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烷烃论文-张兆慧,于晓东,李海鹏,韩奎

链烷烃论文-张兆慧,于晓东,李海鹏,韩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链烷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摩擦,液体膜,链长,结构

链烷烃论文文献综述

张兆慧,于晓东,李海鹏,韩奎[1](2019)在《烷烃链长对直链烷烃液体膜摩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两块金[111]基板及其间由不同链长的直链烷烃C_nH_(2n+2) (n=6, 8, 10, 12,14, 16, 18)组成的7种纯液体膜及6种混合分子液体膜的摩擦行为,分析了分子链长对薄膜摩擦性质的影响以及滑动过程中的膜的结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纯液体膜中,十六烷液体膜的摩擦力最大;碳原子数n> 8时,液体膜摩擦性质随着分子链长的增加而保持稳定.在C_6H_(14)与C_nH_(2n+2)的1∶1混合液体膜中,己烷与十二烷混合液体膜的摩擦最大;当长链分子C_nH_(2n+2)的碳原子数n> 12时,混合膜的摩擦性质较为稳定;烷烃分子的碳原子数n> 10时,加入短链分子会增强膜的摩擦.滑动过程中在基板表面附近形成的多层高致密性分层是降低摩擦的主要原因,单层或无分层结构导致较高摩擦.液体膜与基板间相互作用对摩擦有贡献,摩擦力主要来自膜内粘滞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崔韶东,刘柏林,王际东,鲁玉莹,刘克峰[2](2019)在《载体水热处理对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十二烷脱氢反应为模型,考查了载体水热处理温度和水热处理时间2个变量对最终催化剂脱氢性能的影响。水热处理前后的载体采用XRD、N_2物理吸附、NH_3-TPD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都能够促进氧化铝晶粒的生长,提高载体的平均孔径。水热处理降低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和酸量,使十二烷的转化率减小,十二烯的选择性增加。在催化剂负载量为Pt0.3%、Sn0.54%、Li0.5%的条件下,700℃水热处理时催化剂的性能最好,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孙运,杨茹,孙传强,刘海培,汪曣[3](2019)在《直链烷烃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中的裂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制的液体进样装置,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transfer-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TR-MS)对10种直链烷烃(C_6~C_(15))的高纯标准品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直链烷烃在PTR-MS中与H_3O~+反应产生了碎片离子,其分布特征类似于电子轰击源(Electron ionization,EI)。质谱分析表明,主要裂解产物为一系列[C_iH_(2i+1)]~+、[C_iH_(2i-1)]~+和[C_iH_(2i-3)]~+(i≥3)离子。实验中未观测到质子化离子[M+H]~+,而[M-H]~+离子和其它碎片离子的出现,表明直链烷烃的质子化离子形成后即发生脱氢或者直接裂解。研究还发现,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受E/N(E为电场强度,N为气体分子数密度)值的影响较大。在80~170 Td范围内,随着E/N值升高,质荷比较大的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率先降低,直至信号低于检出限而无法被检测;质荷比较小的碎片离子(如[C_4H_9]~+(m/z 57)、[C_3H_7]~+(m/z 43)等)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碎片离子[C_3H_5]~+(m/z 41)的相对丰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较大质荷比的碎片离子在高E/N值条件下会发生二次裂解,逐级生成质荷比更小的碎片离子。(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曲圣涛,王钰佳,刘冬梅,王海彦,赵鹏泽[4](2019)在《γ-Al_2O_3的制备及在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铝源采用Al_2(SO_4)_3溶液,沉淀剂采用NH_4HCO_3溶液,通过改进制备过程中的老化步骤,对前体碳酸铝铵(AACH)和焙烧后的γ-Al_2O_3进行结构调变,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高比表面积纳米γ-Al_2O_3。以大孔-介孔多级孔结构纳米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Pt-Sn-K/γ-Al_2O_3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以C10―C13长链烷烃为原料,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二次调变后得γ-Al_2O_3载体具有大孔-介孔多级孔结构,并且介孔和大孔孔径分布相对集中,平均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别达到25.40 nm、2.09 cm3/g和284.5 m2/g。Pt-Sn-K/γ-Al_2O_3催化剂在催速条件下的长链烷烃脱氢初始转化率达到26.9%,连续反应18 h后,转化率仍能达到21.3%,转化率高于商业γ-Al_2O_3催化剂。(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云[5](2019)在《FCC汽油在HZSM-5沸石上选择性裂解和链烷烃石脑油在Pt/KL沸石上脱氢芳构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裂化(FCC)汽油的降烯烃改质和链烷烃石脑油(如重整抽余油、煤间接液化石脑油等)的化工利用是我国催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上述课题开展了全馏分FCC汽油和链烷烃石脑油催化裂解,以及链烷烃石脑油芳构化研究工作,其中涉及针对纳米H-ZSM-5沸石水热稳定性的改性研究和针对Pt/KL沸石制备的探索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为了提高纳米H-ZSM-5沸石的水热稳定性及其对FCC汽油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对纳米H-ZSM-5沸石开展了硝酸镧、硝酸钡、磷酸一.氢铵、磷酸叁甲酯浸渍改性和正硅酸乙酯硅烷化改性的对比研究,还开展了先浸渍磷酸叁甲酯后用正硅酸乙酯硅烷化的复合改性研究。用XRD、NH3-TPD和FT-IR光谱等表征手段以及固定床微反发现,磷改性是提高纳米H-ZSM-5沸石水热稳定性和催化裂解活性的有效方法,且以磷酸叁甲酯作为磷源改性效果更佳。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表明,磷酸叁甲酯改性的优越性可归因于其较易与沸石分子筛骨架铝结合并有利于生成由短链磷物种稳定的变形四配位骨架铝物种。在540℃的模拟流态化反应条件下,磷硅复合改性纳米H-ZSM-5沸石在800 0C水蒸气钝化后(1P2Si-st),对FCC汽油催化裂解表现出60.28%烯烃转化率,75.25%正构烷烃转化率,92.84 wt.%低碳烯烃(C2=~C4=)选择性和65.64 wt.%C5+粗汽油产物产率。C5+粗汽油产物的烯烃含量降到30.74 wt.%,与原料油相比辛烷值提高约2个单位,降烯烃幅度约达20个百分点。上述结果表明,FCC汽油的催化裂解反应不仅表现出较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而且表现出很好的汽油改质潜力。然后,本文尝试将上述磷砘复合改性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700 ℃水蒸气钝化)应用于重整抽余油链烷烃的催化裂解反应。在常压、600℃的模拟流态化反应条件下,正构和异构烷烃的转化率分别为60.09%和74.28%,气体产物中乙烯和丙烯的总选择性为44.05 wt.%;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链烷烃在固体酸上催化裂解出现干气和丙烷副产物生成量大的原因。尝试将不同钾含量的钾锌共浸渍纳米H-ZSM-5沸石用于重整抽余油链烷烃的固定床芳构化反应。在0.8 MPa、470℃的条件下,用钾锌共浸渍纳米H-ZSM-5催化剂(K0.5Zn6)在连续500余小时的反应中,干气产率降低至10-15 wt.%之间,芳烃产率达到40 wt.%,并得到了芳烃和丙烷总产率70 wt.%以上的较好结果。为解决链烷烃芳构化固体酸催化技术面临的干气副产物问题提供了芳烃和丙烷联产思路。最后,用自制二氯四氨合铂为铂源,以市售小晶粒KL沸石为载体对Pt负载KL沸石非固体酸链烷烃芳构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脱氢芳构化性能开展了探索研究。用双光束FT-IR光谱仪对催化剂的脱氢芳构化反应开展了原位光谱研究,并考察了铂源(氯铂酸、二氯四氨合铂)、铂负载量、硝酸钡共浸渍等因素对Pt/KL沸石催化性能的影响。以正庚烷为原料,在500 ℃、0.4 MPa、临氢和进料空速1.5 h-1的固定床条件下,用二氯四氨合铂制备的铂负载量1.2 wt.%的Pt/KL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脱氢芳构化性能:原料转化率接近100%、芳烃产率达到66.14 wt.%,氢气产率高达5.60 wt.%,甲烷和乙烷干气副产物总产率为15.84 wt.%,丙烷产率略高于3 wt.%。采用铂钡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反应稳定性,在500小时反应中保持了较高的芳构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3)

李莉[6](2019)在《SAPO-11的形貌调控及其催化长链烷烃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APO-11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润滑油柴油倾点的重要临氢异构化催化剂活性组元,提高其异构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是高性能催化剂研究追求的目标。本论文从SAPO-11的形貌结构调控入手,系统考察了合成配比及合成方法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研究了具有孔道缩短取向分子筛的形成过程,探究了在正十四烷临氢异构化催化反应中的性能,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水热方法合成了系列结晶良好的SAPO-11,研究发现,在较高的SiO_2/Al_2O_3比和H_2O/Al_2O_3比、较低的P_2O_5/Al_2O_3比条件下合成,有利于保持SAPO-11原有Icm2空间群,具有较高的晶胞稳定性。初步研究认为,这与模板剂与骨架P原子的强相互作用而导致焙烧脱除模板剂过程中引起的空间扭曲程度不同有关。2.在传统水热合成方法中,通过调控合成体系的H_2O/Al_2O_3比,发现了SAPO-11优先生长的现象。XRD、SEM和TEM结果表明,随着H_2O/Al_2O_3比的增加,SAPO-11的a轴优先生长逐渐明显,即其一维椭圆形孔道相应缩短。初步认为,其原因为合成体系中模板剂浓度的变化而导致了不同晶面生长速率不同。采用正十四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评价了SAPO-11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随着分子筛a轴优先生长的增强,其反应活性和多取代异构化产物选择性提高越明显,这是由于随着一维孔道的缩短,孔口数增多,从而可接触的活性位增加,同时也利于反应物按照钥匙锁机理的进行。3.尝试了微波法合成SAPO-11,结果表明,并没有发现预期的SAPO-11优先生长现象,然而,可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小晶粒球状聚集体SAPO-11,特别的是,发现了Si进入AlPO_4-11骨架的方式明显不同于传统水热合成过程,初步研究表明,Si是以SM2和SM3机理协同进行实现在表面的聚集取代,表现出弱酸位富集的现象,推测这与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娇娇[7](2019)在《基于长链烷烃低温相变微胶嚢的制备及蓄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流与快递已成为国际商品有效流通的重要手段。其中,食品、医药、生物等运输过程需要保鲜或者冷冻措施,以防止腐烂与失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冷链运输。针对冷链运输中“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少量低温配送及商品的不同低温需求等问题,将低温相变微胶囊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解决商品与用户之间的运输问题。本课题的目的是制备出有适宜温度(特别是0℃以下)、高相变焓、高产率、高包覆率、无毒、环保且保温时间较长的低温相变微胶囊,以应用于短途冷链运输中对不同温度的需求。本课题首先以价格较廉价的正十叁烷为芯材,以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PS/PMMA)为壁材,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出正十叁烷低温相变微胶囊蓄冷材料。并借助TG、DSC、POM、SEM、IR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比、水油质量比、正十叁烷含量对低温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结构组成、热性能、稳定性、粒径分布、表观形貌及蓄冷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比为40/60、水油质量比为2/1、正十叁烷含量为65wt%时制备的低温相变微胶囊性能最佳,此时相变微胶囊有两个低温相变峰,其中固-固相变温度为-17.61℃,对应的相变焓为38.33 J/g,固-液相变温度为-4.96℃,对应的相变焓为93.71 J/g,且其产率可达90.87%,蓄冷保温时间可长达40 min,具有一定的蓄冷保温效果。其次,本课题在以正十叁烷为芯材制备低温相变微胶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下,以加入量为50wt%的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为芯材,以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PS/PMMA)为壁材,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不同相变温度的低温相变微胶囊蓄冷材料。并对叁种低温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稳定性、粒径分布、表观形貌及蓄冷性能进行了对比与讨论,以确定性能最佳的低温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正十二烷相变微胶囊有一个低温熔融峰,且其相变温度为-8.69℃,相变焓为110.53 J/g,产率可达86.29%,蓄冷保温时间可达30 min。正十四烷相变微胶囊有一个低温熔融峰,相变温度为6.65℃,相变焓为116.19 J/g,产率可达91.83%,且其蓄冷保温时间可达80 min。总体来说,正十四烷低温相变微胶囊的蓄冷性能是最好的。最后,通过增加正十四烷的含量以提高正十四烷低温相变微胶囊的相变焓。结果表明:当正十四烷含量为65wt%时,相变微胶囊的蓄冷性能是最佳的,且其相变温度为8.59℃,相变焓为166.79 J/g,产率可达88.48%,实际包覆率为60.32%,包覆效率为92.80%,且其蓄冷保温时间可达140 min。本课题所制备的叁种低温相变微胶囊已实现高产率、高焓值、高包覆率及保温时间长的目标,能够满足0.5~2小时内对食品、医药及生物制品等多次少量低温配送的需求,其在快递及短途冷链运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云,刘春燕,刘家旭,贺宁,郭洪臣[8](2019)在《Zn/NaHZSM-5沸石在C_5~C_8链烷烃芳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紫外-可见光谱和小型固定床反应器,重点研究了碱金属钠离子和过渡金属锌离子改性对纳米H-ZSM-5沸石表面酸性及其催化C_5~C_8链烷烃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碱金属钠离子改性能够有效地消除沸石表面的强酸中心,适当降低催化剂表面酸量,从而减少甲烷、乙烷和丙烷等低值副产物的生成,优化芳构化反应产物分布。适宜的Zn~(2+)负载量为3%(质量分数),过高的Zn~(2+)负载量会使产物中干气生成量增大,不利于芳烃收率的提高。C_5~C_8链烷烃芳构化的适宜反应温度为530℃。(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彭德乾,白丽丽,陈训,王颖,付艳[9](2019)在《链烷烃类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脂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杨素为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广泛,但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为了提高白杨素的溶解性,本文通过酯化反应,在白杨素骨架上引入链烷烃,合成了链烷烃类白杨素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I进行结构表征和测定,得到乙酸-7-O-白杨素酯(1)、正丁酸-7-O-白杨素酯(2)、正己酸-7-O-白杨素酯(3)、正辛酸-7-O-白杨素酯(4)和正癸酸-7-O-白杨素酯(5)。通过观察白杨素及其衍生物在氯仿中的溶解情况,检测它们的脂溶性,实验结果发现,白杨素衍生物的脂溶性明显大于白杨素本身。(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秦笑梅,陈亚培,方文军[10](2019)在《直链烷烃的超临界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和正十二烷等5种直链烷烃在超临界条件下的恒容热裂解,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简化描述其热裂解过程。跟踪裂解气液产物分布,探讨了液体产物中芳烃含量与热稳定性的关系。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奇数碳和偶数碳烷烃热裂解速率、转化率和液体组分中芳烃含量分别随碳数的增加而增加。芳烃产物含量随裂解转化率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表达了烷烃类化合物热稳定性和裂解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链烷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十二烷脱氢反应为模型,考查了载体水热处理温度和水热处理时间2个变量对最终催化剂脱氢性能的影响。水热处理前后的载体采用XRD、N_2物理吸附、NH_3-TPD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都能够促进氧化铝晶粒的生长,提高载体的平均孔径。水热处理降低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和酸量,使十二烷的转化率减小,十二烯的选择性增加。在催化剂负载量为Pt0.3%、Sn0.54%、Li0.5%的条件下,700℃水热处理时催化剂的性能最好,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链烷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兆慧,于晓东,李海鹏,韩奎.烷烃链长对直链烷烃液体膜摩擦性质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2].崔韶东,刘柏林,王际东,鲁玉莹,刘克峰.载体水热处理对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孙运,杨茹,孙传强,刘海培,汪曣.直链烷烃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中的裂解规律研究[J].分析化学.2019

[4].曲圣涛,王钰佳,刘冬梅,王海彦,赵鹏泽.γ-Al_2O_3的制备及在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中的应用[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9

[5].赵云.FCC汽油在HZSM-5沸石上选择性裂解和链烷烃石脑油在Pt/KL沸石上脱氢芳构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6].李莉.SAPO-11的形貌调控及其催化长链烷烃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赵娇娇.基于长链烷烃低温相变微胶嚢的制备及蓄冷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8].赵云,刘春燕,刘家旭,贺宁,郭洪臣.Zn/NaHZSM-5沸石在C_5~C_8链烷烃芳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J].化工学报.2019

[9].彭德乾,白丽丽,陈训,王颖,付艳.链烷烃类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脂溶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10].秦笑梅,陈亚培,方文军.直链烷烃的超临界热稳定性研究[J].化学通报.2019

标签:;  ;  ;  ;  

链烷烃论文-张兆慧,于晓东,李海鹏,韩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