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论文_朱红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服给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给药,泌尿外科,环糊精,药剂学,生物,直肠,乙酰。

口服给药论文文献综述

朱红芳[1](2019)在《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患儿安全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患儿安全口服给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儿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案,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安全口服给药情况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口服用药方法正确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掌握药物相关知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观察组患儿的服药差错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安全口服给药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案效果尤为显着,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与安全用药性,且可避免患儿出现用药错误而发生的不良反应,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许晓琳,潘婷婷,张树栋,王传文,潘保良[2](2019)在《鸡血浆中乙酰氨基阿维菌素HPLC检测法的建立及口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建立鸡血浆中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进行EPR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用甲醇提取血浆中的EPR,并用Sep-Pak C18固相萃取法进行纯化,纯化后的EPR经干燥处理,用叁氟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对其进行衍生化,使用荧光HPLC检测。结果表明,在血浆EPR含量为0.1~100 n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检测限(LOD)为0.1 ng/mL,定量限(LOQ)为0.3 ng/mL。批内批间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批内变异系数2.81%~8.02%,批间变异系数4.32%~5.83%。给蛋鸡口服5.0 mg/kg的EPR,EPR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给药后1.58 h可达最大血药浓度(Cmax) 354.27 ng/mL;消除半衰期(T1/2el)为5.52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6.40 h。结果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干扰少,适用于鸡血浆中EPR含量的检测。药代参数提示EPR在鸡体内的吸收代谢迅速,可较快消除。(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金鹏燕,沈丹[3](2019)在《品管圈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医院于2018年3月15日~10月15日收治住院的泌尿外科患者800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00例与观察组400例。对照组未经过品管圈护理,仅实施常规口服给药;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后实施常规口服给药,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给药差错情况。结果:观察组口服给药差错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品管圈护理作用于泌尿外科患者,给药差错情况大为改善,用药安全得以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亚理娜[4](2019)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管理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4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的4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规范服药率和药物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规范服药率和药物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59%(351/425)、80.24%(341/425),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8.82%(250/425)、50.82%(216/4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管理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护士口服给药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杨宁,李翠[5](2019)在《布洛芬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布洛芬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hs 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18-12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符合hs PDA诊断的VLBWI 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为直肠给药,对照组为经口给药,3剂为1疗程,首剂10 mg/kg,24 h及48 h后各予5 mg/kg,用药后24~48 h复查心脏彩超。如仍存在hs PDA予第2疗程布洛芬。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为89. 7%,对照组关闭率为93. 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布洛芬治疗期间肺出血、脑室内出血(>Ⅱ度)、败血症、用药期间少尿、肺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无消化道出血发生。观察组有5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8例,且1例死于肠穿孔术后。观察组在应用布洛芬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胱抑素、总胆红素、电解质、血小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出院前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直肠布洛芬给药安全、方便、简单,对治疗早产儿hs PDA与经口给药同样有效,可减少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继芝,张伟,徐玉芝,彭玉兰,吕守英[6](2019)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系统改进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流程,提升口服给药安全。方法:应用前瞻性质量改进工具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HFMEA),对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管理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评估分析,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口服给药流程风险值(RPN)及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后口服给药流程RPN值及口服给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应用HFMEA对住院患者口服给药进行前瞻性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并落实,可提升口服给药安全性,降低口服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吴文婷,邹斌,李文栋,朱卫丰[7](2019)在《葛根素口服给药的药剂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葛根素是来源于传统中药葛根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效应,如血管扩张,心脏保护,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癌,抗炎,缓解疼痛,促进骨骼形成,抑制酒精摄入,降低胰岛素抵抗等,受到医药界的广泛研究和重视。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临床运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葛根素理化性质、口服给药时药物动力学研究(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药物动力学参数)、制剂研究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中药多成分环境及单体环境下活性成分的体内行为差异,归纳了导致葛根素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因素为水溶性低、膜渗透性差、半衰期短、P-gp外排抑制作用及肠道酶的首过代谢效应等,总结了多成分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活性成分的体内行为并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以期为开发提高口服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中药多元复方释药系统的新剂型及新技术提供文献基础,并为源于中药的BCSⅣ类药物提出通过充分放大多成分间的协同作用或合理运用成分间的抑制作用改善部分生物利用度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姜燕,马晶晶,殷春燕,邵子静,钟晨晨[8](2019)在《品管圈在泌尿外科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泌尿外科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在我院泌尿外科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患者口服给高安全性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找出科室住院患者不能规范服用口服药的主要因素,设立目标,拟定对策,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擅自停药率、给药错误率、服药延迟率、服药时间错误率、漏服率及实施前后圈员各项能力自主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擅自停药率,给药错误率,服药延迟率,服药时间错误率,漏服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品管手法评分,专业药理知识评分,沟通能力评分均显着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擅自停药率、给药错误率、服药延迟率、服药时间错误率、漏服率,提高圈员工作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刘娜,安闪闪,王杨,郭磊,潘磊[9](2019)在《小型猪28天重复口服给药毒性试验中控制应激因素的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激原)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逆反应。有效的控制应激因素是药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小型猪是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主要实验种属之一。本试验在小型猪28天重复口服给药的试验中,通过增加试验前筛选猪瘟病毒以及支原体抗体阳性的备选动物、减少长途运输时间、增加实验动物适应期、减少试验前采血次数和ECG收集次数、增加模拟给药天数、给药后增加食物奖赏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小型猪在28天重复给药过程中的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使得给药操作顺利完成,进而为更为准确的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陈款民[10](2019)在《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类药物作为一类生物技术新药,其作用性强,针对性高,副作用小,在治疗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紊乱等疾病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容易被体内的蛋白酶水解,胃内酸催化降解,胃肠道吸收屏障阻碍,肝的首过效应等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研制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新剂型尤为重要。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壳聚糖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肠道粘附性,被广泛用作控制药物输送系统的基质材料。本研究通过酯化反应,将β-环糊精(β-CD)和生物素(Bi)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上,再以叁聚磷酸钠作为交联剂,制备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β-CD-Bi-CMCS NPs),以期获得一种新型的给药载体用于提高蛋白质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激光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制备的β-CD-Bi-CMCS聚合物以及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和表征。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蛋白质类药物被包载到纳米载体中,表现出理想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后,以pH值为1.2、6.8、7.4的磷酸盐缓冲液模拟胃液(SGF)、小肠液(SIF)、结肠液(SCF),研究了纳米载体中所包载的BSA的释放行为。研究发现,载药纳米载体具有典型的pH依赖的控制缓释的作用,BSA在SGF中释放量较少,在SIF和SCF中释放量较高,可以保护药物在胃中不被消化酶降解。此后,将β-CD-Bi-CMCS纳米粒作为胰岛素的载体,研究了胰岛素在β-CD-Bi-CMCS NPs中的包载及释放行为。以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实验检测Insulin、β-CD-Bi-CMCS NPs和Insulin/β-CD-Bi-CMCS NPs对Caco-2细胞的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对Insulin/β-CD-CMCS NPs、Insulin/β-CD-Bi-CMCS NPs的摄取。结果表明,制备的β-CD-Bi-CMCS NPs对Caco-2细胞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由于生物素对Caco-2细胞的靶向作用提高了细胞摄取药物量。因此β-CD-Bi-CMCS NPs具有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口服给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建立鸡血浆中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进行EPR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用甲醇提取血浆中的EPR,并用Sep-Pak C18固相萃取法进行纯化,纯化后的EPR经干燥处理,用叁氟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对其进行衍生化,使用荧光HPLC检测。结果表明,在血浆EPR含量为0.1~100 n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检测限(LOD)为0.1 ng/mL,定量限(LOQ)为0.3 ng/mL。批内批间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批内变异系数2.81%~8.02%,批间变异系数4.32%~5.83%。给蛋鸡口服5.0 mg/kg的EPR,EPR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给药后1.58 h可达最大血药浓度(Cmax) 354.27 ng/mL;消除半衰期(T1/2el)为5.52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6.40 h。结果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干扰少,适用于鸡血浆中EPR含量的检测。药代参数提示EPR在鸡体内的吸收代谢迅速,可较快消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服给药论文参考文献

[1].朱红芳.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患儿安全口服给药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2].许晓琳,潘婷婷,张树栋,王传文,潘保良.鸡血浆中乙酰氨基阿维菌素HPLC检测法的建立及口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9

[3].金鹏燕,沈丹.品管圈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4].亚理娜.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杨宁,李翠.布洛芬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6].张继芝,张伟,徐玉芝,彭玉兰,吕守英.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

[7].吴文婷,邹斌,李文栋,朱卫丰.葛根素口服给药的药剂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9

[8].姜燕,马晶晶,殷春燕,邵子静,钟晨晨.品管圈在泌尿外科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9].刘娜,安闪闪,王杨,郭磊,潘磊.小型猪28天重复口服给药毒性试验中控制应激因素的有效性方法的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10].陈款民.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单次口服0.5mg、1mg、2mg美托拉宗后平...枳壳提取物口服给药后新橙皮苷...不同枳壳提取物口服给药后新橙...壳聚糖及甲壳素的结构示意图示意性示出(A)的SPG膜的过程尺寸减...响应性药物释放体系的“分子门”机...

标签:;  ;  ;  ;  ;  ;  ;  

口服给药论文_朱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