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伏吾[1]2004年在《农村科普对策分析》文中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迈向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与之不相称的是,当前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普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科学普及的关键在于以适当的方式,将最适合的技术知识传播给最需要的社会公众。因此,从事农村科普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传播学理论及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要善于研究政策、分析形势;要善于同农民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善于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以获得他们的知识,争取他们协助搞好科普工作。本文从传播学的理论出发,首先探讨了当前科普理论的发展,然后重点对我国当前农村科普现状进行了浅析。最后有针对性的以湖南省涟源市的具体情况作为个案,探讨性地研究了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对策。作者在研究农村科普受众状况时,重点分析了农村科普受众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给科普带来的影响及提出的要求;在分析农村科普的传播者时,本文对当前执行农村科普工作的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同时分析了影响农村科普成效的科普工作模式、科普主要传媒以及农村科普经费等问题。在探讨涟源农村科普时,本文把涟源科协的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同时把科普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归纳,并对实际工作给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导思想是:促进农村科普工作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为解决“叁农”问题提供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在写作过程,由于受当前国内外对农村科普领域研究滞后的制约,缺乏足够的资料及案例,导致研究不够深入。身为科普工作者,作者希望我国的科普事业能够尽快发展,并且将在今后继续关注农村科普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张娟[2]2012年在《基于营销理论的我国农村科普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理解、掌握与应用也同样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现代农业是科技先导型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环节,提高农民科学素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通过农村科普潜移默化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农村科普构建稳定和谐的良好农村社会环境,增加农民的精神文明享受,充实农民大众的精神家园,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发挥农村科普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精神家园建设方面的作用,建设幸福农村,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国农村居民人口多,分布地域广,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中国农村科普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科普惠农项目、星火计划、科技110、燎原计划等农村科普项目为推动农村科普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农村的科普工作中尽管大量的科技人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农村科普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性差别,实践工作中针对性不强,科普项目收效甚微。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妇女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特殊背景使他们对科普有着特殊的需求,尤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等方面。重视关爱这些群体,有针对性得开展科普工作,是努力营造幸福农村的良好氛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这些问题,受营销理论的启发,根据我国农村的环境、以及农村科普的特点结合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现状等,试图借助市场细分理论,将农村的科普对象进行细分,将农村科普的受众按照需求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有着相同或类似需求的细分市场,并根据这些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科普方案,以求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基础资源上增强我国农村科普的针对性,提高我国农村科普的效率。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农村科普发展现状分析,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科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基于营销理论的我国农村科普市场细分分析,主要是在营销理论的启发下,认为我们科普工作者应该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理念,适当调研,选择媒介,进行评估等。切实了解我国农村科普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变量进行细分,并利用一些有效变量将我国农村科普对象进行了划分,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选择出主要的细分群体。第叁部分是我国农村科普对策分析,针对东、中、西部科普区有针对性发展;加强农村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养老的科普关爱;农村妇女科普从改变观念入手;关爱留守儿童,让科普引导未来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束春德, 蒲艳春, 刘福恒[3]2011年在《山东省农村科普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山东省农村科普受众素质不断提高、数量与比例大幅度减少等新变化,提出了政府主导、现代技术、改革创新、市场运做、学习借鉴、新农村建设等现代农村科普理念,并从农村科普受众、主体、网络、资源、认识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农村科普的具体对策措施。
钟博[4]2014年在《提升现阶段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文中认为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多是农民,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关键,而且,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就必须在农村大力开展科普工作。[1]自新中国建议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科普事业中,农村科普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发出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两大发展战略后,农村科普工作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中的显得更加关键。[2]新时期的农村科普,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对农村科普的内涵和时效性进行解析的前提下,以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我国农村科普时效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科普的发展变迁以及当前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发展过程中科普工作的主要特征,以及农村科普发展变化的原因与趋势,从中得出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农村科普发展变迁的视角来解读当前我国农村科普的现状,详细阐述不同地域农村科普的主要特点,结合案例,从中总结出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另外,再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提出有效提升我国农村科普实效性的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科普的实效性为中心,梳理了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列出了我国农村地区科普经费的投入情况,科普队伍的建设情况,以及农村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同时,对东、中、西部农村科普经费、科普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科普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现状。另外,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2014年新公布的相关数据,分析出我国农村科普面临的新局面,在结合我国农村科普的发展现状,提出完善农村科普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科普平衡发展,转变科普方式,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建议。
曹前满[5]2008年在《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困境及其消解》文中研究说明落后国家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正视历史与现状,成就现代化的追赶目标,对科学技术引进移植、本土化就成为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从时效性来看,可谓“搭便车”,省去了漫长的摸索过程。由于传统观念没有改变,没有经历科技发展的自然演进,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误读,自然不可避免。这种错误读,导致偏狭的制度建构;偏狭的制度建构又制约了在其僵化的思维方式下的科学技术缓慢爬行。科技发展推进传统农业经济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也给人以一维的片面解读,认为第二产业就比第一产业进步,潜意识上存在鄙视农业。对工业化的理解片面,偏重工业,造成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割裂,即城乡经济二元化。据此对农业经济进行制度设定和经济模式的理想化假定,进而作农村(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模式构架。农村科技落后局面是历史问题,要解决或扭转这种局面,须以新思维审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理顺其关系,进行一系列制度建构,开展有效的科普,最终化解问题。基于此思路,文章就科普与科学技术传播的内在关系作历史逻辑的分析,并从横向的现状投影的角度,阐述各自领域的内容特点,揭示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的本质。试通过两次农村制度体制变革的历史性分析,揭示各阶段的农村科技传播以及科普问题之所在。从市场与产业发展的角度展开论述,揭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论述农村科普以及科技传播应该采用何种思路。对农业与农民关系作了必要的缕析;对农村、农业主体进行分类;对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受授体关系,科技传播机制作了适当的分析,以图就新的历史时期,为科技传播和科普提供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厘清科普主客体利益脉络,明确农村科普目标,划定内容及层次。最后,试制度建构连接科普要素链,建构自由的信息交换和要素组合的“场”。导入有序实体营造科普环境,即建构和疏通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放系统的创新机制;让企业渗入农村引导科普链有机运转;提供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等社会保障。
黄雁翔[6]2015年在《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发展情况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科普工作是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普即科学普及,是指采取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志愿者是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连接科学与公众的桥梁,其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科普志愿者作为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指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知识和才能,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组织或参与社会公益性科普宣传和教育的服务活动,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而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士。武汉市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技术普及法》,按照中国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关于“广泛组织志愿者参与科普工作”的要求,于2003年开始组建中国科普志愿者武汉工作团。自此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各级科协组织领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在队伍构成、运行机制、社会影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发展壮大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的有效对策,并对国内其他地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少婷, 贺丽容, 梁欢容, 黎影兰, 陆晓东[7]2017年在《2016年广州“叁农”科普的发展情况与对策建议》文中认为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基本情况以及广州市"叁农"科普情况的调查,在广州市番禺区和从化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农业镇(街)各20个,分层次调研示范村、示范合作社、示范户、农户等科普工作基本情况。结果表明:1.村级的村干部学历以高中文化程度、大专和初中,比例分别在27~28%。2.村级涉农科普干部:占村级干部的24%,其中涉农科普人员中设有科普员的占36%。3.村级生产规模:种植业类以经济作物果树生产为主,占44.8%,其次是水稻生产面积,占22.2%;养殖业类以鱼塘养殖为主。4.村级农业人口:从事农业人口占27%,妇女占32%,留守老人和儿童占23.8%。5.村级科普工作:村级宣传栏拥有量最多,平均每条村有0.9个;村民对《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了解最多,分别占23%和22%;村民在科技信息获取渠道以电视最高,占15%;村民感兴趣话题中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的最多,均占18%;近一年参与科普活动最多的是技术培训班和宣传栏,均占22%。6.今后最想了解科普内容:学习种养技术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分别占18%;最想参加或组织的科普活动与形式:技术培训班占25%,其次是外出参观占21%。针对调查的现状,提出了对广州"叁农"科普的发展对策建议。
成龙[8]2016年在《科学传播视野中农村科普带头人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不少对农村地区的农牧民科普研究的案例。但从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在以往的对农科学传播的研究中主要是对各种传播内容和媒介的关注,而忽视了传播主体的研究,将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的还比较少,即使有也主要局限在新闻报道类的文章,缺乏具体深入的案例研究和学理分析。农业科学技术传播作为政府与农民、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传播中的关键环节,科技信息能否在这“最后一公里”有效传播给农民成为问题研究的落脚点。介于科普工作者和农牧民群体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现实差异,即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对于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农牧技术的推广在实际的科普工作中较难衔接。然而,农村科普带头人似乎恰好能架构于两者之上,能较好的承担这一工作。因此,将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农村地区科普事业的重点研究对象,有着很强的必要性。本论文选取内蒙古鄂托克旗、察右后旗等地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当地的农牧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录音访谈的方式,来研究当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学传播的内容、方式的特点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在科学传播理论的视野内,对农村地区科普带头人科学传播的模式加以建构和反思,提出若干建议性对策。同时,开展农村地区科普带头人案例研究将有利于为农村偏远地区科技信息的传播提供案例研究和理论支撑。
彭金林[9]2013年在《创新型城市科普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科学技术成为了提高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想要迅速崛起,则自主创新成为了关键。2006年创新型国家概念的提出带动了创新型城市的构建,创新型城市中发展科普事业有益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本文对目前国内创新型城市现有的科普工作模式进行介绍,结合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以及科普模式研究的成就,汇总并分析影响创新型城市现有科普模式的因素。文章认为国内创新型城市在进行科普工作开展时已有的科普模式主要有六种,即政府主导的科普模式,学校主导的科普模式,企业主导的科普模式,大众传媒主导的科普模式,社区主导的科普模式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主导的科普模式。不同的科普模式其影响因素不尽相同,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程度分析,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科普模式“综合改进式”科普模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创新型城市内涵、科普内涵以及科普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提供了创新型城市科普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对创新型城市的现有科普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分析中以创新型城市南宁市为例,指出南宁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背景和发展战略以及科普工作中存在的现状和不足,从“综合改进式”科普模式的视角下对南宁市青秀区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型科普模式的实施途径。
郑久良, 潘巧[10]2018年在《新时代中国农村科普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基于四省十二市农村科普调研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科普队伍作为基层科普事业开展的服务主体,是提升农民公众科学素养的关键力量,也是连接农技推广和农业生产实践的重要纽带。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转型、科技产业化应用和科普信息化演化驱动的发展要求,对农村科普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了解当前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发掘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更好地促进科普队伍自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四省十二市"的农村科普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科普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科普内容和形式难以适应新时期要求、科普人才队伍梯队面临"断层"压力、科普队伍管理归属不明晰、农村科普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最终提出了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建设政策扶持、转变农村科普服务工作形式、改善农村科普人员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科普人员管理体制、健全基层科协科普组织体系等建议。
参考文献:
[1]. 农村科普对策分析[D]. 彭伏吾. 天津大学. 2004
[2]. 基于营销理论的我国农村科普对策分析[D]. 张娟.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 山东省农村科普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J]. 束春德, 蒲艳春, 刘福恒.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4]. 提升现阶段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D]. 钟博. 重庆大学. 2014
[5]. 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困境及其消解[D]. 曹前满. 东北大学. 2008
[6]. 武汉地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发展情况及对策研究[D]. 黄雁翔. 华中科技大学. 2015
[7]. 2016年广州“叁农”科普的发展情况与对策建议[J]. 陈少婷, 贺丽容, 梁欢容, 黎影兰, 陆晓东.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
[8]. 科学传播视野中农村科普带头人的案例研究[D]. 成龙. 内蒙古大学. 2016
[9]. 创新型城市科普模式的研究[D]. 彭金林. 广西大学. 2013
[10]. 新时代中国农村科普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基于四省十二市农村科普调研的思考[J]. 郑久良, 潘巧. 科普研究. 2018
标签:科学研究管理论文; 科普中国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社区科普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