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粒体细胞色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斑褶鮡,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D-loop控制区
线粒体细胞色素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马清芝,马波,李雷,金星,林小婉[1](2019)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基因1 060 bp和D-loop控制区833 bp。结果显示,里龙和墨脱2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值(H_d)均较高(0.701和0.761),核苷酸多样性值(π)均较低(0.001 00和0.001 09);高频率的单倍型Hap1和Hap2为2个群体所共享,推测为祖先单倍型;同时,里龙和墨脱群体分别存在5个和6个特有单倍型,且在2个群体中不共享;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群体间呈中度遗传分化水平(F_(st)=0.090 44,P <0.05);中性检验(Tajima's D、Fu'sF_s)和核苷酸不配对(SSD、H_(ir))分析结果揭示,黄斑褶鮡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本研究推测,黄斑褶鮡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存在障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落差及水文情势等生态屏障可能是阻碍黄斑褶鮡迁徙和交流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农全东,张明永,焦正利,程华萍,张美[2](2019)在《火龙果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克隆及其应用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种质资源评价是开展火龙果育种的基础,也可为火龙果的其它方面研究提供指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Mt-cyt b)是物种鉴定、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研究的潜在遗传分子标记。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红肉火龙果获得了长度为3 093 bp的Pmt-cyt b基因片段,包括1 628 bp的5'UTR、1 182 bp的CDS及283 bp的3'UTR,预测编码39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火龙果与白花蝇子草、白玉草、甜菜和奎藜的进化关系最近。对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21份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进行Pmt-cyt b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不同火龙果Pmt-cyt b基因序列完全一样,说明Pmt-cyt b可能不适用于火龙果的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我们的研究补充了火龙果Mt-cyt b种质鉴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评价工作和研究仙人掌科其它植物Mt-cyt b基因提供序列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3期)
王革,王云瑾,王名强,陈汉泉,马超[3](2019)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序列的细胞种属鉴别及细胞交叉污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的细胞基质检测方法,用于细胞种属鉴别和不同种属间的细胞交叉污染分析。方法①提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牛肾细胞(MDBK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基因片段的大小,并与文献报道的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进行对比,以确定细胞的种属类别;②用Vero细胞、MDCK细胞和MDBK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相应细胞和其他不同种属的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基因组DNA与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以不同种属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多种细胞混合液提取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细胞间的交叉污染。结果 Vero细胞、MDCK细胞及MDBK细胞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与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相符。该方法具备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1.0 ng/μL,不同种属间细胞的交叉污染可被检出。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判断细胞的种属来源,亦可用于不同种属间细胞交叉污染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黄雨婷,黄天谊,卢丽丹,佘丹娅,李世军[4](2019)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3基因鉴定贵州省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贵州省首例镜检诊断为输入性卵形疟病例的血样DNA,以疟原虫的核糖体RNA小亚基(SSU r RNA)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3基因(cox3)为靶标,分别设计属、种特异性引物及种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测序,比较2种引物对疟原虫种类PCR鉴定的特异性。以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参考序列(GenBank登录号:HQ712053.1)和curtisi亚种参考序列(GenBank登录号:HQ712052.1)为模板,应用DNAMAN V6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利用Mega 7.0.26软件,采用邻接法,基于疟原虫线粒体cox3基因D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PCR结果显示,基于疟原虫SSU r RNA属、种特异性引物扩增,仅获得1 200 bp的属特异性条带,未出现种特异性条带。基于疟原虫cox3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可获得880 bp的目的条带。Blast比对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的cox3基因序列与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和curtisi亚种的序列一致度为99.4%和97.4%。(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马菲雅,梅琳,张雅芬,王慧煜,刘佳佳[5](2019)在《黑龙江及吉林省边境口岸与境外全沟硬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我国黑龙江省绥芬河、吉林省延边口岸全沟硬蜱的COⅠ基因序列和国外全沟硬蜱COⅠ序列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为了解蜱媒病及其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和吉林省延边口岸共采集全沟硬蜱106只,选取31只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COⅠ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然后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对2个地理种群的全沟硬蜱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我国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和吉林省延边口岸的全沟硬蜱COⅠ基因序列与俄罗斯多个地区同源性为99%~100%,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口岸阿尔泰地区的全沟硬蜱COⅠ序列同源性也达到99%~100%;绥芬河口岸和延边口岸全沟硬蜱的遗传距离≤0.003。结论我国绥芬河口岸和延边口岸的全沟硬蜱与周边邻近国家的全沟硬蜱COⅠ基因序列高度一致,可能存在极高的基因交流或迁移。(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徐宗意,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6](2018)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库蠓二囊亚属近缘种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快速、准确地鉴别库蠓近缘种以及弥补传统形态学在种类鉴定中存在的操作繁琐、难度大等不足,采用DNA测序的方法获得白带库蠓Culicoides albifascia、凹缘库蠓Culicoides holcus、无害库蠓Culicoides innoxius、连斑库蠓Culicoides jacobsoni、长喙库蠓Culicoides longirostris和南山库蠓Culicoides lansangensis等6种库蠓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b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mt-Cytb)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以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为外群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上述7种库蠓Cytb序列经比对和人工校对后长度为490 bp;遗传距离在种内和种间具显着差异(P﹤0. 05);在3种系统发育树中不同库蠓种类均各自构成单系(群),同种类不同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线粒体Cytb序列可用于进行库蠓近缘种的分子鉴定。(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钦来,修世鹏,吕品,唐光峰,张杰[7](2018)在《中国丝光绿蝇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法医学上死亡地点推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多地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 CYTB)基因进行测序,探究地理隔离对中国丝光绿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上死亡地点推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采自中国11个地区的丝光绿蝇55头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运用MEGA 6.0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运用Primer 5进行聚类分析,运用WinArl35软件进行遗传分化研究,运用DnaSP 5.0进行单倍型统计分析,运用SPSS进行数据整理。并于2017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2个地区(七台河和楚雄),再捕捉丝光绿蝇进行地域特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验证实验。【结果】共获得55条丝光绿蝇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G696659-696663; MG734397-734446),共发现19个变异位点,样本总体核苷酸多态度(Pi)为0.00205,组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78。主坐标聚类分析显示所有样本聚为3簇。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Fst有统计学意义的共有6组,范围为0.056~0.350。累计遗传距离和累计纬度差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序列比对共发现11个地域性私有SNP位点,14个私有单倍型。SNP位点验证实验表明,楚雄样本无新增的SNP位点,七台河样本新增3个SNP位点,其中2个地域性私有SNP位点。【结论】地理隔离对中国丝光绿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对法医学上死亡地点的推测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卉琴,陈志男,李戈锐,唐易,文苑桧[8](2018)在《汉寿中华鳖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克隆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寿中华鳖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中华鳖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与瑞鳖、砂鳖等的差异,为探讨其进化与遗传分子标记奠定实验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汉寿中华鳖Cytb基因的序列,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最后通过分子进化树分析中华鳖与砂鳖的亲缘关系。通过克隆发现中华鳖细胞色素b基因的mRNA开放阅读框含有1 140 bp,其碱基组成为A+T的含量(61. 1%)高于G+C(38. 9%),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与山瑞鳖和砂鳖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中华鳖与瑞鳖和砂鳖均存在一定差异; Cytb基因在中华鳖不同组织和各个不同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且在精巢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时期阶段呈"低-高-低"曲线表达模式;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汉寿中华鳖与砂鳖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但是在Cytb中仍存在差异,所以能够很好的把它们区分开来。此外汉寿中华鳖与哺乳动物、鱼类和爬行类均存在巨大差异。结果表明,Cytb基因在探讨汉寿中华鳖的进化与遗传分子标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分析中华鳖种属进化系统发育特性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标记基因。(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华兴,胡玉婷,段国庆,凌俊,江河[9](2019)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群体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的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集6个不同地理群体共170个体,采用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mtDNA Cyt b)测序方法,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群体变化的历史动态。研究显示,温州光唇鱼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由于分化时间较短(上新世晚期),分子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温州光唇鱼约于335万年前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群体扩张时,全球处于末次冰川时期的早期,群体的扩张并未受到低温的影响,因此,推测新安江流域可能是潜在的冰期避难所。祖籍地重建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起源于率水上游和练江上游,经过一系列的群体扩散–隔绝–分化事件,形成现今的分布。原种的鉴定为新安江流域光唇鱼群体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李小兵,唐琼英,俞丹,刘焕章[10](2018)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长江流域斑点蛇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303尾来自长江上游赤水河、长江上游干流和长江中游的斑点蛇Saurogobio punctatus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探讨这3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化过程。用于分析的Cyt b基因序列长1 097 bp,含变异位点8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4个。303尾个体共检测到49个单倍型,整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_d=0.803)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P_i=0.003 71)。由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来自长江中游种群的单倍型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群,处于系统发育树最进化的位置;来自长江上游干流和赤水河种群的单倍型处于更基部的位置,不能构成单系群。长江上游干流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间具有较多的共享单倍型,二者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较低(F_(ST)=0.029 4),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而长江中游与长江上游干流及赤水河种群间的FST值分别为0.614 0和0.706 0,暗示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斑点蛇间已发生高度分化。中性检验及错配分析显示,长江上游干流种群及赤水河种群经历过种群扩张,而长江中游种群未检测到扩张。Bayesian skyline plot(BSP)分析显示,斑点蛇种群从距今20万年前开始发生扩张,一直持续到末次间冰期(MIS5)晚期,而后迅速扩张。根据BSP分析及单倍型网络图,推测斑点蛇的起源中心可能在长江上游,然后通过种群扩张逐渐扩散到长江中游,进化成遗传分化较大的种群。(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3期)
线粒体细胞色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种质资源评价是开展火龙果育种的基础,也可为火龙果的其它方面研究提供指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Mt-cyt b)是物种鉴定、系统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研究的潜在遗传分子标记。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红肉火龙果获得了长度为3 093 bp的Pmt-cyt b基因片段,包括1 628 bp的5'UTR、1 182 bp的CDS及283 bp的3'UTR,预测编码39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火龙果与白花蝇子草、白玉草、甜菜和奎藜的进化关系最近。对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21份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进行Pmt-cyt b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不同火龙果Pmt-cyt b基因序列完全一样,说明Pmt-cyt b可能不适用于火龙果的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我们的研究补充了火龙果Mt-cyt b种质鉴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的评价工作和研究仙人掌科其它植物Mt-cyt b基因提供序列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粒体细胞色素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马清芝,马波,李雷,金星,林小婉.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9
[2].农全东,张明永,焦正利,程华萍,张美.火龙果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克隆及其应用潜力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王革,王云瑾,王名强,陈汉泉,马超.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序列的细胞种属鉴别及细胞交叉污染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4].黄雨婷,黄天谊,卢丽丹,佘丹娅,李世军.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3基因鉴定贵州省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5].马菲雅,梅琳,张雅芬,王慧煜,刘佳佳.黑龙江及吉林省边境口岸与境外全沟硬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
[6].徐宗意,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库蠓二囊亚属近缘种的分子鉴定[J].环境昆虫学报.2018
[7].刘钦来,修世鹏,吕品,唐光峰,张杰.中国丝光绿蝇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法医学上死亡地点推断的意义[J].昆虫学报.2018
[8].张卉琴,陈志男,李戈锐,唐易,文苑桧.汉寿中华鳖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克隆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激光生物学报.2018
[9].周华兴,胡玉婷,段国庆,凌俊,江河.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群体遗传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9
[10].李小兵,唐琼英,俞丹,刘焕章.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长江流域斑点蛇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J].四川动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