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致化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周世国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225131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可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多么重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途径是核心,评价是关键。教师只有给予科学的评价,才能引导学生建立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小组的互学互助功能,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精致化评价的意义评价的方法
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意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合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反观实践效果,由于科学评价机制的缺失,合作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倾向仍然比较严重,假合作和伪合作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具体表现在:
1.合作的热情不高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小组激励与评价机制,组员的发言、讨论得不到应有的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学生对合作缺乏兴趣,课堂氛围也不活跃;长此以往,甚至在小组活动中逐渐出现了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2.合作的分工不明确。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学生纷纷参与,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小组里每个人都在讲,但讨论内容常常雷同重复,有的人甚至跑题闲聊,或者置身事外。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凭个人能力回答问题,合作过程缺乏条理性和互助性,也未体现出相对个体学习的高效性。
3.参与的主体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由于能力较强,往往参与度很高,成为合作与展示的主角;困难学生则成了听众,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更少。
4.评价的对象不全面。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小组的集体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本意是锻炼学生自学、表达、合作的能力,出现以上偏差,缺乏完善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重要原因。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如何构建精致化的评价机制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
二、如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精致化
1.评价导向具有激励性。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反复多次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就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
2.评价时间具有时效性。
评价要有时效性。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要及时评价,给予明确的肯定和结论;每堂课上要实时、真实地记录每组的发言、讨论和违纪情况,以及每学科的评优情况,下课后及时核对签字。对突发性问题,要及时反馈,并予以记载,避免拖延和偏差。每天、每周和月度,要对相应阶段的结果及时汇总并公布,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努力的成功和喜悦、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总结、相应调整。
3.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
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才能增强评价手段的丰富性,使学生沉浸在持续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形成评价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评价的效果。
(1)语言点评是评价的基本形式。语言点评能够对学生表现予以直观及时的评价,让学生迅速作出价值判断,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语言评价要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有效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量化评比是评价的有效方式。量化的分值使评价具有直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是评价的一种好方式。我们坚持全过程的量化评价机制,每节课、每一天、每星期、每个月、每学期都有对应的量化评价表,每个人、每个小组、每个班有量化评比表,各个不同层次的PK对象有量化评价表,所有回访活动有量化评价表。量化评比已渗透在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已深深地烙印在师生的脑海中,已转变成师生们的自觉行动和习惯,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表彰奖励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为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引导、辐射功能,我校构建了系统的小组合作学习表彰奖励机制。每天上午学校有专门的晨思课,主要内容就是总结前一天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规划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每天坚持,持之以恒,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的成为现实。每星期的班会课要对一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每个月有小组合作学习先进班级的评选;每学期会集中表彰大量的小组合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如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标兵、纪律标兵、互助标兵、活动组织标兵、首到负责标兵、合作少年、先进集体、先进班级等,发放奖状、奖品、锦旗,给予公开表彰,或代表班级和学校参加相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比表彰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评价内容具有发展性。
我们结合学校学、研、展、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和“情感德育”品牌德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构建了多维立体的评价体制。
(1)学习评价。如:对小组预习“导学稿”的评价;教师对小组课堂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小组课堂展示情况的评价;对小组课堂学习纪律情况的评价;对小组完成达标测试情况的评价等。
(2)常规评价。结合学校一日常规“八好”要求,对学生的常规行为进行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素养评价。以文明、感恩、正义、正直、教养、奉献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素养评价,引导学生文明礼貌、阳光自信、关心他人、奉献集体,提升道德品质和品位素养。
5.评价标准具有操作性。
要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实现评价的引导性功能,关键要实现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做法:
(1)分块评价。我校确立了立体分块评价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小组对组员的评价、小组间评价和班级评价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相对独立,相互补充,实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精研细则。评价体制的可操作性,核心是评价细则的具体化和科学性。我们围绕评价机制的几大板块,分别制定了评价细则。细则规定具体的标准和方法,采取分值量化的形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了评价方法的客观性。评价细则还包含了对评价的评价,有效限制了评价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性、不公平公正等问题。
(3)合理奖惩。每一类评价都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一是通过分值体现奖惩,对各类不同的表现赋予不同的分值,通过分值的计算,产生最终的评价结果;二是通过评优评先进行奖惩,在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评比中给予表彰,张榜公布,并发给证书和奖品。
6.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
合作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于科任教师、班干部、班主任、班级同学等,同时还包括家庭、社会主体,如家长、社区人员及社会人士。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话访问、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请他们根据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只有各方面通力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保障合作学习的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7.评价结果具有公正性。
评价结果要公平公正。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关注细节,适时调整,努力保证每小组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均等,努力提高各小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评价时要从班级整体出发,客观把握制定的评价标准,要让每个学生都心服口服,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执行评价标准要一以贯之,不搞特殊化,不开红绿灯。评价结果要第一时间公布,让所有学生知晓,能接受学生监督。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构建精致化的合作评价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应加强研究,深入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