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类型划分论文_张道贵,许俊,何滔,王朝浪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落类型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落,类型,秦岭,松林,马尾,结构,黄连木。

群落类型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张道贵,许俊,何滔,王朝浪[1](2017)在《贵州湄潭县狭叶方竹林群落类型划分与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与利用狭叶方竹资源,采取作业设计调查法对贵州湄潭县狭叶方竹资源进行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将影响狭叶方竹生长的立地环境因子筛选归类作为划分其群落类型的依据。普查结果显示,狭叶方竹在相似气候条件和中偏碱性土壤上,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为海拔、坡位、坡向、土层厚度和林分上层郁闭度。按有明显影响的海拔、坡位和土层厚度因子将狭叶方竹林区划为6个群落类型区、36个适宜立地类型。在适宜立地类型基础上,结合狭叶方竹对林分上层林木郁闭度的适应性,将狭叶方竹林划分为144个群落类型。对区划的6个群落类型区的狭叶方竹资源现状、经营与利用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7年06期)

蔡品迪[2](2016)在《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土壤理化性质——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退化喀斯特森林植被恢复问题,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示范区内开展对不同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调查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法和DCA排序对31个样地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将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划分为7个森林群落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变异规律,为下一步开展退化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6年17期)

王宇超,周亚福,王得祥[3](2016)在《秦岭南坡中段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环境梯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旨在揭示秦岭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在研究区设置2条样带,每条样带各设置40~50个样地,共计93个。通过样地调查,利用双向聚类法(Two-way Clustering Method)、DCA、DCCA对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1)TWINSPAN将研究区93个样地分成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等34个群落类型,并通过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对93个样地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样地呈现聚集分布,充分验证了TWINSPAN对群落类型划分的科学性。(2)通过对93个样地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和Monte Carlo显着性检验表明,在分析12个环境因子中,制约秦岭南坡大熊猫栖息地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坡度、速效磷与全磷。海拔、坡度、速效磷和全磷能够很好地解释群落样地及优势种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布,同时表现出样方间在种类和环境因子组成上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唐敏忠,张超,汉瑞英,陈健[4](2015)在《大源溪流域马尾松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变聚合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及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楠溪江上游大源溪流域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探讨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通过可变聚合法数量分类,将27个含有马尾松的样地划分为8种群落类型,8种群落类型在DCA排序图上具有明确边界,乔木层优势种是理想的森林群落数量分类依据;(2)由于研究区内森林资源受人为经营干扰严重,蒙特卡罗置换检验表明,CCA排序结果无法接受自然环境因子对物种样方的分布解释,不过结合排序轴特征值可以推测土壤有效氮含量与物种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马尾松重要值与海拔、有效氮及有效磷均呈边缘显着性相关,与乔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呈显着负相关;(4)方差分析表明,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相比,马尾松林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较低,其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虽然较低,但与其他群落类型相比均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陈勇,孙冰,廖绍波,罗水兴,刘东蔚[5](2013)在《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间平均联结法对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进行划分,并应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森林可以划分为5个群系组和31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最低,常绿落叶阔叶人工林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优势种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王永新,赵祥,徐静,董宽虎,高文俊[6](2012)在《晋北重度盐碱化草地群落斑块的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围栏封育3年的晋北重度盐碱草地的群落斑块类型,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和选择适宜的植物改良盐碱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斑块内的指示性植物或高度聚集的植物种群且轮廓明显选取15个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另随机选择斑块特征和界限不明显的20个斑块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斑块群落类型,调查每个斑块的群落特征和基本形状,计算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确定斑块类型。结果表明:晋北重度盐碱草地群落斑块可划分为光碱斑、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斑块、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块、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斑块、虎尾草(Chioris virgata)斑块和赖草(Leymussecalinus)斑块等6种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光碱斑、碱蒿斑块、芦苇斑块、碱茅斑块、虎尾草斑块和赖草斑块,反映了各斑块受盐碱干扰程度依次降低。(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2年02期)

李宁,孙文科,张文博[7](2011)在《秦岭山地油松群落结构调查及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油松其种群结构及类型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分类经营、森林结构优化、天然林合理培育、封山育林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鉴于此,在研究区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进行野外调查,运用Excel以及DPS等软件对所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其群落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群种油松从年龄结构判断呈稳定群落,15-50年生的树较多,但新生植株较少,这可能与群落的自疏作用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群落的更新;②运用DPS软件对所调查27个标准地的山地油松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5中类型,分别为:Ⅰ.高山杜鹃—油松林;Ⅱ.胡枝子—油松林;Ⅲ.黄栌—油松林;Ⅳ.绣线菊—油松林;Ⅴ.锐齿栎—油松林;③不同类型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即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高的种组灌木层亦高;群丛Ⅰ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ha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都最低,由于群落Ⅰ处于山脊,旱生环境,土层较薄,肥力较差,水分条件差;④山地油松5个群落均为集群型分布,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取决于该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2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一方面,油松种子较重,一般散落在母株周围;另一方面,油松种子易于聚集在地面的凹槽处。(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张克荣,刘应迪,朱晓文,张全发,谭淑端[8](2011)在《长沙岳麓山马尾松林的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TWINSPAN,flexible beta clustering,DCA,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对岳麓山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flexible beta clustering和NMDS相结合要优于TWINSPAN和DCA,是比较理想的群落数量分类方法;2)岳麓山马尾松分布于10种群落中,马尾松除了组成较大面积的纯林外,还与其他本土阔叶树种组成6种针阔混交林;3)马尾松纯林物种多样性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值,尤其是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极低。相比之下,针阔混交林,尤其是马尾松+苦槠林物种多样性较高;4)样地中马尾松的重要值与乔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存在负相关,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不存在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杨蝉应[9](2009)在《川西林盘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群落优化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林盘植物群落作为林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林盘生态环境、构建林盘特色景观以及体现林盘独有文化价值上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成都区域林盘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取18个代表性林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样方法对林盘绿地内的植物群落类型、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并运用生态学分类方法划分林盘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群落优化改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成都市林盘分布范围广(面积9482平方公里),现有大小林盘共14.11万个,林盘总面积67679.87公顷。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呈圈层发展特性将成都市林盘分为叁个圈层,并且根据林盘地形地貌分布现状发现坝区地区林盘较多,山丘地区林盘较少,沿河流域林盘较多。(2)本文通过对18个川西林盘绿地单元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群落243个,运用“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组—群系—群丛”五级分类方法,划分出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07个群系类型。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类型是川西林盘绿地主要植被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5%和32%。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出现频率为11%和8%。一、二圈层林盘绿地植物群落类型比叁圈层林盘植物群落类型丰富。此次调查发现,林盘绿地植物群落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单层型和复层型群落结构。其中,“乔草”结构出现频率最高,达38%,“乔—灌—草”和“乔灌”两种结构出现频率分别是21%、20%。“灌草”和“单层”群落结构出现频率最低,为4%和17%。这也体现了林盘植物群落结构以“乔草”复层模式为主。此次调查林盘植物种类共计153种,其中乔木75种,灌木31种,草本31种,藤本4种,竹类12种。在植物群落中乔木层的平均丰富度最高,为13.21,灌木层的平均丰富度为3.41,草本层的丰富度为6.60。其中常绿阔叶林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1.04,最低是落叶针叶林,其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24。(3)针对川西林盘植物群落特点,借鉴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相关研究,提出川西林盘绿地中植物群落构建的优化和改造策略。并且,对叁种林盘保护发展类型——生态型、特殊产业型、旅游观光型林盘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进行初探。(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吴志庄[10](2008)在《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单株选择、类型划分与群落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面向生产,以黄连木为研究对象,以高产能源基地建设为目标,立足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存的遗传变异,从生物学、育种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多个角度,对黄连木进行个体、群体和群落多层次的研究,为黄连木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黄连木优树选择,初步制定了黄连木的选优方法和标准,在各集中分布区初选优树228株。在对主要性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含油率高、抗虫性强、产量高的各种类型优良单株,为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也为将来建立黄连木种质资源库提供材料。(2)根据黄连木作为能源树种的特点,遵照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提出了由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组成的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指数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方法,为黄连木优良性状的划分和评选提供理论依据。(3)结合黄连木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优分析,选择出高产、高含油率、抗黄连小蜂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68株。在优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多地点黄连木优树苗期测定,探讨苗期各生长性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遗传变异,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优良家系的评选,并运用典范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亲代和子代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构造指数方程,对参试的黄连木优树进行分类复选。(4)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变异较为明显的七个性状,将黄连木划分为各种不同类型。通过系统分析,确定了叁级分类依据,进行多性状综合分类,初步评选出一些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良类型。同时提出成年树雌雄株形态鉴别的方法,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5)对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黄连木果实产量是一个综合数量性状,受多因子的影响,其中虫果率、土壤肥力、果穗粒数对单株产量影响最为明显。加强病虫害防治,增加土壤肥力,进行树体管护,促进果穗结实是提高黄连木产量的关键环节。(6)以11个黄连木天然群体为试材,对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的分析表明,黄连木表型性状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变幅在4.249%- 27.31%之间,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受较高的遗传控制,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22.2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黄连木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把11个群体分为4类。不同生境黄连木表型性状变异研究表明,坡向和海拨对多数性状有明显的影响,而坡位的作用较不明显,同时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年龄黄连木表型性状的变异。(7)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黄连木分布区9个群体果实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果实、种子和果肉含油率分别为36.183%、26.594%、50.503%,不同群体间差异显着,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达到92.08%。系统聚类分析将黄连木群体分为低变异中等含油率群体、低变异低含油率群体、高变异高含油群体3类。黄连木果实含油率呈东北-西南由低到高的地理变异走向,种子和果肉含油率与生态因子也表现相似的变异趋势,但对生态因子的反映更为迟钝。(8)采用SSR分子标记对黄连木8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地揭示了不同群体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状况,在建立良好的黄连木SSR反应体系基础上,从阿月浑子的SSR引物中筛选出的9对SSR引物,在8个黄连木群体中共检测到43条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8,总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0%。按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期望杂合度(He)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安康>唐县>顺平>辉县>略阳>栾川>林州>涉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319,说明群体内变异是黄连木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并根据遗传距离将8个群体分为叁大类。(9)通过对黄连木集中分布区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太行山区黄连木群落乔木树种构成简单,黄连木的重要值高达73.1931,形成黄连木为主的单优群落。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近且明显高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规律,均匀度表现出与多样性指数相同的变化趋势。太行山北段、中段和南段3个区域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现象。太行山黄连木种群都是增长型,种群格局总体呈集群分布,而太行山中段地区却表现为均匀分布。(10)以植物的重要值确定各层片的优势种,将建群种相同,林下片层优势种相同的群落划分为群丛,秦岭南坡黄连木次生林共分为3个植被型,5个群系,6个群丛。对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秦岭南坡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总体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种类丰富,乔木层组成相对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08-05-01)

群落类型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针对退化喀斯特森林植被恢复问题,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示范区内开展对不同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调查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法和DCA排序对31个样地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将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划分为7个森林群落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变异规律,为下一步开展退化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落类型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张道贵,许俊,何滔,王朝浪.贵州湄潭县狭叶方竹林群落类型划分与应用评价[J].世界竹藤通讯.2017

[2].蔡品迪.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土壤理化性质——以修文县喀斯特示范区为例[J].吉林农业.2016

[3].王宇超,周亚福,王得祥.秦岭南坡中段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环境梯度解释[J].生态环境学报.2016

[4].唐敏忠,张超,汉瑞英,陈健.大源溪流域马尾松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5

[5].陈勇,孙冰,廖绍波,罗水兴,刘东蔚.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

[6].王永新,赵祥,徐静,董宽虎,高文俊.晋北重度盐碱化草地群落斑块的类型划分[J].草原与草坪.2012

[7].李宁,孙文科,张文博.秦岭山地油松群落结构调查及类型划分[J].陕西林业科技.2011

[8].张克荣,刘应迪,朱晓文,张全发,谭淑端.长沙岳麓山马尾松林的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2011

[9].杨蝉应.川西林盘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群落优化改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10].吴志庄.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单株选择、类型划分与群落调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论文知识图

秦岭南坡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TWINSP...45个森林群落样地的群落类型划分样方的TWINSPAN分类树状图样地DCA二维排序图西藏东南部柏木属植物群落类型划分白音锡勒牧场草原植物群落DCA排序

标签:;  ;  ;  ;  ;  ;  ;  

群落类型划分论文_张道贵,许俊,何滔,王朝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