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科治疗指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脉,手术,淋巴瘤,瓣膜,固定器,外科,胃肠道。
外科治疗指征论文文献综述
魏猛,朱化刚,张志功[1](2019)在《脾血管瘤的手术指征探讨及外科治疗现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脾脏自身的解剖及免疫学特性,临床上原发于脾脏的肿瘤极少见。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尽管作为最常见的脾脏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仍很低。脾血管瘤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非常容易被漏诊,多是在切除标本或出现并发症时发现;其中又以海绵状脾血管瘤(Spleen cavernous hemangioma)居多。脾血管瘤的自然病程通常是瘤体缓慢生长或破裂,极少数恶变。传统上认为对于所有存在症状及有自发性破裂倾向的患者均应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本文来源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盛,严志龙,梅董昱,谢周龙龙,陈其民[2](2018)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与治疗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手术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正规内科治疗(治疗时间17~36 d)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道畸形,均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以及肠活检术。待患儿体重≥5 kg时,行二次手术关闭造瘘。收集同时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的肠动力不足、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各项指标(呕吐次数、胃潴留次数、暂禁食或减少奶量与喂奶次数等)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动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儿肠动力障碍较对照组更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组10例患儿中9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后,7例排便正常,2例有轻度便秘。两次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患儿肠神经节细胞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结论对于患有动力性肠梗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内科正规治疗3周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待患儿体重≥5 kg时可择期行关闭造瘘术,关造瘘前应充分评估远端肠管是否通畅以及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魏娟,陆恒,王少东,汪芳裕[3](2012)在《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之外科手术临床指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内科医师对外科手术的时机掌握很重要。选择准确性高的临床指征对于此类患者的鉴别、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必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12名,以Truelove和Witts标准,共选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62名,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科治疗前3天的临床参数,观察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需手术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期刊2012-06-14)
李子禹,袁鹏,季加孚[4](2012)在《原发消化道淋巴瘤外科治疗指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近20年来原发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等有了较大的进展。现今PGIL的治疗模式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一般不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通常用于相关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梗阻等的治疗。临床医师须熟识PGIL治疗中外科治疗的指征和作用,避免给与病人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李子禹,袁鹏,季加孚[5](2011)在《原发消化道淋巴瘤外科治疗指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近20年来原发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等有了较大的进展。现今PGIL的治疗模式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一般不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通常用于相关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梗阻等的治疗。临床医师须熟识PGIL治疗中外科治疗的指征和作用,避免给与病人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S2期)
马锦山,王文清[6](2008)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指征和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的60%。总体而言,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但是仍有一定的病死率。为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时机,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08年02期)
王深明[7](2007)在《应注意掌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指征与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引起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60%~70%的 CVI 患肢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各种瓣膜修复和功能重建手术应用于临床。这些手术方式多根据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因的2个学说而设计,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43期)
祝建光,吴德升,赵卫东,邱水强,林研[8](2007)在《颈性眩晕外科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性眩晕外科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4月颈性眩晕患者100例,均经颈椎动力位及MRI检查。其中颈椎不稳21例:1个节段不稳5例,2个节段不稳10例,3个节段不稳6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4,5、C5,6节段;21例患者中MRI显示共43个不稳节段,其中32个节段合并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硬膜囊出现压迹。本组21例患者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39个月,术后12例眩晕获得缓解,5例有改善,4例眩晕改善不显着。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0%。结论颈椎不稳合并硬膜囊受压可以作为颈性眩晕的手术指征;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有较高的优良率。(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9](2006)在《外科治疗膝骨关节炎应严把指征关》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科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简称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关节镜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截骨治疗等。解放军309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迅悟在此次会议上提出,采用外科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不当治疗或过度治疗。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06-05-30)
Lawrence,C.,潘敏[10](2006)在《外科治疗指(趾)黏液样囊肿时无需切除皮肤及骨赘》一文中研究指出Background: Digital myxoid cysts (DMCs) are ganglia of the adjacent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DIPJ) caused by leakage of fluid from the joint in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PJ and the cyst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injection of methylene blue into the DIPJ. However, the injection of methylene blue into the DIPJ is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 of DMCs,we have used a surgical technique to treat DMCs without the need for skin excision. Herein, we have adapted the technique and demonstrated that precise leakage point identification is not required for treatment success, thus reducing the potential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reducing the operative time, and simplifying the surgical technique. Design: This was a prospective, open, nonrandomized trial of therapy. A skin flap was designed to include the cyst and tissues from the cyst to the DIPJ. No skin excision was required, and no osteophyte removal was attempted. Setting: University dermatology department. Patients: Thirty-two consecutive symptomatic subjects with 26 finger DMCs and 6 toe DMCs. No patient had been previously treat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Clinical assessment postoperatively and recurrence rate after a minimum follow-up of 8months. Results: Of the 26 finger DMCs, 24 (92.3% ) remained healed at 8 months; and of the 6 toe DMCs, 2 (33.3% ) remained healed at 8 months. Conclusions: Digital myxoid cysts are caused by leakage of joint fluid from the DIPJ to the cyst. The leakage point is sealed in the healing process that occurs after a flap is raised and resited. The flap must be designed to include the undersurface of the cyst and the tissues between the DIPJ and the cyst. No skin excision or osteophyte removal is required. The procedure is not recommended for DMCs of the toes.(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期刊2006年03期)
外科治疗指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手术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正规内科治疗(治疗时间17~36 d)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道畸形,均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以及肠活检术。待患儿体重≥5 kg时,行二次手术关闭造瘘。收集同时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的肠动力不足、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各项指标(呕吐次数、胃潴留次数、暂禁食或减少奶量与喂奶次数等)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动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儿肠动力障碍较对照组更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组10例患儿中9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后,7例排便正常,2例有轻度便秘。两次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患儿肠神经节细胞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结论对于患有动力性肠梗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内科正规治疗3周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待患儿体重≥5 kg时可择期行关闭造瘘术,关造瘘前应充分评估远端肠管是否通畅以及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科治疗指征论文参考文献
[1].魏猛,朱化刚,张志功.脾血管瘤的手术指征探讨及外科治疗现况[J].肝胆外科杂志.2019
[2].陈盛,严志龙,梅董昱,谢周龙龙,陈其民.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与治疗策略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3].魏娟,陆恒,王少东,汪芳裕.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之外科手术临床指征[C].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2012
[4].李子禹,袁鹏,季加孚.原发消化道淋巴瘤外科治疗指征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
[5].李子禹,袁鹏,季加孚.原发消化道淋巴瘤外科治疗指征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
[6].马锦山,王文清.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指征和时机[J].中国乡村医药.2008
[7].王深明.应注意掌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指征与技巧[J].中华医学杂志.2007
[8].祝建光,吴德升,赵卫东,邱水强,林研.颈性眩晕外科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探讨[J].脊柱外科杂志.2007
[9]..外科治疗膝骨关节炎应严把指征关[N].中国医药报.2006
[10].Lawrence,C.,潘敏.外科治疗指(趾)黏液样囊肿时无需切除皮肤及骨赘[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