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曹红英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曹红英

邵逸夫医院产科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时间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1.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9.8±4.3)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90.3±3.5)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显著提升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引言

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服务理念的进步正在逐步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能够帮助产妇及家属快速而又深刻的掌握新生婴儿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并能拉近医院和产妇的距离,本文通过选取本院的母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其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130例产妇,按入院登记时间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5±2.2)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6±1.2)周。观察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8±2.4)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8±1.1)周。所有产妇均排除精神方面的疾病及严重肝肾器官损伤疾病等;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晓,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

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针对分娩产妇,由专门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期的护理措施。分娩后,新生儿由相应的专业护士进行护理,产妇及家属不参与。观察组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床旁健康教育:针对入院分娩的产妇早期普及医院的基本情况及产前需要注意事项。分娩前向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所遇问题,并嘱咐产妇及家属做好充分的分娩准备。分娩后详细讲解产后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基础知识、注意点以及母乳喂养等专业护理知识。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1d后可让婴儿在产妇床旁沐浴。沐浴时遵循一人一盆,婴护对应的原则,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护士在给新生儿沐浴时,产妇及家属在旁参观。护士给予新生儿沐浴护理的同时详细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习沐浴时的手法、顺序及禁忌等操作事项。③床旁脐部护理:沐浴完成后给予脐部护理。将脐带护理液少量滴入棉棒中,从脐轮根部开始由内向外呈圆形状消毒。④床旁抚触护理:新生儿沐浴及睡觉前后,护士指导产妇给予新生儿抚触。首先将室内温度、湿度调至适合,指导产妇双手相互对搓,掌心温度稍高于新生儿身体温度后,将抚触油适量倒入掌心,轻轻搓匀后,对新生儿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上下肢、背部、臀部依次进行抚触。⑤新生儿预防接种:护士向产妇详细讲解预防接种项目,发放宣传手册及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产妇签署后,对新生儿进行接种评估。确定好接种疫苗后,按正常流程进行接种。同时告知产妇新生儿接种注意事项及有可能的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问卷进行调查评估。自主护理能力包括下床活动、哺乳、新生儿护理等自我护理能力。共设10个项目,每项按0~10分记分制。分数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4]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操作能力、护理服务态度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1.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对照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9.8±4.3)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90.3±3.5)分。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传统的母婴分离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婴儿的护理其主导作用,在具体护理工程中分阶段的流程化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室进行护理时,产妇及家属只能通过玻璃远远观察其护理过程,这样既不清晰又使观察者对某些细节容易遗漏,致使产妇及家属不能掌握有效的护理方法,并且专业护理人员和产妇及家属在婴儿护理方面的沟通不足,使得产妇及家属不能及时的掌握系统专业的护理知识,这将对后续的家庭护理带来困扰。而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婴儿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提升,当新生婴儿出生后,产妇及家属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婴儿进行护理,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因缺乏相关的婴儿护理知识和护理不当给婴儿造成伤害。通过婴儿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可以使新生婴儿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在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及家属能够根据专业护理人员通过讲解或面对面的传授新生婴儿的保健及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还可以通过示范的形式让产妇及家属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各项护理要点。能够更好地后续护理新生婴儿。

参考文献

[1]王芳.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15,13(6):44-45.

[2]秦静.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6):200-203.

[3]陈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健康研究,2014,34(2):222-223.

[4]王长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4):100,102.

[5]张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0):59-60.

[6]吴沛,刘玉婵.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当代护士旬刊,2016(6):10-11.

[7]操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12(5):395-396.

[8]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3-44.

[9]黄小春,黄慧英,钟晓琴.浅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60例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107-108.

[10]王红.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吉林医学,2013(8):1573.

标签:;  ;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曹红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