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复合材料论文_张立峰,王盛,乔伟林,李战,甄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向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磨削,碳纤维,微观,应变,内聚力,弹性模量。

单向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峰,王盛,乔伟林,李战,甄婷婷[1](2019)在《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横向弯曲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织复合材料由于其复杂的纤维编织结构,其界面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较困难。为了研究编织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探明复合材料界面剥离强度,文中设计并制备了单向模型复合材料,开展相关横向弯曲试验。结果表明,C/SiC采用PyC界面时,其界面剥离强度约为3 MPa,远低于界面剪切强度。通过对界面强度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编织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文中研究不仅对拓展C/SiC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可为编织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试验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郝名扬,潘复生,曾庆文,刘奇,汤爱涛[2](2019)在《不同经纱对单向经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断面形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M+467W、TM+469LB、TM+468GE3种不同的玻璃纤维为经纱,制备单向经编织物,并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织物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经纱对聚氨酯单向经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M+467W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TM+468GE和TM+469LB。与TM+468GE相比,TM+467W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提高了21.1%,模量提高了7.5%,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约6%。断口形貌结果表明:TM+468GE复合材料断面处纤维间存在较多的孔隙,树脂基体显颗粒状填充,界面结合较弱;而TM+467W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填充更密实,纤维和树脂的界面结合更强。(本文来源于《玻璃纤维》期刊2019年05期)

鲍永杰,王一奇,高航,刘学术,张旖旎[3](2019)在《单向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钻削过程温度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中热积累和传导是钻削过程中一个非常典型和关键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法,基于材料热物参数均匀化假设,建立了单向碳纤维/环氧树脂(C/E)复合材料钻孔温度场的叁维预测模型,并将钻削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来研究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的温度分布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温度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且由于热量的积累,在钻削出口处观察到热损伤现象。由于纤维单向排布,C/E复合材料钻削过程温度场分布的数值和实验结果均呈现椭圆形。(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10期)

刘枭鹏,李鹏南,李树健,牛秋林,邱新义[4](2019)在《基于零厚度内聚力单元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切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微观切削机理,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界面相,碳纤维建模呈圆柱状并随机分布于基体中,以此来真实反应CFRP的微观结构。通过对各组成相设置不同的材料本构、材料失效和演化准则,对4种典型角度(0°、45°、90°、135°)进行直角切削仿真,探究不同纤维角度下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UD-CFRP)在切削过程中的微观切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下CFRP的微观破坏形式不同,切削0°CFRP时破坏主要以界面开裂和纤维折断为主,切削45°和90°CFRP时主要是刀具的侵入破坏,切削135°CFRP时则发生纤维的断裂和沿纤维方向的裂纹,纤维断裂点在刀刃下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微观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张明辉,周储伟,鲁浩[5](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钻孔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Hashin失效准则,以及双线性Cohesive损伤模型中的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和BK失效准则,采用ABAQUS/Explicit模块中的VUMAT子程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钻孔过程中的分层损伤进行模拟,并通过钻孔后的超声C扫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麻花钻的半径和顶角对分层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得到钻孔后单向板损伤区域的最大破坏直径为25.6mm,分层因子为2.56,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最大破坏直径为25mm,层因子为2.50,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2.4%,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与上表面铺层界面和中间界面相比,单向板下表面铺层界面的分层因子最大,分层损伤最严重;分层因子随麻花钻的直径和顶角的增大而增大,分层损伤程度也增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屈硕硕,巩亚东,杨玉莹,蔡明[6](2019)在《单向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表面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单向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C)的磨削表面质量,使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完成正交试验研究.通过极差分析获得砂轮线速度v_s、磨削深度a_p和进给速度v_w对表面质量影响的主次顺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磨削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随着磨削深度a_p的增大,表面粗糙度显着增大;随着砂轮线速度v_s的增大,表面粗糙度不断减小;随着进给速度v_w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大.最终根据试验结果及表面微观形貌对单向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单向C_f/SiC磨削加工理论的机理揭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刘子尚,杨喆,魏延鹏,蔡军爽,赵士忠[7](2019)在《单向增强玻璃钢复合材料静/动态拉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单向增强玻璃钢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静/动态拉伸试验,利用高速摄影与DIC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材料不同方向、不同应变率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动态失效应变,精确地描述了材料的静/动态拉伸及失效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方向在不同应变率(10~(-3)、10、102 s~(-1))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存在一个刚度减小的刚度变化点N,变化后的Ec_(hanged)分别为初始弹性模量Ei_(nitial)的67.5%、39.0%、21.4%。此材料在不同应变率(10~(-3)、10、102 s~(-1))拉伸情况下,纤维增强的方向1上强度最高(分别为608、967、1 123 MPa),方向2强度最低(分别为75、67、58 MPa),方向3强度较低(分别为90、151、221 MPa)。利用高速摄影与DIC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00 s~(-1)应变率下,不同铺层方向破坏时刻的动态失效参数(方向1~3的动态失效应变分别为0.267、0.078、0.099),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此单向增强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动态失效行为。(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9年09期)

王涛,王盛,乔伟林,张立峰,甄婷婷[8](2019)在《单向C/SiC复合材料平面磨削的磨削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力模型,探明材料去除机理,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单向C/SiC复合材料。采用特殊的平面磨削实验,沿纤维典型方向进行磨削,同时结合多指数拟合方法确立了磨削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较为显着,其中磨削力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沿3种典型方向磨削时,磨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法向、纵向、横向。利用模型优度分析,验证了模型预测单向C/SiC复合材料磨削力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甄婷婷,王盛,王映,曹鹏,刘米仙[9](2019)在《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平面磨削粗糙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文中针对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C/SiC开展平面磨削试验研究,建立了粗糙度数学模型,揭示了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制。试验发现碳纤维复合材料C/SiC沿典型方向磨削时粗糙度符合该规律:轴向>法向>径向。此外,磨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随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加,加工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文中研究对提高复合材料加工精度具有显着的经济意义,并可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体系的精密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试验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S1期)

宋鲁彬[10](2019)在《纳米复合材料单向拉伸载荷下的弹性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各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纳米材料增强相的选择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整体特性来说至关重要。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因其高强度、高刚度以及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成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首选的增强相材料。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主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石墨烯增强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碳纳米管构建的新型混合碳结构—柱状石墨烯(PGS)的弹性性能。本文基于分子结构力学方法以及多尺度有限元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修正的梁单元构建石墨烯、碳纳米管和PGS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固体单元构建树脂基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有文献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石墨烯增强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应力传递以及PGS的相关力学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石墨烯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通过ABAQUS构建纳米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分析了石墨烯与基体不同夹角分布情况下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以及界面层的应力传递。利用ABAQUS中的Tie连接实现了石墨烯纳米结构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层利用切割方式,通过赋予其不同的材料属性,实现了树脂基体相与石墨烯增强相材料属性的过渡。含缺陷石墨烯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通过构建含不同缺陷种类和数量石墨烯的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数量空缺缺陷和Stone-Wales(S-W)缺陷下含缺陷石墨烯对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新型3D碳结构柱状石墨烯PGS的力学性能分析。基于ABAQUS的梁单元,建立了PGS的代表性体积单元。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手性的不同、碳纳米管的体积含量以及碳纳米管生长方式的不同叁方面分别模拟分析了PGS的有效和等效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与基本结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对比表明,PGS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石墨烯面外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单向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TM+467W、TM+469LB、TM+468GE3种不同的玻璃纤维为经纱,制备单向经编织物,并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织物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经纱对聚氨酯单向经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M+467W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TM+468GE和TM+469LB。与TM+468GE相比,TM+467W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提高了21.1%,模量提高了7.5%,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约6%。断口形貌结果表明:TM+468GE复合材料断面处纤维间存在较多的孔隙,树脂基体显颗粒状填充,界面结合较弱;而TM+467W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填充更密实,纤维和树脂的界面结合更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向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峰,王盛,乔伟林,李战,甄婷婷.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横向弯曲试验研究[J].机械设计.2019

[2].郝名扬,潘复生,曾庆文,刘奇,汤爱涛.不同经纱对单向经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断面形貌的影响[J].玻璃纤维.2019

[3].鲍永杰,王一奇,高航,刘学术,张旖旎.单向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钻削过程温度场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4].刘枭鹏,李鹏南,李树健,牛秋林,邱新义.基于零厚度内聚力单元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切削机理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9

[5].张明辉,周储伟,鲁浩.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钻孔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材料.2019

[6].屈硕硕,巩亚东,杨玉莹,蔡明.单向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表面质量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子尚,杨喆,魏延鹏,蔡军爽,赵士忠.单向增强玻璃钢复合材料静/动态拉伸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9

[8].王涛,王盛,乔伟林,张立峰,甄婷婷.单向C/SiC复合材料平面磨削的磨削力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9].甄婷婷,王盛,王映,曹鹏,刘米仙.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平面磨削粗糙度模型研究[J].机械设计.2019

[10].宋鲁彬.纳米复合材料单向拉伸载荷下的弹性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一9修正前强度计算结果与试验图2一01修...一3带刻槽的单向板复合成复合材料层合板高定向C/C复合材料的(a)光学照片及...在单向复合材料板[08]中的S0模...碳/铝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同体积含...带约束及加载后的路面结构图示

标签:;  ;  ;  ;  ;  ;  ;  

单向复合材料论文_张立峰,王盛,乔伟林,李战,甄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