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侯晓春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侯晓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晚期肺癌,肿瘤转移浸润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侯晓春[1](2019)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效果及对肿瘤转移浸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效果及对肿瘤转移浸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13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第l天均行多西他赛静脉滴注75 mg/m~2;第2~4天,联合组另联合顺铂静脉滴注25 mg/m~2,21 d为1个周期。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肿瘤转移浸润能力指标:细胞凋亡率、MTA1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期与并发症情况,分析比较上述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RR与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单药组细胞凋亡率高,MTA1基因表达量低,nm23-H1基因表达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存期>6个月的病例明显多于单药组,生存期3个月的病例明显少于单药组,且并发症并发率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可降低其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能力,同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5期)

黄柱华,苏文,韩正全,尹靖怡,张玉奇[2](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转移与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负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位肿瘤中浸润T细胞数量与临床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组织共140例(其中发生转移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比未转移和转移患者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数量,采用生存分析对比不同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数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组织CD4~+ T细胞比例差异不大,转移组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数量显着低于转移组,且未转移组CD8/CD4比例显着高于转移组, CD8~+ T细胞数量多和CD8/CD4比例高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着优于CD8~+ T细胞数量少和CD8/CD4比例低的患者。结论出现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数量、 CD8/CD4比例均显着下降,与NSCLC转移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周剑,贺家勇,刘清,郑树涛,刘涛[3](201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T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最终纳入6篇文献1 318例食管癌组织标本进行Meta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T分期。结果食管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密度与淋巴结转移(OR=3.39,95%CI=2.92~3.94,P<0.000 01)和临床分期(OR=5.01,95%CI=4.22~5.93,P<0.000 01)明显相关,与T分期无明显相关(OR=0.89,95%CI=0.66~1.20,P=0.44)。结论食管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及与临床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提示其细胞浸润可作为ESC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一个预测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陈怀安,王哲,苗文隆,李凤歧,苏宏伟[4](2014)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膀胱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组织的病理切片,检测MTSS1的表达,并分析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MTSS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阳性率达17%,明显低于正常组的77%。MTSS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数目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在随访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MTSS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和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MTSS1蛋白与NMIBC的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19期)

陈云清,梁华良,黄芳伟,黄广龙[5](2010)在《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术治疗肿瘤转移与浸润相关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盆腔肿瘤转移与浸润所出现的相关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盆腔肿瘤转移与浸润所出现的相关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放置双J管内引流,观察双J管内引流及肾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本组10例,均经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其中一次性置管成功8例,二次置管成功2例,均引流通畅,肾功能均明显好转。随访期间1例死于转移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无一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膀胱镜下放置双J管内引流,是处理盆腔肿瘤后转移与浸润所出现的相关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较为理想的办法,麻醉方便、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引流可靠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0年04期)

姜廷枢,赵恒成,张红,徐德魁,李胜岐[6](2010)在《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癌旁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水通道蛋白5主要表达于正常乳腺和癌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组织水通道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水通道蛋白5可能在乳腺癌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和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杨诚,沈锋[7](2010)在《Periostin对肿瘤转移和浸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Periostin是近几年被发现的一种多功能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所分泌,也可由肿瘤细胞及癌旁细胞所分泌。该蛋白参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组成,并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转移和生长有密切关系。本文着重介绍Periostin对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作用,并讨论其在肿瘤转移和浸润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刘霞,潘小玲[8](2008)在《滋养细胞肿瘤转移浸润相关因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GTDs)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一般分为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及绒毛膜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疾病之一。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滋养细胞肿瘤治愈率达80%~90%,成为最早可经化疗治愈的恶(本文来源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刘冉录[9](2004)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LI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首位。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占90%以上,它具有多源性、异质性、易复发、易浸润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BTCC中,80%左右为浅表性癌,术后易复发,首次局部切除后一年复发率达50%~70%。另外,除了原发性的浸润癌以外,大约有10%~30%的浅表癌进展为浸润癌。而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是造成癌症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防止肿瘤复发以外,如何减少恶性肿瘤的浸润与转移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到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整个过程受其自身的转移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的调控。而转移抑制基因被界定为可以阻止肿瘤的转移而不影响原发瘤生长的基因。目前发现的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有KAI1、CD44、MAPK kinase4、NM23等,其中KAI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由于它首先发现于前列腺癌,因此被认为是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随后又发现它对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及食管癌等多种组织类型肿瘤有转移抑制作用,但KAI1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拟通过测定KAI1蛋白及KAI1mRNA在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Ki-67测定上述组织的增殖活性,经过比较分析,试图探讨KAI1基因与BTCC细胞分化及郑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ll与膀脱移行细胞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评估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新的指标,也为控制肿瘤扩散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与方法:收集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郑州大学一附院泌尿外科膀肤癌开放手术、经尿道电切(TURBT)手术及活检标本共54例,同时获得部分病人正常膀肤组织32例。所有病人经病理证实为膀肤移行细胞癌,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犯岁一76岁,平均61.5岁。每一例标本取两份,一份于巧分钟内放入液氮中冻存,后移至一80℃冰箱,另一份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林m厚。肿瘤分期按UICC~TNM标准,分为表浅性肿瘤Tis一Tl组犯例,浸润性肿瘤TZ一几组2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者7例。病理分级按WHO方案:I级21例,n级16例,111级17例。使用兔抗人 KAll多克隆抗体及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通过通用型二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All蛋白及Ki67抗原在54例BTCC组织及32例正常膀肤组织中的表达。KAll蛋白以阳性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表示,分为:>51%为阳性(++),5%~50%为弱阳性(+),<5%为阴性(一)。Ki67抗原以Ki67标记指数(幻67LI)表示,Ki 67LI二阳性细胞数/总细胞计数x 100%。利用Rl’- PCR方法以p一actin为内参照,检测上述组织KAll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低,以cDNA电泳带的光密度值的比值,即KAI 1 cDN刀p一actin cDNA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0.O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a=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结果:1.KAllmRNA在正常膀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TCC组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KAllmRNA在BTCC组织中的水平(l)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KAllmRNA水平逐渐降低,且I、n、m级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Z~T4组与Tis一Tl组相比,KAll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有淋巴结转移组BTCC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KAll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膀肤组织KAll蛋白阳性率为93.8%(30/32),其中阳性22例,弱阳性8例;BTCC组织KAll蛋白阳性率为5 1 .9%(28/54),其中阳性15例,弱阳性13例。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KAll蛋白在不同病理分级BTCC中的表达,I级阳性率为85.7%(18/21),其中阳性11例,弱阳性7例;11级阳性率为50%(8八6),其中阳性4例,弱阳性4例;111级阳性率鲤坚丝叁全型燮主一一-一.塑塾鱼些堡里竺竺避些互鲤鲤燮些兰熨塑塑坚里11.8%(2/17),全为弱阳性。I级与Ir级相比(P<0.05),11级与111级相比(P <0.05),I级与111级相比(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 .KAll蛋白在表浅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Tis一Tl组阳性率为65.6o’o(21/犯),其中阳性12例,弱阳性9例;T2一T4组阳性率为31.80,0(7/22),其中阳性3例,弱阳性4例,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KAll蛋白与BTCC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淋巴结转移阳性者,阳性率为143%(l/7),为弱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者,阳性率为574%(27/47),其中阳性15例,弱阳性12例。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Ki67抗原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膀肤组织明显增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Ki67在BTCC中的表达(l)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Ki67LI逐渐升高,且I、n、m级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Z一几组与Tis一Tl组相比Ki67LI明显升高,差异具(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4-05-01)

李大江[10](2001)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胆管癌浸润与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管癌病例数近年来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大宗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入院胆管癌患者手术时已发生淋巴转移者32~40.9%,肝转移者16.5~31.9%,并且和预后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胆管癌手术切除率显着提高,但病人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复发。胆管癌术后复发率高,主要与肿瘤浸润和转移有关,高浸润转移是胆管癌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胆管癌细胞除直接浸润和沿淋巴系统转移外,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均是重要的转移途径。目前仅依赖传统的经验和现有疗法的改进在胆管癌治疗方面已难以取得明显的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nm23-H1基因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表达缺失与肿瘤转移生物学特性有关。因此,研究胆管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和机制,将有助于揭示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普遍规律,并根据其机制发展有效的抗浸润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能够应用于临床的抗转移基因治疗,限制或阻断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能力,以减少术后复发机会,为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旨在观察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分化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性干预增强胆管癌细胞系QBC_(939)的nm23-H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胆管癌细胞浸润及增殖能力等影响。探讨nm23-H1基因在胆管癌浸润和转移调控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特性及规律,为胆管癌的基因治疗筛选候选基因及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nm23-H1基因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胆管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nm23-H1低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并且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胆管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 第二部分"m23爿 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我们采用实验性直接干预,向人胆管癌细胞系QBC刃0转染含有全长"m23-HI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改变胆管癌细胞"m23-HI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转染成功的 QBC0so细胞,其 "m23-HI基因的 mR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检测转染前后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的变化,我们发现,1、转染"m23-HI基因的胆管癌细胞其体外增殖能力下降,GZ/M期及S期比例明显下降,GO/GI期比例明显增加,并初步证实"m23羽 基因有诱导胆管癌细胞调亡的作用。2、体外浸润能力下降,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明显低于亲本 QBC939细胞,代表浸润能力的 IV型胶原酶(MMPq)分泌量下降。 结论:本研究表明,"m23叫 基因作为抑制基因参与调控胆管癌细胞的分化和转移过程,"m23十 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胆管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强人胆管癌细胞系 "m23卫 l基因的表达,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并抑制其体外浸润能力,降低 IV型胶原酶(MMP习)的分泌。我们推测,"m23-HI基因参与调控IV型胶原酶及粘附分子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1-05-01)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位肿瘤中浸润T细胞数量与临床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组织共140例(其中发生转移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比未转移和转移患者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数量,采用生存分析对比不同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数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组织CD4~+ T细胞比例差异不大,转移组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数量显着低于转移组,且未转移组CD8/CD4比例显着高于转移组, CD8~+ T细胞数量多和CD8/CD4比例高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着优于CD8~+ T细胞数量少和CD8/CD4比例低的患者。结论出现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数量、 CD8/CD4比例均显着下降,与NSCLC转移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侯晓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效果及对肿瘤转移浸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2].黄柱华,苏文,韩正全,尹靖怡,张玉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转移与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负相关[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

[3].周剑,贺家勇,刘清,郑树涛,刘涛.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

[4].陈怀安,王哲,苗文隆,李凤歧,苏宏伟.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2014

[5].陈云清,梁华良,黄芳伟,黄广龙.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术治疗肿瘤转移与浸润相关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探讨[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

[6].姜廷枢,赵恒成,张红,徐德魁,李胜岐.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

[7].杨诚,沈锋.Periostin对肿瘤转移和浸润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

[8].刘霞,潘小玲.滋养细胞肿瘤转移浸润相关因子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

[9].刘冉录.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LI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4

[10].李大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胆管癌浸润与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1

标签:;  ;  ;  ;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论文-侯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