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能有效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新技术。在降解过程中,由于有机气体分子结构的不同,降解效率出现差异。为了研究分子结构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VOCs的影响,以苯、甲苯、二甲苯、戊烷、正己烷和环己烷6种VOCs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比较了电离能、氢含量和沸点对闭环芳香烃和开链烷烃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电离能是影响芳烃和烷烃2类VOCs降解效率的重要参数,电离能越大,降解效率越低; 2)氢含量由于受到单键数量的影响,对于芳香烃,氢含量越大,降解效率越高,而对烷烃来说则相反; 3)沸点也是影响这2类VOCs降解的一个相关因素,随着沸点增大,其降解效率也增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晓龙,刘建奇,刘鑫,陈佳尧,钟方川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电离能,氢含量,沸点,分子结构
来源: 环境工程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东华大学理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东华大学)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232017D-25)
分类号: X701
DOI: 10.13205/j.hjgc.201905031
页码: 167-172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262K
下载量: 169
相关论文文献
- [1].“元素第一电离能”教学实录[J]. 化学教学 2012(05)
-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J]. 成才之路 2013(18)
-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高电离能元素进样系统的研制[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20(02)
- [4].激光后电离技术对高电离能元素的信号增强[J]. 质谱学报 2020(02)
- [5].胺基自由基绝热电离能的理论计算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6].用l-分裂的屏蔽氢模型计算硫、氩和钾的逐级电离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7].电离能与金属活动顺序关系辨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08)
- [8].半导体材料电子非电离能损的分析法计算[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2(07)
- [9].取代苯及其衍生物电离能中的新取代基参数(英文)[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9(03)
- [10].谈逸出功与电离能[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9(Z1)
- [11].化学之“道”在结构[J]. 求学 2014(01)
- [12].Kr和Kr_2的实验和理论研究[J]. 化学学报 2008(13)
- [13].物质结构与性质高频考点梳理[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9(05)
- [14].BeXY、MgXY(X、Y=F、Cl、Br)与ClF_3和ClOF_3形成复合物的理论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1(02)
- [15].小尺寸金属钨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J]. 大学物理实验 2014(02)
- [16].人工合成新元素进展和原子序数上限的预测[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17].C_2H_6分子电离能谱的SAC-CI计算[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0(01)
- [18].NO_3为配体的超卤素/飙卤素的理论研究[J]. 材料导报 2018(20)
- [19].空间高能电子对航天材料损伤分析[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1(06)
- [20].1.3μm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辐照性能研究[J]. 半导体光电 2011(04)
- [21].300 eV—1GeV质子在硅中非电离能损的计算[J]. 物理学报 2014(06)
- [22].[P_4MP_4]~(n-)(M=Fe,Ru,Os,Co,Rh,Ir;n=1,2)和[P_4MP_4Na]~-(M=Fe,Ru,Os)的结构和稳定性[J]. 化学试剂 2010(07)
- [23].注入电功率密度、电离能密度及气体速度参量对离子输运率的影响[J]. 高电压技术 2014(07)
- [24].《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检测[J]. 新高考(物理化学生物) 2009(02)
- [25].低能质子在半导体材料Si和GaAs中的非电离能损研究[J]. 物理学报 2008(02)
- [26].锂标准电极电势反常现象的热力学讨论[J]. 大学化学 2014(06)
- [27].知命题特点 破高分瓶颈[J].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使用) 2020(06)
- [28].长程库仑势在原子阈上电离能谱中的影响[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09)
- [29].解析高考全国卷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中的文字描述[J]. 中学化学 2020(02)
- [30].选修3简答题答题规范及示例[J].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