君,左东广,朱晓菲[9](2019)在《运动因素对雷达引信回波多普勒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锥形载体再入飞行时,其运动因素对雷达引信回波中多普勒频率成分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多坐标系,利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准确构建了锥形载体的运动模型,并在时频域范围内,重点分析了飞行速度、再入倾角、摆动和锥进对多普勒频率成分的影响规律。为了验证影响规律的正确性,以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为中心思想,利用Matlab软件对雷达引信的回波信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运动模型得到的理论值相符,表明运动模型合理,并且分析得到的影响规律正确。(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1期)
梅慧,陈章友[10](2018)在《多普勒频率偏置线性调频信号的模糊函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是研究最早、应用也最广泛的一种脉冲压缩信号,当LFM回波信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时,匹配滤波器仍能起到良好的脉冲压缩作用,这使得多普勒频率偏置技术得以应用。由于需要对发射信号进行多次周期扫频来获得目标的速度信息,根据模糊函数定义推导了多周期多普勒频率偏置线性调频(Doppler frequency shifted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DFS-LFM)信号的模糊函数,以及不同DFS-LFM信号的互模糊函数,并对DFS-LFM信号参数与雷达距离和多普勒分辨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周期LFM信号进行多普勒频率偏置后,分辨性能不受影响;对于多个不同多普勒频率偏置的LFM信号,距离和速度分辨能力不受影响但其最大不模糊多普勒谱宽发生改变且与频率偏置间隔有关。当多普勒频率偏置间隔大于目标最大多普勒频移时,既不会影响目标的多普勒速度分辨性能,又能充分利用多普勒频谱,降低了系统对工作频率及带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8期)
多普勒频率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斗B1频点信号采用二次编码结构,而二次编码使用的NH(Neumann-Hoffman)码会发生比特跳变,导致接收机捕获性能降低,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伪码与多普勒频率分离的北斗信号捕获算法.该算法将接收信号分为两路,利用延迟差分运算和测距码的双极性分别对两路信号进行处理,消除了NH码比特跳变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匹配滤波器捕获码相位,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搜索多普勒频移,实现了码相位和多普勒频移的同时捕获.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成功捕获到了NH码跳变的信号,且在相同虚警率下灵敏度相比部分匹配滤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约有1. 03 d B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普勒频率差论文参考文献
[1].颜子恒,周寿桓,眭晓林,刘波,曹昌东.相干激光测距中的多普勒频率动态补偿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2].张文旭,吴亚桐,杜秋影.基于伪码与多普勒频率分离的北斗信号捕获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9
[3].田明辉,马敏,张文祎.基于多普勒频率与距离和的目标定位[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4].景桐,田威,黄高明.基于到达时间和多普勒频率的海战场无源跟踪模型[J].电光与控制.2019
[5].张瑞.基于距离和多普勒频率的搜索重频优选方法[J].电子世界.2018
[6].陈是扦,彭志科,邢冠培.基于参数化解调的旋转目标微多普勒频率提取方法[J].上海航天.2018
[7].曹仁政,张小飞.单基地MIMO雷达中相干目标的波达角和多普勒频率快速联合估计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8
[8].王骏,吕昆峰,刘梅.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和方位的机动目标无源跟踪算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8
[9].蔡尚君,左东广,朱晓菲.运动因素对雷达引信回波多普勒频率的影响[J].电光与控制.2019
[10].梅慧,陈章友.多普勒频率偏置线性调频信号的模糊函数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