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厌恶学习论文_李海艳,程振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味觉厌恶学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味觉,厌恶,迷走神经,大鼠,螺丝钉,乳头,杏仁。

味觉厌恶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艳,程振宇[1](2013)在《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舌乳头上皮leptin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CTA)大鼠模型,观察CTA对舌乳头上皮瘦素(lep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的方法建立大鼠CTA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舌乳头上皮细胞leptin的表达。结果:leptin免疫阳性产物位于大鼠舌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呈棕黄色。与对照组比较,CTA组大鼠舌丝状乳头、菌状乳头上皮lept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可影响leptin在舌乳头上皮中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海艳,孔祥玉[2](2012)在《味觉厌恶学习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鼠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进行6次这样的训练后,观察迷走神经前干的放电情况。雄性SD大鼠适应饲养后,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45 mg/kg)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手术暴露顶骨。将医用单孔聚乙烯管的一端,由皮肤切口处经耳眼间皮下组织导入大鼠颊部并穿入口腔,在口腔内加一垫圈固定,在顶骨表面固定两螺丝钉,将导管上端用牙托粉固定于螺丝钉上,实验时将味溶液经导管注入口腔。口腔插管手术后3~5 d,经(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2-10-19)

李海艳,孔祥玉[3](2011)在《味觉厌恶学习对leptin受体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大鼠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进行连续叁次这样的训练后,观察舌乳头leptin阳性结果表达的情况。购买的雄性SD大鼠适应饲养后,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45mg/kg体重)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手术暴露顶骨。将医用单孔聚乙烯管的一端,由皮肤切口处经耳眼间皮下组织导入大鼠颊部并穿入口腔,在口腔内加一垫圈固定,在顶骨表面固定两螺丝钉,将导管上端用牙托粉固定于螺丝钉上,实验时将味溶液经导管注入口腔。口腔插管手术后约3~5 d,经口腔插管向口腔内注入0.2 mol/L蔗糖溶液5 ml,5 min内注完。20 min后,腹腔注0.15 mol/L的LiCl(20 ml/kg体重),禁食禁水12 h后,用两瓶法测定水和蔗糖的摄取量,重复3次予以巩固。灌流固定取舌,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反应。leptin受体的阳性表达出现在舌乳头的上皮,而且CTA组舌乳头上皮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的表达。结果表明:目前认为味觉器官是leptin作用于外周的靶器官之一,动物建立CTA后,表现为对甜味的明显厌恶,Leptin通过与味觉细胞的ob-Rb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对甜味物质的反应,表现出阳性结果的表达率高,提示由leptin引起的味觉调整可能参与了对食物吸收的调整。(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1-08-08)

史玉兰,隋慧雪,连佳芳[4](2009)在《杏仁核在味觉厌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摄取某种具有新异味觉的食物后,若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内脏不适感觉或食物中毒症状,动物便会记住这种食物的特殊味觉特征,在以后摄食活动中,减少或拒绝对相同味觉特征食物的摄取,这种行为变化过程称为味觉厌恶学习(conditioned taste aver(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史玉兰,张金平,白文忠,潘培森,金凤霞[5](2008)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味觉厌恶学习建立和保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于味觉厌恶学习(CTA)建立和保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CTA建立组、CTA建立前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腹腔注射组以及CTA建立后纳洛酮腹腔注射组,以纳络酮为工具进行行为学研究.结果:在动物获得对糖精溶液的CTA后,再次给以糖精溶液,各组大鼠的糖精溶液摄取量均呈逐日增多趋势.在给以糖精溶液前注射纳洛酮的大鼠,CTA消退较慢,而腹腔注射LiCl后20min给以纳洛酮,对CTA的记忆保持无明显影响.结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参与了CTA形成过程的调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李海艳[6](2007)在《大鼠味觉厌恶学习对迷走神经传入放电及脑内FOS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摄取某种新异的味觉刺激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内脏不适,动物便可“记住”这种食物的味觉特征,减少或拒绝摄取具有相同味觉特征的食物,这种行为变化过程称为味觉厌恶学习(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CTA)。CTA是味觉信息和内脏信息发生整合作用的结果,是动物避免重复摄取有毒食物的一种重要学习机制。迷走神经是第十对脑神经,内脏不适感觉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入脑内,从而来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有研究表明,如果于膈下切断迷走神经,内脏不适刺激会影响脑内的FOS蛋白的表达。但是动物建立CTA后,于膈下切断迷走神经,味觉引起的脑内FOS蛋白的表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切断迷走神经与建立CTA存在交互作用吗?不同的味觉信息能否影响迷走神经的传入放电呢?目前尚无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以口腔插管灌注0.2mol/L蔗糖为CS,腹腔注射0.15mol/LLiCl为US,使大鼠建立CTA,重复这样的6次操作,用电生理方法观察了建立CTA后,迷走神经传入放电的变化;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胃支,一周后灌流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切断迷走神经和建立CTA对脑内相关核团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别用蔗糖、奎宁刺激大鼠的舌部,在刺激前、刺激后即刻、刺激后30min、刺激后60min,膈下迷走神经传入放电积分值,都是CTA组大鼠的大于对照组的。2.在正常组大鼠中,用蔗糖和奎宁刺激,在刺激后即刻、刺激后30min、刺激后60min,都没有明显差异。而在CTA大鼠中,只有在刺激后60min,用奎宁刺激的放电积分值大于用蔗糖刺激的放电积分值。3.经口腔插管灌注蔗糖作为CS,腹腔内注射LiCl作为US,经6次训练后,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胃支,一周后,大鼠仍然厌恶蔗糖。4.味觉诱导的FLI神经元广泛分布在各脑区。比如CeA、AP、Sol、PBN、BST等脑区均有FOS阳性神经元。5. CTA迷走神经切断组、CTA假手术组、正常迷走神经切断组、正常假手术组,这四组在BSTV、Pa、PV、els的FLI神经元表达,都显示出没有明显差异。6.大鼠建立CTA后,无论是切断迷走神经还是未切断迷走神经,蔗糖诱导的c-fos表达在RPa内都多于正常大鼠的阳性神经元的表达。7.正常组大鼠,SolM和cls内FLI神经元为切断组的多于假手术组的;CTA迷走神经切断组、CTA假手术组的FLI神经元也多于正常假手术组的。结论:1.在电生理实验中,建立CTA后的大鼠放电积分值高于对照组大鼠的放电积分值,提示建立CTA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迷走神经的传入活动,可能建立CTA后胃肠感受器活动发生了变化。2.在建立CTA后,切断迷走神经,经7d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切断迷走神经的大鼠仍然厌恶条件刺激物,提示CTA的保持可以不依赖于迷走神经的传入。3. FLI免疫神经元广泛分布在各脑区的CeA、AP、Sol、PBN、BST部位,提示这些脑区FLI的表达可能与CTA的形成和胃肠感觉密切相关。4.在CTA迷走神经切断组、CTA假手术组、正常迷走神经切断组、正常假手术组,BSTV、Pa、PV、els内的FLI神经元没有差异,提示味觉厌恶学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可在条件刺激的单独作用下被激活;RPa内的FLI神经元因建立CTA而增多,而与切断迷走神经无关,建立CTA与切断迷走神经没有交互作用,提示RPa可能与CTA的形成有关。5.在上述四组中,SolM、cls的FLI神经元表达为正常迷走神经切断组的多于正常假手术的,而CTA组的也多于正常假手术组的FLI表达。提示建立CTA和切断迷走神经显示了相似的效果,可能是切断迷走神经导致了内脏的不适。说明切断迷走神经可以与给中毒刺激一样引起内脏的不适。(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4-20)

史玉兰,白文忠[7](2002)在《味觉厌恶学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味觉厌恶学习 (conditionedtasteaversion ,CTA)易于建立 ,便于施加各类影响因素 ,因而成为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常用模型之一。本文对CTA形成的影响因素 ,孤束核、臂旁核、杏仁体等在CTA形成和保持中的作用 ,CTA形成机制以及CTA与c fos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02年03期)

史玉兰,白文忠[8](2002)在《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脑内亮脑啡肽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用成年SD大鼠35只,观察了味觉厌恶学习(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CTA)对亮脑啡肽(LEK)表达水平的影响。经口腔插管注射0.1%糖精2ml后,腹腔注射0.15M LiCl(2ml/100g体重),使大鼠建立CTA,并设对照组、腹腔注射LiCl组、口腔灌流糖精组。大鼠经灌流固定后,取脑作连续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史玉兰[9](2002)在《亮脑啡肽在味觉厌恶学习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摄取某种具有新异味觉的食物后,如果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内脏不适感觉,动物便可“记住”这种食物的特殊味觉特征,减少或拒绝摄取相同味觉特征的食物,这种行为变化过程称为味觉厌恶学习(CTA)。CTA是以味觉学习和记忆为基础的适应性行为,是动物避免重复摄取有毒食物的一种重要学习机制。在实验室内让大鼠摄取其未经验过的糖精溶液后,给以可引起内脏不适的刺激(如腹腔注射LiC1溶液)可使大鼠建立CTA,减少或回避对糖精溶液的摄取。 正常大鼠在摄取糖精等甜味物质时,表现出特有的“嗜好性”行为反应,但建立对糖精溶液的CTA后的大鼠,经口腔插管强制性给以糖精溶液时,则表现出一系列“厌恶性”口腔运动反应,说明CTA的形成伴有味嗜好性变化的情绪反应。脑啡肽(ENK)是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一种,可参与情绪反应调节,引起精神欣快感,并对学习记忆具有调制作用。但ENK在CTA形成中的作用未见报道。为探讨CTA形成过程中ENK的作用,本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2%体重)腹腔注射组、0.15M LiCl溶液(2%体重)腹腔注射组、0.1%糖精溶液口腔灌流组(1.5-2ml/只,5min)和CTA建立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亮脑啡肽(LEK)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了各组大鼠丘脑外侧背核(LD)、丘脑内侧背核外侧部(MDL)、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以及丘脑网状核(Rt)等5个脑区内LEK表达水平的差异;另外将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正常CTA建立组以及在CTA建立前或CTA建立后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2mg/kg体重)腹腔注射组,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于CTA建立和保持的影响进行了行为学研究。所得数据用STAT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各样本均数间的Newman-Keuls检验。 结果: 1、LEK免疫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在各脑区。在下丘脑和杏仁体等边缘系统的有关核团,以及最后区(AP)、臂旁核(PBN)和丘脑等脑区均有LEK阳性神经元分布。 2、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各核团内LEK阳性神经元数无显 论文摘要4 着差异,合井为对照组。 3、糖精溶液口腔灌流组大鼠丘脑外侧背核(LD)和丘脑腹后内侧核 (WM)内比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均显着多于对照组:卜兀1腹腔注射组大 鼠的 LD和丘脑内侧背核外侧部(MDL)内 LE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显着少于 对照组。 4、CTA组大鼠的*、MDL以及wM内阳性神经元数显着少于糖精溶液 口腔灌流组;而其LD、MDL、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以及匠脑网状核(Rt)“内LE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与LICI腹腔注射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 5、在 CTA形成iIJ,大鼠对糖精溶液表现出“嗜好性”反应;CTA建立 后,再次给以糖精溶液时则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性”反应。 6、无论 CTA建立6U还是 CTA建立后腹腔注射纳洛酮的大鼠,均可获 得CTA。在动物获得对糖精溶液的CTA后,再次给以糖精溶液,各组大鼠 的糖精溶液摄取量均呈逐日增多趋势。在 8天的测试中,CTA建立iiJ纳洛 酮腹腔注射组大鼠摄取糖精溶液的量均少于正常CTA建立组;CTA建立后 纳洛酮腹腔注射组大鼠糖精溶液摄取量,在iiJ 6天与正常 CTA建立组相比 无显着差异,后2天糖精溶液摄取量趋于稳定,少于正常CTA建立组大鼠。 结论: 1、LEK免疫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在M、PBN、CeA、BLA、丘脑等与味 觉传导及CTA形成密切相关的脑区,提示这些脑区LEK的表达可能与CTA 形成具有密切关系。 2、口腔灌流糖精溶液时,正常大鼠表现出“嗜好性”口腔运动反应, 脑内LEK表达水平升高,而获得对糖精溶液的CTA后的大鼠再次接受糖精 刺激时,表现出“厌恶性”口腔运动反应,脑内LEK表达水平降低。并且 LEK阳性神经元在边缘系统有关核团也有较密集的分布,表明LEK表达水平。降低对于CTA形成中“味觉嗜好性”的转变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3、味觉(CS)和内脏不适感觉信息(US)在脑内的整合是动物获得 CTA。的神经生理基础,腹腔注射LICI溶液以及获得CTA的大鼠,脑内LEK表达 水平均降低,说明LEK表达的变化参与了CTA建立过程中CS心S的联合, LD、MDL、VPM可能是发生CS十S联合的重要部位。 4、在给以糖粕溶液u川 注射纳洛酮的大鼠,叮A消退较慢中删.01), 而腹腔注射LICI 后20min给以纳洛酮,对CTA 的记忆保持无明显影响 论义摘要5 …>0刀5人提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参与了CTA形成过程的调制作用, 但其影响了CTA形成过程的哪个环节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味觉厌恶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鼠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进行6次这样的训练后,观察迷走神经前干的放电情况。雄性SD大鼠适应饲养后,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45 mg/kg)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手术暴露顶骨。将医用单孔聚乙烯管的一端,由皮肤切口处经耳眼间皮下组织导入大鼠颊部并穿入口腔,在口腔内加一垫圈固定,在顶骨表面固定两螺丝钉,将导管上端用牙托粉固定于螺丝钉上,实验时将味溶液经导管注入口腔。口腔插管手术后3~5 d,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味觉厌恶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艳,程振宇.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舌乳头上皮leptin表达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

[2].李海艳,孔祥玉.味觉厌恶学习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放电的影响[C].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2

[3].李海艳,孔祥玉.味觉厌恶学习对leptin受体表达的影响[C].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1

[4].史玉兰,隋慧雪,连佳芳.杏仁核在味觉厌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

[5].史玉兰,张金平,白文忠,潘培森,金凤霞.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味觉厌恶学习建立和保持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

[6].李海艳.大鼠味觉厌恶学习对迷走神经传入放电及脑内FOS表达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

[7].史玉兰,白文忠.味觉厌恶学习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02

[8].史玉兰,白文忠.味觉厌恶学习对大鼠脑内亮脑啡肽表达水平的影响[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

[9].史玉兰.亮脑啡肽在味觉厌恶学习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蔗糖刺激后60min对照组、CTA组放电积分...奎宁刺激后即刻对照组、CTA组放电积分...蔗糖刺激后30min对照组、CTA组放电积分...蔗糖刺激后即刻对照组、CTA组放电积分...奎宁刺激后30min对照组、CTA组放电积分...奎宁刺激后60min对照组、CTA组放电积分...

标签:;  ;  ;  ;  ;  ;  ;  

味觉厌恶学习论文_李海艳,程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