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链路论文_杨路,吴芳炜,龙恳,陈德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行链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交,用户,大气,算法,平台,链路,误码率。

下行链路论文文献综述

杨路,吴芳炜,龙恳,陈德建[1](2019)在《NOMA下行链路中用户匹配和功率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下行链路,为降低用户配对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利用加权二分图最优匹配中Kuhu-Munkres算法进行用户匹配;为保障边缘小区用户的数据速率,在配对用户间进一步采用比例公平算法进行用户间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所设计的算法思路,在保证较优系统和速率的基础上,新用户配对的运算复杂度得到有效降低,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得到保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贺金领,肖玲玲[2](2019)在《基于MU-MIMO分簇调度算法的下行链路多用户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的手段来取得空间复用的增益和空间分集的增益的方法被称为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常用系统的容量和频谱的利用效率,正因为此,MIMO技术也就成为了未来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主要对于MU-MIMO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调度算法来进行研究,在对几种常用且经典的调度算法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干扰的用户调度算法,以及此种算法的改进算法,在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主要研究了分簇的MU-MIMO多用户的调度算法,为了提高论文研究的实用性,文章最后对于几种调度算法实现起来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MATLAB比较了不同算法系统的速度和产生误码率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1期)

陆音,包宽鑫,谢浩然[3](2019)在《一种基于能量效率和用户公平的NOMA下行链路功率分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采用迭加编码和串行干扰消除技术,相比于传统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但以往的研究以系统能量效率为唯一目标,往往导致用户公平性的下降,忽视了小区边缘用户服务质量。通过对能量效率最大化方案进行改进,文中提出一种同时满足系统能量效率和用户公平性的折中方案。在基站可用功率提升时,将部分功率分配给小区边缘用户,用户最低速率能够随着基站可用功率的提升而得到提高。该方案在保证小区边缘用户信息传输速率的同时,满足用户公平性需求,提升基站能量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提升用户公平性的前提下满足平均能量效率下限,基站能量利用率接近100%,实现了基站能量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明通,王捷,翟立君[4](2019)在《大规模MIMO无线专网下行链路检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充分开发利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空间上的无线资源、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为目标,在充分分析无线专网信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检测和非线性检测2种方案,将多级预编码和检测算法有机结合,对高斯、乡村、市区及山区等信道条件下的误码性能和吞吐量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球形译码算法优于MMSE检测算法,适用于基于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专网下行链路高性能接收机。(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松朗,毛忠阳,刘传辉,刘敏,黄睿鑫[5](2019)在《蓝绿激光通信空地下行链路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蓝绿激光通信系统提供设计依据,采用中纬度地区标准大气衰减模型,结合大气衰减、几何衰减与大气湍流,分析了天气现象、湍流强度、发散角与接收孔径对链路余量、信噪比和误码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确定时,链路余量和发散角与接收孔径都有关,信噪比和误码率只与接收孔径有明显关系。同时,晴天、发散角越小和接收孔径越大,链路余量越大;湍流强度越弱,接收孔径越大,信噪比越大,误码率越小。(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陈刚,黄欣,王家诚,庞宇,赵汝法[6](2019)在《NB-IoT下行链路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与扩展的一种网络,与传统无线移动通信最大的扩展在于其面向海量的低功耗、低成本设备之间的连接。窄带物联网技术(Narra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推出的移动物联网(Mobile Intenet of Things,MIoT)标准,其展现了良好的传输性能和低廉的部署成本,在国际标准化和商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称为统一标准的趋势。目前,NB-IoT系统的芯片、模组和设备的开发正在快速推进,急需配套的软件仿真平台,为硬件和芯片开发测试提供基线。本文对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NB-IoT协议中的下行链路及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基于Matlab搭建仿真平台,为芯片和模组等硬件开发流程提供便利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王新宇[7](2019)在《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NB-IoT下行链路物理层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在2020年开启全球大规模商用,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作为大规模物联网场景的重要解决方案,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在2016年由3GPP提出后就受到全世界通信厂商广泛关注。随着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协议标准化演进的脚步没有停下,这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窄带物联网新技术和新算法。为了更好的进行窄带物联网技术研究,研究者需要一个准确、高效且贴近于真实系统的平台对新技术和新算法进行测试与评估。窄带物联网系统基于LTE协议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具有带宽小、部署灵活、海量连接等特点,信号形态的重构需要研究者对物理层流程和技术进行重新设计和部署。然而,目前市面上缺乏用于测试与评估窄带物联网技术与算法的通用平台,设计并开发一款窄带物联网测试平台可填补该领域的不足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工程实践价值。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围绕窄带物联网物理层提出了下行链路平台设计方案,并开发了下行链路测试平台。该平台可用于窄带物联网下行链路物理层新技术和新算法的测试与评估,以保证技术的可靠性与兼容性。本文围绕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展开论述,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介绍了窄带物联网理论基础和OpenAirInterface平台架构特点,阐述了下行物理信号和信道的实现过程;随后对平台需求和评估指标进行分析,阐述了平台总体架构和流程设计方案,对下行链路收发流程、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接着针对系统涉及的物理层关键机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并给出了用户侧平台统计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步骤,最后阐述了测试环境配置情况,完成平台物理层验证的同时根据评估指标对平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窄带物联网下行链路平台准确有效,可以用于物理层技术与算法性能的评估与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4)

李亚如[8](2019)在《Massive 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assive MIMO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基站侧的天线阵列数量可达上百根,可以明显的提高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但在部署中,天线数量增多导致射频链路增多,且下行链路中用户侧预处理难度增大,以至于影响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本课题研究Massive MIMO系统中的天线选择技术和预编码技术。天线选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射频链路的成本并降低运算复杂度,预编码技术能够消除多天线之间的干扰,降低用户端的处理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了Massive MIMO系统信道容量特点和信道衰落模型,研究了几种经典的天线选择算法,仿真分析得出基于信道矩阵范数的天线选择算法运算复杂度较小,而基于最大化系统和容量算法能够获得较大的系统容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天线选择算法,基本思路是先根据基于信道矩阵范数准则选择出部分天线,降低运算复杂度,再从部分天线中选择出目标天线数量,此过程以最大化信道容量作为目标函数,并利用凸优化的内点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8dB,基站天线数M=128,选择天线数N=3时,与NBS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系统容量增加了约2.75bps/Hz,与最大化系统和容量算法相比,其运算复杂度由O(M3 5)下降到O((2N)3.5)。(2)研究了传统MIMO系统下的预编码算法,分析了基于迫零预编码、基于均方误差预编码、基于信漏噪比预编码和基于信干噪比预编码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漏噪比预编码误码性能虽不如其他叁种方法,但预编码矩阵的求解只与自身预编码矢量有关而与其他用户无关的特点更加适合Massive MIMO系统。基于此,给出一种结合天线选择的预编码算法,其思想是利用天线选择后的信道矩阵,求解基于SLNR的预编码矩阵,并仿真分析了联合算法的系统性能和运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联合预编码算法与单独预编码算法相比,在低信噪比时,其误码率相差不大;在高信噪比SNR=20dB,基站天线数M=256,选择天线数N=3时,系统容量增益约为1.8 bps/Hz,同时求解预编码矩阵时的运算次数降低了约(M2--N2)。(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金伏,王鹤鸣,战金龙,段会兰,江帆[9](2019)在《NOMA下行链路结合大规模 MIMO的预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是5G无线网络的基本支持技术,可满足大规模连接和高吞吐量的异构需求,能增加可接入的用户数。NOMA的关键思想是同一资源块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系统可容纳的用户数增加,但对系统容量的提升有限,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在NOMA的基础上,将其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结合,提高系统的容量,同时将下行多用户按照信道差异进行用户匹配,两两分为一簇,簇与簇之间的干扰采用块对角化(BD)算法进行消除,簇内用户之间的干扰采用串行干扰进行消除。仿真结果表明:发送端采用BD预编码可降低终端受到的干扰,结合大规模MIMO的NOMA系统频谱效率有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匹配分组后,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玉,崔晟,刘德明,江阳[10](2019)在《星地下行链路中多孔径相干光接收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大气湍流效应、气象条件和孔径平均效应的条件下,对星地下行链路中基于等比合并算法的多孔径相干光接收机的性能进行研究,推导了其误码率(BER)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各种湍流强度、气象条件和孔径大小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下行链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采用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的手段来取得空间复用的增益和空间分集的增益的方法被称为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常用系统的容量和频谱的利用效率,正因为此,MIMO技术也就成为了未来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主要对于MU-MIMO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调度算法来进行研究,在对几种常用且经典的调度算法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干扰的用户调度算法,以及此种算法的改进算法,在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主要研究了分簇的MU-MIMO多用户的调度算法,为了提高论文研究的实用性,文章最后对于几种调度算法实现起来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MATLAB比较了不同算法系统的速度和产生误码率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行链路论文参考文献

[1].杨路,吴芳炜,龙恳,陈德建.NOMA下行链路中用户匹配和功率分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2].贺金领,肖玲玲.基于MU-MIMO分簇调度算法的下行链路多用户调度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陆音,包宽鑫,谢浩然.一种基于能量效率和用户公平的NOMA下行链路功率分配方案[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孙明通,王捷,翟立君.大规模MIMO无线专网下行链路检测算法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

[5].李松朗,毛忠阳,刘传辉,刘敏,黄睿鑫.蓝绿激光通信空地下行链路性能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9

[6].陈刚,黄欣,王家诚,庞宇,赵汝法.NB-IoT下行链路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仿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7].王新宇.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NB-IoT下行链路物理层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李亚如.Massive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9].王金伏,王鹤鸣,战金龙,段会兰,江帆.NOMA下行链路结合大规模MIMO的预编码[J].光通信研究.2019

[10].张晓玉,崔晟,刘德明,江阳.星地下行链路中多孔径相干光接收机性能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论文知识图

在不同下行信号ER情况下,波长为1545...联合优化方法跨层设计过程不同运营商运营的TDD邻信道小区此处将...下行链路系统模型控制OFDM符号2结构编码调制过程

标签:;  ;  ;  ;  ;  ;  ;  

下行链路论文_杨路,吴芳炜,龙恳,陈德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