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权[1](2021)在《双腔中心导管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在急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在急诊中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诊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32例,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及时和反复抽吸或引流,并及时行心包腔冲洗和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30 min,引流量400~6 000 mL,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4~31 d。结论在急诊急救中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治疗心包积液,简单方便效果显着,且损伤程度小,并发症少。还可以考虑应用到胸膜腔腹膜腔等其他浆膜腔积液诊疗中。
张文超[2](2020)在《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把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同VATS肺叶切除术列为早期NSCLC的治疗队伍。但对于治疗早期NSCLC的最佳术式是选择肺叶切除术还是选择亚肺叶切除术(包含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仍然存在争议,通过探讨不同的胸腔镜术式对早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研究比较,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行胸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CCN指南进行手术,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35例作为肺叶切除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VATS肺段切除术的31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段切除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的36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楔形切除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液量(ml)、术后拔管时间(d)及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预计值百分比(FVC%)。结果三组患者均按原定计划完成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中无意外发生,术后恢复较好,无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78.53±21.27 VS 121.13±22.67 VS 141.86±25.32,P=0.000)、术后引流量(573.76±266.38 VS 586.13±173.76 VS 733.29±273.24,P=0.013)和胸管留置时间(4.32±0.81 VS 4.65±0.76 VS 5.46±1.22,P=0.000)等方面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术后一周肺功能指标:FEV1(2.00±0.47 VS 1.86±0.26 VS 1.58±0.34,P=0.000)、FEV1%(77.12±14.51 VS 71.66±11.07 VS 66.61±15.85,P=0.010)、FVC(2.30±0.52 VS 2.23±0.30 VS 1.96±0.39,P=0.002)、FVC%(83.70±15.54 VS 80.52±12.73 VS 74.80±13.51,P=0.032)和术后一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2.30±0.43 VS 2.20±0.30 VS 11.94±0.23,P=0.000)、FEV1%(91.03±11.69 VS 88.33±10.15 VS 80.91±11.13,P=0.001)、FVC(2.70±0.50 VS 2.51±0.32 VS 2.20±0.36,P=0.000)、FVC%(96.07±12.31 VS 93.93±8.65 VS 87.23±7.22,P=0.001)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均高于肺叶切除组,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VATS肺叶切除术、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2 VATS亚肺叶切除术(包括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与VATS肺叶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并很大程度的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肺功能显着优于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为早期NSCLC患者提供一种更为符合微创理念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图0幅;表6个;参150篇。
王彦鹤,王丁仓,路彩霞[3](2020)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统计穿刺情况、疗效、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 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6例左侧胸壁进针,25例剑突下进针;无严重并发症,1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第2天引流管堵塞,肝素水冲注后再通,引流液300 mL左右后心包填塞症状得到缓解;留置导管时间5~14 d,平均(8.31±1.42)d;总引流量500~1 500 mL,平均(978.16±72.64)mL;治愈26例,治愈率为83.87%,显效5例,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谭成维,夏蜀凤,杨江涛,唐璐,王乙[4](2019)在《浅谈急诊状态下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浅谈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在急诊状态下积极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7例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是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我院急诊收取,将其按照不同收取时间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导管引流治疗,但是对照组患者给予博来霉素,而观察组给予顺铂,将浅谈不同药物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状态下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持续性导管引流治疗,灌注药物选择博来霉素的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故值得借鉴和推广。
张润[5](2018)在《细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联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细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联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患者41例。均在超声定位下行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待24h引流量<50ml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1例给予顺铂30mg+白介素-2 100万u+地塞米松5mg心包腔内注入,同时联合地塞米松10mg全身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顺铂30mg+白介素-2 100万u+地塞米松5mg心包腔内注入。观察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及病理类型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超声定位下行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术,均一次性成功,无穿刺并发症发生,导管留置时间最长达20天,穿刺处无红肿、渗出、感染等发生;(3)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45%vs 65%,P<0.05);(4)两组患者心包腔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结论超声定位下行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术,操作简单、安全,无脱管、渗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顺铂腔内化疗已广泛应用于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但单独用药有效率较低,联合应用疗效更好。顺铂30mg+白介素-2 100万u+地塞米松5mg心包腔内注入联合或不联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联合组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海明,王江波[6](2017)在《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分析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选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癌性心包积液患者,并按照随机分配制度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每组患者各30例。全部患者均使用持续导管引流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此治疗基础上加以顺铂,而对照组加以博莱霉素心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7%和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67%和30%,相比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仅比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博莱霉素在持续导管引流的治疗基础上运用于肺癌性心包积液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良好治疗手段。
姚淑晖,王晓红,张静,熊伟,杨俊泉[7](2016)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诊断为肺癌晚期所致心包积液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在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积液引流后,对照组给予顺铂注射液40mg/m2心包内注射,每周重复1次,连续使用4周;观察组给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1×1012 VP联合顺铂注射液40mg/m2心包内注射,每周重复1次,连续使用4周。比较治疗后二组患者治疗心包积液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除发热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心包积液疗效确定,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艳林,况丽[8](2016)在《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护理62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归纳恶性心包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进行腔内化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包积液42例患者,对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恶性心包积液性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应腔内化疗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研究中42例患者中34例患者心包积液得到完全控制,占总患者的80.95%,8例患者心包积液部分得到控制,占总患者的19.05%,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11例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给予勤换药,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均得到控制,无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无骨髓抑制现象出现。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精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是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杨帆,戚维波[9](2016)在《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性心包积液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心包灌注治疗方案;治疗组46例,采用持续导管引流联合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Karnofsky(KP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KPS评分较高(P<0.0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以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 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持续导管引流联合博莱霉素较顺铂药物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抑制癌症发展。
王久惠,谢佳杭,毕刚,贾红,李舸[10](2013)在《门诊置管引流恶性肿瘤心包积液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门诊应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引流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和适应证。方法对15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心包积液的门诊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将导管通过导丝保留在心包腔内,定时引流心包积液和注射药物。结果 15例患者留置引流管时间6~24d,均经引流管心包腔内注入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法操作安全、简便、费用低,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论文提纲范文)
(1)双腔中心导管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在急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材料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实验材料 |
1.1.2 一般资料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麻醉方法 |
1.2.3 手术方法 |
1.2.4 肺癌临床分期 |
1.2.5 术后处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结果 |
1.5.1 术后一般情况 |
1.5.2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观察指标 |
1.5.3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观察指标 |
1.6 讨论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肺癌的研究进展 |
2.1 肺癌的病因学 |
2.1.1 吸烟(二手烟) |
2.1.2 肺部相关疾病 |
2.1.3 肿瘤家族史 |
2.1.4 空气污染 |
2.1.5 职业暴露 |
2.1.6 饮食习惯 |
2.1.7 精神因素 |
2.2 肺癌的病理分型 |
2.3 肺癌的临床表现 |
2.3.1 局部症状 |
2.3.2 全身症状 |
2.3.3 肺外症状 |
2.3.4 外侵和转移症状 |
2.4 肺癌的诊断 |
2.4.1 影像学方法 |
2.4.2 病理学方法 |
2.5 肺癌的分期 |
2.6 肺癌的治疗原则 |
2.6.1 手术治疗 |
2.6.2 放射治疗 |
2.6.3 化学治疗 |
2.6.4 介入治疗 |
2.6.5 靶向治疗 |
2.6.6 免疫治疗 |
2.7 肺癌的预防 |
2.8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穿刺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穿刺情况 |
2.2 并发症 |
2.3 留置导管时间、引流量 |
2.4 疗效 |
3 讨论 |
(4)浅谈急诊状态下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患者基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5)细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联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附录 A 病例资料 |
附录 B 典型病例 |
附录 C 英文缩略词 |
附录 D 个人简历 |
附录 E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F 发表文章 |
(6)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判断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总有效率 |
2.2 不良反应 |
2.3 肿瘤标志物水平 |
3 讨论 |
(7)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标准[2-3] |
1.1.2 排除标准 |
1.1.3 病例来源与分组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6]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控制心包积液疗效比较 |
2.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
2.3 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 |
3 讨论 |
(8)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护理6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方法。 |
1.3护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 2 方法 |
1.2.1治疗方法 |
1. 2. 2 观察指标 |
1.3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
2.2 2组KPS评分比较 |
2.3 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腔中心导管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在急诊中的应用[J]. 张志权.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D]. 张文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J]. 王彦鹤,王丁仓,路彩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3)
- [4]浅谈急诊状态下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J]. 谭成维,夏蜀凤,杨江涛,唐璐,王乙.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57)
- [5]细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联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D]. 张润. 蚌埠医学院, 2018(02)
- [6]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J]. 于海明,王江波. 药品评价, 2017(17)
- [7]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疗效观察[J]. 姚淑晖,王晓红,张静,熊伟,杨俊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10)
- [8]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护理62例[J]. 吴艳林,况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S2)
- [9]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J]. 杨帆,戚维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01)
- [10]门诊置管引流恶性肿瘤心包积液的应用体会[J]. 王久惠,谢佳杭,毕刚,贾红,李舸. 四川医学,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