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孔氧化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锆,纳米,质子,溶胶,材料,多孔,苯酚。
介孔氧化锆论文文献综述
陈路锋[1](2019)在《新型核-壳结构磁性介孔二氧化锆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用于肿瘤磁靶向性CT/MRI双模态成像与药物递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氧化铁的核-介孔壳状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磁共振成像功能、具有简便易行的物理性肿瘤磁靶向性功能、具有磁热疗功能,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载药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肿瘤诊治领域。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为“先核后壳法”,这种方法对合成壳所需的前驱物与磁核之间的界面化学特性要求较高,其形貌和大小主要受预先合成的氧化铁所影响,而且大部分MNPs仅具有单一磁共振成像功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先壳后核法”合成策略用于核-介孔壳结构MNPs的制备,使用既具有较高载药能力又具有CT成像功能的中空介孔ZrO_2纳米颗粒作为壳层,然后在ZrO_2球内生长出磁核,构建一种新型的具有介孔壳层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对其CT/MRI双模态成像功能、磁靶向性、载药释药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对阿霉素的递送探讨其用于磁靶向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1.使用模板法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锆纳米颗粒,通过强制渗透法在二氧化锆内装载二价铁盐和叁价铁盐,然后根据化学共沉淀法的原理在二氧化锆的内部空间内生长出四氧化叁铁纳米颗粒,然后进行表面PEG化修饰,得到磁性介孔二氧化锆纳米颗粒(M-MZNs),并对其理化表征、CT/MRI成像性能、载药释药性能进行检测。2.使用不同浓度M-MZNs与HepG2进行孵育24小时和48小时,通过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使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M-MZNs的细胞内吞情况及外磁场对内吞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验证细胞内吞。使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MZNs-DOX在细胞内的DOX聚集情况。使用CCK-8法检测游离DOX、M-MZNs-DOX、M-MZNs-DOX+磁场等叁种处理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3.使用H22肝癌细胞系构建昆明小白鼠皮下瘤模型,分别于经瘤内注射M-MZNs-DOX前后进行CT扫描和MRI扫描,然后又使用经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并设置磁靶向性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小时后进行CT扫描和MRI扫描。使用普鲁士蓝染色进行磁靶向性和生物分布评价。将15只荷瘤鼠分为5组,按照给药处理的不同分为五组,分别为:对照组、M-MZNs组、DOX组、M-MZNs-DOX组及M-MZNs-DOX加外磁场组,经静脉给药,每四天给药一次共四次。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肿瘤生长情况,治疗结束后使用TUNEL染色进行组织学评价,使用HE染色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成功制备出Fe_3O_4@ZrO_2,为多核-介孔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55.23±7.10nm,Zeta电位为16.9mV,水合粒径为218.6nm。经PEG化修饰后,即M-MZNs,Zeta电位为-17.9mV,水合粒径231.4nm。M-MZNs呈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26.5emu/g。其比表面积为307.066 m~2/g,介孔直径为3.803nm,介孔容积分别为0.783cm~3/g。2.使用DOX进行载药和释药检测,载药率及包封率分别为,20.2%和49.5%,在pH=5.5的条件下DOX释放能力高于pH=7.2的条件,在50小时,前者的释放率>25%,而后者的释放率<15%.3.M-MZNs具有CT/MRI双模态成像功能,弛豫效率r2值为79.88mM/s。4.M-MZN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0.78-100μg/mL浓度范围内未造成明显的细胞抑制作用。5.与Hep G_2细胞孵育4小时后,M-MZNs可以被细胞内吞,外磁场可以增加细胞内吞量。6.M-MZNs-DOX可以在细胞内释放DOX,各组的细胞内荧光强度分别为(×10~4):对照组1.257±0.014,DOX组15.201±0.154,M-MZNs-DOX M-组:20.589±0.433,M-MZNs-DOX M+组:29.949±1.096。各组之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7.M-MZNs-DOX可以明显抑制Hep G_2细胞的增殖,外磁场可以提高对Hep G_2细胞的抑制作用。8.经瘤内注射后,M-MZNs-DOX可以使肿瘤部位在CT图像上呈显着强化,而在MRI图像上肿瘤信号明显下降。经静脉注射M-MZNs-DOX纳米复合体可以使肿瘤部位的CT值上升,非磁靶向性组肿瘤部位CT值从44.35±4.35HU增高至53.67±3.66HU HU(P<0.05),增高21.25±3.55%;而在磁靶向性组,CT值从42.70±2.80HU增高至61.39±1.90HU(P<0.05),CT值增高44.03±6.18%.经静脉注射M-MZNs-DOX纳米复合体可以使肿瘤部位T2信号值减低,非磁靶向性组从1116.63±197.27下降至929.54±155.22,下降率为16.64±1.56%;而在磁靶向性组,从1141.59±81.95下降至795.54±120.20(P<0.05),下降率为30.59±5.74%.9.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经静脉注射纳米药物后,肿瘤部位有明显的蓝染颗粒,而对照组没有蓝染颗粒。磁靶向组(M+)的蓝染颗粒明显多于非磁靶向组(M-)。蓝染颗粒主要位于肝和脾内,肺内亦可见少量蓝染颗粒,而脑、心、肾、肌肉等组织没有出现蓝染颗粒。10.治疗结束后,对照组肿瘤体积为4057.1±166.4mm~3,M-MZNs组为4028±418.1mm~3,与对照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DOX组为2833.7±376.7mm~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MZNs-DOX M-组为2021.8±265.7mm~3,低于对照组和DOX组(P值均小于0.05);M-MZNs-DOX M+组为1286.9±166.2mm~3,低于M-MZNs-DOX M-组(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各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凋亡细胞比率用对照进行标化后分别为,对照组:1.00±0.24;NPs组:1.10±0.27,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OX组:6.98±1.16,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组:17.83±1.31,与对照组和DOX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组:33.36±3.20,与对照组、DOX组和M-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小鼠主要器官的HE染色结果显示,脑、心、肺、肝、脾、肾、肌肉等均未见到明显的组织学损伤。结论:本研究使用“先壳核后”的策略成功制备出具有介孔壳层与多磁核的新型多功能磁性纳米颗粒,即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MZNs。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可用于CT/MRI双模态成像,具有良好的载药能力,并可用于磁靶向性、pH敏感性阿霉素递送。体内实验证实M-MZNs-DOX可以实现磁靶向性肿瘤CT/MRI双模态成像及化疗,并且该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提高阿霉素的化疗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为新型MNPs的研制及其用于CT/MRI双模态影像引导下化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马会宣,贺永强,李军,赵燕飞,杜佳欢[2](2018)在《不含磷的大孔径介孔掺钇氧化锆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氯化锆、硝酸钇为锆源和钇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用一种简单共沉积的方法,不用磷酸作为结构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具有晶化骨架的大孔径介孔氧化锆(ZrO_2)和掺钇氧化锆(Y-ZrO_2)。通过SEM、EDS、XRD、紫外-可见、红外、N2物理吸附(BET)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后的ZrO_2和Y-ZrO_2样品的平均孔径分别为9.5和7.3nm,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203.4和213.6 m2/g),和大孔容(0.38和0.36 cc/g)。钇的掺入,使孔径分布更窄,同时使孔壁主要保持在四方相,可望作为优良的吸附剂或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9期)
陈平,刘树成,徐娇,邱俊杰,戴恩高[3](2018)在《基于双金属Y/Zr-UiO-67的介孔氧化钇-氧化锆固溶体制备及其离子电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将不同物质的量的Y~(3+)离子掺入金属有机框架UiO-67的次级结构单元(SBUs),得到具有Zr(Ⅳ)-O及Y(Ⅲ)-O混合次级结构单元的双金属有机框架Y/Zr-Ui O-67。以此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作为模板通过两步煅烧法制备介孔钇掺杂氧化锆。结果表明,这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衍生的氧化钇-氧化锆固溶体有高的比表面积和氧离子电导率。(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路攀[4](2018)在《荷载叁氧化二砷的介孔纳米二氧化锆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荷载叁氧化二砷的介孔纳米二氧化锆球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实心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SiO_2)作为模板,首先在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锆(Zirconium dioxide,ZrO_2)壳层,制备得到SiO_2@ZrO_2复合球,然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内核SiO_2层进行腐蚀,进而得到单壳介孔中空ZrO_2。按装载方式以及叁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_2O_3/ATO)与ZrO_2不同的质量配比分为6组,根据对应公式分别计算每种装载条件下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探索最佳的装载条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的含量,首先以砷浓度C(ug/L)为横坐标,扣除样品空白荧光强度值的不同浓度砷溶液所对应的荧光强度值I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然后将待测样品稀释到浓度为0-100 ug/l后即可上机测定。通过释放温度、释放速度的控制和释放介质的选择,模拟AS_2O_3@Zr O_2在人体内的释放环境,然后测定上清液中砷的浓度,计算出AS_2O_3的累积释放量和累积释放率后,绘制释放曲线。本课题选择的释放温度为37℃,释放速度为100rpm,释放介质为pH等于7.4的PBS缓冲液。结果:在ZrO_2的形态观察、粒径及粒径分布实验中,所制备的ZrO_2粒子外观呈完整圆形,中空结构,均匀的分散在介质中。ZrO_2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03.3nm。在AS_2O_3@ZrO_2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实验中,AS_2O_3和ZrO_2以不同的质量比加入反应体系及装载方式的不同,所得AS_2O_3@ZrO_2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不相同。No.1 AS_2O_3未载入到Zr O_2中,No.2、No.3、No.4、No.5和No.6所得包封率分别为:1.5%、16.5%、37.0%、48.0%和12.8%,所得载药量分别为:2.9%、7.6%、27.0%、49.0%和27.7%。在AS_2O_3@ZrO_2体外释放特性的实验中,AS_2O_3@Zr O_2具有很好的体外缓慢释放特性,在48h内,一共释放了27.3%的AS_2O_3,而在最初的2h内,释放出了24.7%的AS_2O_3,2-8h释放速率保持相对平稳,8h累积释放率稍大,达到26.2%,后期释放速度较为缓慢。由此可见,AS_2O_3被装载进入纳米ZrO_2球后,可以使AS_2O_3达到长时间缓慢释放的效果。这种缓慢释放的特性有利于使血液药物的浓度长时间的维持在治疗浓度范围内,从而更好的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结论:本研究以实心二氧化硅为模板,制备得到了单壳中空介孔的Zr O_2,其粒径均一,为AS_2O_3的装载提供了条件。采用负压灌注法将AS_2O_3载入纳米ZrO_2内,并通过对包封率(Entrapment ratio,ER)和载药量(drug-loading rate,DL)的测定,证明不同质量比的AS_2O_3和ZrO_2及不同的装载方式均会影响DL和ER。通过对AS_2O_3@ZrO_2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证实ZrO_2能显着延缓AS_2O_3的释放,具有很好的缓释特性,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为了确定该载药纳米对动物模型的效果,拟进一步对AS_2O_3@ZrO_2的生物安全性、体内药动学以及药效学进行研究,为AS_2O_3@ZrO_2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郭婷,王晨,董利民,吕金龙,梁彤祥[5](2017)在《煅烧温度和模板剂含量对介孔氧化锆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127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氧化锆微球。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模板剂含量对介孔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制得微球尺寸均一,直径900μm左右。研究发现样品的比表面积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平均孔径则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呈变大趋势。低温煅烧后样品为纯的四方相氧化锆,600℃煅烧后的样品中开始出现单斜相。相同煅烧温度下,模板剂添加量多的样品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要大。模板剂添加量对样品的物相结构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7年09期)
万红[6](2017)在《介孔磺酸化氧化锆的制备及复合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燃料电池在交通、发电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质子交换膜现阶段的性能和成本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全氟磺酸膜中添加微米级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材料是降低成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采用硫酸铵和氯氧化锆为前驱体制备了可调控比表面积的介孔磺酸化氧化锆(S-Zr02)。S-Zr02引入到Nafion溶液中后制备的混合膜的质子传导率得到了大大提高。该复合膜有望能作为低成本和高性能的质子交换膜应用在商业燃料电池中。氧化锆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固体超酸,其磺酸基团具有传导质子的潜力。但传统的氧化锆的比表面积较小且表面官能化程度不高。本文提出新型的合成方法,采用硫酸铵和氯氧化锆为前驱体,以碳黑BP2000为模板,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出S-Zr02。X射线衍射表征表明,当温度在600℃和650℃之间时,生成的S-Zr02是有利于质子传导的四方晶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说明其中含有大量有利于质子传导的磺酸基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发现,S-Zr02粉末是由平均粒径约为8 nm的纳米晶体聚集而成,纳米晶体之间的界限以及几个纳米尺度的通孔均表明介孔材料的成功制备。BET法表征的结果表明,制备的S-Zr02粉末的比表面积很高,最高的比表面积为181 m2 g-1,远高于大部分传统氧化锆材料。滴定法测定离子交换容量(IEC)测得其最高的IEC也高达0.48μequivm-2。同时,结合表征结果能够发现,样品的比表面积和IEC可以通过改变BP2000和前驱体的比例来调控,并且两者的比值是固定的。这说明S-Zr02比表面积的变化不影响其表面的化学性质,即磺酸基团的面密度是保持一致的。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的性能,我们将介孔S-Zr02引入到Nafion基质中,制备出S-Zr02/Nafion复合膜。SEM表征发现,复合膜的平均厚度为20.5μm。TEM表征复合膜切片表明,高密度的离子团簇聚集在S-Zr02和Nafion之间界面,使得S-Zr02表面官能团化提高。磺酸离子簇聚集到S-Zr02的介孔的表面,能够有效地构建平均直径约为10nm的离子通道,确保通过整个膜的高效长程质子传输。实验分析发现,制备的S-ZrO2/Nafion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最高达到0.83Scm-1,约为商业Nafion 211的7倍。在80℃、20~100%相对湿度的湿度范围内,S-ZrOa/Nafion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均明显高于商业Nafion211膜,这得益于膜的高含水率。全电池测试结果表明,S-ZrOa/Nafion复合膜在0.6 V时最高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310 mAcm-2和786 mW cm-2,远高于商业Nafion211膜。复合膜的最高功率密度为988 mW cm-2,大大高于商业Nafion211膜。在低湿条件下,制备的S-ZrO2/Nafion复合膜功率密度也高于商业的Nafion211膜,这证明S-ZrO2/Nafion复合膜全电池性能优异,并能适应不同的湿度操作条件,大大优于目前商业的Nafion 膜。(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18)
郭婷,王晨,董利民,梁彤祥[7](2016)在《介孔氧化锆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能的安全利用和核废物处理是制约核能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乏燃料的安全处理,首先关注的是Pu和次锕系元素Np、Am、Cm等。使用嬗变处理,选择合适的基体材料非常重要。嬗变元件需要在嬗变装置内长期停留,经受大剂量的中子辐照。因此,基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中子特性、耐腐蚀性和抗热震性等。要充分嬗变Pu和次锕系元素(MA),必须采用对中子辐照呈惰性的材料做基体,即惰性基体燃料(IMF)。ZrO_2是国际认可的IMF主要候选材料,主要得益于其在辐照下仍可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其作为惰性基体材料被广泛研究。本文选用叁嵌段共聚物F127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ZrO_2微球。实验制的微球尺寸均一,直径900微米左右。通过XRD小角及广角测试,观察介孔结构及物相组成。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材料微观结构。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孔尺寸。本文选用钕(Nd)模拟次锕系元素,研究了介孔氧化锆微球对Nd的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10-11)
马倩[8](2016)在《氧化铈/氧化锆修饰的介孔Ni/C-SiO_2催化剂的加氢脱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生物质快速热解得到的生物油,是一种可再生的碳平衡的能源,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替代逐渐枯竭的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之一。但是生物油是一种油水混合物,并且具有高含氧量、强腐蚀性及不稳定等缺点,必须进行提质才能被用作运输燃油。催化加氢脱氧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油提质技术,通过加氢脱氧处理,生物油中的含氧化合物转化成烃类物质,并且使油水分离,最终可以得到与原油相似的产物。而加氢脱氧技术的关键在于合成高效的催化剂。针对生物油的油水混合体系,本文主要考察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氧化铈和氧化锆助剂对镍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了介孔C-SiO2复合材料,采用共浸渍法合成氧化铈修饰的镍基双亲型催化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不同氧化铈修饰量的催化剂都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在6.4 nm左右,镍颗粒尺寸约为5.4 nm。在油水体系中(30 mL十氢萘和10 mL去离子水),以苯酚为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在250℃、5 MPa的冷氢压下经过2 h的反应,发现催化剂5Ni/CS(镍的负载量为5%)对苯酚的转化率只有16.6%,而掺杂氧化铈后,5Ni-14.7Ce/CS对苯酚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6.7%,同时环己醇的选择性为85.0%。同样以C-SiO2复合介孔材料为载体,以氧化锆作为助剂,通过分步浸渍法合成氧化锆修饰的镍基双亲型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具有有序的介观结构,孔径大小在6.4 nm左右,镍纳米颗粒的粒径约为5.0 nm,氧化锆粒径在20.0 nm左右。在油水两相体系中,用苯酚作为模型化物,在280℃、5 MPa的冷氢压、4 h的反应时间,考察了氧化锆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发现所有的催化剂对苯酚的转化率都在90.0%以上,并且随着氧化锆含量的增加,产物中环己醇的含量逐渐降低,环己烯的含量逐渐增加。当氧化锆的含量增加到15%时,催化剂10Ni-15Zr/CS对苯酚的转化产物中环己烯的选择性达到55.0%。同样的反应条件下,10Ni-15Zr/CS在不同体系中对苯酚的转化率都在90.0%以上,但产物的选择性差别较大。纯水体系中,苯酚只转化成了环己醇(67.8%)和环己酮(32.2%)。纯油相体系中,苯酚主要转化为环己烷(97.6%)。(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刘梦阳[9](2016)在《中空介孔二氧化锆智能纳米容器的制备及其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容器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兴理念,具有纳米尺度的外层壳内层核的结构是其最基本的骨架特征。二氧化锆(Zr02)作为最耐高温的氧化物之一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热点。但是将其制成中空介孔结构使其密度更小,装载力更强的研究却相对很少,而这些特性正是我们将Zr02作为纳米容器应用于各个领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如何能够制备出具有中空结构的介孔Zr02微球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使用传统的硬模版法制备的中空微球极易破碎,几乎无法成型,本文使用溶胶-凝胶(sol-gel)保护法成功制备出了结构稳定且可控的中空介孔Zr02微球(HMZSs)。同时,将智能纳米容器的空腔内吸附缓蚀剂,然后将其掺入涂层中形成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智能防腐涂层的研究成为防腐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制备的HMZSs本身带负电,根据正负电相互吸引的理论,在中性条件下HMZSs吸附带正电的客体分子到其空腔内部,构筑智能纳米容器体系。然后根据两种物质的等电点的不同,不同的pH值的环境下两种物质所带电荷不同,二者会产生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现象。这种相互作用能够使智能纳米容器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对其内部吸附的客体分子分别做出“零释放或微弱释放”或“快速且大量释放”的反应,从而达到pH可控释放。金属腐蚀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在金属外包覆一层防腐层是目前对于防腐研究的一个主要手段。传统的铬化涂层虽然修复效果很好,但由于其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六价铬而逐渐被环境友好型、具有自修复能力特点的智能防腐涂层取代。具有自修复能力的防腐涂层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起物理阻隔作用的消极涂层;第二部分是均匀分散于消极涂层中的装载有缓蚀剂分子且能够对外界环境局部刺激做出快速响应的智能纳米容器。当涂层受损,局部被破坏的微阳极和微阴极区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将构筑的pH可控释放纳米容器体系掺杂到水性环氧涂料中涂覆到金属表面制成智能防腐层,当周围环境的pH发生变化时,缓蚀剂分子释放,从而减缓腐蚀并且达到自愈合效果。毫无疑问,智能纳米容器在整个体系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pH可控释放特性,不同的释放特性使其在金属防腐中有各自对应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冯晓黎,陈艾婕,邵龙泉[10](2015)在《介孔硅涂层的表面处理对氧化锆桩推出粘接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纳米硅涂层的表面处理对氧化锆桩推出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氧化锆桩(Cosmopost)试件根据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分为4组(n=10/组):未处理(对照组),喷砂+硅烷剂的应用(SB+SI),喷砂+介孔硅涂层+硅烷剂的应用(SB+MSC+SI)。每个桩试件均用RelyX Unicem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然后将粘接完成的试件水平切开成叁等分,分为根冠1/3区,根中1/3区及根尖1/3区。对不同根区域的试件进行推出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表面处理组的推出粘接强度均明显增高。其中,SB+MSC+SI组的推出粘接强度又明显高于SB+SI组(P<0.05)。推出粘接强度在不同的根区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喷砂+介孔硅涂层+硅烷剂的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氧化锆桩的推出粘接强度。(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12-02)
介孔氧化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氧氯化锆、硝酸钇为锆源和钇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用一种简单共沉积的方法,不用磷酸作为结构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具有晶化骨架的大孔径介孔氧化锆(ZrO_2)和掺钇氧化锆(Y-ZrO_2)。通过SEM、EDS、XRD、紫外-可见、红外、N2物理吸附(BET)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后的ZrO_2和Y-ZrO_2样品的平均孔径分别为9.5和7.3nm,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203.4和213.6 m2/g),和大孔容(0.38和0.36 cc/g)。钇的掺入,使孔径分布更窄,同时使孔壁主要保持在四方相,可望作为优良的吸附剂或催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孔氧化锆论文参考文献
[1].陈路锋.新型核-壳结构磁性介孔二氧化锆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用于肿瘤磁靶向性CT/MRI双模态成像与药物递送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2].马会宣,贺永强,李军,赵燕飞,杜佳欢.不含磷的大孔径介孔掺钇氧化锆的合成[J].山东化工.2018
[3].陈平,刘树成,徐娇,邱俊杰,戴恩高.基于双金属Y/Zr-UiO-67的介孔氧化钇-氧化锆固溶体制备及其离子电导[J].无机化学学报.2018
[4].路攀.荷载叁氧化二砷的介孔纳米二氧化锆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5].郭婷,王晨,董利民,吕金龙,梁彤祥.煅烧温度和模板剂含量对介孔氧化锆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
[6].万红.介孔磺酸化氧化锆的制备及复合膜研究[D].南京大学.2017
[7].郭婷,王晨,董利民,梁彤祥.介孔氧化锆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6
[8].马倩.氧化铈/氧化锆修饰的介孔Ni/C-SiO_2催化剂的加氢脱氧研究[D].郑州大学.2016
[9].刘梦阳.中空介孔二氧化锆智能纳米容器的制备及其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10].冯晓黎,陈艾婕,邵龙泉.介孔硅涂层的表面处理对氧化锆桩推出粘接强度的影响[C].第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