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霸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霸权,东亚,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地位,北美洲,秩序。
东亚霸权论文文献综述
郑莹[1](2017)在《霸权利益视角下美国的东亚一体化政策立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讲,霸权国对特定地区一体化实践的政策立场主要有支持、反对和中立叁种,反映在具体的行动上则表现出介入和不介入两种方式。支持或反对的力度越强则介入越深,中立表现为不介入。至于霸权国具体采取何种政策立场则取决于霸权国与某个地区整体实力的对比、霸权国与地区一体化主导国的关系、以及霸权国是否存在被该地区边缘化的风险等叁大因素。其中,第叁个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也就是说,当霸权国感到自身被某个地区边缘化的现实或潜在风险时,无论其是否具备国力优势,抑或与主导国的关系亲疏,霸权国都将对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持反对立场。而在不存在上述风险的情况下,霸权国则可能采取支持或中立的立场。这又取决于霸权国国力优势或劣势以及霸权国与地区主导国之间的关系状态。美国对东亚一体化不同政策立场的表现反映出了美国与东亚国家霸权与反霸权的博弈,其根本原因在于护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利益。在以东亚经济集团为构想的东亚一体化的前奏阶段(1990—1996年),由于东亚经济集团所具有的明显排美性促使美国强烈反对东亚的内向型合作,美国通过加强对亚太经合组织的主导和控制的方式介入东亚一体化。在以“10+3”合作机制为轴心的东亚一体化的起步阶段(1997—2008年),在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下承认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性,进而避免了美国被该地区边缘化的风险,此外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国力优势使美国与地区主导国继续保持着有利于美国的非对等关系,所以美国对这一时期的东亚一体化采取了比较模糊政策立场。在东亚一体化的深化阶段(2009—至今),东亚国家将“东亚共同体”确立为地区合作的目标,该地区仍然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这一时期美国与东亚整体实力的对比有利于后者,美国与地区主导国关系朝着愈加对等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对东亚共同体概念的不同理解,美国对“10+3”、“10+6”、“10+8”模式下的东亚共同体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立场。总的来说,美国对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东亚共同体持反对立场,对将美国包括在内的东亚共同体则可能采取支持的立场。(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任洪生[2](2015)在《霸权稳定、叁重螺旋与东亚国际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理论和现实的考察,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最佳模式仍然是霸权稳定模式。既有的文献仅关注了霸权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能力,忽视了对国家意志的论述,将霸权稳定的分析模式从二元结构推向叁重螺旋结构,即霸权稳定模式需要建立经济、安全和意志叁方面互为因果的关系。从实践层面看,在霸权国整体实力和国家意志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单一型国家单方面供给公共产品,将会导致地区秩序的不稳定。崛起国如果想和平崛起,必须实行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由崛起国国家意志演化而来的国际制度)的同时供给,实行国际公共产品的叁重螺旋,才能实现霸权转移。(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刘雨辰[3](2014)在《中国和平崛起视角下的东亚秩序重构——从霸权秩序到合作秩序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世界性议题,崛起方式的和平与否将对东亚秩序变动产生深刻影响。从内部来看,中国的经济中心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政策与力量、内敛的儒家文化以及非和平崛起的成本考虑决定了中国崛起是一种温和理性的和平方式;从外部来讲,目前由美国主导的东亚霸权秩序,具有诸多不合意性,利益冲突、信任赤字、资源争夺、规制缺失和权力博弈是秩序失灵的现实困境,增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风险。东亚秩序转换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中国角色转换。中国和平崛起为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注入积极的正能量。本文认为,中国和平崛起虽然是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否定,但不会对现有东亚霸权秩序进行颠覆性变革,渐进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是中国和平崛起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理性选择。(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朱云汉,刘康,黄旻华[4](2013)在《领导者还是霸权国?——东亚地区看中国崛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家形象改善需要数据支持步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改善国家形象,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应对双边安全问题,也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一自古以来,"近者说(悦),远者来"的训诫在中国备受推崇,被视为接纳周边民族和民众时的指导原则不过,中国决策者的词典中出现"软实力"一词,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软实力"是指以吸引、劝说,(本文来源于《社会观察》期刊2013年06期)
杨原[5](2012)在《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基于古代东亚历史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45年以来,大国相互间的战争变得异常稀少和困难,这一变化使得崛起国与霸权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方式由此前的军事征服和霸权战争转变为通过结盟的形式给小国提供诸如安全保障这样的好处,以此换取小国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对自己的支持和追随。在霸权国不断巩固和扩大其盟友阵营,以挤压崛起国潜在盟友数量的情况下,崛起国能否成功崛起并最终赢得国际政治主导权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从霸权国手中争夺到追随自己的盟国。作者通过详细分析辽国与北宋争夺高丽以及后金与明朝争夺朝鲜这两个古代东亚的案例,对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理论分析和经验考察都表明,作为目前主流战略思想的利益交换策略,并不足以帮助崛起国争夺到小国。而包括威慑和胁迫在内的强制性策略的适当使用,更有可能实现这一目的。这种策略的核心是要让霸权国和小国分别意识到,它们阻挠和拒绝崛起国相关诉求所遭到的损失会大于它们不这样做时的损失。(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2年12期)
田一万[6](2010)在《东亚的霸权转移?——中美实力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刊《国际研究评论》2009年第1期刊载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马克.比森题为《东亚的霸权转移?中国实力的变化》的文章,分析和批判了目前国际关系学界关于中国将取代美国在东亚的霸权的观念。文章认为,尽管美国的实力和在东亚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中国的实力和(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0年10期)
江海洋[7](2009)在《从“霸权均势”到“相互依存均势”——试析当代东亚国际秩序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学界对于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现状与走势有诸多的看法。霸权、均势与美国的霸权均势是其关键词。然而,东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多边相互依存形势与多极化趋势有力的质疑了此类论断。(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8期)
张晓伟[8](2009)在《美元霸权下的东亚货币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货币合作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的主体是经济学界。但东亚货币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从国际关系角度对东亚货币合作进行分析,可以把思维扩展到以大国关系为核心的国际政治领域,从而有一个更全面更宏观的理论分析框架,尤其对美元霸权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的关注可以更好地研究东亚货币合作。本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第一部分介绍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宏观背景,包括金融全球化的冲击、美元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欧元的示范性效应以及金融危机的教训等;第二部分介绍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最佳货币区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评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美元主导下的东亚货币体系。论述了美国主导下的美元霸权,并分析了美元霸权在东亚的地位,最后从日元国际化的悲剧来论证东亚依旧是美元区。第叁章通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历史进程来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困难及其根源,并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最新进展。第四章论述了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并展望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9-03-01)
宋伟[9](2009)在《美国霸权和东亚一体化——一种新现实主义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霸权国的实力地位和制度地位对于该国维护安全、经济地位、威望、减轻国际负担以及增加其霸权的合法性具有根本意义。霸权国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包括结构性利益(即霸权实力地位)和制度性利益(即霸权制度地位)。地区一体化进程通过区域内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区域内的制度性必将共同影响霸权国的实力地位和制度地位。霸权国与该地区各国的实力差距以及与该地区制度利益的冲突决定了霸权国是否支持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美国对战后东亚地区一体化的战略演变表明,结构根源和制度根源使美国对东亚一体化机制持反对和消极态度。(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09年02期)
安成日[10](2008)在《从东亚国际关系的视角看近现代日本的扩张战略——评《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大学教授熊沛彪博士撰写的《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一书,于2005年9月正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熊沛彪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历经数年的深入研究、补充、打磨之后推出的一部具有相当学术功力的日本近现代对外侵略扩张史研究专着。该书比较充分地利(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东亚霸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理论和现实的考察,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最佳模式仍然是霸权稳定模式。既有的文献仅关注了霸权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能力,忽视了对国家意志的论述,将霸权稳定的分析模式从二元结构推向叁重螺旋结构,即霸权稳定模式需要建立经济、安全和意志叁方面互为因果的关系。从实践层面看,在霸权国整体实力和国家意志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单一型国家单方面供给公共产品,将会导致地区秩序的不稳定。崛起国如果想和平崛起,必须实行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由崛起国国家意志演化而来的国际制度)的同时供给,实行国际公共产品的叁重螺旋,才能实现霸权转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霸权论文参考文献
[1].郑莹.霸权利益视角下美国的东亚一体化政策立场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2].任洪生.霸权稳定、叁重螺旋与东亚国际秩序[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刘雨辰.中国和平崛起视角下的东亚秩序重构——从霸权秩序到合作秩序的转换[J].教学与研究.2014
[4].朱云汉,刘康,黄旻华.领导者还是霸权国?——东亚地区看中国崛起[J].社会观察.2013
[5].杨原.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基于古代东亚历史的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6].田一万.东亚的霸权转移?——中美实力的变化[J].国外理论动态.2010
[7].江海洋.从“霸权均势”到“相互依存均势”——试析当代东亚国际秩序的现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8].张晓伟.美元霸权下的东亚货币合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9
[9].宋伟.美国霸权和东亚一体化——一种新现实主义的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
[10].安成日.从东亚国际关系的视角看近现代日本的扩张战略——评《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J].抗日战争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