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索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索

刘小云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基础性学科,实验教学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分析现有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09-02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间作用的实践性学科。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猛,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使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起到借鉴、促进的作用,是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分子生物学实践性强,理论知识抽象,内容多,颇具深度,较难理解,所以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举足轻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实验教学,可训练学生基础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常规实验仪器使用存在问题,不能精确使用仪器取的准确的实验数据。实验课时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且实验间隔周期长,往往每周一次实验课,学生刚学会上次内容,缺少练习,不能完全掌握,本周实验不能连贯起来。其二,每次上课实验室内人数都在30个左右,大概十个实验桌,三个人一组,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操作练习机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动手兴趣下降,长此以往,实验操作会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经常动手操作,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另一部分学生习惯围观、被动等待数据,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跟理论课衔接欠科学,导致学生实验课的时候不能联系理论知识,往往上课只会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操作,课前对实验课的内容没有积极主动的准备。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实验报告是考核实验课的一种方式,内容比较死板,报告多照搬照抄实验讲义,且存在同班同学抄袭现象,完全无法评价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通常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条件”地开展实验教学,缺乏科学实验体系、恰当教学方法,难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2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索

2.1以学生为中心

实验课教学改进的指导思想应是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1]。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发生转变,原来以老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现在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亦应如此,改变原有“重理论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做到精练、易懂,可通过复习和提问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剔除过时、已被淘汰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科技含量高、实验性强的内容或者当下热点及靠近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并加深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体会。设计综合性、系统的实验内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结合理论,系统地掌握重点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可将基本技术实验与综合开放实验相融合,再结合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设置。结合本科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从整体上设计为个2~3个完整的大实验,每一个具体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2]。

2.3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在高等院校,老师都是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走向学生,照本宣科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教师如同教材的搬运工[3],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处于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起不到教学应有的作用,达不到教学预期的目的。

2.3.1课前进行预习,对每次实验内容心中有数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针对基础理论进行设计的,学生通过预习可对理论及实验中用到的技术充分理解,实验中便能胸有成竹,对实验流程及原理清楚了解,即使预习中存在一定难度,不能理解其原理,也可带着疑问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得到解答印证。为此,实验开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并通过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开展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

2.3.2科研态度严谨,忠于实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

实验结果的误差是科学实验的正常现象,是试验本身的真实反映[4]。因此,终于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结果,如果跟标准结果不一样,应回顾操作是否规范,过程是否完整,找到出现实验误差或者实验错误的原因,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好的实验基于操作者细心操作,仔细观察,不断改正错误,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系统地总结。所以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不仅总结正确的操作经验,也便于对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实验偏差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严格而规范的实验课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3.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开设实验课之前可将实验项目上传到学校教学网络,便于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实现实验课前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积极动手,深刻领会实验原理。

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相当抽象难懂,实验手段多样,技术难于把握,学生难以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透彻理解实验内容[5]。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形象生动的电子课件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有更加直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4适当增加实验课教学课时,充实实验内容

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时提出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操作需求,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将导致学生学习被动。适当增加课时,可增加基础性实验,并有目的地开设设计性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结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九焕,张桂权,刘向东.本科遗传学实验课开设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3(1):29-30.

[2]陈庆华.谈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改及体会[J].科技教育,2009(02):192.

[3]冯尚国,王慧中.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0(17):198.

[4]杨海灵.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4):70~71.

[5]李璟,雷泞菲,彭书明,等.关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3):110-111.

标签:;  ;  ;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