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园无尾两栖类分布及其繁殖栖息地研究

上海市公园无尾两栖类分布及其繁殖栖息地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化导致栖息地环境发生改变,这是城市两栖类物种灭绝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营造栖息地去保护现有城市两栖类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多种两栖类物种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灭绝。但是也有部分本土两栖类物种似乎并未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它们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保留下来。作为环境指示物种的无尾两栖类,它是如何在城市化下适应并利用栖息地微生境生存繁衍的呢?研究这一问题能够将城市生态建设和两栖类保育有效联系起来。上海市在提高现有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的同时,现已建成或正在建设逾20座郊野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是公园建设和发展的首要目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两栖类栖息和繁衍的重要场所,两栖类保育既是公园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衡量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中,营造适合现有两栖类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微生境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设置并研究了以下3个科学问题:(1)上海市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无尾两栖类生存状况如何?(2)影响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无尾两栖类物种分布的关键性微生境变量是什么?(3)不同类型公园中每一种无尾两栖类繁殖栖息地最适微环境指数是多少?研究地点和实验内容如下:我们选择中国城市化的典型城市上海市作为研究地点,在上海市最先建设的6个郊野公园(104条样线)和6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40条样线)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无尾两栖类的物种分布,以及栖息地3种环境因子中的16种微环境变量(水体因子:水体温度、水体pH、水体盐度、水体溶氧量;植被因子:挺水植被盖度、浮水植物盖度、漂浮植物盖度、沉水植物盖度、灌木植被盖度、草本植被盖度、乔木植被盖度;地形因子:0.5 m处水深、坡岸类型、坡角、到对岸距离、距道路距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都调查到了5种相同的物种,分别是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共1821只/次,且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都是金线侧褶蛙在物种分布上优势度最高。物种和环境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均使用R 3.5.1完成。ANOSIM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的物种分布(R=0.128,P=0.001)和栖息地微环境(R=0.092,P=0.001)差异性显著。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检验说明部分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性。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DCA第一排序轴的长度分别是2.559和2.324均小于4,判断两种公园物种分布数据是线性的,使用RDA(冗余分析)更为合理。RDA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显示环境变量对郊野公园(F=1.94,P=0.039)和城市公园(F=2.205,P=0.032)两栖类物种分布影响显著。郊野公园显著性环境变量的影响能力排序如下:浮叶植被盖度(r2=0.5437,P<0.001)>距道路距离(r2=0.2242,P=0.003)>水体温度(r2=0.2073,P=0.002)>坡岸类型(r2=0.1103,P=0.037);城市公园显著性环境环境变量的影响能力排序如下:浮叶植被盖度(r2=0.4989,P=0.001)>水体温度(r2=0.1875,P=0.023)。PRDA分析说明植被因子、水体因子、地形因子对两栖类的分布有单独作用和综合作用,其中植被因子在郊野公园(λ=26.50%)和城市公园(λ=41.71%)最为重要。CART(回归决策树)量化了每一种无尾两栖类的多度和显著性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物种保护提供了生态判别指标。根据这些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最关键环境变量都是浮叶植被盖度,浮叶植被盖度可以作为决定两栖类物种分布的生态指标。(2)栖息地距道路的距离对郊野公园两栖类物种分布影响显著,但对城市公园不显著。(3)郊野公园的主要两栖类显著性的更青睐自然坡岸的水体,而城市公园此现象不显著。(4)水体盐度对城市公园两栖类分布影响显著,而在郊野公园不显著。这体现了由于城市增长、管理方式的不同,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的两栖类对道路距离、水体盐度和温度的选择也表现出了差异性。(5)根据不同类型公园的不同两栖类物种的特点,我们量化了每一物种最佳栖息地的生态指标,为公园建设和两栖类保育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市化对两栖类的影响
  •   1.2 微生境因子对两栖类的作用
  •   1.3 城市化下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   1.4 上海市城市两栖类生态现状
  •   1.5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科学问题
  • 第二章 上海市公园无尾两栖类物种分布概况
  •   2.1 研究地点
  •     2.1.1 上海市概况
  •     2.1.2 研究样区与样线设置
  •   2.2 研究方法
  •     2.2.1 物种分布调查方法
  •     2.2.2 数据处理
  •   2.3 研究结果
  •     2.3.1 物种分布调查结果
  •     2.3.2 物种分布特征的比较和检验
  •   2.4 讨论
  • 第三章 繁殖栖息地微生境对两栖类物种分布的影响
  •   3.1 研究方法
  •     3.1.1 微生境因子调查
  •     3.1.2 数据处理
  •   3.2 研究结果
  •     3.2.1 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环境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
  •     3.2.2 郊野和城市公园微生境变量之间的比较和检验
  •     3.2.3 RDA分析郊野公园环境变量和两栖类分布的关系
  •     3.2.4 RDA分析城市公园环境变量和两栖类分布的关系
  •     3.2.5 PRDA分析综合环境因子对两栖类物种分布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郊野和城市公园无尾两栖类对浮叶植被的高度依赖
  •     3.3.2 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无尾两栖类对微生境变量选择的差异性
  •       3.3.2.1 道路距水体的距离
  •       3.3.2.2 水体温度
  •       3.3.2.3 水体盐度
  •       3.3.2.4 坡岸类型
  •     3.3.3 公园建设和两栖类保育
  • 第四章 回归决策树预测每一种两栖类最适微生境配置
  •   4.1 研究方法
  •     4.1.1 数据处理
  •   4.2 研究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岳衢

    导师: 王正寰

    关键词: 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栖息地,微生境,生态指标,浮叶植被盖度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58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3703K

    下载量: 98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移动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J]. 大众文艺 2019(23)
    • [2].信息技术对智慧公园建设的意义[J]. 信息记录材料 2019(12)
    • [3].徐州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类型及特征分析[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4].城市公园的作用及其方案设计的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06)
    • [5].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广安官盛湖中央公园为例[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3)
    • [6].芜湖市城市公园体系等级结构及其时空分布格局[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2)
    • [7].公共健康导向的城市公园体系构建思考[J]. 城乡建设 2020(08)
    • [8].基于城市公园空间满意度的绿视率调查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 [9].乡土植物在郑州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应用分析[J]. 园艺与种苗 2020(04)
    • [10].谈乡土树种在北方城市公园配置中的现状与分析[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04)
    • [11].齐齐哈尔市开放式城市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6)
    • [12].无缘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公园再生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21)
    • [13].“货运线”城市公园,悉尼,澳大利亚[J]. 世界建筑 2020(07)
    • [14].城市公园更新设计[J]. 上海纺织科技 2020(10)
    • [15].大型城市公园景区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J]. 中国名城 2020(10)
    • [16].现代开放式城市公园运营模式研究——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J]. 园林科技 2019(01)
    • [17].广州城市公园游憩者幸福感水平测量研究[J]. 中国园林 2018(S2)
    • [18].近代闽南城市公园的兴起与发展[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6)
    • [19].温州城市公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5)
    • [20].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路径探究[J]. 南方农业 2019(18)
    • [21].现代城市公园分类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09)
    • [22].维也纳城市公园:音乐与休闲结合的典范[J]. 南方农业 2017(34)
    • [23].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03)
    • [24].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 美术观察 2018(01)
    • [25].伟大的城市公园:环境、持续和连接的重要性[J]. 风景园林 2018(03)
    • [26].现代城市公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J]. 设计 2018(09)
    • [27].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居舍 2018(04)
    • [28].《城市公园快题设计》[J]. 大众文艺 2018(14)
    • [29].开放式城市公园与人的行为活动属性关系探析[J]. 林业科技情报 2018(02)
    • [30].城市公园及其周边一体化品质提升策略浅析——以东莞市同沙生态城市公园为例[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17)

    标签:;  ;  ;  ;  ;  ;  

    上海市公园无尾两栖类分布及其繁殖栖息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