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结构论文-苏迎春

品德结构论文-苏迎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品德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特点,策略

品德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苏迎春[1](2019)在《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对H省重点高中学校的实地考察,对H省重点高中的卓越教师进行实地的访谈,发放问卷,对本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同时,对Y中学的非卓越教师发放问卷并做相应访谈,在此基本上,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资料整理,对中学卓越教师的品德结构进一步探讨。在研究中,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即认知心理学视角,教师专业化伦理视角,社会学习理论视角,探讨一名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的成因,形成要素,优势,个性特征,不足和缺陷。本研究试图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卓越教师的品德特点,优势,形成要素,品德的基本结构。同时,在理论探讨和各数据因素分析后,找到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的成因并发现品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问题的研讨和深入思考,总结卓越教师品德优势,价值,发现不足和缺点,依据认知心理学,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和教育管理学中的理论观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通过本研究,笔者希望为更多的教师成为卓越提供理论支撑,为更多的刚刚入职的教师可以快速提升自我认识,不断提升自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入体悟,加深实践的意愿和动力,让自身更加体会福德一致的真义,真正地为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提供一个样本,同时为教师德育专业化提供理论的支点,同时为德育工作更有效的进行提供有益的借签,期望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更有效开展提供积极的价值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赵肖肖[2](2018)在《论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品德心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德育的基础。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心理结构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品德结构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稳定的心理观念。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以及其形成与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品德教育,提高道德教育效果。(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8年23期)

曹炜炜[3](2018)在《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及优化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儿童人格成型,性格特征凸显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心态在该阶段既坚强,同时也脆弱,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在不断引导和积累中成型。而品德与社会科目就是国家教育部为了稳定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素养,同时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德育品质而开设的德育教育科目。本文以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特色为主要切入点,对其课程结构的优化策略展开了深入分析,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希望文中涉及到的策略内容,可为德育相关教育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思路。(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2期)

单悦婷[4](2018)在《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与公民教育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素质,关系着社会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澳门《品德与公民》教材作为澳门本地参与研发的第一套品德与公民教育教科书,在澳门公民教育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结构在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教材结构是对教材深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教材分析的相关文献来帮助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总结教材分析的有效方法。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该选题的研究背景,通过回顾澳门德育公民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主要特色来阐明教材及教材结构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从影响教材内容选择和教材结构设置主要理论和现实影响因素入手。理论部分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对教材结构设置的影响,现实影响则从澳门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学科发展要求这两个方面探寻影响教材结构设置实际因素。第二章分析了教材制定的标准。教材制定标准是教材编制的重要指导思想,首先,总结出该教材具有兼顾初中生身心发展,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并重,以培养思辨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理念。其次,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叁个维度分析教材课程目标。最后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梳理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设计思路。第叁章从主题、逻辑和图文关系叁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的结构的主要特征。主题和章节设置是较为浅层的结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从中概括出教材内容结构设置的主要特点;逻辑结构是隐藏于教材之中的深层结构,也是编者编写思路的集中体现,体现出教材各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图文是组成教材内容的重要部分,图文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教材和更好地运用教材。第四章主要谈教材结构分析的有益启示。首先,从教材逻辑结构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主张构建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向心教学结构,重视结构性的德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不同层次。其次,从德育情境、课堂呈现方式和利用教材结构进行总结复习等探讨教材结构对教学方式的影响。最后,回归到《品德与公民》教材存在的重要意义,即如何培养现代公民。从现代公民的内涵出发,努力寻找“公德”与“私德”,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不同要求之间的平衡。笔者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找到教材结构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帮助内地教育部门更好地分析、理解和运用教材,推动澳门品德与公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超民,莫丽勤[5](2018)在《澳门高叁年级《品德与公民》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一直是澳门教育局与内地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澳门高叁年级《品德与公民》教育教材内容与结构,通过剖析设计理念、内容结构,论证了澳门地区高中阶段《品德与公民》教材的基本特点,对于《品德与公民》教材的修订与完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辛未[6](2018)在《由思想品德结构看中学生品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中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以思想品德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思想品德结构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学德育工作可以有哪些新的认识与启发。(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晓,张志坤[7](2017)在《小学少先队活动课与品德课程的对话与共建——以多伊尔课程层次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伊尔课程结构为论证框架,对小学少先队活动课与品德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制度层面看,前者旨在引导儿童完成向组织成员的转型,后者则致力于提升儿童公民素养;从课程标准(大纲)看,前者呈现线性逻辑,以"组织生活""主题活动"构建全部课程内容;后者遵循生活逻辑,呈现低高异构的特点;从课堂层面看,前者重仪式和阵地建设,后者注重依托活化教材,优化社会资源。据此厘清二者关系,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对话与共建。(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7年10期)

魏伟[8](2017)在《从品德结构理论视角分析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市场经济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新闻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所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水平尤为重要。本文在品德结构理论视角下,分析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职业道德水平。(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17期)

张瑞[9](2017)在《从品德结构理论谈职业道德的养成——以瑞克·布鲁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品德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南方纪事》这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了解瑞克·布鲁格的生平,探讨其职业道德的养成,为我国的职业道德培养,作出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选择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15期)

王健[10](2017)在《浅谈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的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复习是中考备考的基础和重点,知识复习应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扎实过关,因此,知识复习一方面应重视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要重视各项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实践中,一些老师受惯性思维的影响,知识复习课的课型结构一般是这样的:告知考点——考点知识解读——做练习——核对答案。这样的知识复习课等同于炒冷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实效性也不高。为此我们设计了如(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世界》期刊2017年24期)

品德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品德心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德育的基础。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心理结构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品德结构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稳定的心理观念。深入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以及其形成与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品德教育,提高道德教育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德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苏迎春.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赵肖肖.论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J].新教育.2018

[3].曹炜炜.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及优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单悦婷.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结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李超民,莫丽勤.澳门高叁年级《品德与公民》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辛未.由思想品德结构看中学生品德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8

[7].张晓,张志坤.小学少先队活动课与品德课程的对话与共建——以多伊尔课程层次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J].中小学德育.2017

[8].魏伟.从品德结构理论视角分析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7

[9].张瑞.从品德结构理论谈职业道德的养成——以瑞克·布鲁格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

[10].王健.浅谈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的结构[J].初中生世界.2017

标签:;  ;  ;  ;  

品德结构论文-苏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