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物嗅觉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及嗅觉损伤对味觉影响的研究

基于动物嗅觉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及嗅觉损伤对味觉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气体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缉毒搜爆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人工电子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使用,然而其性能在诸多方面远逊于生物的嗅觉系统,如检测范围、灵敏性、特异性等。基于植入式电极和脑机接口技术,在体生物电子鼻由于利用了完整的哺乳动物嗅觉系统,因此具有极大的潜能媲美甚至超越生物嗅觉系统。然而其目前的实用性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植入式电极记录到的神经元具有随机性,无法确保对指定气体具有响应,且配套仪器多,难以摆脱实验室环境,另一方面,生物化学感受机理不完全明确,单纯地把在体生物电子鼻当成“黑箱”必然具有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课题组对在体生物电子鼻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确定气味响应区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嗅感觉神经元表达特定受体,极大提高了记录到响应神经元的概率。本文还提出了大鼠嗅觉机器人的概念,研制了一套大鼠无线穿戴式系统,支持电生理信号记录与运动控制,极大提高了在体生物电子鼻的实用性。另外,本文还初步研究了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活动及锋电位发放时程的影响以及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的影响,这些研究有助于对生物嗅觉与味觉的机理的认识。本文主要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利用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绘制嗅觉图谱的方法,为在体生物电子鼻电极植入位置提供了定位指导。在体生物电子鼻植入式电极在嗅球中的植入位置主要依靠研究人员的经验,无法确保记录到多个对指定气体响应的神经元。本文基于3T和7T磁共振扫描仪并利用锰离子增强成像技术研究了嗅觉感受神经元到嗅球的传导通路,通过磁共振图像标记了嗅球中对特定气体敏感的区域,在该嗅球区域植入微丝阵列电极,实现了对特定气体响应神经元的记录,并实现了一个新型的高特异性、低检测下限的气体检测系统。2.研究了基于转基因技术的新型在体生物电子鼻,进一步提高了记录到对指定气味响应的神经元信号的成功率。由于通过锰离子增强磁共振辅助电生理定位无法精确到某个神经元或嗅小球。因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一种DNA内携带线虫ODR-10嗅觉受体基因的腺病毒,将其转染在大鼠嗅粘膜上,使尽可能多的嗅感觉神经元对该受体的配体丁二酮有响应,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响应信号进一步传导到嗅球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转染该受体后,电极记录到的神经元对丁二酮响应的比例大幅提高,而对其他气味的响应比例很低。因此,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可以大幅提高对指定气体检测的成功率。3.提出了结合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的大鼠嗅觉机器人的设计方法,提高了在体生物电子鼻应用的可能性。为使在体生物电子鼻摆脱线缆束缚并应用于实验室以外的环境中,研制了一套基于Wi-Fi技术的大鼠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其具有8通道记录和8通道输出,体积小、重量轻,内置锂电池可支持约4小时电生理记录或数天的脑电刺激。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支持长时间高质量的信号记录。此外,通过对大鼠训练及在内侧前脑束、桶状胡须区、背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微电刺激,实现了大鼠前进、停止和转向,并发现刺激脉冲宽度和幅值都会影响控制大鼠前进的速度,系统寿命可长达一个月。此系统使在体生物电子鼻可用性进一步增加。4.研究了戊巴比妥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影响,解释了动物嗅觉感受的状态门控现象。尽管目前还没有不同作用机制麻醉剂对嗅觉系统神经活动影响的系统研究,但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麻醉会影响嗅觉系统神经活动。我们主要研究了戊巴比妥麻醉对嗅球中神经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清醒状态下,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均会与呼吸锁相节律耦合,两者与呼吸锁相节律的耦合相位略有不同,表明了两者在嗅觉通路中的相对位置;麻醉状态下,中间神经元的耦合几乎完全消失,锥体神经元的耦合也被显著削弱。基于这一结果以及嗅觉感受的状态门控现象,我们猜测嗅球中锋电位与呼吸锁相节律的耦合对于嗅觉通路中嗅觉信息的传导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嗅觉感受存在状态门控的原因之一。此外,我们还发现戊巴比妥麻醉会延长嗅球中神经元锋电位的时程,并通过麻醉剂对GABAA受体和离子通道的作用简要解释了其机制。5.构建了嗅觉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和电生理实验初步探索了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的影响机制。嗅觉和味觉是动物最重要的两种化学感受系统,其损伤与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有关。但目前缺乏嗅觉损伤对味觉功能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在大鼠鼻腔中灌注硫酸锌溶液构建了嗅觉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实验发现嗅觉损伤降低了大鼠对苦味的敏感程度;通过在大鼠两侧嗅球和味觉皮层同步记录电生理信号,发现单侧嗅觉损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各脑区中的呼吸锁相节律、γ震荡及两者间的耦合;另外,单侧嗅觉损伤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两侧味觉皮层的β波PSD响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哺乳动物嗅觉系统机理
  •     1.1.1 嗅感觉神经元与嗅觉通路
  •     1.1.2 嗅球对气味信息的编码
  •     1.1.3 嗅觉皮层与嗅觉感知
  •   1.2 气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
  •     1.2.1 气体检测的意义
  •     1.2.2 基于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
  •     1.2.3 基于生物材料的电子鼻
  •   1.3 基于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在体生物电子鼻
  •     1.3.1 脑机接口技术
  •     1.3.2 在体生物电子鼻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在体生物电子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在体生物电子鼻系统
  •     2.2.1 多通道阵列电极
  •     2.2.2 电极植入手术
  •     2.2.3 多通道神经采集系统
  •     2.2.4 气味刺激装置
  •   2.3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技术
  •     2.3.1 锋电位信号处理
  •     2.3.2 场电位信号处理
  •   2.4 嗅球电生理信号对气味刺激的响应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结合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型在体生物电子鼻的研究
  •   3.1 嗅觉图谱与单个嗅小球定位技术
  •   3.2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辅助定位的在体生物电子鼻构建
  •     3.2.1 动物准备与气体刺激
  •     3.2.2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数据采集
  •     3.2.3 嗅觉电生理信号采集
  •     3.2.4 数据处理
  •   3.3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实验结果分析
  •     3.3.1 锰离子在嗅觉系统中的传递
  •     3.3.2 基于锰离子增强磁共振的嗅觉图谱
  •   3.4 电生理实验结果分析
  •     3.4.1 场电位信号对气味刺激的响应
  •     3.4.2 锋电位信号对气味刺激的响应
  •   3.5 7T磁共振对成像质量的提升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在体生物电子鼻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在体生物电子鼻构建
  •     4.2.1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4.2.2 腺病毒在体转染嗅粘膜
  •     4.2.3 信号采集与分析
  •   4.3 ODR-10受体蛋白的功能性表达
  •     4.3.1 绿色荧光成像
  •     4.3.2 Western Blot
  •     4.3.3 丁二酮特异性检测
  •     4.3.4 丁二酮高灵敏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大鼠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及大鼠嗅觉机器人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大鼠嗅觉机器人构建
  •     5.2.1 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硬件设计
  •     5.2.2 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软件设计
  •     5.2.3 电极制备与植入
  •   5.3 嗅球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大鼠运动控制
  •     5.3.1 嗅球电生理信号采集
  •     5.3.2 大鼠行为控制训练
  •   5.4 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可靠性分析
  •     5.4.1 电生理信号质量分析
  •     5.4.2 运动控制有效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活动及锋电位发放时程影响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数据采集与分析
  •     6.2.1 嗅球电生理信号与鼻腔呼吸信号同步采集
  •     6.2.2 原始信号处理
  •     6.2.3 嗅球主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的分类
  •     6.2.4 锋电位与呼吸锁相节律耦合程度评价指标
  •   6.3 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     6.3.1 麻醉对神经元锋电位与呼吸锁相节律耦合程度的影响
  •     6.3.2 麻醉对神经元锋电位发放相位分布的影响
  •     6.3.3 麻醉对神经元锋电位时程的影响
  •   6.4 麻醉对嗅球神经元活动影响的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影响的研究
  •   7.1 引言
  •   7.2 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影响的行为学研究
  •     7.2.1 大鼠嗅觉损伤模型的构建
  •     7.2.2 嗅觉损伤降低大鼠对苦味的敏感度
  •   7.3 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影响的电生理研究
  •     7.3.1 嗅球与味觉皮层神经信号同步采集
  •     7.3.2 γ震荡幅值与呼吸锁相节律相位耦合程度评价指标
  •     7.3.3 嗅觉损伤对嗅觉和味觉皮层自发电生理信号的影响
  •     7.3.4 嗅觉损伤降低味觉皮层苦味刺激响应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斌

    导师: 王平

    关键词: 在体生物电子鼻,锰离子增强磁共振,腺病毒,大鼠嗅觉机器人,戊巴比妥麻醉,嗅觉损伤,苦味感受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科技

    专业: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

    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 Q811;TN92;TP242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0965

    总页数: 142

    文件大小: 12465K

    下载量: 102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子鼻技术及其在茶叶香气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J]. 中国茶叶 2020(06)
    • [2].电子鼻在食品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9)
    • [3].电子鼻在肉制品早期污染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4].一种用于食醋识别的新型便携式电子鼻[J]. 中国调味品 2016(12)
    • [5].仿生电子鼻在危险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传感器世界 2017(04)
    • [6].电子鼻系统在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判别与控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15(01)
    • [7].电子鼻传感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山西青年 2017(05)
    • [8].电子鼻技术在果蔬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09)
    • [9].电子鼻技术在乳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6)
    • [10].研究人员发明电子鼻 安检时仅凭体味就可辨身份[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04)
    • [11].新型电子鼻问世医生将可通过嗅闻诊断患者疾病[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02)
    • [12].海南红碎茶电子鼻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的比较[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11)
    • [13].以色列发明可查肾病“电子鼻”[J]. 微创医学 2009(04)
    • [14].应用电子鼻区分不同储存阶段的冰淇淋[J]. 中国奶牛 2009(12)
    • [15].电子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19(03)
    • [16].三种苯系物质的电子鼻气味阈值评价方法研究[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7].仿生电子鼻对食品货架期识别进展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07)
    • [18].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电子鼻技术发展趋势[J]. 无线互联科技 2015(17)
    • [19].电子鼻技术在酒类识别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0].应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类型的草莓香精[J]. 粮油加工 2010(12)
    • [21].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行业中的应用[J]. 世界中医药 2019(02)
    • [22].传感器型电子鼻技术在谷物品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7)
    • [23].可以嗅出疾病的电子鼻[J]. 老同志之友 2008(04)
    • [24].电子鼻在调味料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 2018(07)
    • [25].神奇的“电子鼻”[J]. 快乐语文 2016(17)
    • [26].电子鼻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 2010(16)
    • [27].电子鼻技术在香菇甲醛识别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 2009(03)
    • [28].电子鼻对自制灌肠制品货架期进行预测[J]. 食品工业 2020(08)
    • [29].电子鼻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6)
    • [30].新型电子鼻能嗅出肠道疾病[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10)

    标签:;  ;  ;  ;  ;  ;  ;  

    基于动物嗅觉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及嗅觉损伤对味觉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