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路电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故障,系数,地线,线路,链式,杆塔。
短路电流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何智强,李欣,俞乾,王丽蓉,王羽[1](2018)在《考虑故障短路电流分布的纳米碳纤维材料接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非金属材料接地网的电气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提出一种纳米碳纤维接地材料半径的等效方法及地网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纳米碳纤维接地网评估流程,然后从导体截面积选择与等效、入地短路电流的计算及其对接地参数计算的影响、地电位升高幅值、地电位分布这4个方面分析纳米碳纤维接地网的安全评估方法,并从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地电位升高幅值等角度对比分析纳米碳纤维接地材料与传统金属接地材料的散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材料应用于变电站地网是可行的,并可为非金属材料大型接地网性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丁道敏[2](2018)在《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网短路电流分布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发电属于一种清洁能源,根据规定光伏容量6MW以上为光伏电站,容量6MW以下为分布式光伏,10kV光伏电源接入到公共配网,通过调度中心进行监控。本文以某配网中含有光伏电源的线路为例,根据光伏电源的并网接线方式及故障时的输出特性,探究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网短路电流分布情况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21期)
郭家圣,刘汉江[3](2017)在《考虑电压分布的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组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为链式连接,在对风电场进行短路电流等值计算时,往往不考虑链式连接对短路电流的影响。针对此,首先介绍IEC标准及直驱型和双馈型两类风力发电机单机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然后在考虑链式连接型式以及风电场风电机机端电压分布问题的基础上,在风电场短路回路中利用两类风力发电机短路时电压电流的特性关系求解出风电场各台风力发电机的机端电压,以及风电场的短路电流。通过算例比较分析IEC标准与考虑电压分布的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不同的原因,并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所提的考虑电压分布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电压分布后所得的短路电流比IEC标准计算所得结果更准确更可靠,该方法经济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7年12期)
齐郑,饶志,杨琳琳[4](2016)在《OPGW架空输电系统任一点接地短路电流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架空输电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上的分布对电力系统有重要影响。传统计算OPGW线上短路电流的方法大多采用工程简化计算和基于序分量法的计算,并且只考虑接地短路发生在杆塔处的情形,计算结果过于粗糙。为此提出了基于相分量模型对全线任一点接地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分别提出接地短路发生在杆塔处和杆塔间不同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求解相导线和OPGW每一级档距上的电流。数值算例验证了在杆塔处接地短路分流模型的正确性,杆塔处接地短路的分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杆塔间接地短路分流模型的正确性,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对于复杂的OPGW架空输电系统,基于相分量模型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全线任一点发生接地短路时,OPGW线上短路电流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6年02期)
谭红世[5](2014)在《OPGW线路接地故障短路电流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架空输电线路中,架空地线的应用非常普遍。架空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在架空地线上的分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架空地线的设计和选型中,也需要考虑到发生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在架空地线上的具体的电流分量值。文中讨论了接地短路发生时,采用网孔法对短路电流在架空地线上的分布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经过实际工程的算例来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4年10期)
黄之明[6](2013)在《输电线路短路电流分布与灭弧间隙灭弧特性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灭弧保护间隙的灭弧时间同时受到短路电流和灭弧间隙灭弧特性的影响。为了提高灭弧防雷间隙动作可靠性和灭弧成功率,需根据线路短路电流分布特点合理选择灭弧间隙的灭弧容量。因此,需要对灭弧间隙灭弧特性和短路电流分布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灭弧间隙为了达到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保护目的,其灭弧时间要控制在工频半周(10ms)内。本文根据输电线路暂态计算理论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完成对广西电网某一条110kV双回输电线路建模。其中线路模型采用具有频变特性和较高计算精度的J.Marti模型,杆塔采用四分段式多波阻抗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短路点进行仿真计算,获得线路短路电流分布特性。其次,本文结合电弧基本物理特性和工频灭弧理论,分析新型灭弧间隙冲击灭弧原理;在实验室中利用冲击触发实验测试灭弧间隙的动作速度,采用工频小电流灭弧实验分析其灭弧特性。同时,本文根据改进的Mayr电弧模型,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模型中时间常数的取值,并在ATP-EMTP中采用绝缘子闪络模型和麦叶尔电弧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灭弧间隙建模。最后,根据线路模型、灭弧间隙模型和雷击模型,以耗散功率为灭弧间隙控制量研究灭弧间隙与短路电流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了不同短路电流、要求灭弧时间内灭弧间隙耗散功率的取值,为灭弧间隙在实际线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6-01)
王永明,倪孟华,路永玲,周文俊,喻剑辉[7](2012)在《220kV线路工频短路电流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实际220kV输电线路,在分析不对称故障计算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及MATLAB工具对工频短路电流在杆塔-避雷线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故障录波和仿真波形,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实际线路的故障仿真,得出了绝大多数短路电流由避雷线分流,工频分流系数与雷电流分流系数差异很大等结论。这对于避雷线热稳定性的校验、选型[1],故障塔电位上升,故障塔定位,通讯线路的电磁干扰及电力网络经济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2-11-09)
文习山,胡建平,唐炬[8](2011)在《复杂电力网络短路电流分布及地网分流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进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电流的计算,将变压器的相分量模型与传统相分量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接有任意回输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的变电站发生接地短路时故障电流分布和地网分流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FCDFGS。通过软件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比较,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与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对影响地网分流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靠近变电站10~15个档距的参数对其影响很大,且各参数在达到一定值后,地网分流系数呈现"饱和效应"。最后提出了降低地网入地短路电流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1年09期)
王永明,倪孟华,路永玲,周文俊,喻剑辉[9](2011)在《220kV输电线路工频短路电流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220kV雷击闪络频发线路,希望能够通过测量工频短路电流和雷电流参数实现故障杆塔准确定位.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在电路理论基础上采用ATP-EMTP及Matlab对短路电流在杆塔-避雷线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故障录波和仿真波形,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该研究对于避雷线热稳定性的校验、选型,故障塔电位上升,故障塔定位,通信线路的电磁干扰及电力网络经济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路永玲,周文俊,盛博杰,李盛楠,喻剑辉[10](2010)在《输电线路工频短路电流分布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际220kV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对工频短路电流在杆塔及避雷线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出了绝大多数短路电流由避雷线分流等主要结论;这对于避雷线热稳定性的校验、选型,故障塔电位上升及故障塔定位、通讯线路的电磁干扰及电力网络经济、合理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8-01)
短路电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伏发电属于一种清洁能源,根据规定光伏容量6MW以上为光伏电站,容量6MW以下为分布式光伏,10kV光伏电源接入到公共配网,通过调度中心进行监控。本文以某配网中含有光伏电源的线路为例,根据光伏电源的并网接线方式及故障时的输出特性,探究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网短路电流分布情况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路电流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智强,李欣,俞乾,王丽蓉,王羽.考虑故障短路电流分布的纳米碳纤维材料接地特性[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丁道敏.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网短路电流分布情况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8
[3].郭家圣,刘汉江.考虑电压分布的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方法[J].广东电力.2017
[4].齐郑,饶志,杨琳琳.OPGW架空输电系统任一点接地短路电流分布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
[5].谭红世.OPGW线路接地故障短路电流分布研究[J].硅谷.2014
[6].黄之明.输电线路短路电流分布与灭弧间隙灭弧特性匹配研究[D].广西大学.2013
[7].王永明,倪孟华,路永玲,周文俊,喻剑辉.220kV线路工频短路电流分布研究[C].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2012
[8].文习山,胡建平,唐炬.复杂电力网络短路电流分布及地网分流系数[J].高电压技术.2011
[9].王永明,倪孟华,路永玲,周文俊,喻剑辉.220kV输电线路工频短路电流分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10].路永玲,周文俊,盛博杰,李盛楠,喻剑辉.输电线路工频短路电流分布的仿真研究[C].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