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

额叶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

一、额区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琼[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TON的用药规律及机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目的:整理近20年以中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 optic neuropathy,TON)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中涉及的中药处方进行系统分析,探究中药治疗TON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2000年1月至2020年9月关于中药治疗TON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Excel 2016进行中药频次频率、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特点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频次≥7的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IBM SPSS25.0对频次≥5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文献38篇,获得处方38个,共涉及74味中药,中药累及使用频次为392次,使用频次最多的前五位中药为: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柴胡。最常用的基础方为血府逐瘀汤和除风益损汤。(2)药物归经上,归于足厥阴肝经的中药频次最高,其次为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药性方面,温性药与寒性药使用频次最高;药味方面,使用频次在前三位的是苦味药、甘味药和辛味药。(3)中药功效类别上,使用频次位于前两位的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4)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00%时,支持度位于前三位的关联规则是川芎-桃仁、川芎-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红花。(5)根据聚类分析,可将中药聚为四类:藁本、前胡、防风聚为一类;熟地、白芍、当归聚为一类;红花、桃仁、牛膝、川芎聚为一类;柴胡、枳壳、桔梗聚为一类。结论:(1)中医治疗TON的高频次中药为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柴胡,功效类别以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为主,支持度前三位的关联规则为川芎-桃仁、川芎-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红花,均体现中医治疗TON的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补虚行气;(2)治疗TON的中药多归于肝、心二经,且以苦味药和甘味药为主,寒温属性药物均有,符合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的性味归经特点;(3)治疗TON最常用的处方为血府逐瘀汤和除风益损汤,聚类分析展现了治疗TON常用处方的组方配伍特点,即以活血化瘀药(红花、桃仁、川芎等)和补虚药(白芍、当归等)为主,辅以祛风解表药(藁本、前胡、防风)与行气药(柴胡、枳壳、桔梗)。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红花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探究红花治疗TON视神经损伤的潜在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1)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红花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红花有效成分-基因靶点的调控网络;(2)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筛选TON相关芯片,使用GEO2R筛选疾病差异基因,使用韦恩分析得到红花有效成分治疗TON的核心靶点;(3)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红花对TON基因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使用 BisoGenet、CytoNCA 软件包提取核心互作网络;(4)使用DAVID数据平台对筛选出的红花治疗TON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日本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获得红花17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共205个;筛选出GSE17117芯片中TON的差异表达基因共617个,其中上调基因429个,下调基因188个;(2)经过韦恩分析,筛选出红花治疗TON的核心靶点11个;(3)通过PPI网络构建和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红花治疗TON的14个核心靶点蛋白;(4)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红花作用于TON的靶点主要富集于胞外间隙、细胞质基质、顶端细胞;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有机物质的应答、凋亡过程中的正调控等;相关的分子功能主要为结合核激素受体、结合蛋白质复合物。(5)KEGG调控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红花调控TON的通路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通过对红花有效成分治疗TON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我们推断出红花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 9,MMP9)等靶点调控TNF等相关信号通路,干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从而在TON的治疗中起到视神经保护的作用。第三部分红花注射液对L-谷氨酸钠诱导的RGC-5细胞TNF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体外实验验证红花注射液对视神经损伤后RGCs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1)实验采用星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N)诱导RGC-5神经元性分化;采用CCK-8法,筛选RGC-5谷氨酸损伤模型中L-谷氨酸钠最佳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以及红花注射液干预RGC-5细胞的最佳浓度。(2)根据检测目标的需要,将RGC-5细胞按照1×105/ml的浓度接种至相应培养板中;经STSN诱导后的,分别标记为5个实验组:细胞对照组(A组)、L-谷氨酸钠模型组(B组)、红花注射液组(C组)、抑制剂Ac-DEVD-CHO组(D组)、红花注射液联合抑制剂组(E组)。A组添加DMEM-H培养基,B-E组加入所筛选的最佳L-谷氨酸钠损伤浓度培养基。根据筛选出的L-谷氨酸钠损伤时间孵育后,按照分组进行加样:A组加入DMEM-H培养基,B组加入同浓度的L-谷氨酸钠培养基,C组加入筛选出最佳浓度的红花注射液培养基,D组加入10μmol/L的Ac-DEVD-CHO培养基,E组加入最佳浓度的红花注射液联合Ac-DEVD-CHO培养基。培养24h后进行检测。(3)实验指标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RGC-5细胞中Brn3a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各实验组RGC-5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I型TNF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I,TNFR1)、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Caspase-8、Caspase-3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经筛选,浓度为0.5 μmol/L的STSN培养基孵育1 h可诱导RGC-5发生神经元形态改变。浓度为8mmol/L的L-谷氨酸钠干预18h所建立的RGC-5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率能够达到43.98%,最接近细胞半数凋亡剂量(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60%的红花注射液干预 RGC-5 细胞 24h,细胞抑制率为41.34%,最接近IC50。最终选择0.5 μmol/LSTSN诱导RGC-5细胞1h促进RGC-5的分化,10 mmol/L的L-谷氨酸钠干预18 h建立RGC-5损伤模型,70%红花注射液作为本次实验的干预浓度。(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GC-5细胞可以表达鼠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特异性转录因子Pou结构域转录因子3A(POU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3A,Brn3A)。(3)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细胞存活率仅为68.35%;C组细胞存活率为77.51%,D组81.13%,E组为86.88%;与B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相比,C、D、E组的OD值均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各组RGC-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A 组 3.43%,B 组 25.75%,C 组 15.88%,D 组 14.21%,E 组 11.56%。与 B 组相比,C、D、E组的凋亡率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TNFR1/FADD/Caspase-8/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B组比较,C、D、E组的TNFR1、FADD、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FR1、FADD、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上,C组与D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红花注射液与抑制剂Ac-DEVD-CHO 在调控 TNFR1、FADD、Caspase-8 蛋白上效力相当;在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C组与D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降低Caspase-3蛋白水平上,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较红花注射液效果更显着。此外,E组在降低Caspase-8、Caspase-3蛋白水平上,较C组、D组更显着(P<0.05),说明红花注射液联合抑制剂可以起到协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1)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L-谷氨酸钠对RGC-5细胞的凋亡损伤,提高其存活率;(2)70%红花注射液能够发挥明显的抗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GC-5细胞中TNFR1、FADD、Caspase 8、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调控TNFR1信号通路实现的。

刘永浩[2](2020)在《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入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4例(104眼),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眼别,受伤原因,致伤机制,伤口大小,受伤区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患者均行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随访期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部恢复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一般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的104例成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6:1,其中左眼49例,右眼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7±13.26岁。本研究纳入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中,包括穿通伤16例(15.4%),贯通伤5例(4.8%),破裂伤37例(35.6%)以及异物伤46例(44.2%)。其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在工作时被铁屑、铁钉等金属锐器崩伤,伤口总长度不超过10mm有79例(76.0%),超过10mm共25例(24.0%),受伤区域位于I区49例(47.1%),II区18例(17.3%),III区8例(7.7%),I+II区10例(9.6%),II+III区13例(12.5%),I+II+III区6例(5.8%)。本研究的眼外伤患者中,合并晶体损伤78例(75.0%),玻璃体积血83例(79.8%),视网膜脱离32例(30.8%),眼内炎18例(17.3%)。2.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2.333±0.86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除外1例最终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其余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平均值为1.249±0.95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单因素统计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受伤机制(P=0.045)、伤口长度(P=0.014)、受伤区域(P=0.008)、术前视力(P=0.031)、玻璃体手术时机(P=0.035)、合并晶体损伤(P=0.027)、玻璃体积血(P=0.007)、视网膜脱离(P<0.001)和眼内炎(P<0.001)。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视力(P=0.040)、伤口长度(P=0.008)、合并视网膜脱离(P=0.001)以及眼内炎(P=0.019)。结论:1.需要玻璃体手术干预的成人复杂开放性眼外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与职业相关的眼外伤最为常见。2.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受伤机制、伤口总长度、受伤区域、术前视力、玻璃体手术时机、合并晶体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4.术前视力、伤口总长度、合并视网膜脱离、合并眼内炎是影响开放性眼外伤玻切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班强[3](2019)在《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我科收治的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统计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33例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患者资料。参考国内外文献及外伤致颜面部肿胀的时间变化和纤维性骨痂形成的机制,结合患者伤后到医院就诊的时机,根据患者受伤和手术时间的间隔分组:第Ⅰ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d(48h)内的患者11例,第Ⅱ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d至14d的患者13例,第Ⅲ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d至30d的患者9例,对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邱蔚六关于骨折疗效评价的标准,检查并记录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颞下颌关节区有无疼痛与创伤前是否相仿、有无感染及面瘫等,对比三组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差异,探讨治疗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手术时机。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54,P=0.308)。(2)功能恢复情况: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44,P=0.003)。进行两两比较:第Ⅰ组与第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第Ⅱ组与第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第Ⅰ组与第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1)本研究对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本研究对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伤后2周内手术治疗的功能重建效果优于伤后15-30d的效果。(3)本研究对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伤后2d内手术治疗效果与伤后3-14d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刘美麟,陈晓隆[4](2016)在《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眼科病房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52例152眼,对其年龄、性别、眼别、职业、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并发损伤、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伤者平均年龄40.45±38.32岁,男女比例5.9∶1,左右眼比例1.27∶1。职业多为工人、农民及离退休中老年人。受伤原因以异物扎伤、拳击伤、摔伤最为常见。受伤部位以Ⅲ区多见。并发症多为虹膜脱出或嵌顿、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脱出、前房积血或积脓、玻璃体积血等。术后86例患者不同程度视力提高,但仍有25眼术后无光感患者依情况摘除眼球。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开放性眼外伤视力情况并降低致盲率,但伤者多受伤严重、视力提升幅度低,从而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郑松[5](2015)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的美容修复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全面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保守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组治疗后对比两组复位效果、张口度及并发症等。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保守组;手术组平均张口度明显大于保守组;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保守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复位效果好,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面部功能,改善患者面部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姚伟伟[6](2015)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和探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全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折解剖复位总有效率、平均张口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咬合功能,改善面部形态,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柯岳[7](2012)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临床治疗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颧骨复合体(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CF)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2.评价ZCF术后疗效,揭示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3.探讨不同ZCF的手术入路、复位标准、固定方式,为ZCF选择最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与材料:1.通过调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住院的148例ZCF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分析ZCF流行病学特征。2.对符合纳入条件的4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合并伤、治疗方式、手术路径、疗效等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手术径路、复位标准、固定方式与部位以及影响治疗预后因素。采用SPSS16.0统计学工具进行x2检验。结果:1.148例ZCF患者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37.47岁,其中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4.48:1;致伤因素中交通事故排第一位占47.3%,斗殴伤、摔伤、工伤、运动伤依次占16.2%、12.8%、8.8%、6.7%;ZCF合并伤者94例占63.5%,最常见的是颅脑损伤占33.3%,下颌骨骨折、四肢伤、胸腹损伤、脊柱伤分别占20.8%、18.8%、14.6%、6.3%;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7、8、9三个月,占所有发病数46%;2.48例ZCF手术患者,外伤后二周内得以手术36例(75.0%);术后三个月回访治疗效果评估I级者32例(66.7%);手术路径以下睑缘切口与口内前庭沟切口最常见,其中下睑缘切口24例(50.0%),口内前庭沟切口37例(77.1%);二点固定(13例,27.0%)与三点固定(21例,43.8%)为最常见的固定方式;钛板放置总量为153枚,颧额缝放置38枚,颧牙槽嵴及颧颌缝放置39枚,眶下缘放置36枚,骨折断端37枚。结论:1.交通事故是导致ZCF的主要因素;ZCF发病主要人群为20-40岁青壮年男性;颅脑损伤为ZCF最常见的合并伤。2.头皮冠状切口、面部小切口配合口内前庭沟切口为最常用手术径路,头皮冠状切口常用于陈旧性颧骨复合体骨折,面部小切常用于新鲜颧骨复合体骨折。3.大多数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骨折类型、合并伤以及手术时机影响ZCF术后疗效。ZCF固定部位以颧额缝、眶下缘、颧颌支柱或颧牙槽嵴、骨折断端的为主;两点与三点以上固定可达到骨折的稳定。

高丽荣[8](2008)在《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为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1-2006年间应用小型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方法治疗的220例面中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进行总结,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伤、手术入路、钛板放置、颌间固定、术后咬合关系、并发症等情况,将结果输入excel数据库,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汇总后所得的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论述。结果:220例患者中以上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占全部骨折的39.09%。最易伴发的合并伤为下颌骨骨折。在手术入路上,本组病例中前庭沟切口应用最为广泛,占32.73%,其次为口内外联合切口,占32.27%。在钛板放置位置上,主要固定于:颧牙槽嵴、颧额缝(眶外缘)、眶下缘、颧弓、梨状孔旁等支柱部位。钛板应用上,应用微型钛板351块,小型钛板267块,二者之比:1.31:1。上颌骨骨折应用小型钛板较多,占68.29%,而颧骨颧弓骨折、颧骨复合体骨折、眼眶及鼻眶筛骨折则较多应用微型钛板。104例患者术后给予颌间牵引固定,占47.27%,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之间、伴下颌骨骨折组和不伴下颌骨骨折组之间、上颌骨骨折组和颧骨复合体骨折组之间的颌间牵引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坚强内固定术后颌关系恢复方面,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在术后4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伴下颌骨骨折组和不伴下颌骨骨折组术后当天和术后4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202例患者开口度大于2cm,其中,99例患者开口度大于3cm,在未行颌间固定组,60.34%的病例术后开口度正常,在颌间固定组,只有27.88%的病例术后4周开口度正常。感染是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同钛板数量术后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3-7块钛板者更易发生感染。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还包括眶下神经损伤、咬合干扰等。218例患者获得正常理想面型。结论: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适用于面中部骨折,在骨折线的对位以及术后颌关系、开口度的恢复方面均良好,小型钛板在许多位置上被微型钛板取代。对于多发性、粉碎性以及陈旧性骨折,单纯坚强内固定有时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可以辅助颌间牵引固定。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以前庭沟切口及口内外联合切口常用,钛板放置以恢复垂直和水平支柱为原则。应尽量避免术后感染,减少颌干扰的发生。

吴鲁华[9](2006)在《重明益损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综述了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中、西医研究和治疗现状,重点讨论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中西医发病机制,观察中药汤剂重明益损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撞击青盲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撞击青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临床一般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无差别,治疗组给予重明益损汤和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和灯盏花素治疗,均为3个疗程,以视力、视野、电生理、中医气虚血瘀型症状积分等为主要观察指标,系统收集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资料,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3%;对照组有效率为44.4%。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症状总积分、临床症状改善、视力提高、视野改善(MD ,L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视野平均光敏感度、电生理、舌象脉象改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撞击青盲的证候特点为郁、虚、瘀。中药重明益损汤的疗效优于西药弥可保,可为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剂。

龚万新[10](2002)在《额区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二、额区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额区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TON的用药规律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文献综述一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红花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方法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资料录入及处理
        1.6 处方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基本信息
        2.2 处方中药频次分析
        2.3 处方中药归经频次分布
        2.4 处方中药药性频次分布
        2.5 处方中药药味频次分布
        2.6 处方中药功效类别频次分布
        2.7 处方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2.8 处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医对TON的认识
        3.2 治疗TON的常用处方分析
        3.3 纳入处方中高频中药的分析
        3.4 处方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
        3.5 治疗TON处方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3.6 治疗TON处方中药的聚类分析
        3.7 本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红花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高频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2 TON表达谱芯片数据下载及数据整理
        1.3 视神经挤压5天后的C57BL/6J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1.4 红花治疗TON靶点的PPI网络构建
        1.5 红花作用靶点与筛选出的TON差异表达基因的韦恩分析
        1.6 关键靶点基因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红花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2.2 红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2.3 TON芯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2.4 红花治疗TON靶点的PPI网络构建
        2.5 红花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与TON差异基因交集靶点筛选
        2.6 红花治疗TON核心靶点基因的GO富集分析
        2.7 红花治疗TON核心靶点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
        3.2 选择红花作为该研究主要对象的原因
        3.3 红花治疗TON的作用靶点分析
        3.4 红花治疗TON靶点的PPI网络分析
        3.5 红花治疗TON潜在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研究三 红花注射液对L-谷氨酸钠诱导的RGC-5细胞TNF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
        2.2 细胞培养
        2.3 细胞传代
        2.4 细胞冻存
        2.5 细胞计数
        2.6 免疫荧光检测转录因子Brn3a的表达
        2.7 筛选STSN诱导RGC-5分化的最佳浓度
        2.8 CCK-8法筛选RGC-5谷氨酸损伤模型最佳浓度及时间
        2.9 CCK-8法筛选红花注射液干预RGC-5谷氨酸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及时间
        2.10 CCK-8法检测红花注射液对STSN诱导后RGC-5细胞谷氨酸损伤模型细胞存活率
        2.11 流式细胞术检测红花注射液对STSN诱导后RGC-5细胞谷氨酸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率
        2.12 Western-blot检测L-谷氨酸钠诱导的RGC-5损伤模型相关凋亡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
        2.13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RGC-5细胞的体外培养
        3.2 RGC-5的鉴定
        3.3 STSN诱导RGC-5分化
        3.4 L-谷氨酸钠诱导RGC-5细胞凋亡损伤模型
        3.5 红花注射液干预RGC-5细胞浓度的筛选结果
        3.6 红花注射液对L-谷氨酸钠诱导后RGC-5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7 红花注射液对各组RGC-5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8 红花注射液通过TNFR1/FADD/Caspase-8/Caspase-3通路调控RGC-5的凋亡
    4 讨论
        4.1 红花及其有效成分保护RGCs的相关研究
        4.2 红花及其有效成分对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的调控
        4.3 在视神经损伤中,细胞凋亡对RGCs的存活起重要作用
        4.4 TNFR/FADD/Caspase-8/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
        4.5 使用STSN分化RGC-5细胞的意义
        4.6 红花注射液对L-谷氨酸钠诱导后RGC-5细胞凋亡通路的调控及分析
        4.7 本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红花活性成分对应靶点的基本信息
    附录2 TON差异基因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发病率
        2.1.2 性别及年龄
        2.1.3 致伤原因
    2.2 开放性眼外伤的检查
    2.3 开放性眼外伤损伤区域及合并损伤
    2.4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
        2.4.1 初始视力
        2.4.2 损伤机制
        2.4.3 伤口长度
        2.4.4 晶状体损伤
        2.4.5 玻璃体积血
        2.4.6 视网膜脱离
        2.4.7 眼内炎
        2.4.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4.9 玻璃体手术时机
    2.5 治疗
    2.6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一般临床资料
        3.3.2 眼部检查
        3.3.2.1 检查方法
        3.3.2.2 伤口分区
        3.3.2.3 记录内容
        3.3.2.4 辅助检查
        3.3.3 随访观察
    3.4 治疗方法
        3.4.1 一期眼球修复术
        3.4.2 二期玻璃体手术
    3.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5.1 视力测量方法
        3.5.2 视网膜情况
        3.5.3 疗效评判标准
    3.6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性别及眼别
        4.1.2 年龄
        4.1.3 受伤机制及受伤原因
    4.2 手术疗效
        4.2.1 一般疗效
        4.2.2 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比较
        4.2.3 手术并发症
    4.3 不同因素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分析
        4.3.1 性别、眼别及年龄
        4.3.2 受伤机制
        4.3.3 伤口总长度
        4.3.4 受伤区域
        4.3.5 术前视力
        4.3.6 玻璃体手术时机
        4.3.7 合并眼部损伤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特征
    5.2 开放性眼外伤的手术疗效
    5.3 影响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5.3.1 受伤区域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2 损伤机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3 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4 伤口长度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5 晶体损伤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6 玻璃体积血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7 视网膜脱离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8 眼内炎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0 一期修复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3.11 玻璃体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5.4 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手术治疗方法
        2.2.1 耳屏前入路
        2.2.2 固定方式
        2.2.3 术后处理
    2.3 观察指标
    2.4 分组情况
    2.5 结果评价指标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情况
    3.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4.1.1 手术时机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1.2 手术时机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4.1.3 伤后2d内与3-14d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4.2 手术治疗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临床经验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入院后处理
        1.2.2 手术治疗
        1.2.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眼外伤患者性别和眼别及年龄情况
    2.2 眼外伤患者职业情况
    2.3 眼外伤患者受伤原因
    2.4 眼外伤患者损伤部位分区
    2.5 眼外伤患者合并损伤类型
    2.6 眼外伤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3 讨论
    3.1 开放性眼外伤好发人群
    3.2 开放性眼外伤致伤类型及受伤原因
    3.3 开放性眼外伤受伤分区
    3.4 开放性眼外伤合并损伤
    3.5 开放性眼外伤手术治疗效果

(5)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的美容修复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复位效果对比
    2.2两组治疗后不同张口度对比
    2.3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3讨论

(6)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效果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张口度分析: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7)颧骨复合体骨折临床治疗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二、正文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三、综述
    (一)综述
    (二)参考文献
四、致谢

(8)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正文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重明益损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一、基础研究
        二、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重明益损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额区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TON的用药规律及机制[D]. 吴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永浩. 吉林大学, 2020(08)
  • [3]不同手术时机对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功能重建的术后效果分析[D]. 班强.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4]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J]. 刘美麟,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6)
  • [5]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的美容修复效果分析[J]. 郑松. 中国医疗美容, 2015(06)
  • [6]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姚伟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15(04)
  • [7]颧骨复合体骨折临床治疗回顾性研究[D]. 柯岳.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8]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D]. 高丽荣. 天津医科大学, 2008(01)
  • [9]重明益损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D]. 吴鲁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10]额区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J]. 龚万新. 实用临床医学, 2002(06)

标签:;  ;  ;  ;  ;  

额叶开放性骨折2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