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山东栖霞265300
摘要:随着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加,有效研究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有效的工作实践,进一步研究林业工程建设过程如何有效采取合理的抗旱造林技术,以保证林业生产质量,为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保证促,进林业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技术;研究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林业是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产业。目前,我国林业工程应用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率。其中,抗旱造林技术对林业工程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抗旱造林技术大大提高了林区林木成活率和林木覆盖率,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1当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存在的不足
1.1林业工程抗旱树种选择状况
不同的地区其气候特点、土壤特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等特点选择相对应的树种,这样才能保证树种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等特点,从而健康成长。在选择抗旱树种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当地的环境情况,还需要对树种本身进行分析,判断树种的抗旱能力,考虑其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切记不能盲目选择,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大量浪费。在我国林业工程抗旱林树种选择的过程中就存在诸多问题,选择的树种不适应种植环境,而且对种植当地的环境特点等勘察不够仔细,导致树种的大量浪费,影响整个林业工程的顺利开展。
1.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操作状况
我国一直在进行林业工程的摸索和创新,尤其是在抗旱造林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缺乏后期的合理治理,导致造林的破坏率大大上升,因此,当前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多的问题。抗旱造林的整个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不仅需要加强工作过程的重视,而且要进行工作监督,总的来说就是对整个抗旱造林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说导致抗旱造林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施工的时候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本着造福百姓的态度去做,不能谋一时之利,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1.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模式及管理现状
林业工程是实现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地理属性比较特殊,所以说需要足够的契合性才能保证该工程的顺利开展,使用传统的抗旱造林方式是不能将抗旱造林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的,而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此外,我国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解决抗旱造林技术问题的措施
2.1提前土地调整
植树前需对土地进行整修,主要是松土和增加土壤通风,特别是对压实的土壤,最大限度地满足树种对土地条件的要求,优化造林的土壤条件。此外,土地复垦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壤肥力和含水量。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改变了表层土壤的长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土壤中有害微生物,降低了林区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全面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植树前半年进行土地复垦。在土地复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达到土地复垦的目的。
2.2水资源储存
抗旱造林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的供给。保证水资源供应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保水剂技术。保水剂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树脂材料。在原始状态的基础上,它能充分吸收水分。当吸水达到饱和时,应用于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为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水资源。第二种供水方式是薄膜覆盖技术,主要是降低水分蒸发率,减少土地原有水分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尤其是苗期的树木。
2.3树种的合理选择
树种选择是抗旱造林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步。如前所述,抗旱树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抗寒性,还要考虑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抗虫性等。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当地抗旱树种。抗旱树种必须根系发达,生长稳定,抗旱性差,适应性强。我国常见的抗旱树种有阔叶树种、灌木和针叶树。其中,针叶树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灌木,而阔叶树的抗旱性在不同树种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华北地区主要选择针叶树作为抗旱树种,华南地区主要选择阔叶树种。具体树种的选择还取决于树木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2.4优化造林密度与林分结构
为充分建立林木可抗旱的空间,促使抗旱林形成良好的生长结构,需要根据林木具体生长情况,选择最佳的种植密度,为苗木生长发育提供充分的营养吸收空间。例如:干旱地区需要根据土壤缺水情况适宜选择稀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土壤含水量适当采用混交林进行种植,常见的混交林类为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同时要结合种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苗木株距、调节行距,促进并增加林木吸收土壤营养物质,保证林木光照充足。
2.5创新造林模式,改进技术研发
植树造林抗旱模式的创新是必然的,在植树造林抗旱模式创新的推动下,还将显著提高抗旱效率。因此,必须对造林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对于造林模式的研究,可以从改善的早期阶段开始,即从在当地环境中种植植被的具体目的等。即使是沙尘暴,也会有不同的分类,因此如何划分造林抗旱模式更为有序,便于以后的工作。技术研发是必要的。虽然目前的技术正在不断改进,但基本上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研发改进的研发改进,研发改进是指挑战现有的固定模式,从旧的模式中寻找新的自我。这种造林抗旱模式和新的研究技术值得期待。
3有效的技术措施
3.1采用容器苗造林
在干旱地区进行苗木种植时,常见的为使用容器苗技术进行造林,在土地贫瘠的浅山区效果显著。为保证贫瘠土地、沟坡、梁峁等低质土壤中的树苗成活率,降低种植经济损失,控制苗木生长质量,需要及时采用容器苗技术。在干旱地区常见的容器苗技术品种为油松、樟子松、侧柏等,通过容器苗技术改善抗旱造林情况,实施技术改革,提高树苗成活率。栽植树苗时为保障不破坏土地,需要在除去容器底过程中确保其他位置不动,保障根系的完整性,大大提升苗木成活率。控制树苗入穴深度,保墒压土,用细土覆盖坑口。通常情况下,容器苗种植裸根苗成活率远高于普通树木成活率,有实践数据证明采用容器技术种植成活率明显提升,利用容器可保证根系的完整性,有效缩减种植时的缓苗耗时,促进苗木更早进入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其生长。
3.2采用覆膜造林技术
林业种植需要充分覆膜技术,提高抗旱造林技术的有效率,增加林木成活率,采用覆膜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有效减低林木枯死率。应用覆膜技术处理后的土地,土壤湿度有所改善,可控制根系蒸发率,并有助于提升苗木生长发育的温度。利用覆膜技术,将苗木控制在相对高温、条件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利用此方式大大提高林木种植成活率,保障林木种植质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种植情况,由外向内预留一道缝隙,将树苗种植在已处理完备的浅锅底型树坑中,控制穴洞边缘始终不高于地面,保障覆土厚度为6cm左右,保障土壤无透气,确定土壤空隙。控制栽植浇水率,提高其成活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环境污染现状,而植树造林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仲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31):127-128.
[2]张新彬.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18(02):94-95.
[3]高年勇.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1):48.
[4]王玉凯.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5):145.
[5]姜青红.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20):76.