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水稻,曲靖,烟土,烟草,红壤,基质。
有效锰论文文献综述
向准,王毅,蒋少阳,龙曾语,王莹[1](2015)在《疑似锰中毒植烟土壤中总锰、有效锰、烟叶锰与pH值的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年来贵州省龙里地区植烟土壤中频繁出现的疑是烟草锰中毒现象,本项目在发病区植烟土壤中采集了60个土壤和烟草样品,通过检测采集样品中总锰、有效锰、烟草中锰和p H等指标,揭示土壤中总锰、有效锰、p H值与烟草中锰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显示:龙里县烟区土壤中总锰、有效锰和烟草中锰含量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容易发生烟草锰中毒的区域。对龙里县烟区土壤中总锰、有效锰、p H值与烟草中锰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土壤中总锰与有效锰呈正相关,烟草中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 H值呈负相关,土壤总锰与烟叶中锰含量相关性不显着,土壤有效锰含量与烟叶中锰含量的相关性亦未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于吉祥,高积孝,郜慧萍,殷嘉俭,徐瑢[2](2015)在《锰还原菌剂对土壤有效锰、板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空白对照、空白培养液、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5种处理对土壤有效锰、板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白培养液对土壤土着菌增加有效锰效果不显着,产酸菌剂对土壤增加有效锰效果不显着。锰还原菌剂能显着提高土壤有效锰含量,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处理对土壤有效锰的增加主要是锰还原菌剂作用的结果。2)11月施锰还原菌剂,虽然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比空白对照、空白培养液分别增加6.07%、8.17%,但差异不显着(P>0.05)。3)4月施锰还原菌剂试验,锰还原菌剂、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能显着提高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处理对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显着影响的主要贡献是锰还原菌剂。(本文来源于《河北果树》期刊2015年02期)
田茂成,黎娟,田峰,刘逊,邓小华[3](2013)在《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特征,测定了其主产烟区的488个土壤样本有效锰含量,并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差异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总体上属高水平,均值为81.478 mg/kg,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17.98%,变幅为10.043~280.480 mg/kg,变异系数达81.06%。②不同县之间土壤有效锰含量差异不显着,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永顺县、古丈县、花垣县、龙山县、凤凰县、保靖县、芦溪县。③不同土壤类型有效锰含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红灰土、石灰土、黄壤、红壤、水稻土、黄棕壤。其中红灰土壤的有效锰含量极显着地高于黄棕壤。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差异显着(P<0.05),其中800~1 000 m海拔高度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着高于海拔高度1 000 m以上组。⑤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有效锰含量45.30~89.10 mg/kg为最大分布面积,且以插花形式出现。(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7期)
王小兵,周冀衡,李强,刘晓颖,尹光庭[4](2013)在《曲靖不同pH烟区土壤有效锰和烟叶锰含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云南曲靖不同pH地区植烟土壤有效锰和烤烟锰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了解该烟区pH、土壤和烟叶中锰素分布的基本状况,并研究了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锰和烟叶锰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曲靖烟区的土壤pH平均值为6.26±0.86,变异系数为13.74%,变幅为4.28~8.37,曲靖烟区的土壤pH值处于适宜烟草正常生长的范围,各烟区土壤pH值高低顺序为:罗平>师宗>宣威>富源>麒麟区>会泽>沾益>陆良>马龙;(2)曲靖烟区土壤有效锰含量基本处于适宜范围,平均为(32.43±20.28)mg kg-1,但变幅较大,在2.00~186.47 mg kg-1之间。其中,37.93%的土壤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锰或锰含量偏高;曲靖烟区烟叶锰含量平均为(157.11±94.51)mg kg-1,变幅为13.73~782.71 mg kg-1,不同等级烟叶锰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上橘二(B2F)>中橘叁(C3F)>下橘二(X2F),有75.98%的烟叶样本锰含量在0.2%~0.7%范围内;(3)曲靖烟区土壤有效锰与烟叶锰含量之间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锰及烟叶锰含量达到极显着负相关,总体呈现出随着土壤pH下降土壤有效锰和烟叶锰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雪婧,常栋,孔毅,刘国顺[5](2013)在《植烟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烟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后土壤有效锰平均含量比植烟前有所降低,从60.10 mg.kg-1下降至49.82 mg.kg-1,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植烟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分维数分别为1.929和1.853,变程分别为42.3和89.1 m,最优模型分别是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块金系数由6.13%增至41.20%;植烟前区域土壤有效锰含量在0°,45°,90°和135°方向表现为各向异性,烟草收获后在4个方向表现为各向同性;烟草种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在低值和高值范围变化最为显着,低值(小于47.61 mg.kg-1)所占面积由8.7%增加到38.9%,高值(大于60.01 mg.kg-1)由45.8%降低为17.1%.(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周大颖,龚小见[6](2013)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烟草漂浮育苗基质中有效铁和有效锰》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漂浮育苗系统中采用的基质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烟草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原料或配比的基质均对育苗产生影响。要培育合格的烟苗,必须有高质量的基质作保障[1-3]。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含量是影响基质质量的重要检测指标。本工作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烟草漂浮育苗基质中有效铁和有(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3年04期)
蒲玉琳,龙高飞,苟文平,刘世全[7](2010)在《西藏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西藏土壤普查提供的18个供试土类162个剖面的有效锰和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土壤有效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西藏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锰含量分别平均约为46,17 mg/kg.各类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是:山地湿润森林型和旱生林灌型土壤较高(21~82 mg/kg),其次是高山草甸型和河谷半水成型土壤(17~48 mg/kg),最后是寒冻土和高山草原型土壤(7~23 mg/kg).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绝大多数土壤有效锰含量属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之列,但变化比较大,因土壤类型和剖面层次而不同.土壤有效锰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pH、碳酸钙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酸性土壤有机质等因子对有效锰影响的强弱程度顺序是:有机质,pH,粘粒甚小;石灰土:则是有机质最大,其次为pH,最后是碳酸钙、粘粒.(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程鸿彬[8](2010)在《钙镁磷肥中有效硼、有效锰的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钙镁磷肥中有效硼、有效锰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与生产配料结果吻合,可用于生产控制。(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0年05期)
吴名宇,张杨珠,李顺义,黄运湘,刘学军[9](2009)在《水稻生育期间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锰含量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稻生育期间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锰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稻生育期间,插秧前土壤交换性锰含量最高,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易还原态锰含量插秧前最低,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升高。晚稻生育期间,从插秧前到孕穗期,交换性锰含量逐渐升高,到孕穗期达到最高,之后到黄熟期,交换性锰含量又逐渐降低;而易还原态锰含量则从插秧前到孕穗期逐渐降低,到孕穗期达到最低值,之后,又升高。不同稻作制对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的影响差异最大,稻-稻-冬泡处理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明显高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两种水旱轮作处理。(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张杨珠,吴名宇,李顺义,刘学军,黄运湘[10](2008)在《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全锰及不同形态有效锰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旱地改水田后不同稻作制、地下水深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全锰、有效锰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红壤旱土相比,红壤性水稻土耕层土壤全锰、氧化锰和有效锰总量明显下降,但易溶态锰含量明显升高。稻作制对土壤锰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最明显,稻-稻-冬泡处理的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处理,且不同处理之间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着水平,说明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锰的淋溶损失较持续淹水更为严重。有机肥处理土壤全锰含量均高于化肥处理,且常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之间全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着水平,但化肥处理的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大于有机肥处理。不同地下水位深度处理对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氧化锰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有效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空白对照、空白培养液、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5种处理对土壤有效锰、板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白培养液对土壤土着菌增加有效锰效果不显着,产酸菌剂对土壤增加有效锰效果不显着。锰还原菌剂能显着提高土壤有效锰含量,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处理对土壤有效锰的增加主要是锰还原菌剂作用的结果。2)11月施锰还原菌剂,虽然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比空白对照、空白培养液分别增加6.07%、8.17%,但差异不显着(P>0.05)。3)4月施锰还原菌剂试验,锰还原菌剂、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能显着提高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锰还原菌剂+产酸菌剂处理对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显着影响的主要贡献是锰还原菌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锰论文参考文献
[1].向准,王毅,蒋少阳,龙曾语,王莹.疑似锰中毒植烟土壤中总锰、有效锰、烟叶锰与pH值的相互关系研究[J].贵州科学.2015
[2].于吉祥,高积孝,郜慧萍,殷嘉俭,徐瑢.锰还原菌剂对土壤有效锰、板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J].河北果树.2015
[3].田茂成,黎娟,田峰,刘逊,邓小华.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
[4].王小兵,周冀衡,李强,刘晓颖,尹光庭.曲靖不同pH烟区土壤有效锰和烟叶锰含量的分布状况分析[J].土壤通报.2013
[5].王雪婧,常栋,孔毅,刘国顺.植烟前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
[6].周大颖,龚小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烟草漂浮育苗基质中有效铁和有效锰[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
[7].蒲玉琳,龙高飞,苟文平,刘世全.西藏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程鸿彬.钙镁磷肥中有效硼、有效锰的测定方法[J].磷肥与复肥.2010
[9].吴名宇,张杨珠,李顺义,黄运湘,刘学军.水稻生育期间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锰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10].张杨珠,吴名宇,李顺义,刘学军,黄运湘.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全锰及不同形态有效锰含量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