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论史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溥,骈文批评,情感,文气
文论史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君[1](2019)在《论张溥的骈文批评及其文论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张溥辑有《汉魏六朝百叁家集》,在为各集所撰写的题辞中,包含着对汉魏六朝骈文的批评。张溥的骈文批评,把情感作为文辞的根本,又重视骈文的"生气",提出骈文以生气见高。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以往过于重视骈文形式技巧的弊端,且开创了骈文的"气"论,成为清代骈文"气"论的先声。(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方盛良[2](2019)在《姚永朴文学“工夫”论及其文论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近代文论史上,姚永朴首次对"工夫"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阐释,涉及文学何以值得下"工夫"、为何下"工夫"方能知"文事"、如何下"工夫"、下"工夫"的前提何在等多个层面,从而建构出较为系统的文学"工夫"论。这是桐城派发展史上的一次文论总结和创新,也是桐城派对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托马斯·帕威尔[3](2017)在《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角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18、19世纪之交历史主义的兴起改变了长期以来所持亚里士多德的古代诗学、修辞学标准,试图把文学研究整合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可是20世纪上半叶,有几种文学批评方法又再次强调形式和修辞的重要性,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80、90年代以后,一种寻求和促进文学与现实世界之间联系的新意愿,鼓励依据当前政治问题解释经典着作以及当代文学作品的文学学术研究。形式主义及其反对者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文艺美学方面的强调,导致了对规范文学意义探寻的标准的松懈,因此,我们要对文学作品本身旨在告诉读者什么内容给予全新的关注。(本文来源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期刊2017年04期)
托马斯·帕威尔,杨琼,刘华初[4](2017)在《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先从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些主要趋势的研究开始;然后提出,形式主义及其反对者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文艺美学方面的强调,导致了一种不良后果:放松了对规范文学意义探寻标准的坚持;最后呼吁,我们应对文学作品(包括作者)本身原本旨在告诉读者什么内容和意图,给予全新关注。长期以来,人们是根据古代诗学和修辞学的标准来审查和评判文学这门所谓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刘学军[5](2014)在《吴德旋对范晔“事外远致”的“误读”及其文论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桐城正宗"的吴德旋,在其古文理论着作《初月楼古文绪论》中论及六朝人范晔,谓其文"无事外远致",这恰与原始出典范氏《狱中与诸甥侄书》之原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误差。范晔所理解的"事外远致"集中体现了六朝的文观(既重视作者的情志,又对文的藻韵有一定要求),而吴德旋的理解实则是借此来表达桐城派的古文理想。吴氏一千多年后,重新拈出"事外远致"概念,接续其议,并非一种巧合,正可由此发掘他们各自时代对于"文"之典范的不同理解,藉此也可透视古代文论抒情传统在不同时代的流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潘殊闲[6](2006)在《《文心雕龙》的“气”论及其在文论史上的影响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心雕龙》对“气”的认识和实践,与此前的文论相比,有了不少新的拓展:如使用的“气”的含义已极为丰富,对文中之“气”有更详尽的区分和论述,开始表现出一些灵活运用的特征。这些拓展对后世文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注意区分“气”的高雅凡俗,看重时代、时运、习俗等的濡染,认知和诠释更为丰赡和立体等等。这些变化,突出地显现了文论家受民族审美文化的熏陶和对艺术与生活的诗意追求及其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李清良[7](2002)在《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论史——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文论史 ,这是我国学界近年来逐渐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 ,赖力行教授的新着《中国古代文论史》(岳麓书社 2 0 0 0年版 )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启示。众所周知 ,自 192 7年陈钟凡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冯宪光[8](1989)在《摹仿说在西方文论史上的发生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历史的积淀,西方美学、文论中形成了一整套有系统的审美范畴,诸如摹仿、灵感、和谐、美、优美、崇高、滑稽、再现、表现、想象、幻想、创造、形象、性格、情节、净化、悲剧、喜剧、天才、自由等.笔者认为,在西方美学、文论中,摹仿、和谐、自由,是叁大基本范畴.说它们是叁大基本审美范畴,并不是因为这几个概念频频出现在理论家的笔端,而是因为这叁个范畴概括和表征的不是审美实践的某一特征、某一环节,而是人类的审美关系,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审美关系.如果(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1989年02期)
文论史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古、近代文论史上,姚永朴首次对"工夫"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阐释,涉及文学何以值得下"工夫"、为何下"工夫"方能知"文事"、如何下"工夫"、下"工夫"的前提何在等多个层面,从而建构出较为系统的文学"工夫"论。这是桐城派发展史上的一次文论总结和创新,也是桐城派对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论史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君.论张溥的骈文批评及其文论史意义[J].枣庄学院学报.2019
[2].方盛良.姚永朴文学“工夫”论及其文论史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
[3].托马斯·帕威尔.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角度(英文)[J].SocialSciencesinChina.2017
[4].托马斯·帕威尔,杨琼,刘华初.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7
[5].刘学军.吴德旋对范晔“事外远致”的“误读”及其文论史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潘殊闲.《文心雕龙》的“气”论及其在文论史上的影响和意义[J].湘南学院学报.2006
[7].李清良.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论史——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的启示[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8].冯宪光.摹仿说在西方文论史上的发生学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