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陕西秦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秦巴,旬阳县,陕西,生计,滑坡,秦巴山区,贫困。
陕西秦巴论文文献综述
田梦煜,宋佃星[1](2019)在《秦巴山区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研究——以陕西商南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对陕西商南县民众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加强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防减灾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罗燕[2](2019)在《陕西秦巴特困连片山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惠性幼儿园是我国为实现更多适龄幼儿"有园上、上得起、上合格园"的目标,努力改善民众人力资本状况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尤其在偏远的特困连片山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为广大适龄儿童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然而,研究发现,陕西秦巴特困连片山区普遍存在对民办幼儿园普惠性认识不到位,保教工作缺乏统一标准,重建轻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改善该地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现状,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宣讲;重视幼儿的中心地位,提高保教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保教质量监测与评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09期)
王健,彭小军,雷哲[3](2018)在《奏响在秦巴山区的扶贫赞歌——陕西旬阳县交通运输系统倾力助推脱贫攻坚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好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这句俗语是在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交通所发挥的基础先导作用。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腹地的旬阳县,近年来通过聚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加快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等农业资源的内外流通,激发了广大农(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期刊2018年11期)
袁梁[4](2018)在《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问题一直是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工作的重点,扶贫方式也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再到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方式,坚持因地、因人和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施策成为现阶段扶贫的核心要义。现阶段的大多数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区都位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问题也是影响精准扶贫效果的重要方面。2008年实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办法就包括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两个目标。根据2016年数据统计,西部既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数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总数的56.21%。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任务迭加导致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的实现异常困难,往往陷入生态环境退化和居民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现阶段学者对贫困的界定不再局限在收入贫困和物质贫困方面,贫困就是指生存能力缺失的观点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认同。本文在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居民扶贫脱贫双重困境的背景下,基于提高居民可持续生计即为减贫脱贫的视角,对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中国化”扩展,构建适用于存在双重困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的精准扶贫理论框架;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生计资本增殖视角提出提高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策略,补充和完善现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扶贫脱贫研究,为打破生态环境恶化与当地居民贫困恶性循环的路径,以减贫、增加可持续生计的方式实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永续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发展的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论文按照“问题识别—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逻辑进行章节安排,首先通过对西部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考察,提出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然后进行理论分析,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效应;其次进行实证考察,在对调研设计和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效应和影响途径;最后提出建议,基于影响效应和影响途径,从优化生态补偿政策和增殖生计资本方面提出了提升秦巴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建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工作包括:第一,构建适合于面临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双重困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现阶段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扶贫脱贫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研究多数是直接采用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缺乏对特定问题的扩展研究;二是对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城市失业居民和移民搬迁居民生计资本、可持续生计的实证方面,缺乏对该框架的理论内涵和微观基础剖析。本文基于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脱贫双重困境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提升的理论框架。包括:一是在分析经典的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方面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环境资本、心理资本两类主观资本,并固定其他政策因素仅考虑生态补偿制度,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分析的框架。二是基于资本积累与资源配置理论,采用最大化线性规划模型,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理,数理推导了可持续生计水平最大化条件下的生计资本最优配置原则。叁是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增殖部分生计资本的间接影响,弥补现有关于生态保护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理论研究不足。第二,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首先以陕西秦巴生态功能区居民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变量的指标进行赋权,合成统一的指标,为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结合文献综述,提出有关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影响路径的假设,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其次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对生计资本的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生计资本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一是生计资本显着影响可持续生计,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其中,人力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最大,金融资本次之,其余由大到小依次为物质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环境资本;二是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除社会资本外的其他六类生计资本具有显着的改进作用;叁是生态补偿政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可持续生计,还可以通过增殖部分生计资本间接影响可持续生计。第叁,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路径。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影响路径的分析模型。其次,在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其信度和效度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求出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路径大小。研究发现,生计资本中影响程度前五位的影响路径集中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叁方面,分别为社保种类、居民及家人健康状况、居住地的道路状况、居民家庭的年平均现金收入和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程度前两位的影响路径是政府给予生态保护技术指导和对当地的生态保护的检查状况。再次,结合第四章的研究结论,依次求出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路径、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的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路径的大小。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四,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提升视角,设计兼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扶贫脱贫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现阶段精准扶贫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增加收入和物质财富方面,相关政策的优化研究集中于如何给予更高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数量,缺乏对居民可持续生计提升的研究。整合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配置和增殖策略,提出加强生态保护技术指导和监督为核心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以健康、教育和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以金融扶贫、项目导向增加居民现金收入为核心的金融资本培育体系;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和完善林地监管制度为核心的自然资本培育体系;以培育良好社会关系、精神扶贫和心理建设为核心的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培育体系;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增殖体系。为我国双重属性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位功能定位、功能发挥、扶贫脱贫和根除贫困的制度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1)
樊会民,张嘉升,柏千惠,安兴[5](2018)在《陕西秦巴地区地球化学分区及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陕西省秦巴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中测量的39个元素地球化学场及其异常分布规律、异常元素组合类型、同一地质构造单元经历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主成矿元素在不同地段的富集特征及地质构造单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等,同时参考地球物理等方面资料,将陕西省秦巴地区划分为6个地球化学区,32个地球化学亚区。结合各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其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华北地块小秦岭地球化学区是寻找金、钼、铅、铀等矿产的有利地区;秦岭造山带秦祁昆关山-香泉地球化学区金具有一定找矿前景;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地球化学区是寻找铬、镍、金、锑、银、钼等矿产的有利地区;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地球化学区寻找金、锑、汞、银、铅、锌矿产潜力巨大,但钨、钼、铜、钒、磷等矿产也不容忽视;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球化学区目前虽矿产种类繁多,可矿产地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扬子陆块北缘地球化学区寻找金、铅、锌、铜、铁、铬、镍、磷、锰等矿产前景广阔,具寻找大型、超大型矿产的资源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赵佳[6](2018)在《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贫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着,但随着扶贫工作的纵深推进,扶贫和脱贫工作的难度加大,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更为重要的是贫困群体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机制。因此,围绕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从多视角、多维度展开研究,并创新扶贫机制。近年来,关于社会资本与区域贫困二者的联系研究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且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缺乏与持续贫困存在密切的联系。原因是:社会资本作为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资源,可以助力农户拓展机会、增强职业能力、防范风险,从而达到减缓贫困目标。同时,借助社会资本,贫困农户可获得精神上的鼓舞和行为上的激励,从而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以陕西秦巴山区农户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在文献综述与评价基础上,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围绕社会资本与贫困群体发展间的关系,制定本文的理论分析范式、实证分析模型和数据收集方式。其次,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分析社会资本与贫困群体发展间的关系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最后,根据社会资本属性,将秦巴山区农户社会资本划分为为结构型和认知型,并在信度检验基础上,形成7个表达影响农户发展的社会资本的指标,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差异、网络峰值、网络水平、信任、共享、参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测度模型;采用回归方程模型,检验农户社会资本对其增收效应的影响,并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检验社会资本的影响能否降低农户贫困的概率。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社会背景环境,确定研究对象,引出文章题目。第二部分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价,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第叁部分为实证研究,包括第叁章秦巴山区农户社会资本的测度以及第四章秦巴山区农户社会资本对贫困的影响,验证研究假设。第四部分归纳全文得出结论继而提出政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为:1.陕西秦巴山区农户的社会资本总量水平偏低,农户社会资本呈倒U型,即两端低中间高,其中社会资本综合指数越高,其各维度社会资本也越高。2.农户社会资本总量及其各维度均与农户总收入呈现显着正相关。但农户的务农收入与社会资本及其各维度相关性不显着,而农户的非农业收入则与社会资本及其各维度显着正相关。3.贫困农户社会资本总量综合指数均值及社会资本各维度值均小于非贫困农户。表明提高农户社会资本可以显着减低其贫困概率,但并非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指标增加都能显着减低农户贫困的概率,其中共享(对物质和信息共享情况)和参与(参与集体事务情况)两项指标与降低农户贫困概率的关系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任亮[7](2018)在《陕西秦巴山区多源遥感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降水是地区水循环与能量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准确地掌握降水的时空分布信息对于区域气候、生态、水文和气象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秦巴山区是我国降水情况较为复杂、山地暴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由于复杂地形和季风气候的相互作用,山地区域降水的时空异质性很强,提高降水监测能力是陕西秦巴山区降水预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问题之一。论文综合利用地面雨量观测站点、多源卫星遥感等降水观测资料,比较和验证了多源卫星遥感降水观测在陕西秦巴山区的适用性,全面构建了基于线性、局部线性和非线性的多种卫星降水数据降尺度模型,旨在得到lkm空间分辨率精细化卫星遥感降水资料,以揭示山地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选取不同卫星遥感降水产品,评估出研究区域内精度较好的降水产品;然后,选择合适的降水解释因子构建降尺度回归模型,经过残差校正,获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降水数据;最后,利用气象站点实测降水对各降尺度模型的降尺度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选取多种卫星遥感降水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降水产品在陕西秦巴山区的适用性。(1)在日时间尺度,TRMM和CMORPH的日降水拟合优度RR2均在0.3左右,精度优于PERSIANN;TRMM对日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稍好于CMORPH,PERSIANN最差;GPM日降水精度优于TRMM,在冬季表现最为明显;GPM的日降水事件探测能力也稍优于TRMM,特别是在关中盆地区域。另外,卫星降水数据对秋季降水评估精度最好,春、夏季稍差于秋季,对冬季降水过程的评估能力最差。(2)在月时间尺度,TRMM、CMORPH、PERSIANN叁种卫星降水产品中TRMM精度最好,其拟合优度R2达到0.85;比较2014.4-2016年TRMM和GPM月降水产品,月降水精度评估R2分别为0.84和0.83,其中对冬季降水的评估精度最差,R2仅分别为0.39和0.24。在降水估计误差方面,GPM误差小于TRMM。另外,卫星降水产品在月时间尺度的估计精度普遍高于日时间尺度。2.选择合适的降水解释因子,作为降尺度回归模型的输入变量,有助于提高降尺度模型的精度。模型降尺度精度既取决于模型的回归关系,也与模型输入变量密切相关。在MLR降尺度模型构建中,利用ArcGIS“探索性回归”工具选择出最优降水解释变量组合Lon,Lat,LSTDN,NDVI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在GWR降尺度模型构建中,使用ArcGIS“地理加权回归(GWR)”工具对输入的候选解释变量的所有可能组合进行评估,最终选取该模型最优降水解释变量LSTDN作为模型唯一的输入变量;在机器学习降尺度模型构建中,使用穷举搜索法,对输入变量的所有子集组合情况进行评估,最终选择出最佳的输入变量组合Lon,Lat,NDVI,LSTDN。3.各种不同降尺度模型的降尺度数据,经残差校正后获取1km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降水产品,并利用气象站点数据,对模型降尺度结果进行验证。(1)比较基于线性回归的MLR模型和GWR模型在2015年5月和8月降尺度结果,GWR模型TRMM降尺度结果与实际降水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77和0.57,GPM降尺度结果与实际降水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69和0.63。相对于GWR模型,全局线性回归MLR模型降尺度精度较低,不适合获取高分辨率遥感降水数据。(2)比较4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在2015年5月和8月降尺度结果,发现基于集成算法的RF模型精度最好,其TRMM降尺度结果的精度指标R2分别达到0.72和0.69,GPM降尺度结果的精度指标R2分别达到0.63和0.68。CART模型和k-NN模型精度次之,SVM模型精度最差,不适合用来获取高分辨率遥感降水数据。(3)降尺度结果残差校正有助于提高模型降尺度结果精度。其中GWR模型和4种机器学习降尺度模型降尺度结果数据在经过残差校正后,精度评价指标R2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误差评价指标Bias、RMSE和MAE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总体上,卫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分析不仅提升了降水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而且数据的精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论文基于4种卫星遥感降水数据,以陕西秦巴山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分析了卫星降水数据在研究区内的有效性。针对TRMM和GPM数据,提出完善的降尺度方法,获取了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降水数据,具有一定的方法创新。(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吕佼佼,范文,吕远强[8](2018)在《考虑土层深度分布的浅层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城幅(1:10 000)为例,利用背包钻机获取土层深度,以坡度、曲率及湿度系数为因子,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因子组合的土层深度推估公式。运用TRIGRS程序进行浅层滑坡危险性评价,并结合分类误差矩阵探讨不同土层深度模型对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简单回归,以坡度为因子作指数回归结果为最佳,多重回归同时考虑了叁种因子,其结果优于所有简单回归的结果。恒定深度模型的滑坡预测正确率极低,坡度单因子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0.38%,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复合因子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1.26%,成功率曲线下面积为0.744,说明复合因子模式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8年02期)
马蕾[9](2018)在《陕西秦巴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浙江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秦巴地区是我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有一些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本文通过调研陕西秦巴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总结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倩[10](2018)在《陕西安康-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主动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砥柱作用,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至关重要。本文选取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陕西省安康市为例,从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总结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为金融支持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陕西秦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普惠性幼儿园是我国为实现更多适龄幼儿"有园上、上得起、上合格园"的目标,努力改善民众人力资本状况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尤其在偏远的特困连片山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为广大适龄儿童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然而,研究发现,陕西秦巴特困连片山区普遍存在对民办幼儿园普惠性认识不到位,保教工作缺乏统一标准,重建轻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改善该地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现状,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宣讲;重视幼儿的中心地位,提高保教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保教质量监测与评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陕西秦巴论文参考文献
[1].田梦煜,宋佃星.秦巴山区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研究——以陕西商南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罗燕.陕西秦巴特困连片山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19
[3].王健,彭小军,雷哲.奏响在秦巴山区的扶贫赞歌——陕西旬阳县交通运输系统倾力助推脱贫攻坚纪实[J].西部大开发.2018
[4].袁梁.生态补偿政策、生计资本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樊会民,张嘉升,柏千惠,安兴.陕西秦巴地区地球化学分区及找矿意义[J].西北地质.2018
[6].赵佳.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贫困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7].任亮.陕西秦巴山区多源遥感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吕佼佼,范文,吕远强.考虑土层深度分布的浅层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J].灾害学.2018
[9].马蕾.陕西秦巴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浙江的启示[J].浙江农业科学.2018
[10].李倩.陕西安康-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构建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