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论文-陈欢

江南道论文-陈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江南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江南道,进士,时空分布

江南道论文文献综述

陈欢[1](2017)在《唐代江南道进士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渐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作为科举制度中最重要且最具代表性的进士科则日益成为唐王朝官吏的重要来源,为唐王朝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江南道自“安史之乱”后,因其独特的地理、经济等优势,终唐一代以277人的进士数量居各道之首。江南道进士群体不仅仅数量众多,其自身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本文以江南道进士这一群体为切入点,对江南道进士时间、空间的分布和原因,江南道进士的入仕途径和政治影响以及江南道进士的婚姻与交游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政治、社会两个层面探讨江南道这一区域进士群体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种种互动关系。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依据相关史料对所见的唐代江南道进士进行梳理,列出名录,进而对这一群体的人数以及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统计和考证,以此为基础,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揭示唐代江南道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造成其特有分布格局的原因进行剖析。第二章通过入仕途径和政治影响两个方面探讨江南道进士的仕宦情况。本文通过对唐代江南道进士群体不同的仕进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这一群体的入仕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一群体对地方官场、中央官场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第叁章从婚姻和交游两个角度考察江南道进士的社会状况。在依据传世文献和墓志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唐代江南道进士群体的婚姻特征。再通过相关史料的记载对江南道进士群体的交游对象进行分类,对其背后动因进行分析,揭示江南道进士群体的社会活动和地方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30)

赵淑霞[2](2008)在《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她的辉煌是建立在当时发达的农业基础上的,而农业的发达又与粮食的生产与流通休息相关。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流通是实现粮食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重要环节,是不同所有权之间的交换。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又鉴于江南道在唐代的重要经济地位,本文选取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江南道粮食的生产结构、流通管理、流通情况及特征、影响流通的因素等问题的研究,以期对唐代江南地区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力图通过对唐代江南道粮食流通史料的整理与分析,使人们对唐代江南粮食流通有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前言。笔者简要地叙述了唐代粮食流通的研究概况,指出以往对粮食流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任务是以唐代江南道为中心,研究粮食流通的相关问题;并界定了江南道和流通两个概念。二、唐代江南道的粮食生产结构及产量。这部分笔者通过详实的资料对唐代江南道的粮食生产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探讨,指出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江南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结构得到改善,水稻、小麦、粟在这一地区都有种植,而且出现了稻麦复种制,使江南许多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大为提高。江南道成为唐王朝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使“南粮北调”成为了可能。叁、唐代江南道粮食流通的管理体制。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不是放任的,唐王朝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转运使及江淮转运使、巡院的设置,就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措施。转运使是唐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而江淮转运使是主管江淮地区粮食运输的主要官职。巡院是盐铁转运使的下属机构,兼盐利与转运双重职能。巡院负责转运,其主要职能不在于直接参与漕粮转输,而在于监察,负责漕道维护,保证漕运路线的畅通。四、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及其特征。在唐王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下,唐代江南道的粮食以不同的用途流通于全国各地。笔者从国用、军用、赈济、商贸四个方面对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江南道粮食流通的叁个主要特征:唐代江南道的粮食输出远远多于输入,粮食输出多用于国用与军用,输入主要是用于赈济;唐后期江南道的粮食流通多于唐前期;江南道的粮食流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五、影响江南道粮食流通的因素。影响江南道粮食流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各种自然灾害,如水旱灾、蝗灾、地震等灾害对粮食生产有着直接而广泛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流通。战争和动乱会影响到江南道向唐中央长安及交战地区的粮食输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技术情况以及供求关系会影响到粮食生产和粮食的流通,而粮价问题和政府的调控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流通。交通问题也是江南道粮食流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六、结语。本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做了概括性的总结。(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张瑞贤,王婧,张慕群[3](2007)在《唐代江南道药出州土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733年江南道被分成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叁道。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总结了各州府的药物出产情况,及各地的优质药材的分布情况。通过总结,有10个州分别都有黄连和犀角出产,对于唐代时还属于优质药材产地的州府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陈怀宇[4](2006)在《从罽宾到江南——道宣佛学之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传世史料和敦煌文书,通过研究《净心诫观法》中的一些问题,来证明道宣思想中从西北到东南的佛学传统。道宣生活在隋唐之际,目睹了全国一统之后佛教文化和社会的种种变化,对于南北朝长期南北分裂所产生的佛教传统的不同也深有体会,所以这种政治分裂导致的佛教传统南北地域之分在道宣的佛学思想中也有所彰显,文章利用梳理道宣佛教思想之渊源,分析了道宣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佛教传统之地域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袁本海[5](2005)在《唐代关内道与江南道土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贡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朝廷进献地方特产的一种行为。作为贡品,它是地方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且质量也是最好的。它代表着一个地方在农业、手工业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特色,由之可以透视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土贡是研究古代地方物产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土贡的研究可以为地方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主要运用传统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关内道和江南道的土贡进行对比研究,并兼论唐代中后期的经济发展。本文共分了叁章来谈唐代关内道和江南道的土贡。第一章首先叙述了土贡的渊源,然后对唐代的土贡从特点、类别,进贡的时间和管理方面作了论述,可知土贡在唐代已成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制度,文中并对贡、赋、进奉彼此之间的异同作了分析。第二章通过分析表格的形式对唐代关内道和江南道的土贡进行了论述。第叁章对唐代关内道与江南道的土贡从同类和非同类贡品进行了比较,从而突出其各自的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并从土贡的角度来看唐中后期的经济发展。从而得出,在唐中后期,尤其是唐后期,江南道的贡品,无论是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要远远多于关内道,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唐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5-05-01)

江南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代(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她的辉煌是建立在当时发达的农业基础上的,而农业的发达又与粮食的生产与流通休息相关。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流通是实现粮食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重要环节,是不同所有权之间的交换。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又鉴于江南道在唐代的重要经济地位,本文选取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江南道粮食的生产结构、流通管理、流通情况及特征、影响流通的因素等问题的研究,以期对唐代江南地区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力图通过对唐代江南道粮食流通史料的整理与分析,使人们对唐代江南粮食流通有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前言。笔者简要地叙述了唐代粮食流通的研究概况,指出以往对粮食流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任务是以唐代江南道为中心,研究粮食流通的相关问题;并界定了江南道和流通两个概念。二、唐代江南道的粮食生产结构及产量。这部分笔者通过详实的资料对唐代江南道的粮食生产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探讨,指出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江南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结构得到改善,水稻、小麦、粟在这一地区都有种植,而且出现了稻麦复种制,使江南许多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大为提高。江南道成为唐王朝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使“南粮北调”成为了可能。叁、唐代江南道粮食流通的管理体制。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不是放任的,唐王朝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转运使及江淮转运使、巡院的设置,就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措施。转运使是唐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而江淮转运使是主管江淮地区粮食运输的主要官职。巡院是盐铁转运使的下属机构,兼盐利与转运双重职能。巡院负责转运,其主要职能不在于直接参与漕粮转输,而在于监察,负责漕道维护,保证漕运路线的畅通。四、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及其特征。在唐王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下,唐代江南道的粮食以不同的用途流通于全国各地。笔者从国用、军用、赈济、商贸四个方面对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江南道粮食流通的叁个主要特征:唐代江南道的粮食输出远远多于输入,粮食输出多用于国用与军用,输入主要是用于赈济;唐后期江南道的粮食流通多于唐前期;江南道的粮食流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五、影响江南道粮食流通的因素。影响江南道粮食流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各种自然灾害,如水旱灾、蝗灾、地震等灾害对粮食生产有着直接而广泛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流通。战争和动乱会影响到江南道向唐中央长安及交战地区的粮食输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技术情况以及供求关系会影响到粮食生产和粮食的流通,而粮价问题和政府的调控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流通。交通问题也是江南道粮食流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六、结语。本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做了概括性的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南道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欢.唐代江南道进士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7

[2].赵淑霞.唐代江南道的粮食流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3].张瑞贤,王婧,张慕群.唐代江南道药出州土浅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4].陈怀宇.从罽宾到江南——道宣佛学之渊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袁本海.唐代关内道与江南道土贡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标签:;  ;  ;  ;  

江南道论文-陈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