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管理的新变化

海关管理的新变化

一、海关管理有啥新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菲易,黄胜强[1](2021)在《海关学的学科构建、学科组成与未来发展:学科演进的视角》文中认为海关学是一门以进出境监管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为目标、探索国门安全治理规律的学科。我国的海关学研究历经"前学科"时期、"准学科"时期和朝向"常规学科"发展的学科演进路径。海关学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海关学原理、海关法学、海关监管学、海关税收学、海关情报学、国际海关学、总体安全观与中国国门安全研究等。在目前的国家安全学研究中,海关学是一个尚未引起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植根于维护国门安全的现实需求和完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理论需要的海关学,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交叉学科的属性和内在特点,以国家安全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来厘清海关学的研究旨趣并拓展研究范畴,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规律推进海关学的理论研究深度,或是当下海关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合理选择。在海关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科自觉意识、加强核心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方法集成整合、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和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机制。

冯晓月[2](2020)在《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海关机构改革研究 ——以中山海关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目标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和条件的制约,使改革后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中国海关是我国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作为我国的进出口大门,始终与我国机构改革步伐同步。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我国开始了第八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本次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导向,侧重党政军群等机构的职能调整和机构整合。方案提出将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构建全国开放新格局。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海关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在服务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成效显着,但现成改革仍然带有阶段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所以,合理地探索并测定改革成效的大小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结合政府效能和海关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中山海关为例,对2018年海关机构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在改革目标与改革成效、改革前与改革后,及与国外发达国家海关改革情况的分析对比中,得出本次海关机构改革的成效、意义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对策。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思路、方法及框架等;第二部分机构改革相关理论基础,阐述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基础等;第三部分以中山海关为案例,以2018年海关改革的落实情况为实证,对海关机构改革现状及成效分析;第四部分改革存在的限度、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海关部分改革与发展经验,第六部分总结经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

黄凯[3](2020)在《贸易便利化对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形势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处于严峻复杂的状态中。在世界经济呈现出动能减弱、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仍能保持活力使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增加,其贸易发展的国际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更多的国家将关注点转向金砖国家,期望金砖国家能够创造更多机遇,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活力。但金砖国家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贸易便利化领域的问题,例如海关通关效率低、贸易环境不稳定、交通不通畅、制度环境不健全等,贸易便利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情况对金砖各国贸易条件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砖国家当前的贸易便利化处于什么水平?其是否对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产生巨大影响?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对于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又有多少促进作用?本文以金砖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多种维度对金砖国家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定口岸效率、海关管理、制度环境、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四个指标测算2010-2017年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结合金砖国家贸易双方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双边距离等控制变量,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探究贸易便利化指数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并计算贸易便利化的提升会为金砖国家激发多大的贸易潜力。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与其他控制变量相比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最大,其每增加1%,双边贸易流量将显着增加1.7120%。同时,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两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等正相关,与贸易双方的距离负相关。(2)创建的引力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一级分指标中海关管理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最大,其余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制度环境、口岸效率。(3)金砖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着释放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潜力,增加金砖国家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基于以上对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的研究,本文对金砖国家提出推进海关管理的持续改善、重视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杨欣[4](2020)在《《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文中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的长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球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得到有效控制,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式微。全球市场最终形成,全球价值链不断整合升级的时代使得货物的跨境流动更加频繁。在此情形下国际贸易中的程序性事项对货物流通造成的阻滞逐渐引起关注。贸易便利化旨在为国际贸易活动创造简便、协调和透明的环境,从而形成贸易程序简化、文件简单化和信息透明化的新型贸易关系。推行贸易便利化、减少进出口和过境的时间成本和规费将带来全球红利几乎成为世界共识。此前其他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推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存在局限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针对此问题的条款又过于简略。全球贸易环境的改变和现有国际法框架的局限呼唤一部约束力更为广泛的、更有针对性的条约,《贸易便利化协定》应运而生。经过世界贸易组织艰苦谈判与多方角逐,《贸易便利化协定》于2013年通过并最终于2017年2月正式生效。作为多哈回合目前仅有的实质性成果,其拥有不同于此前世界贸易组织其他协定的显着特征,专注于国际贸易中的“非效率性”问题,旨在克服国际贸易中的程序性障碍。《贸易便利化协定》的理论基础和条款内容值得深入研究,而针对其履行的研究则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从条约冲突与协调的角度探究其履行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顺利履行。全文分为五章,首先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继而探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其他条约冲突的缘由、特征,再而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其协调路径,最终从中国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关联出发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全文按照此逻辑结构,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展开论证。本文第一章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基础理论,界定贸易便利化的概念,根据各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及其侧重点归纳贸易便利化概念及其特征。厘清其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贸易便利化脱胎于贸易自由化,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在具体内容和国际实践上有与其有诸多不同之处,分析两者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探讨贸易便利化独有特征并进一步探析《贸易便利化协定》独特之处。同时对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与贸易便利化的内在联系进行阐述。此外,第一章还对《贸易便利化协定》对贸易便利化理论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作为贸易便利化理论的新发展,其内容体现出贸易便利化理论体系的内容。第二章从条约冲突与协调视角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理论基础。通过条约冲突及协调理论的基础研究,提出协调《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其他条约冲突的一般方式。同时,从宏观和具体两个角度指出《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缘由,从宏观来讲,主要是由于国际法的碎片化导致的。从具体原因来讲,进出口环节《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主要是由于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价值目标之间对立引发的。过境环节《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主要是由于贸易目标与非贸易目标的分歧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指出《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特征,即冲突表现的多样性、冲突原因的复杂性以及协调方式的差异性。第三、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通过理论阐述以及比较分析,集中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对应协调路径,根据国际贸易程序的主要环节,主要包含:《贸易便利化协定》进出口程序的便利化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以及《贸易便利化协定》过境环节的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其中,进出口程序的便利化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主要是由于《贸易便利化协定》所标榜的贸易便利的价值目标与其他条约中蕴含的贸易安全价值目标的冲突而引发。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海关组织体系中的《SAFE框架》以及与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中《SPS协议》《TBT协议》之间的冲突。针对前者,主要运用比例原则以及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协调,而对于后者,主要通过冲突条款优先原则、后法优于先法原则以及比例原则进行协调,同时发挥条约解释的作用。在过境环节,主要表现为《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过境自由规定与《海洋法公约》第十部分过境自由以及《反假冒贸易协定》对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措施之间的冲突。对于前者,应当运用后法优于先法原则以及比例原则进行协调,针对后者主要运用比例原则以及条约解释进行协调。本文第五章是中国对策研究部分,论述的是面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作为协定的缔约国,负有履行协定的义务,中国面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问题,在国内层面,应当促进国内立法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相协调,在国际层面,应当提高在相关条约修改上的话语权,促使相关条约的修改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相衔接。

水海刚,张庭祯[5](2019)在《战时经验与制度变迁: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1945—1949)》文中指出1945年8月烟台的解放,使得东海关的历史由外籍税务司时期进入到人民海关时期。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东海关原有的管理系统被打散,原来的各分关分属各地工商局管辖。与此同时,山东解放区的海关管理也呈现出维持较高税率、强调海关工作人员的政治可靠性、海关直接领导权逐级下放、积极开展"群众路线"式的缉私活动等特点,这些均是适应战争形势而实行的新举措。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事实上已呈现出"整体接收、逐步改造"的特征。随着解放区海关管理人员的培养与流动,这一经验与管理模式也从战时经验转变为新的制度实践,从而奠定了新中国海关管理制度革新的基础。

林晓丹[6](2019)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海关大监管体系改革的全面推进,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在目前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海关执法风险管理工作,达到有效监管与高效服务相结合,已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文结合基层海关一—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的执法实践,运用风险社会理论、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系统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就新形势下基层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定位和特点,基层海关执法风险管理如何推进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对执法风险管理理论以及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归纳,确立本文的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对“两中心”的整体架构及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的执法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是选取美国、荷兰、澳大利亚这三个较为典型的海关,研究其执法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模式。对照部分发达国家海关的执法风险管理实践和经验,分析其成功经验供我国海关借鉴,结合实际总结出第五部分,即针对提升海关执法风险管理应用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建议。

郑宏波[7](2017)在《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善治”理论作为当前管理学中的前沿概念,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对于政府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从之前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治理为主(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等),从而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理念。“善治”首次作为政治术语在中央的文件中使用,其意义非同一般。本文立足于善治理论的内涵、要素,通过分析当前海关稽查业务的现状、特点,辩证地总结当前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不符合善治理念的问题,进而引出当前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善治的思维与理念,分析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一系列实现路径,力求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本文首先明确善治理论的要点,即善治的要素以及评估善治的指标;随后研究善治理论视角下对海关管理提出的要求,即实行什么样的海关管理才符合善治的理念,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当前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法治问题、风险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黄埔海关在全国海关中的业务排名、黄埔海关稽查在全国海关稽查中的绩效排名、黄埔海关关区的业务量等情况,说明以黄埔海关为例加以研究的意义。文中还将稽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稽核查、常规稽查等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国海关稽查系统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应取消常规稽查的观点。随后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思路:理念更新、体制建设、法治建设、机制建设、廉政建设、创新方式方法等。

魏毅斐[8](2015)在《中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海关是各国最古老的政权机构,扮演着主权维护、经济发展的双重角色。海关一方面扮演“国门卫士”的角色,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另一方面,其活动与国际贸易,对外经济交往有直接联系,又是一国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的管理机构(经济职能)。在当今时代提倡贸易便捷化的今天,我国海关管理出现了多方面(思想、制度、技术)的不适应,这对我国海关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贸易便捷化作为视角,深入分析贸易便捷化的理论基础,从目前我国海关在贸易便捷化进程中的不适应之处着手,并通过对成都海关“全域通”模式的访谈调研,以及运用自由贸易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分析了我国海关如何寻找到以贸易便捷化为主兼顾贸易安全的平衡点,在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进程中如何转变传统的自我为中心管理理念转变为“以客为本”服务型海关,如何借鉴世界海关改革的有益经验,如何应对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国海关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最后立足我国实际国情,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海关便捷化改革的发展道路。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的研究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海关和贸易便捷化进行概念界定,同时介绍了我国海关进行贸易便捷化改革的相关理论,包括自由贸易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借鉴国外海关贸易便捷化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及对其经验总结,为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提供借鉴思路。第四部分主要要介绍的是贸易便捷化改革的背景原则及我国海关在便捷化上的尝试以及通过这些举措取得的部分成果,然后分析我国海关便捷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对成都海关“全域通”模式进行两次访谈调研,采访了成都海关办公室主任等多名成都海关一线工作人员,以成都海关“全域通”模式为个案,进一步深入探索了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为我国海关全国范围内贸易便捷化改革提供借鉴模式,起到良好示范效果。第六部分为解决问题章节,分别从思想,制度,技术三个层面对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提供可行性对策。

舒琴芳[9](2014)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海关在监管服务制度创新方面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借鉴世界自由贸易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同时,如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在安全高效管住的前提下支持和促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试验成果,以更好地服务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这是当前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自贸区的涵义、类型、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追溯,客观分析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意义、独特本质和现实基础,在借鉴现代海关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自贸试验区海关制度创新的原则、路径与举措。

余大乐[10](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关管理目标与实现机制演进研究(一)》文中认为海关对一个社会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当海关管理目标定位准确,权力运行机制按客观规律发挥作用,它便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加速对外开放的进程;反之,则有可能影响贸易效率并引起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海关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别是海关管理现代化的经验表明,海关治理的能力及其效率同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条件主要表现在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管理目标的清晰,海关立法的健全,对具体法律自觉和有力的实施;取决于海关无可替代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取决于海关人员普遍的清正廉洁,以及海关职业的体面和尊严。

二、海关管理有啥新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关管理有啥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海关学的学科构建、学科组成与未来发展:学科演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关学的学科构建
    (一)“海关”的三重含义
    (二)海关学的研究对象
二、海关学的学科演进
    (一)“前学科”时期的海关学:以“海关史”为核心的海关学
    (二)“准学科”时期的海关学:以“海关管理”为核心的海关学
    (三)朝向“常规学科”发展的海关学:以“国门安全”为核心的海关学
三、海关学的学科内容与学科边界
    (一)海关学的学科内容与研究议题
    (二)海关学的学科边界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交叉学科门类下海关学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强化学科构建自觉意识
    (二)加强核心基础理论研究
    (三)注重研究方法集成整合
    (四)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
    (五)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机制
五、结语

(2)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海关机构改革研究 ——以中山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机构改革的研究
        1.2.2 对海关改革的研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框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行政体制改革
        2.1.2 海关与海关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政府效能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关机构改革现状分析——以中山海关为例
    3.1 2018年中国海关机构改革概况
        3.1.1 中国海关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3.1.2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3.1.3 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关键工作
    3.2 2018年中山海关推进改革现状
        3.2.1 中山海关机构设置改革情况
        3.2.2 中山海关改革的目标任务
    3.3 中山海关机构改革现状分析
        3.3.1 加快行政运行效率
        3.3.2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3.3.3 提升业务协调效率
        3.3.4 提高贸易通关速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山海关机构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中山海关机构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内设机构与职能优化整合匹配度不够
        4.1.2 改革统一性与自主性还需优化
        4.1.3 改革过程中制度保障不够完善
        4.1.4 改革成效判断过于侧重量化表现
    4.2 中山海关机构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原有机构设置存在固有窠臼
        4.2.2 机构组织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4.2.3 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
        4.2.4 改革推进的内在角色制约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国外海关部门改革与发展经验借鉴
    5.1 国外海关部门改革与发展情况
        5.1.1 欧盟海关改革与发展情况
        5.1.2 美国海关改革与发展情况
    5.2 对中国海关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5.2.1 以服务于“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根本宗旨
        5.2.2 以对世情、国情和关情的研判为基本前提
        5.2.3 以协同共治为战略实施路径
        5.2.4 要打造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机制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海关机构改革对策与建议
    6.1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新时代海关工作方向
        6.1.1 增强政治意识,落实战略部署
        6.1.2 树立科学理念,遵循客观规律
        6.1.3 开展全员培训,凝聚思想共识
    6.2 探索特色改革,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6.2.1 在执行政策上注重“特码”对策
        6.2.2 在业务类别上注重功能区分
        6.2.3 在改革经验上注重反馈效果
    6.3 规范统一执法,确保强化监管不漏空
        6.3.1 在制度上加强保障
        6.3.2 处理好放管服的关系
    6.4 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智慧海关建设
        6.4.1 探索智慧海关监管模式
        6.4.2 主动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4.3 为智能化监管提供智力支持保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贸易便利化对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及研究回顾
    2.1 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新贸易理论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4 交易成本理论
        2.1.5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贸易便利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2.2.1 贸易便利化的内涵
        2.2.2 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3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2.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金砖国家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金砖国家贸易现状
        3.1.1 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
        3.1.2 经济贸易关系现状
        3.1.3 贸易便利化现状
    3.2 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存在的问题
        3.2.1 总体通关效率低
        3.2.2 贸易环境不稳定
        3.2.3 双边贸易交通不通畅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水平对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口岸效率
        4.1.2 海关管理
        4.1.3 制度环境
        4.1.4 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
    4.2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
        4.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4.2.2 测算结果分析
    4.3 实证分析
        4.3.1 模型设定
        4.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5 贸易便利化指数对金砖国家贸易潜力影响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海关管理的持续改善
        5.2.2 重视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5.2.3 优化国家制度环境的建设
        5.2.4 持续提高口岸效率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中外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理论基础及新发展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基础理论探究
        一、贸易便利化的基本涵义解析
        二、贸易便利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辨识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贸易便利化内在联系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对贸易便利化理论的运用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对贸易自由化理论的运用
        二、全球价值链下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缘由与特征
    第一节 条约的冲突与协调
        一、条约冲突的界定
        二、条约冲突协调途径
        三、《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类型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产生的缘由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产生的宏观原因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具体原因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特征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表现的多样性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原因的复杂性
        三、《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协调方式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关于进出口环节的便利化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安全与便利关系辨析
        一、贸易安全
        二、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贸易安全与便利是否存在优先问题
        四、妥善处理两者关系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进出口环节的条款与世界海关组织条约的冲突
        一、世界海关组织在《贸易便利化协定》中的参与
        二、《SAFE框架》与《贸易便利化协定》产生冲突的原因
        三、《贸易便利化协定》与《SAFE框架》的冲突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检验检疫协定的冲突
        一、“异化”的TBT、SPS措施与《贸易便利化协定》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TBT协议》《SPS协议》具体条款之间的冲突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进出口环节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协调路径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海关组织安全规则之间的冲突协调
        二、协调《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安全监管规则冲突的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关于过境环节的便利化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国际法中过境自由制度阐释
        一、过境自由国际习惯法属性分析
        二、过境自由属性辨析
        三、过境自由争议的实证研究
        四、《贸易便利化协定》与过境自由国际条约的承接
        五、过境自由国际法保障的发展趋势评析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的冲突
        一、《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制度安排及其评析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对《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制度继承
        三、《海洋法公约》与《贸易便利化协定》过境自由制度差异及对其桎梏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反假冒贸易协定》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措施的冲突
        一、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相关国际条约沿革
        二、《反假冒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边境措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阻碍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过境程序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协调路径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规则的冲突协调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反假冒贸易协定》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规定的冲突协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策略
    第一节 中国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必要性
        一、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是中国履约必由之路
        二、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是发挥大国作用必要举措
    第二节 中国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路径
        一、促进中国国内法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衔接
        二、增加中国在相关国际条约修订工作的话语权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5)战时经验与制度变迁: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东海关的设立及其沿革
二 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
    1.战时状态下东海关管理系统的分离与整合
    2.山东解放区政权对旧海关的人员接收
三 改造与创新: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管理
    1.海关管理
    2.人员改造
    3.业务改造
    4.人民路线:解放区政权的海关缉私
四 山东解放区政权接管东海关的成效分析
五 小结

(6)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
        (一) 海关
        (二) 风险管理
        (三) 海关执法风险管理
    四、运用理论
        (一) 风险社会理论
        (二) 战略风险管理理论
        (三) 系统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分析法
        (三) 实证研究法
第一章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主体
    二、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特点和定位
        (一)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特点
        (二)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定位
    三、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内容
        (一) 与海关风险防控中心的协同配合
        (二) 与税收征管中心之间的协同配合
第二章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税收征管作业与风险反馈信息流不统一
        (二) “两中心”尚未实现横向扁平化管理
        (三) 全面执法风险管理的框架尚不完善
        (四) 现场业务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五) 现场业务部门难以整合利用数据发现风险
    二、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隶属海关企业管理工作深度不够
        (二) 对现场业务部门的激励意义不明显
        (三) “两中心”与现场业务部门的互动性不强
        (四) 风险识别和评估在“两中心”框架下存在多头管控
第三章 国外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海关的执法风险管理:客户导向型
    二、荷兰海关的执法风险管理:大集中、小分散
    三、澳大利亚海关的执法风险管理:通关风险识别
    四、对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 树立全面的执法风险管理理念
        (二) 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
        (三) 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
        (四) 培养高素质的专家人才队伍
第四章 完善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的若干对策性思考
    一、统一风险信息流进行后续监管流程再造
    二、将风险导向的理念贯穿全流程
    三、加强属地关企合作和企业信用管理
    四、建立现场业务部门参与执法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
    五、建立“两中心”与现场业务部门的互动机制
    六、强化技术保障提高现场利用数据发现风险的能力
    七、培养人才为执法风险管理实务提供智力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1.3 文献综述
        1.3.1 善治基本理论研究
        1.3.2 善治理论对海关稽查意义研究
        1.3.3 善治理论核心要素研究
        1.3.4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2 善治理论与海关稽查业务
    2.1 善治的内涵界定与理论模型
        2.1.1 善治的内涵界定
        2.1.2 善治的理论模型构建
    2.2 海关稽查基本制度与历史沿革
        2.2.1 海关稽查基本制度
        2.2.2 海关稽查历史沿革
3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现状调查分析
    3.1 黄埔海关简介
    3.2 黄埔海关近三年稽查业务概述
    3.3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调查研究
        3.3.1 调查问卷
        3.3.2 实地访谈
        3.3.3 基于调查结果改革稽查业务的建议
    3.4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具体问题
        3.4.1 执法理念的问题
        3.4.2 体制问题
        3.4.3 机制问题
        3.4.4 法治问题
        3.4.5 方式问题
        3.4.6 风险问题
4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
    4.1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
        4.1.1 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稽查工作提出新要求
        4.1.2 维护贸易安全对稽查工作提出新挑战
        4.1.3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稽查工作要有新作为
        4.1.4 稽查岗位的特殊性要求稽查部门防好新风险
    4.2 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目标
        4.2.1 思想上的变革:理念的现代化
        4.2.2 架构上的变革:体制、机制的高效化
        4.2.3 配套上的变革: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5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实现路径
    5.1 转变理念
        5.1.1 树立宏观战略视野下的“微创新”理念
        5.1.2 探索“产业链稽查”新理念
        5.1.3 坚持“破立结合”的法治理念
    5.2 完善体制建设
        5.2.1 理顺监管职责
        5.2.2 优化机构设置
        5.2.3 统筹人力资源配置
        5.2.4 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体制外“智囊”
    5.3 完善机制建设
        5.3.1 总的原则
        5.3.2 完善具体的业务机制
    5.4 完善海关稽查的法治工作
        5.4.1 妥善处理改革与现行法律之间关系
        5.4.2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5.4.3 法治与改革进程相同步
        5.4.4 改革始于法律终于法律
        5.4.5 坚持“刚柔并济”的法治理念
    5.5 改进稽查方式
        5.5.1 优化传统稽查方式
        5.5.2 完善引入中介机构工作方式
        5.5.3 完善主动披露制度
    5.6 防范三大风险
        5.6.1 加强对稽查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防范稽查风险的重要基础
        5.6.2 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当务之急
        5.6.3 细化相关作业标准,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关键
        5.6.4 强化海关内外部监督工作,是防范稽查风险的重要保障
6 结论
    6.1 完善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对策建议
        6.1.1 法治是改革的基石
        6.1.2 促进稽查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6.1.3 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模式
        6.1.4 强化风险防控
        6.1.5 加强宣传教育
    6.2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访谈提纲

(8)中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贸易便捷化本质分析
        1.2.2 贸易便捷化与海关
        1.2.3 海关贸易便捷化与贸易安全化差异
        1.2.4 贸易便捷化改革措施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海关
        2.1.2 贸易便捷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自由贸易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国外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经验与启示
    3.1 国外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经验
        3.1.1 专家管理和风险管理模式:荷兰
        3.1.2 单一窗口模式:新加坡
        3.1.3 “客户导向”模式:澳大利亚
        3.1.4 海关合作模式:欧盟
    3.2 策略优化启示
        3.2.1 人才培养
        3.2.2 技术依托
        3.2.3 责任分担
        3.2.4 国际合作
第4章 我国海关推动贸易便捷化改革状况
    4.1 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4.1.1 “守法便捷”通关模式的改革
        4.1.2 创新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
    4.2 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存在的问题
        4.2.1 现行政策、制度冗杂
        4.2.2 现行口岸管理体制僵化
        4.2.3 海关业务量增长与管理资源相对稀缺
        4.2.4 内外合作困扰
        4.2.5 管理理念滞后
        4.2.6 腐败现象严重
第5章 我国海关便捷化改革探索—以成都海关“全域通”模式为例
    5.1 项目实施背景
    5.2 项目实施情况
        5.2.1 资料的搜集
        5.2.2 访谈问题的设计
        5.2.3 访谈资料汇总
    5.3 项目实施结果
    5.4 主要经验与结论
第6章 我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的实现路径
    6.1 思想层面的改革
        6.1.1 转变管理理念
        6.1.2 鼓励竞争,引入市场法则
        6.1.3 遏制腐败,加强廉政海关建设
    6.2 制度层面的改革
        6.2.1 完善海关风险管理机制
        6.2.2 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
        6.2.3 实行“全域通”通关模式
        6.2.4 扩大海关与检疫部门合作
        6.2.5 建立关企共管合作伙伴关系
    6.3 技术层面的改革
        6.3.1 信息技术的运用
        6.3.2 海关数据库的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海关管理有啥新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关学的学科构建、学科组成与未来发展:学科演进的视角[J]. 王菲易,黄胜强.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1(05)
  • [2]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海关机构改革研究 ——以中山海关为例[D]. 冯晓月.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贸易便利化对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D]. 黄凯. 兰州大学, 2020(01)
  • [4]《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D]. 杨欣.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战时经验与制度变迁: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1945—1949)[J]. 水海刚,张庭祯. 近代史学刊, 2019(01)
  • [6]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执法风险管理研究[D]. 林晓丹. 苏州大学, 2019(06)
  • [7]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D]. 郑宏波.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中国海关贸易便捷化改革研究[D]. 魏毅斐.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J]. 舒琴芳.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4(05)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关管理目标与实现机制演进研究(一)[J]. 余大乐.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4(04)

标签:;  ;  ;  ;  ;  

海关管理的新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