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朱科明,邓小明,马宇,卞金俊[1](2004)在《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异丙酚治疗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4 2例老年急性术后精神障碍患者 ,年龄 73~ 89岁。随机平均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 ,分别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 0 5mg·kg-1·h-1和咪唑安定 0 0 4mg·kg-1·h-1治疗 8h。比较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和治疗有效率 ,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 ,并监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随访肝、肾功能。结果 P组达到 5分镇静程度的例数 (18例 )明显多于M组 (7例 ) (P <0 0 1)。精神症状改善者 ,P组为 2 0例 (有效率为 95 % )、M组 16例 (有效率为 76 % ) ,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M组 (P <0 0 1) ;两组用药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呼吸频率比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 <0 0 5 ) ;心电图改善 ;其余监测指标无异常。结论 异丙酚镇静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症状 ,具有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优点 ,是治疗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阮静,皋源,杭燕南[2](2007)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文中研究指明近来,全身麻醉逐渐增多,老年病人手术占30%左右,全麻后并发症防治受到重视,以往认为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病人对医疗要求的提高,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更加关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畴包括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可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脑损伤,如脑出血和脑梗死。
宋小骏,阳世宇,段满林[3](2007)在《丙泊酚在ICU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丙泊酚治疗ICU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50例老年创伤精神障碍患者,年龄70~90岁。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分别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0.5mg·kg-1·h-1和咪唑安定0.04mg·kg-1·h-1治疗12h,比较两组Ramsay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并监测用药前后的ECG、MAP、HR、SpO2和RR。结果A组达到Ramsay评分Ⅴ级(23例)明显多于B组(9例)(P<0.01)。精神症状改善者,A组为24例(有效率为96%),B组为18例(有效率为72%),治疗效果A组明显好于B组(P<0.01)。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后MAP、HR和RR比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可能是减轻ICU老年创伤精神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杭燕南[4](2004)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文中研究表明 近来,全身麻醉逐渐增加,老年病人手术也越来越多,全麻后并发症防治受到重视,以往认为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病人对医疗要求的提高,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更加关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畴包括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可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脑损伤,如脑出血和脑梗死。
戈晓华[5](2021)在《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重症儿童谵妄的预测价值及症状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谵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综合症,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近远期不良临床结局。ICU谵妄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否发作、首发时间、持续时长等都会影响ICU重症儿童的临床结局。导致谵妄发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除可见的外在临床高危因素外,也和患者个体的生理因素,如代谢异常导致的炎性变化水平有关。ICU重症儿童谵妄的患病率约12%-47%,目前尚未有针对ICU重症儿童谵妄临床表型异质性特征、炎性标志物与谵妄发作特点相关性的深入研究。为此,本课题拟通过首次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发作时长等指标对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的症状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在全面掌握谵妄发作的症状特点,联合高危因素的临床表型和生理机制预测早期谵妄的发生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更优化的谵妄管理方案,以降低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改善ICU重症儿童临床结局。课题的具体目标包括:1.调查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的症状表现现况;2.识别ICU重症儿童谵妄相关高危临床表型的不同特征;3.分析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相关炎性标志物;4.探讨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ICU重症儿童谵妄的早期预测价值;5.构建ICU重症儿童谵妄的症状管理初步方案。【研究方法】第一部分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症状特点的现况和高危临床表型特征的研究采用调查性研究,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634名,收集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等,对患儿进行床边谵妄评估,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呈现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情况、谵妄首发时间、谵妄持续时长、谵妄发作亚型等指标描述的谵妄发作症状特点;通过“以个体为中心”的统计处理方法,对“缺氧、脓毒症、代谢异常、镇静”四大常见谵妄发作高危因素进行“潜类别模型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识别ICU重症儿童谵妄的高危临床表型特征,并比较不同临床表型特征对应的谵妄发作症状特点的差异。第二部分ICU重症儿童谵妄相关炎性标志物的研究1.谵妄相关炎性标志物的概括综述(Scoping Review)严格遵循Arksey和O’Malley提出的五步法(确立研究问题,确定相关研究,文献筛选,提取数据,收集、总结、报告研究结果)对2000.1至2017.12的谵妄相关炎性标志物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概括综述。2.ICU重症儿童炎性标志物与谵妄发作的关联性研究以概括综述的文献结果为框架,采用调查性研究,收集重症儿童ICU住院期间的CRP、NLR、PLR、PWR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IL_6、IL_8、IL_10)水平。分别以谵妄发作和严重程度为因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ICU患儿的炎性标志物水平差异。第三部分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ICU重症儿童谵妄的预测价值研究采用第一部分634名重症儿童的调查性研究数据,纳入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资料、炎性标志物、临床表型特征、谵妄症状特点等变量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U重症儿童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谵妄发生的精准预测价值;纳入第一部分634名重症儿童中谵妄发作的199名ICU谵妄儿童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症儿童谵妄持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炎性标志物和PRISM评分等对谵妄持续发作的预测价值。第四部分ICU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管理方案的构建研究本部分在总结ICU重症儿童谵妄高危临床表型特征、炎性标志物关联规律的基础上,基于MRC复杂干预框架明确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管理方案的干预要素,结合文献和质性访谈,初步构建ICU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管理方案,在干预对象、干预时间和干预手段及内容等要素入手,形成“分层分时分级”的症状管理策略。【研究结果】1.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的症状特点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4例ICU重症患儿,其中男性345例(54.40%),ICU住院时间中位数为3.26天;在治疗过程中,共有138例(21.8%)患儿使用了机械通气治疗,78名(90.2%)患儿采取约束,26%的患儿PRISM评分处于临界(7-11分)或较高风险(大于等于12分)。共199名(31.4%)患儿发生谵妄,ICU滞留时间越长,组内谵妄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组患儿谵妄发生率为67.4%,使用约束组患儿谵妄发生率为33.4%,PRISM评分高风险组患儿谵妄发生率为76.9%。对于重症儿童谵妄的发作特点,175例(87.9%)患儿的首次谵妄发作在进入ICU的前三天;在发作次数上,0谵妄日患儿占68.6%,1个谵妄日占10.9%,6个谵妄日及以上占4.3%。2.ICU重症儿童谵妄发作高危临床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对于四种主要的高危临床表型,全部参与患儿中,肾功能异常患儿占27.3%,其中发生谵妄的儿童比率占60.3%;脓毒症感染的儿童有16.7%,其谵妄发生率为47.2%;发生缺氧的儿童33.3%,其中谵妄发作的比例为57.3%。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四种高危临床表型与儿童谵妄的首次发作时间、发作持续天数、发作亚型、发作次数均具有显着关联性(p<0.001)。3.ICU重症儿童谵妄高危临床表型的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潜类别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型特征归为3个类别(Entropy=0.76):A组高镇静低脓毒类(N=189)、B组高脓毒低镇静类(N=62)、和C组低镇静混合类(N=383),三组ICU重症患儿的性别(p=0.040)、入科诊断(p<0.001)、入科方式(p<0.001)、机械通气(p<0.001)和约束使用(p=0.027)存在显着差异。4.不同高危临床表型类型对ICU重症儿童谵妄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高危临床表型类型的患儿在是否发生谵妄、谵妄类型、发作时长、首次发作时间、和ICU滞留天数上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其中A组的谵妄发生率最高,而B组患儿多发低活动性谵妄和谵妄多次发作,严重程度高,愈后可能更差。5.ICU重症儿童谵妄相关炎性标志物的研究结果范围综述结果显示,共检索到文献3475篇,最终纳入全文文献22篇,发表时间为2008至2017年。对纳入文献中谵妄相关的炎性标志物种类、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谵妄相关炎性标志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和IL-12)、TNF-α以及NLR和PLR等指标。6.ICU重症儿童谵妄与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关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样本ICU住院期间的CRP总体水平为(25.25±21.92)mg/L,入住ICU第二天的CRP总体最高(40.12±43.34)mg/L,谵妄首次发作日的CRP为(27.92±28.75)mg/L,三个数字均高于参考正常值10mg/L。谵妄首次发作日的NLR、PLR均高于ICU住院期间总体水平。CRP-F、NLR-M、PLR-M与谵妄严重程度呈显着相关性。7.ICU重症儿童谵妄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的预测价值(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型特征亚组(OR:0.48;P=0.000)、年龄(OR:0.97;P=0.000)、PRISM评分(OR:1.31;P=0.000)、感染时长(OR:1.21;P=0.000)、CRP(OR:0.97;P=0.029)等是ICU重症儿童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对CRP联合临床表型特征、感染持续天数等进行ROC分析,三个指标预测谵妄的AUC分别为0.772、0.795及0.760,CRP联合临床表型特征及感染持续天数等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谵妄的AUC为0.918(95%CI:0.894-0.943),在截断值为0.3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和90%。(2)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重症儿童谵妄严重程度预测价值。将199名ICU谵妄儿童按严重程度分为单次发作或多次发作两组,纳入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资料、炎性标志物以及谵妄发作特征等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谵妄持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RP联合IL_6、NLR及PRISM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谵妄持续发作的AUC为0.895(95%CI:0.802-0.989),在截断值为0.7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92%。8.ICU重症儿童谵妄管理方案的构建研究基于MRC复杂干预框架明确了ICU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管理方案的干预要素,构建ICU重症儿童谵妄的症状管理方案,在干预对象、干预时间和干预手段及内容等方面,形成“分层分时分级”的症状管理方案。【研究结论】1.ICU重症儿童在谵妄发生的高危临床表型特征上存在着异质性,这些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谵妄发生率,提示对不同的临床表型应精准识别,以提高预测谵妄的精准性。2.ICU重症儿童存在着以CRP、NLR为代表的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其中,CRP联合临床表型特征对ICU重症儿童谵妄有较好的预测价值。3.基于临床表型分类、炎性因子分析,以及两者的联合使用,提高了谵妄的预测效能。4.基于复杂干预框架初步构建ICU重症儿童谵妄管理方案,着眼于干预对象、干预时间和干预手段及内容等方面,形成的“分层分时分级”管理方案对于ICU护士谵妄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潘琦[6](2021)在《不同时段输注右美托咪定及心理暗示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实验目的:在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右美托咪定因其良好效果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对于右美托咪定的最佳作用时间仍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探究右美托咪定及心理暗示对于防治术后谵妄及影响全麻苏醒期相关症状的最佳作用时间,以指导临床用药。实验方法:选取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非心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50例。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5岁。(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Ⅲ级。(3)患者BMI需满足18kg/m2≤BMI≤30kg/m2。将患者平均分为5组,每组包含30人,分别命名为D1组(泵注右美托咪定的时间设定为麻醉诱导执行之前15 min一直到正式开始诱导)、D2组(泵注右美托咪定的时间设定为正式开始执行麻醉诱导之后到手术结束之前30min)、D3组(右美托咪定的泵注时间段为术毕前30min至术毕)、S1组(术前积极心理暗示+全部对应时间段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S2组(术前不给与积极心理暗示,仅有常规术前访视+全部对应时间段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常规构建静脉通路以及连接好心电监护设备,术中需要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处理。记录所有病例术中5个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数据,即: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气管拔管前T3、气管拔管即刻T4;术毕对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及拔管时长(术毕停药至拔除气管插管之间的时长);术后补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并采集各组患者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VAS疼痛评分;最后采用谵妄评价量表(CAM-CR)记录各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连续3天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谵妄的持续时间。实验结果:(1)一般资料: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以及手术时长差异对比,结果均无显着差异(P>0.05)。(2)拔管时间:对比D3组病例,D1、D2、S2组三组病例的拔管时长都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对比S1、S2组、D1、D2组病例的拔管时长资料,结果均无显着差异(P>0.05)。(3)SAS评分:对比S2组病例,剩余各组病例术后得分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组内部,只有D1组病例的术后SAS评分比D3组病例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评分:对比S2组病例,剩余各组病例的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D1、D2、D3三组病例的该项指标之间相互对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5)血流动力学:T0时,不同组别病例平均动脉压、心率两个指标都没有表现出统计差异(P>0.05);T1时间点,D1组病例的这两个指标都比剩余各组高,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剩余各组之间病例的这两个指标没有表现出显着统计差异(P>0.05);T2时间点,D1组病例的这两个指标都比剩余各组低,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剩余各组之间病例的这两个指标没有表现出显着统计差异(P>0.05);T3时间点,各组之间病例的这两个指标没有表现出显着统计差异(P>0.05);T4时间点,D3组病例的这两个指标都比剩余各组低,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剩余各组之间病例的这两个指标没有表现出显着统计差异(P>0.05)。(6)术后谵妄发生率:D1、D2两组病例术后出现谵妄的病例总量要比其他各组都少,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D1、D2两组病例的组间对比,以及剩余各组组间对比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差异(P>0.05)。术后谵妄持续时间:D1、D2、D3三组病例术后出现谵妄的病例中,持续时长都比S2组病例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D1、D2、D3各组组间对比、S1、S2两组病例组间对比都没有表现出统计差异(P>0.05)。实验结论:1.对于接受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的老年病例来说,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使其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使得发生术后谵妄的几率以及谵妄持续时长均减小,且对苏醒期的疼痛与躁动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中术毕前30min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于降低苏醒期躁动效果更佳,但会造成拔管时长增加;麻醉诱导之前或者是从麻醉诱导到完成手术之前30min通过静脉进行右美托咪定输注,能够有效降低病例接受手术之后发生谵妄的几率。2.术前积极心理暗示也可改善对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的疼痛与躁动,但对术后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谵妄的发生和持续时间无明显作用。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7](2020)在《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四)》文中认为
熊民兴[8](2020)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较长期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献上可靠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本院ICU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任一排除标准的83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芬太尼组43例。所有研究对象,在确定入组后,立即镇痛镇静治疗即药物干预,积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内环境、电解质稳定;机械通气24小时后评估病情:若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后,对患者开始进行撤机的筛查试验;符合撤机筛查试验的患者镇静剂逐渐减量至停止;行自主呼吸试验;如患者能够耐受自主呼吸,准备拔除气管插管,镇痛剂减量至停止;拔出气管插管。若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没有好转或祛除、脱机失败则继续治疗,再按上述流程进行;若仍失败且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4天,观察指标按14天计算。药物干预方式:瑞芬太尼组应用瑞芬太尼以0.025μg/kg/min维持静脉泵入,芬太尼组应用枸橼酸芬太尼0.025μg/kg/min维持剂量静脉泵入,两组皆联合丙泊酚0.5mg/kg/h维持静脉泵入镇静,按CPOT、RASS评分调整干预剂量。主要观察指标:达标时间百分比。次要观察指标:达标时每小时镇痛药均值、镇静药均值;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的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1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在性别、年龄、BMI、MAP、HR、病因构成、疾病严重程度构成方面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达标时间百分比方面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在达标后每小时镇痛、镇静用量均值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与脱机拔管时间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和费用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小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皆能使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满意镇痛镇静状态。2与芬太尼相比,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减少镇痛药与镇静药剂量,缩短机械通气和脱机拔管时间。图2幅;表6个;参153篇。
陈倩[9](2020)在《地氟烷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和睡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运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麻醉维持,对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选取武汉市中心医院年龄在65-85岁拟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地氟烷组(D组)和七氟烷组(S组),D组采用地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信息情况,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OD,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并记录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1、2、3、4天的认知功能,用中文版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Chinese Richards 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C-RCSQ)评分评估患者术前1晚、术后当晚及术后1至3天夜间患者的睡眠质量。主要观察指标为POD发生率和C-RCSQ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MMSE评分,术中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停药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恢复至90的时间,定向力恢复及拔管的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呛咳、躁动的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D组38例,S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BMI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中POD发生率为15.79%(6例),低于S组的26.32%(10例),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6)。D组患者术后当晚C-RCSQ评分为53(49.5555.05)分,高于S组的42.9(40.7546.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至3天患者的C-RCSQ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MMSE评分第1天D组高于S组(P<0.01),第2至4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D组较S组,手术开始时HR和MAP波动更小(P值均<0.01),停药到BIS恢复至90、定向力恢复及拔管的时间更短(P值均<0.01);术中其余时刻HR、MAP及苏醒期并发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地氟烷麻醉与七氟烷相比,POD的发生率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地氟烷组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更佳,早期认知功能恢复更快,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效应更平稳、术毕苏醒更快。
黄海金[10](2020)在《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烧伤是毁灭性的伤害,通常会导致高发病率、情绪低落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除了紧张的即时护理外,烧伤通常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多次门诊就诊(换药等)以及多次重建性外科手术和住院治疗,这些与烧伤有关的健康后果通常会给烧伤受害者及其家人带来额外的社会经济负担。热损伤促进组织炎症和疼痛,这是很难控制的。已有研究表明,麻醉和镇痛可以影响大鼠烧伤模型的结果。不同的外周机制似乎与烧伤疼痛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大量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一些回顾性临床证据表明,麻醉可能损害认知能力。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期研究证据表明麻醉剂是神经元发育和功能强大的调制器,可能导致有害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氟比洛芬酯是否足以减少烧伤引起的痛觉和炎症,以及对早期认知的影响,阐明氟比洛芬酯治疗大鼠热损伤模型、减轻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目的:PO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中,POD的发生率为3.6%-28.3%。氟比洛芬酯理论上通过抑制烧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老年SD大鼠烧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实验一: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1);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将各组大鼠(n=6)按上述分组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做烧伤处理。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第3天处死大鼠。利用Von Frey法测量各组大鼠在烧伤后12、24、36、48、60、72h的机械痛阈值,评价大鼠疼痛行为学;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的结果。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烧伤SD大鼠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烧伤引起的游滞区组织的表皮层变薄、真皮层结构肿胀、胶原结构改变、局部炎症浸润、组织破坏等损伤倾向有所减轻,并随剂量增加,这一作用更加明显。给予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烧伤使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而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海马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使大鼠海马组织出现病理改变,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海马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但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处理后抑制了炎症因子TNF-α、CINC-1、IL-6和IL-1β的表达,缓解痛觉过敏,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实验二: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l);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根据实验一中机械痛阈值的结果,选择造模后48h处死各组大鼠(n=6)。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qPCR检测各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BDNF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BDNF、Caspase3、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烧伤SD大鼠p38信号通路,使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
二、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率 |
2 全麻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
2.1 脑梗死与脑出血 |
2.2 急性精神障碍 |
2.3 全麻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
2.3.1 静脉麻醉药物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
2.3.2 吸入麻醉药物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
2.3.3 全麻药物对记忆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 |
3 危险因素 |
3.1 年龄 |
3.2 脑血管疾病 |
3.3 高血压和糖尿病 |
3.4 遗传因素 |
3.5 微小脑栓塞 |
3.6 动脉粉瘤 |
3.7 手术方式 |
3.8 麻醉药及麻醉管理 |
3.9 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
3.1 0 病房环境 |
4 临床诊断 |
5 预防和治疗 |
(3)丙泊酚在ICU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5)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重症儿童谵妄的预测价值及症状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概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ICU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特点和高危临床表型特征的研究 |
研究一 ICU 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特点的现况研究 |
研究二 ICU重症儿童谵妄高危临床表型的潜类别分析 |
第三部分 ICU重症儿童谵妄的相关炎性标志物分析 |
研究一 谵妄相关的炎性标志物的范围综述 |
研究二 ICU重症儿童谵妄与炎性标志物的关联研究 |
第四部分 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ICU重症儿童谵妄的预测价值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小结 |
第五部分 ICU重症儿童谵妄的症状管理方案构建研究 |
一、文献研究与ICU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管理方案构建 |
二、质性研究与ICU重症儿童谵妄症状管理方案构建 |
三、ICU 重症儿童谵妄的症状管理方案构建 |
第六部分 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康纳尔儿童谵妄评估量表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小儿死亡风险评分IV |
附录4 舒适行为量表(CBS) |
文献综述 ICU 家庭赋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6)不同时段输注右美托咪定及心理暗示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主要设备与药品 |
3.实验方法 |
4.观察指标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术后谵妄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条件 |
1.1.3 分组 |
1.1.4 试验过程 |
1.1.5 干预药物 |
1.1.5.1 药物干预的时间 |
1.1.5.2 干预药物剂量调节方式 |
1.1.6 观察指标 |
1.1.7 临床资料和数据收集 |
1.2 统计学处理 |
1.3 结果 |
1.3.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构成及疾病严重程度指标比较 |
1.3.2 两组达标时间百分比、达标后药物用量均值比较 |
1.3.3 两组在机械通气、脱机拔管、ICU住院时间及ICU住院费用的比较 |
1.3.4 两组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
1.4 讨论 |
1.5 不足 |
1.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镇痛镇静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
2.1 镇痛治疗 |
2.1.1 镇静镇痛的目的 |
2.1.2 镇痛镇静的策略 |
2.1.3 镇痛药物的使用 |
2.1.4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
2.2 丙泊酚的应用 |
2.2.1 丙泊酚的药理作用 |
2.3 镇静镇痛治疗的评估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患者镇痛、镇静评估表 |
附录 B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
附录 C 一般资料和结局指标 |
附录 D ICU意识模糊评估表 |
附录 E 撤机筛查及自主呼吸试验(SBT)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地氟烷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和睡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社会老年化问题加剧 |
1.1.2 POD及术后睡眠障碍问题突出 |
1.1.3 POD及术后睡眠障碍得危险因素 |
1.1.4 地氟烷的药理学特性及应用 |
1.1.5 BIS监测在麻醉过程中的使用 |
1.1.6 提出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1.2.1 PO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1.2.2 POD的诊断 |
1.2.3 吸入麻醉药与POD的相关研究 |
1.2.4 睡眠障碍的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实验方案 |
2.1.3 数据收集 |
2.1.4 数据统计 |
2.2 结果 |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 |
2.2.2 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术前、术后MMSE评分 |
2.2.3 术前、术后睡眠质量情况 |
2.2.4 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 |
2.2.5 苏醒情况 |
2.3 讨论及思考 |
第3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背景 |
研究意义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1 烧伤 |
1.2 严重烧伤对认知的影响 |
1.2.1 烧伤治疗过程中麻醉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
1.2.2 烧伤引起的炎症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
1.3 烧伤疼痛管理 |
1.3.1 疼痛管理的问题 |
1.3.2 烧伤疼痛的治疗 |
1.3.3 未来的疼痛目标和考虑因素 |
1.4 本研究选择氟比洛芬酯的原因 |
第二部分 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3.2 实验动物 |
2.4 实验数据统计 |
2.5 结果 |
2.5.1 HE染色判断模型 |
2.5.2 疼痛行为学改变 |
2.5.3 Morris水迷宫结果 |
2.5.4 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结果 |
2.5.5 各组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结果 |
2.5.6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果 |
2.5.7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结果 |
2.6 讨论 |
2.7 结论 |
第三部分 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 |
3.1 引言 |
3.2 技术路线图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3.2 实验动物 |
3.4 实验数据统计 |
3.5 结果 |
3.5.1 HE染色判断模型 |
3.5.2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5.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 |
3.5.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 |
3.6 讨论 |
3.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1. POCD的临床诊断 |
2. POCD的发病机制与相关学说 |
2.1 炎症反应 |
2.2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 |
2.3 突触修饰假说 |
2.4 蛋白异常学说 |
3. POCD与循环标致物 |
3.1 炎性因子 |
3.2 S-100蛋白 |
3.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
3.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n factor, BDNF) |
3.5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
3.6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 |
3.7 微RNA(microRNA, miRNA) |
3.8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
3.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 |
POCD的影响因素 |
1. 疼痛与镇痛 |
2. 麻醉药 |
3. 麻醉方式 |
4. 年龄 |
5. 手术因素 |
6. 麻醉深度 |
7. 其他因素 |
治疗与预防 |
1. 右美托咪定 |
2. 利多卡因 |
3. 乌司他丁 |
4. 磷酸肌酸钠 |
5. 环氧酶抑制剂 |
6. 中医药方面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四、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J]. 朱科明,邓小明,马宇,卞金俊. 中国急救医学, 2004(01)
- [2]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J]. 阮静,皋源,杭燕南. 中国医药导刊, 2007(05)
- [3]丙泊酚在ICU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J]. 宋小骏,阳世宇,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05)
- [4]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A]. 杭燕南. 2004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4
- [5]临床表型特征联合炎性标志物对重症儿童谵妄的预测价值及症状管理策略研究[D]. 戈晓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不同时段输注右美托咪定及心理暗示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D]. 潘琦.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四)[J].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 中华医学杂志, 2020(35)
- [8]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D]. 熊民兴.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地氟烷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和睡眠的影响[D]. 陈倩. 江汉大学, 2020(08)
- [10]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海金. 南昌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