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体发育论文_汤燕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繁殖体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树,植物,热值,幼苗,孢子,能量,生长。

繁殖体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汤燕娜[1](2008)在《非胎生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发育过程及其潮间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胎生与红树植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胎生是红树植物对潮间带盐生环境的适应。但是,非胎生红树植物的广泛存在,使这个观点颇受争议。本工作研究了5种典型的非胎生海桑属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发育过程,比较了非胎生与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过程的区别。同时,探讨了繁殖体发育特征与海桑属红树植物在潮间带滩涂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胎生海桑属红树植物与胎生红树植物在繁殖体发育过程方面表现出一些共性。(1)在繁殖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含水量都保持较高的水平。(2)与胎生红树及大部分红树植物一样,海桑属红树植物的成熟果实的密度接近或小于海水,适于漂浮传播。(3)随着果实的逐渐发育成熟,果实中五种矿质元素(Cl、Na、K、Ca、Mg)的干重含量逐步降低,表现出低盐化的过程。而且,果实Cl、Na、Ca和Mg等元素的含量远低于成熟叶片和花萼。组织液的元素浓度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繁殖体发育过程是一个积累盐分的过程,单个果实各元素以及五种元素的总量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4)虽然海桑属红树植物成熟果实中的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总贡献率小于显胎生红树植物,但是杯萼海桑和卵叶海桑的成熟果实中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总贡献率却大于隐胎生红树植物。结论: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非胎生与胎生红树植物之间并不存在显着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胎生是红树植物对高盐生境的适应这种观点,关于胎生的意义,需要进一步考量。2.大量的因素影响了红树植物的分布格局。繁殖体发育特征与海桑属红树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联系。(1)五种海桑属红树植物成熟果的密度大小顺序为:杯萼海桑>海桑、拟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杯萼海桑成熟果的密度最高,而卵叶海桑最低。(2)比较了这五个种的成熟果实的Na/K比率,其大小关系为:杯萼海桑>拟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海桑。同时,比较了成熟叶片的Na/K比率,它们的大小关系为:杯萼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海桑。结论:海桑属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布与它们的成熟果的密度有关系。密度大的,分布在低潮带;密度小的,分布在高潮带。而在有淡水注入的河口地形中,红树植物沿河的分布与红树植物的耐盐能力有关。红树植物的扩散包括了繁殖体传播阶段和定植生长阶段,我们提出一个假说:在繁殖体传播阶段,密度是影响红树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而在定植生长阶段,红树植物的耐盐能力是决定其是否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树植物的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4-25)

李琴琴,白学良,任向宇[2](2008)在《沙漠区生物结皮层中藓类植物繁殖体发育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种藓类植物(高山大帽藓,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无疣墙藓、土生对齿藓、红叶藓、真藓、丛生真藓、垂蒴真藓)的成熟孢子和6种藓类(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闭蒴盐土藓)的茎叶碎片在室温下培养,培养液为土壤浸出液,对照组为蒸馏水和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照相记录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过程,发现除斜叶芦荟藓、盐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外其余藓类的孢子均正常萌发。茎叶培养实验中除卵叶藓外的5个种都产生了大量的原丝体,表明旱生藓类的茎叶具有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确定了孢子形态、萌发时间、萌发极向、萌发类型,探讨了藓类孢子萌发和原丝体的发育以及茎叶碎片的繁殖和传播特性,并分析了4种藓类孢子未萌发的原因以及无性繁殖对苔藓植物个体建成的重要性。实验结果为深入探索在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藓类植物的繁殖生物学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8年02期)

张宜辉[3](2003)在《几种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和幼苗成长过程的生理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木榄和桐花树胎生繁殖体从果实形成到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态、生物量、含水量、胚轴密度、渗透势、五种主要矿质元素(Ca、Mg、Na、K、Cl)等的变化和温室内人工盐度梯度栽培下木榄和桐花树成熟繁殖体长成幼苗(0~60 d)过程中形态、生物量、含水量、渗透势、光合蒸腾特性、五种主要矿质元素(Ca、Mg、Na、K、Cl)等的变化;并且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跟踪调查不同滩涂位置下秋茄成熟繁殖体定居成活、自然死亡状况以及测定幼苗生长过程中(1年)形态、生物量、含水量、光合蒸腾特性等的变化。 1.由花期转入果期的木榄繁殖体,种子不经休眠而在母树上发芽并从果实中伸出胚轴。根据发育过程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可以将其划分为果期、胚轴伸长期、幼苗形成期和成熟调整期4个阶段,前后历经6~7个月;繁殖体在母树上的胎生发育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有机营养物质以及盐分,并在母树上完成渗透调节平衡、器官形成的生理过程,到掉落时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一方面它以无机离子作为主要的渗透调节剂,最大限度利用高盐生境中占优势的Na、Cl离子用于渗透调节,具有低能耗的优点。另一方面维持较大比例的有机渗透调节剂,控制细胞液中盐离子的水平以减少代谢毒害;木榄成熟胚轴的密度接近或低于生境中海水的密度,适于随水漂浮和传播;胚轴内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但最终以达到和母树生境中的离子浓度水平相一致为目标。并通过主动的渗透调节,控制各种渗透调节剂和水分的输入,使得成熟胚轴的渗透势达到比生境中略低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由此得出木榄繁殖体发育过程中密度、盐分及渗透调节平衡的变化趋势是以适应母树所处的盐度水平和周期性潮水浸淹逆境为目标,此即木榄胎生现象的适应方式及生态学意义。 2.桐花树为隐胎生红树植物,即繁殖体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胚轴未露出果皮之外。桐花树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轴的离子浓度较为稳定,发育各阶段胚轴的离子浓度和母树生境中离子浓度接近,单个繁殖体在发育进程中离子含量的持续吸收积累,是以维持胚轴内的盐分水平并达到和环境相适应为目标,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利用生境中占优势的Na、Cl离子用于渗透调节;成熟阶段的胚轴含水量明显下降,使得胚轴的渗透势远低于母树生境的渗透势,其中以有机渗透调节剂占主要地位;此外,成熟果实的密度和生境中海水的密度接近,但成熟胚轴的密度远大于生境中海水的密度,当桐花树繁殖体脱离母体后,仅在较短的时间内随水漂流,一旦胚轴迅速吸水将果皮顶破后,繁殖体下沉而不再漂浮于水中。桐花树成熟繁殖体低含水量、低渗透势以及远高于海水密度等方面的特性,有利于果实脱落后胚轴迅速吸水和定植长根。 3.温室内人工盐度梯度栽培下,木榄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形态和生物量的增长均表现为低盐促进和高盐抑制,以10~15‰盐度下最适合木榄幼苗的生长;盐度从10‰增加到50‰时,木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之下降。盐胁迫下幼苗单株叶面积下降的程度大于光合速率的降低,叶面积的减小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木榄幼苗各组分中的离子浓度以及含量随栽培时间而变化;栽培初期刚萌根时,幼苗原胚轴中的离子渗漏到培养液中;此后随着根系的发育以及芽的生长,幼苗转为从培养液中吸收离子,并以吸收Na、Cl离子为主。根中的元素浓度为各组分中最高,并且其浓度随基质盐度的升高而上升,表明盐分大部分被截留在根部,反映出木榄的拒盐特性。在O一30%0盐度范围内,幼苗的茎、叶和原胚轴的元素浓度随基质盐度的提高而提高,但超过30%0盐度以后元素浓度不再增加反而减少:木榄幼苗原胚轴渗透势在0~15%0盐度时逐渐升高,20%0盐度时保持稳定,30~50%0盐度时逐渐降低,到60d时各盐度下木榄幼苗原胚轴的渗透势都低于各自的培养液,表明木榄幼苗的原胚轴在盐胁迫下有一个渗透调节过程,最终和培养液之间维持一个渗透势梯度,保证其能够从培养液中吸收水分。在5一30编盐度范围内,木榄幼苗以最大限度利用盐胁迫中占优势的离子(主要为Cl、Na)用于渗透调节,当基质盐度进一步提高时,木榄幼苗中其它渗透调节剂比例上升,从而控制胞液中的盐离子的水平以减少高盐毒害;栽培过程中,各盐度下木榄原胚轴的干重都呈下降趋势,表明在0一60d生长期间,木榄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完全通过根系吸收和叶片的光合作用来满足,而是靠胚轴中贮存的物质和能量提供幼苗的生长。这说明胎生红树植物的繁殖体脱离母体后幼苗的生长对母体的一种依赖性。 4.温室内人工盐度梯度栽培下,桐花树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形态和生物量的增长均表现为低盐促进和高盐抑制,以10~15%o盐度下最适合桐花树幼苗的生长。高盐(30%0一50%0)影响桐花树幼苗的萌发;O一30%0盐度下桐花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表现为低盐促进,高盐抑制的变化趋势;无盐条件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5~加%0盐度:桐花树胎生繁殖体脱离母树后,在随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吸收累积盐分的过程。低盐下桐花树幼苗中五种离子都趋于分配到地上部分,以提供枝叶生长?(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3-09-12)

林鹏,吴世军,林益明[4](2000)在《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过程的能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桐花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秋茄 (Kandeliacandel)、角果木 (Ceriopstagal)、海莲 (Bruguierasexangula)和木榄 (Bruguieragymnorrhiza)5种红树植物繁殖体的热值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海南东寨港5种红树植物繁殖体的热值大小不同 ,其中花的热值最高是桐花树 ,为20.423kJ/g,花的热值最低是木榄 ,为19.214kJ/g;果的热值最高是角果木 ,为20.255kJ/g,果的热值最低是木榄 ,为18.582kJ/g;成熟胚轴的热值最高是角果木 ,为19.792kJ/g,成熟胚轴的热值最低是桐花树 ,为16.827kJ/g。 (2)随着纬度的增加 ,桐花树各期繁殖体热值略为提高 ,而秋茄则相反略为降低。 (3)随着繁殖体从花、果至胚轴发育过程 ,热值逐渐降低 ,而单个繁殖体的生物量及其能量贮量则随之提高。(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0年09期)

繁殖体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12种藓类植物(高山大帽藓,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无疣墙藓、土生对齿藓、红叶藓、真藓、丛生真藓、垂蒴真藓)的成熟孢子和6种藓类(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闭蒴盐土藓)的茎叶碎片在室温下培养,培养液为土壤浸出液,对照组为蒸馏水和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照相记录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过程,发现除斜叶芦荟藓、盐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外其余藓类的孢子均正常萌发。茎叶培养实验中除卵叶藓外的5个种都产生了大量的原丝体,表明旱生藓类的茎叶具有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确定了孢子形态、萌发时间、萌发极向、萌发类型,探讨了藓类孢子萌发和原丝体的发育以及茎叶碎片的繁殖和传播特性,并分析了4种藓类孢子未萌发的原因以及无性繁殖对苔藓植物个体建成的重要性。实验结果为深入探索在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藓类植物的繁殖生物学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繁殖体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汤燕娜.非胎生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发育过程及其潮间带分布[D].厦门大学.2008

[2].李琴琴,白学良,任向宇.沙漠区生物结皮层中藓类植物繁殖体发育实验研究[J].中国沙漠.2008

[3].张宜辉.几种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和幼苗成长过程的生理生态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3

[4].林鹏,吴世军,林益明.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过程的能量变化[J].海洋科学.2000

论文知识图

底层水团分布人工诱导贝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原理...海南东寨港5种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福建龙海2种红树植物繁殖体发育过...木榄繁殖体发育过程中缩合单宁间...红海榄繁殖体发育过程中缩合单宁...

标签:;  ;  ;  ;  ;  ;  ;  

繁殖体发育论文_汤燕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