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长岛和乳山震群发震机制研究

山东半岛长岛和乳山震群发震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震群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丛集活动,并且没有明显主震的地震序列。震群通常发生在火山、俯冲板块等流体活跃区域,是板块运动和区域应力场调整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对震群发震机制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介质的演化、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流体与地震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在山东半岛爆发了两次显著的震群,分别是在2013年10月开始的乳山震群和2017年2月开始的长岛震群,其中长岛震群已基本结束,乳山震群至今仍在持续。山东半岛地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少,1970年-2017年期间,平均每年仅发生2.3次ML≥3.0级地震。而仅长岛和乳山震群在2013-2017年期间就发生了ML≥3.0级地震70余次。胶东半岛地区历史上大震较少,但却经常发生小震群,但这些小震群持续时间通常很短,一般持续几天,最多也不会超过1月。而长岛震群持续近1年时间,尤其是乳山震群已持续5年多时间,且频度和强度都较大,这在大陆东部地区甚为罕见。长岛和乳山震群分别发生在海域和陆地。对这两个震群开展深入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山东半岛地震活动性的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认识震群的发生机制。本文分别开展了如下研究:1.首先利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对长岛震群2017年2月9日至8月20日期间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最终检测到15286个地震事件。检测事件是台网目录的6倍多,检测后的完备震级从1.0降到0.5。基于检测目录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模型定量检测了震群不同活动时段的地震活动,并分析了流体作用和自激发作用对震群发展的影响。其中流体作用触发地震的比例在16.9%-63.5%之间,震群起始阶段是31.9%,并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与流体的渗透过程有关。表明在震群的起始阶段流体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震群发展后期流体作用比例明显下降,地震活动主要是由自激发作用主导。震群的b值在0.85-1.3之间,高于该区域背景b值,b值通常与应力成反比,表明震群应力水平较低,可能由于流体的介入使得断层有效正应力降低,低应力下也能发生地震的丛集。2.利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研究了长岛震群的空间分布,并据此分析了震中迁移特征。震群总体呈NWW向展布,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迁移特征。地震起初发生在震群中部,蓬莱-威海断裂的南侧,然后沿穿过震群的NE向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进而NW向的四条平行断裂上也相继发生了地震。震群迁移的波前面符合流体扩散迁移模型,拟合得到扩散系数D=1 m2/s,在典型的扩散系数范围内(0.1-10 m2/s)。3.利用广义叠加反演方法估算了长岛震群的应力降,发现震群的应力水平要低于背景应力水平,且应力降值变化范围很大、与地震矩正相关、偏离的自相似理论、空间分布不均匀。这一系列特征与流体活动区内震群的应力降特征类似。4.利用相同方法和思路,对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的乳山震群进行研究。共检测到7500个地震事件,是台网目录的近4倍,完备震级从0.9降到0.1;流体作用所占比例在24.3%-45.9%之间,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值在0.75-0.95之间,也高于背景b值;震群呈NWW向展布,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迁移,但迁移规律不明显,仅在研究时段的初期呈现流体扩散特征,拟合得到的扩散系数在0.01-0.03 m2/s之间;应力水平也要低于区域背景值,视应力值变化范围很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与地震矩正相关。5.综合分析认为,长岛震群初始阶段的地震是由流体触发引起的,而震群后期的地震是流体沿渗透性断裂的扩散与早期地震引起的应力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乳山震群在研究时段内应力调整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但流体扩散贯穿于震群发展过程中,使得断层破裂强度下降,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天然震群概述
  •     1.2.1 全球震群分布
  •     1.2.2 震群主要发震模型
  •     1.2.3 震群主要研究方法
  •   1.3 山东长岛和乳山震群概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介绍
  •   2.1 模板匹配方法
  •   2.2 统计地震方法
  •     2.2.1 ETAS模型
  •     2.2.2 b值
  •   2.3 震源参数反演
  •     2.3.1 多台多震源联合反演法
  •     2.3.2 广义叠加反演方法
  •   2.4 震源机制解
  •   2.5 双差定位法
  • 第三章 长岛震群地震活动特征
  •   3.1 引言
  •   3.2 地质构造背景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及分析
  •     3.4.1 地震目录完备性
  •     3.4.2 ETAS模型参数
  •     3.4.3 b值随时间演化
  •     3.4.4 震源机制计算结果
  •   3.5 讨论和结论
  • 第四章 长岛震群时空演化特征
  •   4.1 引言
  •   4.2 震中位置时空分布
  •     4.2.1 地震目录完备性
  •     4.2.2 空间分布特征
  •     4.2.3 震中迁移特征
  •   4.3 震源参数特征
  •     4.3.1 数据处理
  •     4.3.2 应力降时间分布特征
  •     4.3.3 应力降的非自相似性
  •     4.3.4 应力降空间分布特征
  •   4.4 讨论和结论
  • 第五章 乳山震群震源区活动特征
  •   5.1 引言
  •   5.2 地质构造背景
  •   5.3 数据处理
  •   5.4 结果分析
  •     5.4.1 检测目录完备震级分析
  •     5.4.2 利用ETAS模型分析地震活动特征
  •     5.4.3 震中空间分布特征
  •     5.4.4 震中迁移特征
  •     5.4.5 震源参数尺度关系和时空变化特征
  •   5.5 讨论与结论
  • 第六章 长岛和乳山震群发震机制讨论
  •   6.1 典型震群发震机制
  •   6.2 长岛和乳山震群特征对比分析
  •     6.2.1 地质构造背景讨论
  •     6.2.2 地震活动性特征
  •     6.2.3 震中时空演化特征
  •     6.2.4 震源参数特征分析
  •   6.3 结论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和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王鹏

    导师: 王宝善,李永华

    关键词: 震群,流体运移模型,模板匹配,模型,应力降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分类号: P315.1

    总页数: 136

    文件大小: 8536K

    下载量: 152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6年1月9日怀来震群精细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06)
    • [2].新疆天山2次6级地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J]. 内陆地震 2015(04)
    • [3].盖州震群重新定位及破裂过程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2019(S1)
    • [4].金寨震群序列特征参数一致性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10)
    • [5].2006年代县震群性质研究[J]. 山西地震 2018(04)
    • [6].2013年吉林松原震群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J]. 地学前缘 2017(02)
    • [7].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发震机理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1)
    • [8].1980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J]. 中国地震 2013(04)
    • [9].广西凤山至凌云一带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与“6·28”震群关系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4(03)
    • [10].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特征分析[J]. 中国地震 2011(01)
    • [11].喀喇沁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J]. 西北地震学报 2009(04)
    • [12].桂西典型岩溶区岩溶震群活动震害防治初探[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03)
    • [13].用持续时间模型改进震群活动期间的地震预报[J]. 世界地震译丛 2020(05)
    • [14].西藏芒康震群发震构造分析[J]. 四川地震 2020(02)
    • [15].山东乳山震群遗漏地震检测和发震构造初探[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16].浙江珊溪水库2014年震群活动发震机理研究[J]. 地震学报 2017(05)
    • [17].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成因探讨[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06)
    • [18].新疆天山近7级地震前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特征[J]. 地震 2010(04)
    • [19].2016年1月9日怀来震群序列震兆意义综合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6(03)
    • [20].乳山震群发震断层判定与活动机理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 [21].2004年6月甘肃临泽震群地震精确定位[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01)
    • [22].2005年五原震群性质的探究及其现实意义[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02)
    • [23].首都圈东部地区震群序列性质判定[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4)
    • [24].2018年2月敖汉旗震群及其序列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18(04)
    • [25].用双差波速比方法分析2014—2015年安徽金寨震群[J]. 地震 2017(01)
    • [26].宁夏石嘴山震群的微震匹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2017(04)
    • [27].吉林松原5级震群的重新定位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2015(01)
    • [28].湖北秭归罗圈荒微震群的成因及其类型鉴别[J]. 地震研究 2008(03)
    • [29].2013—2016年乳山震群b值深度变化特征及意义[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2)
    • [30].吉林松原M≥5.0震群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山东半岛长岛和乳山震群发震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