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审美论文-段建军

生活审美论文-段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活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柳青,作品主人公,创作方法,阅读欣赏,《创业史》,生存需求,精神家园,文学工作者,艺术价值,文学事业

生活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段建军[1](2019)在《扎根人民生活,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共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柳青是一位有着坚定的扎根意识和明确的共同体观念的作家。他寻找生活根据地,在根据地里扎根,了解根据地中人民的感觉、情感和愿望,目的是要和那里的人民群众建立情感共同体,思想共同体,为人民共同体打造精神家园。并以此为基础,和天下所有与根据地人民有着共同境遇的人(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2-30)

姜锋,赵箴[2](2019)在《冯骥才:苏州是座有滋味的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是一座有滋味的城市。这份滋味,来自于苏州人精致的审美、精致的生活、精致的手艺,是生活文化的一种积淀和升华,有着浓厚的诗意和淡雅的韵致。这份滋味,也是苏州文化的一个特质。”昨天,着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来到苏州,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遗传承和保(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9-12-18)

王艳宇[3](2019)在《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及审美性——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高效,教育工作者也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袁乐辉[4](2019)在《静中守美 器中留意——论现代生活瓷器的审美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器物不仅承载了华夏民族的生活文化,也蕴含了民族审美的器道精神。而"静"却是禅意美学的一种心性观照,让人们对器物认知的外部现象引向对审美的内部规律探讨,走上适宜、幽静之审美理想。从某种层面上看,器物之"利用"与"载道"恰恰契合了"道器不二"的"物境"与"情境"之禅意美学,静中悟理、器中铸象。本文围绕"静"与"器"的对应审美关系,契合陶瓷器物的"美"与"意",来阐述现代生活瓷器的静至器美,剖析其器之"用"与"美",获得"器用"悟"道理"之当下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9年05期)

陈平[5](2019)在《从艺术表现探索其背后的生活和审美文化——以贵州侗族工艺美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审美活动主要包括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艺术美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反应,是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伴随审美能力产生,与接受者的生活理念息息相关。我国是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以贵州省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更是盛名在外。贵州省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通过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侗族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寻找他们背后的生活和审美文化。(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9年10期)

刘鑫[6](2019)在《儒道审美传统对新时代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以"善"为美,道家以"自然"为美,两家的审美传统各成体系,对美好生活的诠解与践履也有不同。立足于新时代,若是我们能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对二者进行创造性转化,便能在培育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发挥合力作用。(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9期)

刘科,周勇[7](2019)在《日常生活审美视域中的湖南花鼓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花鼓戏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区域范围内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审美习性有着密切关联。花鼓戏的产生,表征着人们日常生活感性完善的追求,书写着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则主要依托于节庆,以审美仪式的方式呈现其艺术内涵。同时,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湖南花鼓戏以独特的美学追求,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呈现出超越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城市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吴海伦[8](2019)在《重返生命的本真:北宋文人生活审美特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生活美学是本土特质的美学,生活美学理论的建构应该溯源于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重返生命的本真意即人在自由的状态,而不是被占有的状态实现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生命的本质,北宋文人之所以能实现其生命的本真也是由其审美特质所决定的。与其他朝代的文人相比,北宋文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北宋文人的美学相较于其他朝代更多地趋向于生活化、精神化,具有倡导自然、追求风雅、注重心性的审美特质。倡导自然之自然是指山水林泉之自然,也有从自然所得的自由之意。风雅特质主要体现在北宋文人的生活之物、生活之事以及生活之境叁个方面,"物"为衣、食、住、游、娱之物,物可感、可玩,在物中发现性理之趣,"寓意于物"是北宋文人对生活之物的追求;"事"为游、娱之事,"心充体逸则乐生"是其对生活之事的追求;生活之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情境、生活意境,"我适物自闲"是其对生活之境的追求。注重心性是指北宋文人追求内在心性的修养与自我沉潜,由此可获得超然物外的生活审美境界,这也即自在生命的本真生活境界。(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薛芳芳[9](2019)在《浅析媒体消费文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本文着力探讨媒体消费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具体影响,正文共有叁个部分,即生活方式趋向个性化、体验化、审美化。通过论述得出,媒体消费文化有助于人们过上一种审美的生活,对消解精英主义文化和提升大众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但也要预防其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9期)

杨照东[10](2019)在《摄影是集邮的审美超越——读《集邮让生活更美好》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集邮的情感,是在审美意识统领下,加以提纯凝炼并给予精湛艺术定型的结果。摄影的情感,是否也与集邮的情感有着相似之处呢?在笔者看来,集邮与摄影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区域内是相通的,这里面既有概括化和类型化,更有被个性所净化的、独特的感觉和知觉。摄影者把集邮吸融进来,进行审美观照,这是摄影者对于集邮的审美超越,从中获得情绪和感受,并予以选择和归纳,在使人获得审美愉(本文来源于《集邮博览》期刊2019年09期)

生活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州是一座有滋味的城市。这份滋味,来自于苏州人精致的审美、精致的生活、精致的手艺,是生活文化的一种积淀和升华,有着浓厚的诗意和淡雅的韵致。这份滋味,也是苏州文化的一个特质。”昨天,着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来到苏州,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遗传承和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活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段建军.扎根人民生活,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共同体[N].文艺报.2019

[2].姜锋,赵箴.冯骥才:苏州是座有滋味的城市[N].苏州日报.2019

[3].王艳宇.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及审美性——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

[4].袁乐辉.静中守美器中留意——论现代生活瓷器的审美向度[J].江苏陶瓷.2019

[5].陈平.从艺术表现探索其背后的生活和审美文化——以贵州侗族工艺美术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9

[6].刘鑫.儒道审美传统对新时代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启示[J].美与时代(下).2019

[7].刘科,周勇.日常生活审美视域中的湖南花鼓戏[J].城市学刊.2019

[8].吴海伦.重返生命的本真:北宋文人生活审美特质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薛芳芳.浅析媒体消费文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9

[10].杨照东.摄影是集邮的审美超越——读《集邮让生活更美好》有感[J].集邮博览.2019

标签:;  ;  ;  ;  ;  ;  ;  ;  ;  ;  

生活审美论文-段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