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学生英文阅读课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闫月荣[1](2021)在《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阅读不应该只被视为是一种为了学习语法、词汇的利用工具,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它与语言学习的目的相吻合。同样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阅读可谓是重中之重。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英语阅读不论是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英语测试中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所划分的阅读技能目标,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浏览查阅英文诗歌散文、报纸期刊、国外名着以及英文说明书等非专业性的英文阅读材料并能抓住其基本文意;找出或获取文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观点或态度的相关信息;能根据语篇情境、上下文意、构词法以及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含义;能够分析篇章层次,理解关键从句,理清事件情节发展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结局。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激发阅读热情,最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而目前大部分传统的英语阅读授课模式过于强调对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讲解,缺乏对上述英语阅读技能目标的实现更仔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而Halliday的以语篇为依托的词汇衔接理论侧重培养学习者的篇章衔接意识,它不仅关注字词句等基础语言单位的衔接关系,还兼顾文章结构和体裁,与高中生需要达成的英语阅读技能目标相吻合。因此,本实证研究以Halliday和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为主要依据,以Hoey的词汇重复模式为辅助来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期解答“在词汇衔接模式的指导下,高中生在英语阅读成绩、阅读态度以及词汇衔接意识等方面有何种程度的变化?”的研究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回答“以语篇为基础的词汇衔接阅读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成绩、阅读态度以及他们的词汇衔接意识有何种变化。”本研究抽取了哈尔滨市某高中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个班级各有50人。笔者对实验班的学生采取词汇衔接阅读教学模式,而对照班的阅读教学模式保持不变,实验时间为期4个月,在实验尾声,将之前所收集到的来自各个测量工具中的实验数据结合SPSS 24.0统计手段进行探讨。由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受试对象的阅读理解成绩比对照班受试对象的成绩要高,且涨幅较为显着;根据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变化情况、实验中期的受试访谈结果和课堂观察量表结论汇总来看,学生对待英语阅读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在解决英语阅读实际问题时所展现的词汇衔接意识得到了增强。由此可知,基于词汇衔接手段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丰富高中生一贯的阅读理解技巧,使其英语阅读习惯向好发展,并且还可以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互为表里。基于本研究的发现,笔者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对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展望建议:教师应当不断精进自身对词汇衔接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化、有规律地设计英语阅读操练活动并辅之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渗透;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要努力积累英语语用基础知识、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课后的英语写作练习,加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英语技能的相得益彰。
高俊莉[2](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现状、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阅读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四方面出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师、家庭、社区以及学生自身分析,了解目前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现状。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主要从英语教师阅读教学方法、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学校的阅读评价、家校合作等方面展开。第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通过访谈,找出小学生不良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形成原因,分别从社会英语辅导机构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家长不重视英语阅读、学生没有阅读计划和学生不重视英语阅读五方面进行分析。第四,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从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区五方面开展。这些对策旨在提升教师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读中注重生词处理,课内课外广泛阅读英语材料;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完善;提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培养;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以此改变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张丹[3](2021)在《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国际化背景下,英语的应用十分广泛,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常见的英语考试中,占比较大的是英语阅读部分,对总分的影响很大,阅读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方式非常重要,但是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图式理论有利于解决现存的问题,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多数教师不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次研究基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此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本次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法和问卷法,实验法主要是检测学生学习前后的阅读能力,问卷法主要是检测学生实际阅读水平。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西安市康桥初级中学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班是实验班,用图式理论进行教学;二班是对照班,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动机兴趣;调查英语阅读的认知和态度,访谈法,阅读前后测spss软件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回答了两个问题:(1)图式理论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2)图式理论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阅读成绩?本次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验班超过84.3%的学生有兴趣学习英语,且经常主动查资料,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比实验之前的学生人数增加了38.79%,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两个班级的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3.325,显着性(双侧)=0.001<0.05,表明两个班的后测数据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班英语阅读的成绩普遍比对照班高。通过这一数据结果可知,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进行阅读教学,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杨宏丽[4](2021)在《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不再仅局限于语言。进入21世纪,多模态性成为现代语篇的显着特征;多模态研究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和多模态化正成为大势所趋。《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着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引导初中生关注多元识读能力。此外,人类已从口述时代、读写时代,进入到超文本时代。新的识读能力也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字识读逐渐向由多模态组成的多元识读转变。英语教学也逐渐从以语言为中心的识读教育转向培养学生运用多模态共同表意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正融入新科技和多模态,引导人们批判地看待语言和文化,重新界定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新媒体时期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符号学理论、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和多元识读理论奠定理论基石,从多模态协同视角入手,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某乡镇中学初三A班和初三B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笔者进行课堂观察,该校英语教研组的Z教师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该校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教学实验,实施多模态协同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回答以下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以及这些模态协同关系的分布有什么特征?(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如何?(3)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能否促进乡镇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首先,构建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分析框架;接着,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实施传统阅读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并以SPSS 17.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为分析工具,收集并深入剖析教学实践的相关数据,包括对前后测试卷、问卷调查、访谈内容、课堂观察量表等数据内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最后,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特点:从教学授课阶段上看,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的模态分布不均,多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授课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其具体体现为结尾阶段的模态资源分布最少,开始阶段次之,而课堂中间阶段的模态资源最多,出现“中间大,两头小”橄榄球型的模态分布,符合英语阅读“P-W-P”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思路。从模态使用种类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多种模态的协同来实现话语意义和交际目的,听觉和视觉是主模态,其他模态参与协作,不同模态在其中起不同作用。从模态协同关系的类型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强化类型的互补关系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交叠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增减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占比例最低。(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在读写识读能力方面有更高水平,批判识读能力水平最弱,相比之下,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和交际识读能力属于中间水平,但乡镇初三学生的整体多元识读能力不足,亟待改善。(3)传统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均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但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多模态协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对于初中生的批判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强,对提高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弱。
何芳[5](2021)在《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阅读作为主要的输入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重点强调了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那么,阅读就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基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没有充分实现这一功能的现状,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是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因此,本文将验证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指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笔者在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PBL教学法理论及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论文和期刊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选取大庆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共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PBL教学法应用进行实施流程和教学案例的设计,并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进行使用。本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阅读测试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PBL教学法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否具有可行性?(2)PBL教学法如何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3)PBL教学法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高中英语阅读成绩?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何影响?以及是否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态度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现阶段学生阅读现状存在课堂教学低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们普遍希望改变目前的教学形式,更愿意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等课堂活动来改进自身的阅读水平。因此,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可行性的;其次,在充足的文献综述基础上,笔者参照张树民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对PBL教学法进行设计并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最后,通过问卷数据和前后测成绩对比发现,整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态度有所提升;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高中英语阅读成绩,但限于主客观原因,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影响不同。PBL教学法对中分组和低分组学生更为有效,其中低分组学生成绩提升更为明显;对于高分组则影响较小,但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教学实际为依据,将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学应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进行了改善,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希望可以为日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增加一些新思路。但本研究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今后将对研究做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黄明香[6](2021)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美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文中提出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美育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而美育与各学科中各种能力培养的融合是美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教育理念。本文作者对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美育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在高职英语英语课中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建议,将对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美育拓展教学策略的实施、高职教育中英语学科教学的革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乌日娜[7](2020)在《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阅读课堂中,有效的阅读是英语语言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如何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高职英语阅读课堂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证明该学习方法对高职英语阅读课堂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次行动研究对象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某高职学校二年级康复班的41名学生。在行动研究前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采用访谈和问卷形式进行了前期调查。在进行的两轮行动研究中,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实施体现为小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等方面。在行动研究前学习者对英语阅读课堂兴趣较低,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第一次行动研究中学习者采用切块拼接法在英语阅读课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学习者的兴趣发生转变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第二次行动研究中学习者采用切块拼接法和共学式相结合的方法,有效促进了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堂中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更新了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对于高职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首先,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了学习者走进课堂学习的兴趣。其次,学习者在课堂中不再扮演被动角色,而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自我主观能动性。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培养了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朱慕蓉[8](2020)在《Jigsaw教学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当下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大多还囿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且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英语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又没有来自高考的直接压力,这就造成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而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现状,所以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变当前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势在必行。近年来合作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而Jigsaw教学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已在国外被广泛运用多年。与传统教学不同,Jigsaw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小组合作机制,塑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我国近年来也有很多学者专家将Jigsaw教学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但针对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群体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Jigsaw教学应用到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去,以探索Jigsaw教学是否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也有积极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使用Jigsaw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否有影响?如有,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使用Jigsaw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成绩是否有影响?如有,和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影响有何差异?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测验和访谈为研究工具,以无锡市某中职学校三年级的两个班级共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历时16周,用SPSS21.0和Excel对获得的成绩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实验结果显示,接受Jigsaw教学的实验班学生与控制班学生相比,表现出更强的英语阅读动机水平,在实验后测中也表现出更优秀的阅读成绩。换言之,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方面,Jigsaw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成绩。这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罗玲[9](2020)在《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是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看一句话、浏览一段文字或读一篇文章都是阅读,阅读无处不在。英语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还能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英语阅读对学生未来学业的发展和自我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对学生来讲,初中阶段是系统学习英语、接触英语阅读的重要时期,此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大学甚至工作后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英语阅读课堂都以符号知识教学为主,教师对文章的教授只是简单地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思考文章说了什么,缺乏对文章的深度剖析,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英语阅读研究的侧重点在阅读教学实践上,阅读教学停留在文本表层,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几乎没有研究者关注深度阅读教学。探索和研究深度阅读对提高阅读课堂质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和阅读相关理论来探讨深度阅读的表现及价值,并结合笔者对深度阅读课堂的理解,在相关理论和原则基础上设计一堂英语阅读课,最后结合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存在的问题对英语深度阅读教学提出建议。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调查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现状以及展开相关研究。课堂观察对象为长沙市某初中三个年级的英语阅读课堂,共观察了26节阅读课。访谈是对课堂观察的补充,笔者主要利用午休时间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访谈对象为该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和英语教师。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笔者面对面采访了英语水平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共10名,也采访了3名英语教师。收集完材料后,笔者立即对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阅读教学以符号知识为主,教学浮于表面;阅读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阅读缺乏审美和情感体验,也缺乏反思和评价;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课堂明显是教为主,教师引导次之,学生的学置于最末。阅读教学缺乏深度的原因如下:应试教育导致阅读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学科专业知识束缚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本研究从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促进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建议: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教师应增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阅读教学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构建有“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的英语阅读课堂。
唐媛[10](2019)在《基于应用型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需要的大学英语阅读课设置研究》文中认为应用型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英语阅读课设置的研究应该首先明确本专业的具体需要,然后才能基于这样的需要探讨具体的设置方法。应用型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需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专业术语教学的要求、专业发展的需要、碎片化专业学习的需要;在明确了这些具体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种英语阅读课设置的方法: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结合性设置、阅读课与其他英语课程的匹配性设置、专业与非专业阅读课的衔接性设置。
二、高职学生英文阅读课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学生英文阅读课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词汇衔接模式与英语阅读的研究综述 |
一、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语篇衔接的界定 |
(二)词汇衔接的界定 |
(三)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外研究综述 |
(四)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内研究综述 |
二、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阅读的定义 |
(二)英语阅读态度的界定 |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词汇衔接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国内外应用研究 |
(一)国外应用研究成果 |
(二)国内应用研究成果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韩礼德和哈桑的词汇衔接理论 |
(一)复现 |
(二)搭配 |
二、侯易的词汇重复模式 |
(一)连接和粘结的重复 |
(二)中心句和边缘句 |
(三)词汇重复类型 |
三、语言输入假设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测试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四、实验过程 |
(一)词汇衔接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班 |
(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的对照班 |
五、数据收集过程 |
(一)前测数据收集 |
(二)中测数据收集 |
(三)后测数据收集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分析 |
(二)可信度分析 |
(三)因子相关性分析 |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五)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 |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一)前中后三次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三)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一、主要发现 |
二、词汇衔接模式对英语阅读教学及学习的启示 |
(一)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二)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态度及词汇衔接意识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阅读理解前测 |
附录3 阅读理解中测 |
附录4 阅读理解后测 |
附录5 访谈提纲 |
附录6 访谈转录 |
附录7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8 三次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观察量表结果汇总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 |
2.1 学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 |
2.2 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 |
2.2.1 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内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 |
2.2.2 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 |
2.3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内英语阅读习惯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2.4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习惯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2.4.1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态度的现状 |
2.4.2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频率的现状 |
2.4.3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内容的现状 |
2.4.4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方式的现状 |
2.4.5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环境的现状 |
2.4.6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评价的现状 |
2.5 家庭教育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 |
2.6 社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
3.1 学校重业绩轻阅读评价 |
3.2 教师重语法轻阅读技巧 |
3.3 学生缺材料少阅读兴趣 |
3.4 家校合作少 |
3.5 社区忽视与学校的合作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学校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
4.1.1 图书馆外文书籍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
4.1.2 学校阅读活动对学生缺乏阅读评价 |
4.2 教师对学生缺乏专业指导 |
4.2.1 教师英语教学理念更新不够 |
4.2.2 教师对学生缺乏英语阅读指导 |
4.2.3 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英语阅读时间 |
4.3 学生的阅读活动过于随意 |
4.3.1 学生阅读面窄缺乏阅读背景 |
4.3.2 阅读过程缺乏阅读方法和坚持 |
4.4 家庭教育理论缺乏 |
4.4.1 家长教育理论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 |
4.4.2 家长教育理论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不利 |
4.5 社会辅导机构不重视英语阅读习惯培养 |
4.5.1 社会辅导机构重知识 |
4.5.2 社会辅导机构轻阅读能力 |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学校加强多媒体使用 |
5.2 学校改革阅读评价标准 |
5.3 教师转理念和变方法 |
5.4 教师重视课外辅导 |
5.5 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 |
5.6 家校合作共提英语阅读水平 |
5.7 社区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阅读的定义 |
2.2 阅读的模式 |
2.3 国内外有关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2.3.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理论支撑 |
3.1 图式理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方法 |
4.4.1 文献研究法 |
4.4.2 问卷调查法 |
4.4.3 前测和后测 |
4.5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
4.5.1 实验开始阶段 |
4.5.2 研究实施阶段 |
4.5.3 研究结束阶段 |
4.6 教学案例 |
4.6.1 实验班教学案例 |
4.6.2 对照班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成绩在前后测的差异分析 |
5.2.1 对照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2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3 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4 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5 前测后测题目与图式的关系 |
5.3 访谈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图式理论能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和建议。 |
5.4.2 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5.4.3 图式理论及其教学方法也有局限性。 |
5.4.4 学生问卷的结果不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阅读想法和态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1.1 图式理论对英语的阅读教学起到良好效果。 |
6.1.2 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能够增强学习兴趣。 |
6.2 建议 |
6.3 论文局限性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态度的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图式理论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三 阅读前测试卷 |
附录四 阅读后测试卷 |
附录五 七年级阅读测试评分要求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
2.1.3 国内关于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
2.2 国内外关于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4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社会符号学 |
3.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3.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 |
3.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
3.3 多元识读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工具 |
4.3.1 课堂观察量表 |
4.3.2 调查问卷 |
4.3.3 访谈问题 |
4.3.4 多元识读能力测试卷 |
4.4 研究方法 |
4.4.1 准实验研究法 |
4.4.2 课堂观察法 |
4.4.3 问卷调查法 |
4.4.4 访谈法 |
4.5 研究过程 |
4.5.1 教学实验前 |
4.5.2 教学实验中 |
4.5.3 教学实验后 |
4.6 数据搜集与整理 |
第5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5.1 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特征及协同关系 |
5.1.1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
5.1.2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各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
5.1.3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态协同关系分布特征 |
5.2 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 |
5.2.1 实验前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
5.2.2 实验前问卷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
5.2.3 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
5.3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 |
5.3.1 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
5.3.2 实验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差异比较 |
5.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成绩结果比较 |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的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
5.3.6 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
5.3.7 小组学生PPT作品实例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启示 |
6.2.1 构建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
6.2.2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多模态资源 |
6.2.3 多维度发展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
6.2.4 合理运用多模态协同的教学模式 |
6.3 研究创新 |
6.4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课堂的模态使用情况及多模态协同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三:访谈提纲 |
附录四:多元识读能力前测试卷 |
附录五: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 |
附录六:前测成绩 |
附录七:后测成绩 |
附录八:习作自评表 |
附录九:PPT课件评价表 |
附录十:实验前学生访谈实录 |
附录十一:实验后学生访谈实录 |
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
(一)PBL教学法的概念及教学流程 |
(二)国内外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PBL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PBL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PBL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三、情境学习理论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对比分析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阅读测试试卷 |
(三)访谈提纲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测阶段 |
(二)实验准备阶段 |
(三)教学实施阶段 |
(四)实验后测阶段 |
六、教学案例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英语阅读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阅读测试结果与分析 |
(二)实验后阅读测试结果分析 |
(三)实验前后阅读测试结果对比与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启示 |
(一)对教师的启示 |
(二)对学生的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未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美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背景 |
2 调查目的 |
3 调查实施 |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学生对美育及英语阅读课的认知情况 |
4.2 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的美育渗透情况 |
4.3 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美育教学总体印象 |
4.4 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美育教学存在的障碍认识及期待 |
4.4.1 高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美育教育障碍 |
4.4.2 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美育教学的期待 |
5 英语阅读课中美育教学策略建议 |
5.1 充分挖掘英语阅读教材中的美育内容 |
5.2 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 |
5.3 实施美育教学常态化 |
6 结语 |
(7)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1.1.2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1.1.3 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2.1.1 合作学习理论 |
2.1.2 社会互赖理论 |
2.2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
2.2.1 切块拼接法(Jigsaw) |
2.2.2 共学式(LT) |
2.3 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行动研究步骤和过程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行动研究 |
3.3.2 访谈法 |
3.3.3 问卷调查 |
3.4 实施方案的设计 |
3.4.1 准备阶段 |
3.4.2 研究步骤 |
3.5 行动步骤 |
3.5.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3.5.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四章 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行动研究 |
4.1 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
4.1.1 教学任务的布置 |
4.1.2 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
4.2 第一轮合作学习后效果分析 |
4.2.1 教学效果 |
4.2.2 发现问题 |
4.2.3 解决方案 |
4.3 第二轮合作学习后效果分析 |
4.3.1 教学效果 |
4.3.2 发现问题 |
4.3.3 解决方案 |
4.4 合作学习对高职英语阅读课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果 |
5.2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5.3 教学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第一轮行动研究课堂事例教案 |
附录B 第二轮行动研究课堂事例教案 |
附录C 行动研究前问卷调查 |
附录D 行动研究后问卷调查 |
致谢 |
(8)Jigsaw教学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 |
2.1.1 Jigsaw教学 |
2.1.2 Jigsaw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
2.2 理论依据 |
2.2.1 合作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情感过滤假说 |
2.3 相关研究 |
2.3.1 国外Jigsaw教学研究综述 |
2.3.2 国内Jigsaw教学研究综述 |
2.3.3 研究成果归纳总结 |
2.4 理论框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4.1 前测阶段 |
3.4.2 实验过程 |
3.4.3 后测阶段 |
3.4.4 具体教学案例 |
3.5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Jigsaw教学对中职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 |
4.1.1 中职生英语阅读动机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4.1.2 实验前控制班与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3 实验后控制班与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 Jigsaw教学对中职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 |
4.2.1 实验前控制班与实验班英语阅读成绩与分析 |
4.2.2 实验后控制班与实验班英语阅读成绩与分析 |
4.3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4 实验结果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果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5.3.1 研究的局限性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生英语阅读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问题 |
附录3 阅读前测试卷 |
附录4 阅读后测试卷 |
附录5 A wedding原文 |
致谢 |
(9)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一、研究内容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
二、关于阅读的相关研究 |
三、深度阅读的相关研究 |
四、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的理论审视 |
第一节 深度阅读理论探究 |
一、深度阅读的理论基础 |
二、深度阅读的表现形式 |
第二节 深度阅读的价值功用 |
一、训练逻辑思维,培养理性思维 |
二、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
三、提升课堂品质,促进持续发展 |
四、培养审美情趣,获得情感体验 |
第三节 英语深度阅读的影响因素 |
一、语言障碍影响,阅读兴趣不高 |
二、母语定势思维,英语思维难形成 |
三、阅读面狭窄,课外阅读积累少 |
四、传统教学阻碍,解题为主,理解次之 |
第二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英语阅读调查设计 |
一、访谈提纲及观察表的设计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实施过程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阅读教学现状 |
二、学生阅读学习现状 |
第三章 初中英语阅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
一、阅读教学浅层化,符号知识教学为主 |
二、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 |
三、情感体验缺失,缺乏反思评价 |
四、阅读主体被动,忽视思维发展 |
五、课堂“教”为主,“导”次之,“学”为末 |
第二节 英语阅读缺乏深度的原因分析 |
一、传统应试教育,分数唯上的教学压力 |
二、教师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学科”专业知识束缚 |
三、忽视课外阅读对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
第四章 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 |
第二节 教学设计案例 |
第三节 教学设计分析 |
第五章 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
一、加强教育理念学习,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
二、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升阅读教学智慧 |
三、增强反思评价意识,促进阅读教学思考 |
第二节 增强阅读指导,促进深度和广度 |
一、增强阅读意识,加强阅读督促评价 |
二、探寻阅读方法,尊重学生学习差异 |
三、探索阅读资源,拓展阅读渠道 |
第三节 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主动性 |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轻松阅读环境 |
二、增强阅读动机,促进阅读自主性 |
第四节 构建“四生性”英语阅读课堂 |
一、构建有“生命性”的英语阅读课堂 |
二、构建有“生长性”的英语阅读课堂 |
三、构建有“生成性”的英语阅读课堂 |
四、构建有“生活性”的英语阅读课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后记 |
(10)基于应用型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需要的大学英语阅读课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业需要 |
二、英语阅读课程的设置 |
(一)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结合性设置 |
(二)阅读课与其他英语课程的匹配性设置 |
(三)专业与非专业阅读课的衔接性设置 |
四、高职学生英文阅读课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闫月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研究[D]. 高俊莉. 山西大学, 2021(12)
- [3]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丹. 延安大学, 2021(12)
- [4]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杨宏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何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美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 黄明香. 知识文库, 2021(10)
- [7]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乌日娜. 延边大学, 2020(05)
- [8]Jigsaw教学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朱慕蓉. 苏州大学, 2020(03)
- [9]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D]. 罗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应用型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需要的大学英语阅读课设置研究[J]. 唐媛. 北方文学,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