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关口中学410300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怀着对教育更高的期待,我从浏阳河畔来到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海,来到校长培训的“黄埔军校”——华东师范大学,开启为期12天的“国培计划”湖南省初中未来教育家高研班第三次集中研修学习。这次培训以华东师大为轴心,我们听了五堂讲座,观摩了七所学校,参加了两次班级交流,听了五堂课。
总体来说,上海的初中学校布局合理、管理精细、课程多样、与国际接轨快、改革实践有力度。但让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上海的基础教育不挑生源,回归教育的本源,力争办好每一所新优质学校;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缩小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差距……
一、上海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精益管理
上海的基础教育实施“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并且实行小班化教学(小学一般在30人以内,初中一般在40人以内),学校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均衡。走访的七所学校,虽然管理模式各异,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管理品味追求——精益管理。他们的精益管理体现在精心的育人态度,精细的育人过程,精致的育人形式和精美的育人结果。精益管理孕育出了高度的教育自觉文化。精益管理运用于学校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准、细、严。“精”是工作要做精,抓住问题的关键;“准”要找准需求,明确标准,设定清晰的指标,并准确执行;“细”则是做深、做透、做到位;“严”指目标严格,执行严格,管理严格。如果把“精”视为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细”是可操作的控制措施,“严”就是通过系统解决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来实现过程运行的平稳和高效。
走访时,当我们拿教师上班迟到、教师不愿接受学校工作、教师不参加学习培训等问题向他们寻求解决方法时,他们都很惊讶,表示这样的问题在他们那早已不存在。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人治管理。要做到精益管理,这要求我们每位教职员工务必有担当的精神、精心的态度和精细的工作品格。只要人人把每件事情都当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来做,都能把身边的小事做到最好,把身边的平凡事做到极致,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获得更高的效益。
二、上海基础教育的课堂魅力——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
走访学校时,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几堂课供我们观摩,有的是用全英语教学,有的用电子书包上课,有的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也有传统的讲授课。这些课给我们的共同感受就是教师专业素质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娴熟,对教材有深度的研究,教学水平高超,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好。学校不用模式化来限制课堂教学,但有课堂要求和评价标准。在统一的标准下,老师们创造性地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
在参观卢湾中学时,我们听了运用“无边界课程”设计的一堂六年级的地理课《风,从哪里来》,这是地理老师和物理老师合作上的一堂课。大家惊叹的是,尽管是八年级的物理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上课,“风的成因”也是八年级的物理知识内容,但由于教师进行了科学的教学设计,所有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通。第一个物理实验,是为了说明风的成因。老师的原创表现在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风的成因演示器。蜡烛点燃,在教室里烛焰不偏不倚,然后将风的成因演示器罩上,烛焰就发生了偏移,说明风已经形成。而这个风的成因演示器就是由两个底都剪掉了的一大一小两个塑料瓶组成,道具虽然简单,但极具匠心。
第二个实验演示的是气压的形成。老师用沙子代表陆地,用水代表海洋,然后用一个灯泡(代表太阳光)加热。通过一个软件和专用的仪器,电脑上清晰地显示,在灯泡(太阳光)照射下,沙子表面温度上升快,水表面温度上升慢,而当放热的时候,就恰好相反。学生一看这个实验,就明白了:在太阳光的作用下,陆地气温上升快,气压低;海洋气温上升慢,气压高。这样空气就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往气压低的地方流动。
第三个实验,是演示夏季风的形成。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于是风就从海洋流向陆地。授课的地理老师介绍说,本堂课的一个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观察现象,从现象推m结论。卢湾中学的这种“无边界课堂”,所有的教学设计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去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将晦涩的知识,变成直观的可以观察的现象。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是一旦开发出来,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
三、上海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多样的校本课程
我们这次参观的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并且每所学校校长都重点推荐特色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发来拓展教育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呈现办学特色。他们的每位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附属初中和进才实验中学都开设了三类课程,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风华初级中学实施差异化课程;卢湾中学实施“无边界课程”;彭浦初中开设了人文与社会、科技与创新、生命健康、艺术特长等四类课程。不仅如此,大多数学校用学生作品来装饰校同,展现了学生的特长,也展示了特色课程的成果。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程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其实,课程研发并非高深莫测的事情,也不只是专家或者名校的事,我们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且身边也不缺少课程资源。如上海的学校将所有的课外活动都课程化,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我们将所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用课程的形式规范起来,就是一门特色课程。没有课程开发的学校是没有教育深度的学校,不参与课程研发的教师很难成为研究型教师。
12天的学习,收获可谓车载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