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论文_盛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抽象,艺术,表现主义,中国,当代,中国当代,艺术家。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盛葳[1](2018)在《当代性:重建中国抽象艺术的历史和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少关于"中国抽象艺术"的评论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谈道,中国和中国抽象艺术缺乏理性,缺乏科学,或者别的相关必要条件。然而,实际上,细思这种判断,就会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对比意义——所谓"缺乏",必然需要一个可资比较的对象和标准。如果没有比较,就不会存在"缺乏"的结论。那么,跟谁比较?缺乏什么?显然,这里隐藏的比较对象就是西方原发的抽象艺术: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与欧洲不同,因而,中国抽象艺术"缺乏"西方抽象艺术(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8年04期)

黄笃[2](2018)在《超逸——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无疑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开放和改革中"另类现代性""可选择的现代性"和"消散的现代性"的文化特征。如何评估抽象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谱系中的价值,怎样界定在中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抽象艺术的美学价值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恰是一个对抽象艺术发展与现状的阶段性概括或总结~([1])。它既集合了参展艺术家的智慧,又展现了策展团队的学术判断及工作人员的学术组织能力。中国抽象艺术的发生、发展与(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8年08期)

周宪[3](2018)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视觉形式与哲学意味》一文中研究指出抽象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类型,用以分析写实与写意绘画的那些观念和方法无法阐释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在中国虽处边缘,却对当代中国艺术的生态多样性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以来,抽象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在西方现代主义、本土艺术传统和中国社会文化当代性的叁元张力中,中国抽象艺术独树一帜,成为艺术界的一道独特景观,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较之于写实绘画的丰富多样性,抽象绘画很容易类型化与重复。因此,中国抽象绘画的发展向艺术家提出了某种视觉形而上学的观念问题。(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刘小双[4](2015)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中生命意识和形式美韵味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抽象艺术家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无规则视觉形象呈现出来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把生命中对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转换成艺术符号,传递给审美大众。中国的抽象艺术有着一套有别于西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法则研究方式,本文即是对此加以诠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17期)

贾南南[5](2014)在《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语式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抽象艺术在形成时间上不同步,生长的文化土壤也不同,于是抽象艺术在引入中国之后,开始进行了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宽泛移植和中国语式的转换。论文结合相关艺术作品和理论探讨,通过对转换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指出转换背后的文化诉求与局限,提出中国本土语式探索的关键是对中国艺术抽象精神的传承吸取。论文首先对西方经典抽象艺术的相关特质、局限以及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背景式的回顾,然后结合作品和相关展览,指出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进行了本土语式转换,并结合极多主义个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全球化语境之下语式转换背后的文化诉求,论述转换之下引发的虚假繁荣、观念误区、和资本运作之下中国符号泛滥的隐忧。最后,梳理全文,提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抽象艺术发展的一些建议。论文认为,经过了近叁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国的抽象艺术呈现出了多元发展局面,并在抽象艺术μ的名下加以了语式转换,显现出了若隐若现的中国文化符号烙印。这不仅体现在作品抽象形态和审美精神的转变,也体现在理论构建向传统美学的回归,是一种对西方抽象艺术本体论的转换,这从中国极多主义可见一斑。极多主义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繁复”的形式外观与虚无主义精神的内在表达,也因市场、创作积淀等原因带有空洞玄理化的负面倾向;其理论更是忽视了现实语境而一味从传统美学框架下生发理论因子,因而命名过于宽泛含糊。归根结底,这种转换源自于全球化语境中对身份话语的确认。表面看似一片繁荣的中国式美学想象只是一种虚假的抽象热,中国抽象艺术仍面临大众接受、市场关注的冷遇,并伴随大量认识误区,更面临着资本运作下中国符号泛滥的隐忧。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抽象艺术创作首先要对抽象艺术的内涵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更关键的是对自身艺术传统中艺术抽象精神进行透彻的认知与感悟,而不只是中国符号的空洞拼贴和不明所以的故弄玄虚。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开放多元融合,找到最原始的生命感受和抽象冲动,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进而形成一个真正可以共享的艺术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2)

苏上舟[6](2013)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内观”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年以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超乎现世的形而上追求,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性的载体,承载着艺术家最深处的精神探索。当今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促使中国艺术家们积极地探索国际化的艺术语言方式,在精神上更多地呈现出内观的自觉性,即思考本土文化的内核及本体精神的内观诉求。当代艺术在中国已走过了叁十多个年头,中国艺术家也从迷茫与探索中一路走来。虽然对西方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学习和借鉴,为新艺术思潮的建立提供了有效帮助,因为艺术模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味的"向外"寻求,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艺术作为自觉的精神诉求的一种载体,它需要艺术家有感而发,有思而发,许多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早(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甄玥[7](2013)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借鉴了西方抽象语言形式,建立起了本土化抽象语言体系。使得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些经验的思想来源,以区别当代中国抽象艺术家与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清晰中国抽象艺术的去向。(本文来源于《巢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郝青松[8](2013)在《未完成、不确定、修正与批判——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现实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抽象艺术在最近几年又被特别加以关注,与此相关的艺术自主、先锋艺术等话题也被理论界屡屡提及,抽象艺术迎来了它在中国语境下的又一次回潮,这可以认为是它在20世纪继民国时期、80年代初之后的第叁次集中呈现。在市场与消费价值主导的社会空间,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语境和问题都与现代艺术的西方原境大大不同,对其存在状态和意义指向的探讨具有非常及时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期刊2013年01期)

叶猛[9](2011)在《边缘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当代抽象艺术自兴起之日,便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国当代艺术日益浅俗、并逐渐丧失先锋性的现状中,拥有高贵品质的抽象艺术,自甘寂寞,一直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并在"本土化"的进程中以先锋的姿态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着精神慰藉。(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张振江[10](2011)在《探索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抽象艺术的产生及中国的抽象艺术抽象思维是人类的天赋特征,与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正因如此,人类对抽象符号、图案的运用,对事物进行抽象性地归纳演绎便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1年07期)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无疑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开放和改革中"另类现代性""可选择的现代性"和"消散的现代性"的文化特征。如何评估抽象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谱系中的价值,怎样界定在中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抽象艺术的美学价值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恰是一个对抽象艺术发展与现状的阶段性概括或总结~([1])。它既集合了参展艺术家的智慧,又展现了策展团队的学术判断及工作人员的学术组织能力。中国抽象艺术的发生、发展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盛葳.当代性:重建中国抽象艺术的历史和理论[J].艺术工作.2018

[2].黄笃.超逸——中国当代抽象艺术[J].美术观察.2018

[3].周宪.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视觉形式与哲学意味[J].文艺研究.2018

[4].刘小双.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中生命意识和形式美韵味的表达[J].青年文学家.2015

[5].贾南南.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语式转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6].苏上舟.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内观”追求[J].文艺研究.2013

[7].甄玥.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3

[8].郝青松.未完成、不确定、修正与批判——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现实存在[J].中国艺术.2013

[9].叶猛.边缘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0].张振江.探索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性[J].美术界.2011

论文知识图

通过“转念”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转变为艺术...真正构造出中国当代艺术《甲骨文启示录NO.6》《甲骨文启示录NO.8》杨永智布面油画杨...陈心愚作品3.1.1《矿工系列》谭平1984...

标签:;  ;  ;  ;  ;  ;  ;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论文_盛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